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榴樹上結櫻桃》:中國鄉村政治文化生態的隱喻

2011-08-15 00:42楊俊國常州工學院人文社科學院江蘇常州213002
名作欣賞 2011年12期
關鍵詞:魯迅

⊙楊俊國[常州工學院人文社科學院, 江蘇 常州 213002]

《石榴樹上結櫻桃》:中國鄉村政治文化生態的隱喻

⊙楊俊國[常州工學院人文社科學院, 江蘇 常州 213002]

《石榴樹上結櫻桃》給讀者展示出一幅前現代、現代和后現代混雜的中國鄉村景觀。在一個有關“民主”的故事背后,李洱實現了對鄉村權力的解剖,對人的信仰的考察,對政治文化生態的檢視。堅硬的現實與空殼化的政治倫理,使社會陷入誠信危機,導致社會文化生態的畸變。李洱讓讀者體驗到的是物欲時代人“被連根拔起”的一種倒置感和空乏感。他的講述似有些悲觀,但這種悲觀比那些盲目的樂觀要有價值得多。

李洱 中國鄉村 權力 信仰 政治文化生態

李洱的《石榴樹上結櫻桃》不是靠富有傳奇性的故事取勝,這部小說的魅力,來自語言和細節。村野氣息的草民語言和鄉間幽默讓我們感受到一種少有的閱讀快感。元人鐘嗣成論元曲,用“蛤蜊味”來評譽其特色,以別于帶有文人書卷氣的麗詞雅調。在鐘氏看來,這類正言若反、狂歌當哭、詼諧幽默、顯露尖新的文字,與以往雅文化的“中正和平、溫柔敦厚”大異其趣?!妒駱渖辖Y櫻桃》給人的感覺也是如此。粗獷樸野的語言、雞毛蒜皮的細節仿佛都有了一種魔力,激活了讀者的閱讀神經,給人身臨其境的“在場感”,如食蛤蜊,如飲村酒。然而,讀完小說,我們卻輕快不起來了,一種本雅明所謂“人生的深刻的困惑”①使心靈變得沉重起來。

一、“豆選”與“倒尿”

《石榴樹上結櫻桃》中,李洱找到了一個再尋常不過卻異常深刻的切入點:這就是“選舉”。正如魯迅以“辛亥革命”為視點來透視未莊和未莊人的靈魂,李洱意圖通過“選舉”這扇窗戶,考察官莊人的文化心理和癥候。于是在由選舉牽扯出的雞零狗碎的事情中,中國鄉村的狀況便裸呈在讀者眼前:

紅豆豆,黑豆豆,豆豆不能隨便投。選好人,辦好事,紅豆放在箱里頭。

“豆選”,這種草根民主的普選方式,不僅會讓當代中國人感到一種簡單至極的真樸,也許會讓把此書作為禮物送給溫家寶總理的默克爾感到新鮮。前任村長慶茂參選村長,采用的就是“豆選”,靠著“豆子”般的小恩小惠,慶茂當了村長。故事開篇,換屆選舉又要開始了,現任村長孔繁花打電話給在深圳打工的丈夫殿軍,讓他回來幫幫忙,故事就此展開。

這是一個“民主”的故事,但故事真正的主角則是“權力”。在漢語里,“權”的本義是“稱”或“秤錘”?!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骸皺?,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边@個字的字源和后來的引申義頗有意味:“權”,可以稱量出人在社會或群體中的“重量”。權力不僅能使人富有,而且能把人變得高貴、有尊嚴。無權無勢,“放屁都不出聲的”。村委主任雖說是不入品的芝麻官,卻是一個村莊呼風喚雨的頭面人物。這只要看看官莊人對繁花的恭敬和拘謹即可知道,她的丈夫比她高出一頭,可“人們總是先看到繁花,再看到殿軍”。如果不曾混跡“官場”,繁花就是一個里里外外一把手的鄉村女人。一旦進入了政治圈子,她就逐漸被“格式化”,“心魔”即已生成。為連任成功,她慰問同盟,請客拉票,做各種親民表演。她深諳人情:“把票拿來我給你報了”,因為“人情味就是蒸饅頭用的酵母,那玩意兒雖然不值錢,還酸不拉嘰的,但沒有那玩意兒,你蒸出來的就是死面饅頭”。她更懂得權威:“你吃進了多少,就得屙出來多少?!睙o論男人和女人在追逐權力的過程中都如同一個模板復制出來,如果說有所不同的話,那就是權力把女人似乎與生俱來的虛榮和敏感淬煉成更具殺傷力的“梅花針”。故事的結局令人意外,就在繁花自以為穩操勝券,有了“貓逮住了老鼠,要玩上一會兒才吃”的快感時,殊不知早落入他人的圈套。她最喜歡的團支書孟小紅,這個在她面前以“使喚丫鬟”自居,“身披朝霞在云彩里飛的,不干不凈的東西送到了嘴邊,都懶得瞟上一眼”的“鷂鷹”,完成了對繁花致命的一啄。

官莊村的這場權利斗爭完全打破了傳統敘事中農民老實巴交的形象。這些草食動物仿佛一夜間有了肉食動物的習性,整個村莊暗流涌動,“山雨欲來風滿樓”。村里的各色人等,各有各的利益,各有各的算盤,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儼然一部山寨版的美國大選。末了,當毛筍的最后一層外皮剝去時,“政治”這個殘酷的面容終于顯露出來。丁帆說:“即使在財富的權力改變了鄉土的中國的今天,意識形態仍然強力滲透進文化,行政強權仍然分化著鄉村,這個有濃厚官本位傳統的民族難以擺脫對政治的熱戀。從中國鄉土小說的深層結構來分析,會為其中幾無例外的對權力的訴說而震驚?!雹?/p>

“民主”和“選舉”是“現代性”最直接的標識。小說的深刻之處,就是在這個貌似民主的故事中,讀者看到的則是與現代價值觀相悖的“前現代”文化癥候:

唉,說起來,要不是當年的高考體檢過嚴,他早就遠走高飛了,早就當官了,說不定都混上二奶了。

說是學雷鋒,誰信呢?他一撅屁股,我們就知道他要拉什么屎。給我們倒尿,是為了有朝一日能替首長倒尿,最后再讓別人替他倒尿。

這似乎已經成為中國人的思維慣性: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中國有老百姓,但沒有公民;中國人生活在現代,但沒有現代人的概念。要做官,就得先做奴,有朝一日使自己也成為主子。按照??碌挠^點,與其說“現代性”是一種時間概念,不如把它看成是一種思維方式。而從思維方式去審視當下的鄉村,就會發現種種悖謬的景觀,有了一種時空倒置的感覺。

二、“孔廟”、“馬克思”與“教堂”

官莊的一族是孔子的后裔,這是小說中富有意味的編碼:

早年那里有一個孔廟,廟不大,四周也沒有院墻。廟里敬奉著泥塑的孔子像,還有從山東曲阜抄來的《孔子世家譜》。

孔家是中國延續千年的名門望族??鬃拥乃枷?,核心為“仁”。馮友蘭說:“孔子注重人之真性情,惡虛偽,尚質直?!薄百|直”雖然可貴,卻必須“以禮行之”;“仁”即“人之性情之真的及合理的流露”。③孔子不僅希望以“仁愛”精神協調人與人的關系,更希冀以“仁愛”精神來治國安邦。

成為名門之后,得到宗族的認可和接納,是中國人骨子里盼望的事。根據馬斯洛人的需要層次學說,在生理和安全需要之后,人的歸屬感也是一種基本需要。除了歸屬感,人或多或少都會覺得自己與眾不同,此亦人之常情。問題在于,在作家講述的孔門后人的故事中,讀者卻分明感悟到一種匱乏。

“批林批孔的時候,官莊人為了批判封建宗法,一把火把它燒了?!薄岸嗄暌院?,當年被批倒批臭的孔子又吃香了,當年背著語錄給昭原打氣的孟慶茂當上了支書?!贝藭r聽到慶茂“圣人之后嘛,凡事講究個禮數”的言語,就有了一種滑稽戲的意味。在“革命”的年代中,名門之后成為反叛祖訓的激進的“革命”者,讀者并不詫異。然而細加辨析即不難發現,這種“革命”帶有極大的投機成分,與阿Q的“革命”并無本質的不同,因為他們的心里都潛藏著一個土谷祠美夢。

官莊的一座荒墳的故事,讓人尤其感到世事乖違。當年孔慶剛參加抗美援朝,他的母親是英雄的母親。每到國慶節,村里的第一面紅旗都是在他家門口升起的??墒?,后來人們知道孔慶剛沒死,被美國人俘虜,跑臺灣了,老太婆晚上就上吊了:

老太婆的娘家就在鄰村鞏莊,昭泉親自去鞏莊,通知她的娘家人來收尸,那娘家人說,他們正忙著搞革命呢,沒工夫。催緊了,他們就說,一把老骨頭,干脆扔了喂狗算了。

時過境遷,鞏莊的支書鞏衛紅(小名瘦狗)到官莊,找繁花商議要把慶剛娘的墳遷至鞏莊。就在官莊人以為“草驢換叫驢,也就圖了個”的納悶和嘲笑中,在鞏莊“,慶剛娘的墳修得很排場,比曲阜的孔子的墳都排場”??h上表揚鞏莊村了,鞏莊村吸引到外資了。誰能想到呢,投資的人不是別人,就是孔慶剛。于是,官莊人罵慶剛不是東西“:你是鞏莊人靠出來的嗎?”

這個細節使人不由得想起米蘭·昆德拉的話:“喜劇更殘酷:它粗暴地向我們揭示一切的無意義?!雹茏x者看到,無論是在革命時代還是物質主義的時代,孔子的“仁學”都是如此的孱弱。官莊人重修家譜,不過就是獲取一個沽名釣譽的“家族身份”。這是現代版的“買櫝還珠”,現代人更看重這個“櫝”,至于里面裝的什么東西并不太在意。不管你作何感想,中國人事實上缺乏一種公共價值所維系的深層歸屬感?!翱鬃酉窈酶?,用泥巴糊一個就行了”,孔子和他的仁學僅僅成為旅游的資源和學者借以牟利的“學問”。

與“信仰”相關聯的是“馬克思”和“教堂”的細節?!榜R克思是哪年哪月哪天出生的?”這是村里的文化人尚義在政治宣傳活動中常出的問答題:尚義解釋,很好記的:“馬克思一生下來,就‘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資本主義‘嗚嗚哭’?!保R克思1818年5月5號出生)意識形態的空洞化、娛樂化在此頗有意味地彰顯出來:

祥民準備捐資在王寨修個小教堂,傳得有鼻子有眼的。據慶書說,弄個教堂也是很賺錢的,香火錢很可觀的,蘸著唾沫能數半天,比倒牲口強多了。

這是金錢對“信仰”的借用,是“淮橘為枳”的變異。人的聰明靈光與人性的殘缺的對比是那樣鮮明。中國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很發達,但大都是些寫在紙上的東西,觀賞性大于實踐性。原本就缺乏恒定的信仰,實利主義的幽靈輕而易舉地就占據了中國人空乏的靈魂。

三、“一花一世界”、“牛鞭”和“布谷鳥”

慶茂退位的時候,繁花讓小紅買了個光榮匾?!巴厦骖}字的時候,慶茂說,就題個‘一歲一枯榮,一花一世界’吧?!边@兩句題字與其說是慶茂的人生感悟,不如說是李洱測試讀者智慧的弦外之音。佛家偈語“一花一世界”,內蘊著一種東方智慧,它啟迪人們,尋常細微之物,就是大千世界的縮影。若你深入體察了“一花”,也同時洞明了“一世界”。

中國鄉村是一個“問題的鄉村”?!皢栴}”是什么?視角不一樣,看到的景觀也不同。社會學或經濟學關注貧富差距、公平正義、制度設計、環境惡化、土地轉讓價格、所有權等,文學是“理論返回生命和世界的入口”⑤,更關注特定的文化場域中人的存在狀態、人的生存品性、人的心靈世界,更有著韓少功“主義向人的還原”⑥的旨向。文學是訴諸感覺、訴諸心靈的詢問方式。在社會學、經濟學中被圖例、數據和專業術語所遮蔽的東西,或許會在文學的敘事中被敞開和彰顯,讀者會從中獲得另一種震驚和發現。

一個耐人尋思的現象是,權力與權力籠罩下的人性,是劉震云、閻連科、周大新、李洱等河南作家尤為關注的主題。不同于魯迅筆下“老中國的暗陬的鄉村,以及生活在這些暗陬里的老中國的兒女們”⑦,李洱筆下的鄉民生活似乎很“現代”,滿嘴新名詞,人權、聯合國、女權社會、地球變暖、可持續發展、先進生產力、資源共享等,這些從電視里來的與他們的日常生活相去甚遠的詞語,和掛在嘴邊的“雞巴毛”之類的粗話混雜在一起,有了一種中國式的黑色幽默。在“石榴樹上結櫻桃”的“顛倒歌”中,一種中國鄉村畸形的政治文化生態漸漸顯影。究其原因,既與歷史舊習因襲有關,更與掌權者的“權治”相關聯:

王寨醫院是王寨鄉的形象工程,琉璃瓦大屋頂,有點像上海衛視上經常出現的東方明珠電視塔。因為這工程是牛鄉長主持擴建的,有人就說了,那圓球加尖頂很像帶蛋的牛鞭。

“帶蛋的牛鞭”就是權力的象喻。在中國鄉村社區中,人的差別往往都是隱藏在權力運作背后的?!肮汀焙汀爸魅恕钡恼f法,只能是小說中的“顛倒歌”。孟德斯鳩說:“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雹嘣谥袊鶎?,缺乏制約的權力對社會文化生態的侵害比自然生態的危機要巨大得多,因為它直接污染了人心,扭曲了人性,使社會的動脈硬化。

牛鄉長最擅長“反芻”領導的報告,精于玩弄數字和比例,這就是他的“王寨鄉特色的道路”。數字出官,數字出政績?!按堤侨恕卑愕臄底?,在篤信“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莊稼人眼里,都是些“雞巴毛”。麻縣長“高瞻遠矚”,能從“褲襠”聯系到“地球變暖”。麻縣長是靠計劃生育上去的,“橫下一條心,挑斷兩根筋(指輸精管和輸卵管)”。在麻縣長的領導下,各鄉各村計劃生育“經驗”可以編一本《孫子兵法》。例如,小紅要給腦子一根筋的繁傳媳婦上環,承諾給她帶個“金環”,“過兩年取下來,打個金戒指”,把繁傳媳婦順順地領進醫院后,小紅問繁花:“要不要給醫生說一聲,干脆一刀劁了她算了?!被鶎訖嗔φ叩摹奥斆鳌焙汀捌橇Α?,令人驚訝。有意味的是,麻縣長的“麻”不是因為天花,是“大躍進”火紅的煉鋼爐迸濺的火星“煉”成的,這使讀者知曉這類政治動物的血脈。此時,你給農民朗誦梁生寶的“世事成咱們的啦!”講述馮幺爸“尊嚴”的故事,他們會作何應答?他們用小推車推出了新中國,但建國后的“一國兩策”使他們長期被排除在國民待遇之外。農民普遍的怨懟情緒,實際上表達了他們對社會公正的看法。吊詭的是,如果我們置身于農民的生活世界,又明顯地觀察到一種“悖逆”:所說所思與所作所為的“悖逆”。農民抱怨社會的不公正,但在選舉村干部時,首先考慮的卻不是干部本身是否公正,而是將來會不會為自己說話,自己能否從鍋里撈一碗肉。他們憎惡腐敗,卻又艷羨腐敗的權力者;他們渴望平等,但更渴望成為人上人。這里我想說的是,正是堅硬的現實與空殼化的政治倫理,使社會陷入誠信危機,導致社會文化生態的畸變。當權力腐敗、官場“潛規則”早已“昭顯在亮處”時,皇帝新衣的頌詞更有了一種荒誕的意味。它敗壞了中國公共生活的品質,也進一步削弱民眾與之認同的意愿和熱忱:“掃帚苗上能結櫻桃?”

這是一個人變得聰明而不是美好的時代。在“狗走窩都得花錢”的物質主義社會中,傳統的道德理念已經瀕臨崩潰。小說中,那個在當年學大寨被砍光的杏林邊,有了一個造紙廠。排出來的污水,“又臭又黏又腥,整條河都污染了”。政治災難之后是生態災難,這是富有意味的。就是這個已經被省里一張紅頭文件給封掉的紙廠,在小說結尾,又要開張了。從文本中漂浮著的時空碎片里,細心的讀者不難捕捉到當代農村歷史的信息:“大躍進”、“大煉鋼鐵”、“文革”、“農業學大寨”,直到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環境污染給農村的侵害?!半x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慶茂當然渴望由“枯”到“榮”,而品味李洱講述的故事,讀者卻生出一種悲涼感:春榮秋枯,命運輪回:

繁花惱的時候,殿軍從來不惱。殿軍提到了布谷鳥,問天空中是否有布谷鳥飛過,說夢中聽到布谷鳥叫了……老爺子說:“布谷鳥?早就死絕了,連根鳥毛都沒有?!?/p>

這個細節出現在開篇,很突兀,似是夢游時的譫語。在讀完小說掩卷噓唏的時候,這個意象再次浮現出來,就成了現時中國鄉村的隱喻?!皼]有布谷鳥的鄉村”是一個“除魅的世界”⑨,喧囂浮躁,價值迷亂,人心荒蕪?!安脊嚷曋杏隄M犁”的寧靜純樸的鄉村,早已是天方夜譚。

“發現唯有小說才能發現的東西,乃是小說唯一的存在理由?!雹馕膶W是人類擺脫庸常走向清明的方式。齊格蒙特·鮑曼說:“‘被連根拔起’,現在已是一種在個體生活過程中很可能要無數次重復的體驗?!?李洱讓讀者體驗到的,就是物欲時代人“被連根拔起”的一種倒置感和空乏感。他的講述似有些悲觀,但在我看來,這種悲觀比那些盲目的樂觀要有價值得多,因為能夠覺察到生存的悖謬時,就是意義清明的起始。

① [德]瓦爾特·本雅明:《本雅明文選》,張耀平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95頁。

② 丁帆:《中國鄉土小說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329頁。

③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上冊),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52頁,第58頁。

④⑩ [捷克]米拉·昆德拉:《小說的藝術》,董強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179頁,第6頁。

⑤⑥ 韓少功:《主義向人的還原》,《性而上的迷失》,山東文藝出版社2001年版,第155頁,第173頁。

⑦ 茅盾:《讀〈倪煥之〉》,載《文學周報》第8卷第20期,1929年5月12日。

⑧ [法]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上冊),張雁琛譯,商務印書館1961年版,第154頁。

⑨ [德]馬克斯·韋伯《學術與政治》,錢永祥等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168頁。

? [英]齊格蒙特·鮑曼:《個體化社會》,范祥濤譯,上海三聯書店2002年版,第184頁。

從一開始我就說過,我們這個課程是一次學海漫游,精神散步。我們前面主要還是在魯迅的青少時期漫游,講了魯迅的幾個永恒的記憶:關于父親,關于故鄉的童年生活,關于民間戲曲,關于各類動物,各種鬼神。講到他的生命意識,愛、死和反抗的三大文學和生命主題,講到他的自我定位:自己肩住黑暗的閘門,放年輕人到光明中去,還講到他奇特的想象力,和自由出入于文學與藝術之間的創造力,他的語言的美,等等。這都形成了他的生命和文學的底色,這底色是很明亮的,(板書:生命和文學底色,明亮)并不是像過去大家理解的那么黑暗,正因為有這么明亮的底色,他后來才能面對黑暗的現實,不會被黑暗所壓倒,吞沒。

應該說,這些話題都比較愉快,比較輕松,同學們看到的是一個比大家的想象更為豐富、有趣的魯迅,是你們過去所不了解的,因此許多同學都有一種新奇感。但看多了,講多了,也會產生懷疑。前幾天就有同學來問我:這樣講魯迅,會不會把魯迅講淺了,忽略了更為重要的東西?我的回答是,我們講的其實都是魯迅生命之根,文學之根,本身并不淺,在輕松的話題中是有著深刻的內容的。當然,這并不是魯迅的全部,魯迅思想與文學中確實有或許是更為重要的東西。

這里,還涉及到一個問題。這些年,人們為了打破對魯迅的神話,非常強調“魯迅也是人”,強調魯迅是個“好父親,好兒子,好丈夫”等等,其實這也是我們前面幾講所談到的話題,這樣講,可以使大家對魯迅產生親切感,是有必要的。但任何事情都應該有個限度,如果只講“好父親,好兒子,好丈夫”,而不講別的,也會產生一個問題:天下“好父親,好兒子,好丈夫”多的是,為什么我們偏偏需要魯迅?可見魯迅還有他特別的方面。也就是說,關于魯迅,我們應該要講兩句話:一方面,魯迅也是和我們一樣的“人”,另一方面,魯迅又是一個和我們不一樣的“特別的人”,他有一般人所不及的特別的思想,獨特的見解,非同尋常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能夠給我們以從別的思想家、文學家那里得不到的特別的精神啟迪和享受。

所以,從今天開始,我們就要逐漸進入魯迅世界中那些僅屬于他的獨特方面,也可以說是魯迅思想與文學的更深層面。我們要講的是“魯迅的命題”,講他對中國歷史和現實的獨特觀察和表達。而且我要告訴大家,這些魯迅式的命題都是比較沉重的,有許多是大家從來沒有想過的,和你們所受到的教育,固有的觀念,可能發生沖突,更是一種預言式的表達。(板書:預言式的表

作 者:楊俊國,常州工學院人文社科學院副教授。

編 輯:錢 叢 E-mail:qiancong0818@126.com

猜你喜歡
魯迅
不朽的魯迅先生
魯迅防竊
魯迅,好可愛一爹
孔乙己
魯迅虛擬(外一首)
《魯迅遺風錄》
阿迅一族
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enuti’s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A Case Study of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Ah Q Zhengzhuan
解讀魯迅《吶喊》內部的思想
從魯迅給取名談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