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膽紅素、尿酸及超敏C反應蛋白與冠心病關系的探討

2011-08-03 11:07鄭培華管廷武
中國醫藥指南 2011年22期
關鍵詞:高尿酸膽紅素尿酸

鄭培華 管廷武

(山東省諸城市人民醫院,山東 諸城 262200)

冠心?。–HD)是臨床常見的多因素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AS)引起的一種心血管疾病,其發病率與病死率也相當高。檢測50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膽紅素、尿酸和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的變化,旨在探討其在冠心病發生、發展和預后中的作用。

1 材料與方法

1.1 對象

冠心病患者50例,為諸城市人民醫院住院和門診患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診斷標準,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39~78歲。正常對照組50例,來自諸城市人民醫院查體中心查體人群,男30名,女20名,年齡35~75歲,均為體檢健康者。

1.2 測定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于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3mL,離心后取血清檢測其含量。分析儀器采用羅氏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用釩酸鹽氧化法測定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濃度、用尿酸酶-POD法測定尿酸(UA)、用顆粒增強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膽紅素和尿酸試劑盒由LEADMAN公司提供,超敏C反應蛋白試劑盒由DIASYS公司提供。

1.3 統計學方法

2 結 果

冠心病組與正常對照組血清TBIL、DBIL、UA和hs-CRP水平見表1。冠心病組TBIL、DBIL濃度均降低,而UA和hs-CRP均增高,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

3 討 論

冠心病是由于動脈硬化所致,對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來說,最重要的易患因素有高脂血癥、高血壓、吸煙、高齡、肥胖以及糖尿病等。但已知的危險因素仍不能準確預測部分冠心病的發生,它可由多種因素引起。

血清膽紅素是由血紅素降解生成的,臨床上常作為肝、膽疾病的診斷指標。近年來研究發現低膽紅素血癥與冠心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1994年Schwerther 等[1]在對多例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的冠心病患者的研究,發現血清總膽紅素水平低,血清總膽紅素與冠心病的關系經多元回歸分析,總膽紅素降低50%與發生更嚴重的冠心病的機會可能增加47%,首次將低血清膽紅素水平與冠心病發病的危險性聯系起來,并提出低血清膽紅素水平是冠心病新的獨立危險因素。膽紅素在體內與血清蛋白結合后易與自由基反應,從而可以清除超氧自由基和阻止低密度脂蛋白在動脈內壁發生氧化修飾,最終減緩動脈內壁斑塊和粥樣硬化的形成和發展[2]。所以,冠心病患者體內可能因為膽紅素濃度降低而導致血漿抗氧化能力減弱,從而加速了LDL的形成,從而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本文結果顯示,冠心病組總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均顯著低于正常對照組(P<0.01),說明總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與冠心病呈負相關。

尿酸是一種水溶性物質,為體內嘌呤類物質的最終產物。尿酸可通過以下機制直接對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冠心病的臨床過程發揮效應:尿酸在血液中的溶解度很低,高尿酸癥時,尿酸鹽結晶易析出,沉積于血管壁,直接損傷血管內膜。尿酸能促進血小板黏附、聚集,在血栓形成早期促使血小板血栓形成,同時尿酸鹽結晶可激活血小板,提示高尿酸血癥有增加冠脈栓塞的可能[3,4]。尿酸伴隨氧自由基生成增加,尿酸結晶可以誘發炎性反應,而炎性是動脈粥樣硬化的特征之一。尿酸是內源性抗氧化劑之一,脂質過氧化是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機制之一,冠心病患者由于嚴重的動脈硬化導致尿酸增高,這說明機體抗氧化能力代償性增加,使得尿酸水平增加。高尿酸血癥還可通過嘌呤代謝途徑促進血栓形成。高尿酸血癥可使血循環中的內皮素增高,誘發和加重冠心病的發生。高尿酸血癥與胰島素抵抗并存,導致高血壓、胰島素血癥及脂質代謝紊亂、生長激素作用增加、血管壁細胞增生、心肌肥厚和動脈斑塊形成。高尿酸濃度與許多傳統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包括老年、男性、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癥、肥胖、胰島素抵抗等相關聯。這些疾病可以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降低腎臟對尿酸清除率的下降,繼發血尿酸水平升高。當高尿酸血癥并發其他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可進一步加劇血管內膜損害,更易導致冠心病。本研究中我們亦發現冠心病組的UA水平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P<0.01),這與國內外的文獻報道一致,表明UA增高確實是冠心病的一個危險因素。

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因其能和肺炎雙球菌的細胞壁的C多糖起沉淀反應而得名,是相對分子質量為115×103~140×103的血清β球蛋白。CRP持續增高提示機體存在慢性炎癥或自身免疫疾病,CRP在病毒感染時不會升高,其變化不受患者的個體差異、機體狀態和治療藥物的影響。近年來,隨著檢測技術的進步,采用超敏感方法檢測到的CRP被稱為超敏CRP。大量的文章研究顯示,它在冠心病、卒中、周圍血管栓塞等疾病診斷和預測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甚至被認為是心血管病危險評估的“金標準”。美國內科健康研究(PHS)顯示:超敏C反應蛋白在最高組別的患者將來疾病發作的危險性是正常人的2倍,將來發生心肌梗死(MI)的危險性是正常人的3倍,將來發生外周動脈疾病的危險性是正常人的4倍。歐洲MONICA 的Augsburg研究顯示:最高組別的人群高的超敏C反應蛋白人群將來發生冠狀動脈疾病的危險性是正常人的2.6倍。奚耀等[5]對163例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為冠心病的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研究顯示:冠心病患者的血漿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有著密切的聯系,反映了心肌受損的程度。因此,這項指標有助于對冠心病發生、發展和預后做出準確的判斷,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文對冠心病患者的研究結果顯示,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P<0.01),因此,可以認為檢測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的變化對冠心病的早期診斷和預后判斷均有重要臨床價值。

表1 冠心病組與正常對照組血清膽紅素、尿酸、hs-CRP結果比較(±s)

表1 冠心病組與正常對照組血清膽紅素、尿酸、hs-CRP結果比較(±s)

注:*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1

例數 TBIL(μmol/L) DBIL(μmol/L) UA(μmol/L) hs-CRP(mg/L)冠心病組 50 10.1±3.2* 2.7±1.1* 387.2±85.1* 15.81±7.63*正常對照組 50 14.9±4.1 4.6±1.3 269.3±72.5 2.86±1.25

由此可見,血清膽紅素、尿酸及超敏C反應蛋白的異常更加劇冠狀動脈的損傷。血清膽紅素濃度降低、尿酸及超敏C反應蛋白的升高可能是冠心病發生的危險因子,三項指標聯合檢測,在冠心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中具有重要意義。

[1]Schwerther HA,Jackson WG,Tolan G,et al.Association of low serum concentration of bilirubin with indisease risk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lin Chem,1994,40(1):18-31.

[2]Mayer M.Association of serum bilirubin concentration with risk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lin Chem,2000,46(11):1723-1727.

[3]Bansal BC,Gupt RR,Baudal MR,et al.Serum lipids and uric and relationship in ischemic thromobotic,cerebrovascular disease[J].Stoke,1975,6(3):304-307.

[4]Park YW,Zhu S,Palaniappan L,et.The metabolic syndrome: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 findings in the US population from 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cey 1988-1994[J].Arch Intern Med,2003,163(4):427-436.

[5]奚耀,錢義明,顧曉剛,等.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和血漿腦鈉肽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相關性的研究[J].中國急救醫學,2007,19(6):524-526.

猜你喜歡
高尿酸膽紅素尿酸
遺傳性非結合性高膽紅素血癥研究進展
高尿酸患者用藥多講究
喝茶能降尿酸嗎?
新生兒不同部位經皮膽紅素值與血清總膽紅素值的對比
西北美食漿水或可降尿酸
高尿酸血癥的治療
芒果苷元對尿酸性腎病大鼠尿酸排泄指標的影響
3,5,2’,4’-四羥基查爾酮對小鼠尿酸及尿酸合成相關酶基因的影響
新生兒膽紅素和總膽汁酸測定的臨床意義
中西醫結合治療高尿酸癥血癥與痛風4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