?

種植密度對扎單202產量及主要性狀的影響

2011-07-31 08:42威信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657900黃青松
云南農業 2011年12期
關鍵詞:密度植株玉米

□威信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657900 黃青松

玉米扎單202是威信縣種子管理站選育的一個優質、高產、穩產的白粒單交種,目前在威信縣種植面積占玉米總播種面積的70%以上,為威信縣的玉米主推品種。為進一步探索扎單202在當地玉米主產區的最佳種植密度,充分發揮該品種的增產優勢,為威信縣扎單202的高產栽培提供真實可靠的科學依據,特開展此項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為威信縣玉米主推品種扎單202(包衣種),是由威信縣種子管理站選育的優質、高產、穩產的白粒單交種,2009年11月生產。

1.2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選擇在雙河鄉偏巖村杉木坪村民小組,海拔1 360m,地勢平坦,光照充足,土壤類型為小土黃泥,土壤肥力中等且均勻一致,前作烤煙。

1.3 試驗設計

該試驗于2010年4月3日至9月15日實施。試驗設計為5個處理。處理A:43320株 /hm2,處理 B:47 640 株 /hm2,處理 C:52935株 /hm2,處理D:62145 株 /hm2,處理E:71460株/hm2。試驗小區為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共15個小區,小區長7.5m,寬5.6m,面積42m2。移栽規格均為:大行100cm,小行40cm;株距分別為:33cm、30cm、27cm、23cm、20cm。區組間和試驗地四周留走道100cm,小區間不留走道,四周種植保護行。

1.4 試驗方法

試驗于2010年4月3日進行營養土播種育苗,4月16日(2葉1心期)進行單株定向移栽。每個小區種植4個雙行(8個單行),株距根據各小區密度而定。

1.5 田間栽培管理情況

移栽時每小區用復合肥0.65kg、50%硫酸鉀0.65kg作基肥;4月29日每小區用50kg清糞水追施提苗肥一次;5月13日結合第一次中耕除草(5~7葉期)每小區用尿素0.65kg追施第二次苗肥;6月17日結合第二次中耕培土(大喇叭口期)每小區用1.0kg尿素追施攻穗肥;其他管理措施與大面生產一致。

1.6 試驗收獲計產情況

試驗地玉米于9月15日按時全部收獲,計產方法是分小區實收,統一去除苞葉后稱重,烘干后進行室內考種和產量測定。試驗各小區種植密度和實收產量情況見表1。

2 試驗結果與分析

2.1 種植密度對產量的影響

統計結果表明:區組間差異不顯著,處理間差異達顯著水平,說明試驗的準確性較高,試驗數據比較可靠,用MRT法進行多重比較,進一步了解各處理間差異情況。

表1 扎單202不同種植密度隨機區組設計產量

表2 產量結果方差分析

表3 各處理平均產量差數比較

統計結論:根據方差分析和MRT法多重比較:處理D極顯著優于處理A,顯著優于處理B和處理E,與處理C差異不顯著,處理C顯著優于處理A,其余處理間差異不顯著。

2.2 種植密度對扎單202主要生物性狀的影響(見表4)

表4 扎單202不同種植密度生物性狀

2.2.1 種植密度對株高、穗位高和倒伏率的影響。對表4中的株高、穗位高和倒伏率等性狀進行分析,可以看出: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和穗位高呈現上升的趨勢。株高由43 320株/hm2(處理A)時的248.78cm上升到71 460株/hm2(處理E)時的263.86cm,上升了15.86cm;穗位高也隨之由124.80cm上升到134.37cm,上升了9.57cm;倒伏率也隨之上升到2.78%。隨著密度的不斷增加,玉米植株個體間對養分、水分和光照的競爭逐漸激烈,植株間、葉片間互相遮擋的程度也相應增加,通風透光條件逐漸惡化,植株莖稈變細,高度增加,生長勢弱,穗位也隨之逐漸升高,植株重心向上轉移,增加了倒伏的可能性,從而也增加了產量受損的可能性。

2.2.2 種植密度對穗長、穗粗和禿尖度的影響。表4中玉米植株的相關性狀變化動態表明:在試驗密度范圍內,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穗長和穗粗都呈現下降的趨勢,從而對穗行數和行粒數也帶來了負面影響。禿尖長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行粒數則隨著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這是因為隨著密度的增加,導致玉米雌穗頂端花絲伸出較晚或不能伸出,玉米雌蕊的發育、授粉以及灌漿結實都會因此而受到影響,從而導致禿尖度增長,行粒數減少。

2.2.3 種植密度對穗行數、行粒數和千粒重的影響。由表4可以看出:在試驗密度范圍內,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穗行數和行粒數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但穗行數的下降趨勢不是特別明顯,僅為1.21行;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禿尖增長,穗長和穗粗開始下降,行粒數也隨之減少;在不斷加大種植密度的過程中,千粒重也隨之逐漸下降。

2.2.4 種植密度對空稈率的影響??斩捖实淖兓怯衩讓γ芏群侠硇缘姆从?。通過對試驗中玉米植株空稈率的動態變化分析表明: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空稈率呈現上升的趨勢。低密度時,單株營養面積大,通風透光條件好,光合產物向果穗供應充足,空稈率低;當密度增大時,植株營養面積小,通風透光條件惡化,個體間矛盾加劇,光合產物向果穗的供應相對減少,空稈率增加,有效穗減少。

3 小結與討論

通過扎單202種植密度對比試驗,認真分析研究各種種植密度狀況下的產量和綜合性狀表現,結果表明:種植密度在43 320~62 145株/hm2范圍內,扎單202產量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漸增加,當密度達到62 145株/hm2(處理D)時產量最高,達9 595.20kg/hm2,之后,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產量開始呈現逐步遞減的趨勢。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的株高、穗位高、空稈率、倒伏率、禿尖度也隨之不斷增加;而穗長、穗粗、穗行數、行粒數、穗粒數、千粒重則隨之不斷下降;不同種植密度對空稈率、千粒重、行粒數、禿尖長度影響較大,對穗行數影響較小。因此,在威信縣一般山區的中等肥力地塊上,扎單202的最佳種植密度為62 145株/hm2,適宜種植密度范圍為60 000~64 500株/hm2。

4 建議

威信縣目前扎單202種植密度普遍在45 000株/hm2左右,和試驗最佳種植密度相比,仍處于相對偏低的狀態,這也是造成威信縣扎單202單產長期在 6 000~7 500kg/hm2徘徊不前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此可見,威信縣玉米生產在種植密度方面還蘊藏著較大的增產潛力,我們應根據縣內不同種植區域的具體情況,適當增加種植密度和提高施肥水平,確定合理的種植密度,建立適宜的群體結構,形成玉米個體與群體的最佳結合,充分挖掘扎單202的增產潛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形成威信縣扎單202特有的高產穩產栽培模式。

[1]聶曉文,肖莉,龍靜,等.雜交玉米黔興201不同種植密度比較試驗[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30):9490~9492.

[2]魏文武,易澤林,陳紹云.西農單交2號玉米品種種植密度及性狀分析[J].農業科技通訊,2009(3):30~31.

[3]石繼文,尹華,蔣明華,等.雜交玉米貴單8號密度試驗 [J].現代農業科技,2009(2):144.

猜你喜歡
密度植株玉米
收玉米啦!
植物抗冷性分子生物學相關研究進展
大尺寸高相對密度鎢管的制備
我的玉米送給你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防控措施研究
長匐莖與塊莖
“密度”練習
密度的不變性與可變性
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知識歸納及試題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