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說類語篇的預設解讀

2011-08-15 00:42王純子毛繼光
沈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年3期
關鍵詞:虛擬世界預設奧巴馬

王純子,毛繼光

(溫州大學 外國語學院,浙江 溫州 325025)

演說類語篇的預設解讀

王純子,毛繼光

(溫州大學 外國語學院,浙江 溫州 325025)

從語篇認知語言學視角出發,選取奧巴馬的競選總統獲勝演說辭作為對預設研究的解讀,尋求語篇類研究的新路向。認為演說類語篇具有區別于其他語篇的特征,好的演說往往能使聽眾在感召中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接受。

奧巴馬;演說辭;預設;語篇認知

預設又稱“前提”,隨著語言學分支和其他相關學科的發展,人們開始把預設和語篇分析聯系起來,發現預設與語篇信息流,也就是語篇的連貫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演說類語篇具有區別于其他語篇的特征,且在日益頻繁的交際活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好的演說辭往往能使聽眾在感召和鼓舞中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接受并認同演說的信息,從而實現演說宣講的目的。而語篇解讀不僅要理解語篇表示什么意義,更要說明對于受話者來說,語篇如何并且為什么表達所表達的意義[1]。它能幫助解釋語篇是如何成功或如何失敗的。作為扮演美國生活和政治舞臺不可或缺的角色,奧巴馬的演說辭不僅被公認為演說辭中的精品之作,無疑成為演說辭研究的代表。本文展開預設在具體演說類語篇的解讀,目的在于分析演說類語篇是如何并且為什么能表達所表達的意義,為預設和演講類語篇研究開拓新的路向。

一、預設理論概述

預設最初是從確指描寫語開始的。語言學研究者認為發話者在斷言中所使用的專有名詞必有所指。后來人們還發現,預設不只是確指專有名詞所特有的現象,而是許多詞語和句法結構所共同具有的一種語言現象。這些能夠產生預設的語言成分被稱為預設誘發語(presupposition trigger)。它是預設信息的標示,一般歸類為13種,包括確指描寫語、時間狀語從句等[2]。

此后,預設研究又曾局限在語義學方面,主要探討命題的真值問題,即句子所表達的含義與事實一致。這樣語言學家就把句子同事物及外部世界聯系了起來,從而開始關注預設的運用研究[3]。語用學上,預設被拿來與斷言進行區分,將斷言視為新的、陌生的內容,而將預設看做熟知的內容。換句話說,預設的運用應有語用限制。在此基礎上,語言學家發現預設還可以看做是解讀語篇進展的基礎。作為交際雙方不容質疑的信息,預設不僅與一定的詞匯或短語語法手段有著密切的聯系,它的內容會隨著語篇的發展而變化。如果不能解讀語篇預設的含義,語篇解讀就顯得不連貫。同時,作為表達暗含信息的手段之一,預設又蘊涵著發話人沒有說出的信息和命題。雖然不是斷言,但它卻包含了說話人在說出某句話之前所做的假設,并悄悄地將它轉化為目的信息傳播給受話人。也就是說,預設是篇章控制受眾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受眾解讀篇章的一個重要途徑。

認知語言學的發展幫助挖掘了預設在篇章中的解讀機制,即更加關注語言形式選擇的認知結構和認知過程。預設在篇章中的解讀并不是自然而然生成和存在的,它具有一個認知解讀的理據。它首先涉及到說話人和受話人的共享背景知識。在形式上,預設可以通過語言上明確的標示,如預設誘發語等表現出來,也可以通過隱喻或蘊含所指表現得很隱蔽。但受話人的背景信息首先需要被激活,然后運用語境推理選擇相關假設,從而恢復預設含義,推出合理主題,完成意義理解。預設還體現了信息突顯性和認知多維性,為語篇解讀和闡釋提供了可能。預設運用應盡可能地選擇能激發較多經驗的圖式,讓語篇解讀趨向于篇章的語用意義。

二、預設在演說語篇中的解讀

好的預設在演說語篇解讀中具有積極作用,能幫助話語接受者確定語境、理解文化隱喻、挖掘世界主題和把握語篇銜接。

1.確立語境

就語篇而言,預設語境在受話人認知到具體的語篇類型就已經存在了。Hasan早在1977年就發表文章提出語篇類型存在預設[4]。也就是說,作為特殊的口語化書面體裁,讀者在解讀奧巴馬演說辭開篇前就已經解構到演說辭所預設的特有的譴詞造句和謀篇布局,即語篇建構的理據。

奧巴馬的這篇獲勝演說成功地繼承了美國政治演說語篇類型的特點。全篇充分利用第一人稱代詞、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詞和抽象名詞,同時運用多樣性的句子以及重復強調等各種修辭手法。從而呈現了演說辭氣勢磅礴、節奏分明和言簡意賅的特點。

同時,語篇解讀是信息傳遞、交流的過程,其中發話人在發話時包括斷言和預設信息。預設信息是新信息構建的起點和基礎,應該為話語參與者共同接受。這種情況常發生在演說語篇的開始。

例1 If there is anyone out there who still doubts that America is a place where all things are possible;who still wonders if the dream of our founders is alive in our time;who still questions the power of ourdemocracy,tonightis your answer. ……It’s the answer told by lines that stretched around schools and churches in numbers this nation has never seen;……It’s the answer spoken by young and old,rich and poor,Democrat and Republican,black,white,Hispanic,Asian,Native American,gay,straight,disabled and not disabled……in this election,atthis defining moment,change has come to America.[5]266

作為當選演說,奧巴馬一開始就談論他當選總統的意義。通過三個重疊的“倘若”,揭示了他的選舉獲勝是對“美國夢”的獨特性和普遍價值的顯示,是對美國政治文化傳統繼承的肯定,以及是對大選賦予的體制合法性和權威的重申。這樣,就告訴了聽眾打算從哪些方面來探討今夜當選獲勝的想法和自己的觀點等,預設了自己當選總統所代表的變革和新氣象,揭示了自己當選總統后處理問題的做法。這樣有利于聽眾更好地了解演說的內容,協調自己的立場,引起共鳴。

2.理解文化隱喻

語篇中有一些沒有直接表達的含義。受眾理解這些含義的能力是建立在預先存在的知識結構基礎上的。這些結構就好比我們靠已有的經歷來理解新的經歷一樣。也就是所謂的存在大腦中的圖式。解讀預設一方面可以通過上文提到過的預設誘發語來推導意義,另一方面就需要憑借讀者與聽者共同的文化知識來認知推理文化隱喻。如果不然,語篇理解就存在障礙。在奧巴馬的演說當中,讀者就可以發現多處這樣預設的例子。

例2 The road ahead will be long.Our climb will be steep.We may not get there in one year or even one term,but America-I have never been more hopeful than I am tonight that we will get there.[5]272

演說中的一個主體關于“民族再造”的號召,奧巴馬就是用大多數美國人耳熟能詳的《圣經》語言風格發出的。簡潔而又充滿寓意,幾乎讓人感受到摩西率領猶太人出埃及時所表現出來的堅忍和信念,向著“流動著牛奶和蜂蜜”的應許之地邁進。只有深受基督宗教話語影響的美國民眾,才能解讀出奧巴馬在引用《圣經》來傳播他的信息。

此外,整篇演說辭中,奧巴馬沒有一次提及他將成為第一個帶有非裔血統的美國總統,但是讀者會無處不在地解讀到這樣一個難以置信的事實,從而領悟美國變革到來的主題。這個成功就在于聽眾解讀到了語篇直接或間接提起了與黑人解放運動有關的美國歷史巨人馬丁·路德·金和林肯總統作為預設,從而在縱深的黑人民權運動的歷史畫卷這個圖式的聯想中來共同領悟演說發表時刻的意義。

例3 As Lincoln said to a nation far more divided than ours……“We are note enemies,but friends……though passion may have strained it must not break our bonds of affection.[5]274(直接提及林肯)

例 4 It’s the answer that led those who ……what we can achieve to put their hands on the arc of history and bend it over more toward the hope of a better day.[5]266

間接引用馬丁·路德·金在1967年8月的一篇題為《我們向何處去?》的演講中類似的話語結構和關鍵詞“arc”:“讓我們記住橫跨道德宇宙的弧線是漫長的,但它偏向正義?!边@些信息并沒有以斷言的形式出現,而是隱藏在預設中,悄悄地變為目的信息傳遞給受眾,讓受眾在無法判斷的情況下被迫接受,是演講控制受眾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受眾解讀語篇的重要途徑。

3.挖掘虛擬世界主題

語篇可以通過運用預設來表征虛擬事物的存在來確立一個虛擬世界,同樣讀者在解讀語篇時要通過語篇中的預設來假設虛擬世界的存在,并把自己置身于虛擬世界中,從而理解語篇[2]205。奧巴馬演說辭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通過講故事來傳遞信息和渲染情緒。例如他的獲勝演說中就插入了一個庫珀老人畢生經歷的故事。

例5 This election had many firsts and many stories that will be told for generation……she was born just a generation past slavery;a time when there were no cars on the road or planes in the sky;when someone like her couldn’t voter for two reasons…When there was despair in the dust bowl and depression across the land……when the bombs fell on our harbor and tyranny threatened the world……she was there for the bus is in Montgomery,the hoses in Birmingham,a bridge in Selma,and a preacher from Atlanta……man touched down on the moon,a wall came down in Berlin….[5]275

這里,讀者可以通過時間狀語從句(a time when there were no cars on the road or planes in the sky等)和確指的名詞短語(the bombs,the bus,the hoses)走進虛擬實體存在的虛擬世界,即庫珀老人親生經歷的所見所聞。仿佛這些虛擬的存在已經是讀者和作者的共有信息。從而通過預設所暗含的熟悉度,拉近了讀者與庫珀老人所在的虛擬世界中的人物和事物之間的距離。這種存在預設不但為語篇的發展提供了背景,而且使讀者能夠馬上融入作者所建立的虛擬世界。從而較容易解讀出奧巴馬插入庫珀老人頑強一生的故事所提供的“美國信念”的主題。

4.把握語篇銜接

演說語篇屬于動態的話語活動。受話人根據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水平解讀出說話人編排組織的預設,以期領會說話人表達內涵和演說的目的。所以,解讀預設對于了解語篇的組織和銜接發揮重要作用。語篇預設就是將主要信息在假定已知的信息基礎上組織起來,去掉沒必要的信息或冗余信息。

例6 And tonight,I think about all that she’s seen throughout her century in America……with that American creed:Yes,we can./At a time when women’s voices were silenced and their hopes dismissed,……Yes we can./When there was despair in the dust bowl and depression across the land,……Yes we can./When the bombs fell on our harbor and tyranny threatened the world……Yes we can./She was there for the buses in Montgomery……Yes we can/A man touched down on the moon……Yes we can…This isour chance to answer that call……Yes we can.[5]275

“是的,我們做得到”是奧巴馬競選活動期間的一個標志性口號。在該演說前,曾幾乎在每一次競選集會里外回蕩。它傳遞的是“美國信念”的主題,即我們可以改變美國當前情況,把美國發展成更好的國家!因此,當熟悉這一口號含義的美國聽眾在解讀該語篇提供的庫珀老人所經歷的變遷時,盡管沒有詳細的注釋說明,卻能把庫珀老人的經歷同口號的內在含義聯系起來,領會語篇所要傳遞的“歷史證明只要我們奮斗就一定可以創造美好未來”的“美國信念”。同時,去掉冗余的信息解釋,通過精練語言的重復預設激活反而更能容易帶動聽眾的感情進入下一樂章。如果,讀者將其中的預設信息都平等地看待,那么語篇將變得冗贅繁瑣,且敘述焦點較難把握。

此外,從結構來看,讀者通過解讀預設,引入新信息,引發新斷言,新斷言又成為談論的焦點,轉而成為預設,推進語篇解讀的前進。奧巴馬這篇獲勝演說辭(This is your victory)開頭處通過大量的從句預設“變革來到美國”,在此基礎上又預設了“這個變革的勝利是屬于廣大選民”從而自然過渡到向廣大選民致謝,為“大家變革勝利的目的是建立更加完美的聯邦”做鋪墊,然后通過故事承接預設“奧巴馬和我們一起努力是可以做到的”,從而為這篇慶祝演說推到了高潮。受話者解讀語篇到此,得知情感上和利益上的被認同,當然愿意加入到這場祝賀的大狂歡,回饋于支持的掌聲。解讀內嵌于語篇之中的預設,使語篇語言簡潔,脈絡清晰自然。通過解讀預設,語篇的連貫性得以展現,信息焦點突出,讀者也能很快抓住語篇的核心,理解全篇的意義。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發現預設的解讀,有時是通過語言上明確的指示來達到的;有時,需要解讀者運用語用推理來推導出話語中的隱含意義。也就是說,“預設”是提取或運用圖式知識的一種手段或言語行為。其解讀過程遵循這樣一個心理認知模式:受話者以百科信息為基礎,以某些明示的語項激活相關的圖式,再根據演繹刪除規則來處理,選擇最佳假設從而恢復預設含義,推導出合理的結論,達到對語篇的理解。這種解讀模式尤其對理解演說辭具有重要意義。

[1] Hasan R.Text in the Systemic-Functional Model[C]∥Current Trendsin TextLinguistics. Berlin: Walterde Gruyter,1977:228.

[2] Levinson S C.Pragmatics[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205.

[3] Saeed J.Semantics[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82.

[4] 朱永生,苗興偉.語用預設的語篇功能[J].外國語,2000(3):169.

[5] 奧巴馬.奧巴馬演說集[M].王瑞澤,譯.南京: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譯林出版社,2009.

An Interpretation of Presupposition in Speech Discourse

WAN G Chunzi,MAO Jiguang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Wenzhou University,Wenzhou 325025,China)

From a cognitive perspective,the presupposition interpretation in Obama’s speech,This is Your Victory,is analyzed.It considers that,as a special kind of discourse,speech has its unique features.An impressive and effective speech would make the audience accept the speaker’s mind.

Obama;speech;presupposition;discourse cognition

H 05

A

1008-9225(2011)03-0094-04

2010-11-30

溫州大學2009年度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2009-17)。

王純子(1983-),女,浙江溫州人,溫州大學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田懋秀】

猜你喜歡
虛擬世界預設奧巴馬
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的紐帶
虛擬世界大門正啟
奧巴馬一家的總統假期
擁抱虛擬 珍惜現實
問題是預設與生成間的橋
論幽默語境中的預設觸發語
預設留白 生成精彩
在虛擬世界關愛“小博友”
奧巴馬巧為三人解圍
奧巴馬道歉兩邊不討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