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南諸河區水資源綜合規劃概要

2011-09-11 09:03葉壽仁吳志平
中國水利 2011年23期
關鍵詞:供水用水水資源

葉壽仁,吳志平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200434,上海)

東南諸河區地處我國水資源較豐沛的東南沿海,為全國10個水資源一級分區之一,涉及浙江、福建、臺灣、安徽、江西等5個省級行政區,總面積24.46萬km2。區內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盆地多,平原少。區內河流眾多,一般源短流急,自成體系,獨流入海。閩江和錢塘江為區內最大的兩條河流。

東南諸河區地處長三角和海峽西岸經濟區,經濟發達,區域地理位置優越。改革開放以來,區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2010年全區總人口7 968萬人(不含臺灣省,下同),城鎮化率達55%,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當年價)34 522億元 (人均GDP 4.33萬元),占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8.7%。

一、水資源形勢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水資源形勢

①水資源數量較豐沛,但地區分布不均,部分沿海城市及島嶼水資源較緊缺。東南諸河區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 662.4 mm(不含臺澎金馬諸河,下同),多年平均年地表水資源量1 987.8億m3,年水資源總量1 995.4億m3,年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2 610 m3,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3倍。

區內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水系中上游地區水多人少,而下游地區人口密集,經濟發達,水資源偏少,沿海部分地區水資源緊缺,人均水資源量小于1 000 m3的缺水地區有廈門、舟山等2個地市,小于1 700 m3的少水地區有莆田、泉州、寧波、紹興、福州和臺州等6個地市。

②現狀水質總體較好,但局部地區水污染嚴重,并呈惡化態勢。東南諸河區現狀水質評價河長5 980.6 km,評價庫容266.65億m3,評價水功能區285個。水質達標的功能區占82.8%,其中一級水功能區有48個達標,達標率為98%,二級水功能區188個達標,達標率為79.7%。水質分布特征是水庫好于河流,上游好于下游,山區好于平原。部分沿海城市市區及周邊河道水污染嚴重,并有惡化態勢。

③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低,開發利用潛力大,但開發利用難度大。全區2008年總供水量343.61億m3,供水以地表水源為主,供水量333.45億m3,占總供水量的97.0%;地下水源供水量9.12億 m3;其他水源供水1.03億m3。

現狀平均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僅17%,開發利用潛力大。由于區內中小河流多,河流源短流急,受臺風暴雨影響及河口潮汐影響,水資源開發利用難度大。

2.存在的主要問題

①水資源調控能力低,既有工程型缺水問題,也有局部資源型缺水問題。

②城鎮污水處理率低,局部地區水環境惡化,加劇了用水緊張局面。

③水資源利用效率與效益較低,用水浪費嚴重,節水潛力大。

④水資源管理薄弱,管理制度建設和管理手段需要進一步加強,公眾參與意識不強。

二、規劃目標與重點

1.規劃目標

根據東南諸河區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按照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對水資源的要求,采取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提出水資源合理開發、高效利用、全面節約、優化配置、有效保護和綜合治理的總體布局及實施方案,促進區域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2.規劃重點

①在合理預測經濟社會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的基礎上,提出節水目標,通過強化節水,嚴格控制用水定額,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水排放量,改善水環境,降低社會發展成本,并有效控制需水過快增長。

②根據水功能區水質目標和水域納污能力,提出入河污染物總量控制意見,提出加強區域水資源保護和水生態保護的措施。

③統籌生活、生產、生態用水及河道外與河道內用水,提出水資源合理配置方案及重點水資源配置工程,完善水資源配置工程體系,提高區域供水能力。

④加強水資源綜合管理,加強水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提高水資源管理能力與水平。增65.8億m3,年均增長率為0.69%;遇枯水年(P=90%)總需水量將達到467.5億m3,相應較基準年凈增61.4億m3。

選擇錢塘江、甌江、飛云江、椒江、交溪、鰲江、閩江、九龍江、晉江等9條大河11個控制節點,分析各控制節點生態基流和生態環境基本蓄水量,據此推算全區河道內生態環境基本需水量為603.2億m3,約占地表徑流量的30%。

三、規劃主要成果

1.節約用水與需水預測

按照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的原則,通過實施強化節水,有效抑制需水過快增長,并以節水促減排,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在強化節水條件下,至2030年流域萬元GDP用水量由基準年的240 m3降至61m3(P=90%),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由143 m3降至 42 m3,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由0.52提高至0.65,城鎮供水管網漏損率由21%降至10%以內。

規劃通過強化節水,全區農業需水量穩中有降,非農業需水量持續增長,增速減緩,河道外總需水量呈緩慢增長趨勢。預測2030年多年平均年總需水量431.4億m3,較基準年凈

2.供需平衡分析

為滿足規劃區經濟社會發展及生態環境對水資源的合理需求,在對現有供水工程挖潛改造與續建配套的基礎上,需建設一批水庫工程、引提水工程,實施錢塘江浙東引水、閩江北水南調等跨區域調水工程,以增加水資源的調控能力及跨區域調配能力。

至2030年各類規劃工程實施后,全區可增加年供水能力162.6億m3,多年平均和枯水年(P=90%)區域年可供水量分別達到429.5億m3和463.9億m3,供需基本平衡,僅水系上游山丘區農業枯水年 (P=90%)存在3.60億m3用水缺口。詳見表1。

3.水資源配置

(1)水資源配置格局

東南諸河區水資源開發利用以地表水為主,地下水作為戰略儲備水源,同時沿海城市及島嶼還應積極開發海水資源、雨水集蓄利用等其他水源。

表1 東南諸河區供需分析主要成果

水資源配置總體格局:以保障城鄉生活用水和沿海經濟帶生產用水為重點,以區內主要河流水系為依托,充分發揮大中型水庫的調蓄作用,建立以各分區自我平衡為主,錢塘江、閩江等跨區域調水至沿海城市與島嶼海水資源利用為補充,蓄、引、提、調結合的區域水資源配置總體格局。

(2)水資源配置工程

近期將實施35座大中型病險水庫加固改造;實施灌區配套建設;規劃新建大中型蓄水工程189座(其中大型工程23座),增加興利庫容71億m3;新建大中型引水工程8處,增加設計引水能力158 m3/s;新建5處跨二級區調水工程,設計調水能力138 m3/s。各類規劃工程實施后,至2030年全區可增加年供水能力162.6億m3。

(3)水資源配置主要成果

①河道內用水配置

規劃實施后,至2030年區內河道外多年平均年供水量為429.5億m3,用水消耗量為228.8億m3,跨一級區調出水量(至太湖流域)為15億m3,河道下泄水量1 744.0億m3,下泄水量占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的87.7%,能滿足維系河流良好生態用水需要。其中,錢塘江流域內用水消耗量50.8億m3,跨一級區調出水量(至太湖流域)15.0億m3,跨二級區調出水量8.9億m3,河道下泄水量385.5億m3,下泄水量占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的83.8%;閩江流域內用水消耗量49.0億m3,跨二級區調出水量18.0億m3,河道下泄水量525.9億m3,下泄水量占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的89.2%。

②河道外用水配置

到2030年,全區經濟社會總用水量為429.5億m3,其中生活用水、工業用水、農業用水和河道外生態環境人工補水量分別為 83.8億 m3、162.0億 m3、178.9 億 m3和 4.8 億 m3, 占總配置水量的 19.5%、37.7%、41.6%和1.1%??偱渲盟枯^現狀增加73.1億m3,其中生活用水增加35.1億m3,工業用水增加53.9億m3,生態用水增加2.8億m3,農業用水減少 18.7億 m3。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工業化、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鄉用水結構發生了變化,由基準年的40.6∶59.4調整為 2030年的 55.4∶44.6,城鎮用水比例提高了14.8個百分點,全區多年平均城鎮供水量比基準年增加93.4億m3,農村供水量比基準年則減少20.2億m3,因而對供水水源水質及保證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③跨流域水系水量配置

規劃跨二級區之間的水量配置從基準年的4.3億m3,增加到2030年的30.4億m3。其中,錢塘江增加調水到浙東諸河8.9億m3,閩東諸河調水到閩江由基準年的1.1億m3增加至3.6億m3,閩江調水到閩南諸河由現狀的3.1億m3增加至18.0億m3。此外,錢塘江還向太湖流域跨一級區供水,從現狀的8.1億m3增加至2030年的 15.0 億 m3。

4.水資源保護

(1)水功能區劃及納污能力

規劃確定東南諸河區水功能一級區130個,代表河長6 576 km,大型水庫26座,庫容300.46億m3?,F狀污染物入河量超過納污能力需要進行削減的功能區占41.4%,主要分布在城市附近河段、浙東沿海、閩南沿海等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較高的地區。按照分階段控制,2030年所有功能區全部實現其水質目標的要求,規劃污染物 CODCr、NH3-N入河控制量分別為 27.4萬 t和 2.23萬 t。

(2)水資源保護與治理措施

加強自然保護區和源頭水源保護,實施分步驟的退耕還林和有計劃的封山育林,涵養水源;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保護,在保護區內禁止新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排污口進行封閉整治,實施導截污工程,保證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刂泣c源和面源污染,嚴格工業污水達標排放,適當提高污水排放標準,對重污染地區和水質型缺水的平原河網地區及沿海地區,應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實行清潔生產;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提高污水處理能力和處理率;控制農業化肥施用強度,合理規劃禽畜業和水產養殖業,推廣生態生產模式,減少污染物排放量。

加強省界緩沖區的水質監測和監督管理,保障出境水質不低于現狀,達到其相應的水質目標。改善城市河流動力條件,利用潮差和引水工程,加快內河水體循環和置換,提高水環境承載能力,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和水景觀。

5.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設

根據水資源條件與水環境承載能力,統籌考慮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需求,采取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四、規劃主要結論

①東南諸河區水資源量較為豐沛,水質總體較好,現狀開發利用程度總體不高,通過合理開發、高效利用、有效保護,水資源能夠支撐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②東南諸河區現狀水資源的調控能力不足,區域供水以工程型缺水為主,由于水資源的地區分布不均及局部水污染問題,部分沿海經濟發達的城市及海島地區資源型缺水、水質型缺水同時存在。隨著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增長、城鎮化與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對供水水量、水質及保證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供水安全問題將愈發突出。

③開展節約用水,建設節水型社會,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長期戰略。節水不僅可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與效益,緩解水資源供給的壓力,還可以減少污水排放量,維系河流良好生態,降低社會發展成本。

④加強水功能區管理,實行入河排污總量控制制度,大力推進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是維護東南諸河區河湖健康、保持河湖良好生態的必然選擇。

⑤以開發地表水為重點,地下水資源作為應急儲備,積極開發利用雨水資源、海水資源、污水處理再利用等其他水資源,統籌生活、生產、生態用水,河道內、河道外用水,協調和平衡區域用水關系,是東南諸河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戰略方針。

⑥山丘區以開發建設大中型骨干水庫為重點,平原區以建設引提水工程為重點,水資源緊缺地區必要時實施跨區域、跨水系調水,不斷完善水資源配置工程體系,實現水資源在時間及空間上的合理調配,是保障區域供水安全的戰略舉措。

⑦創新水資源管理機制,強化水資源綜合管理,加強水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提高水資源管理能力與水平,建立水資源綜合管理保障體系,是保障供水安全與水生態安全重要的非工程措施。

⑧通過規劃的落實和實施,至2030年,區內全部水功能區實現其水質目標,城鎮生活、重要工業供水保證率提高至97%以上,農村生活和一般工業供水保證率提高至90%以上,平原區及山丘區農業供水保證率分別達到90%和75%以上。規劃的實施對提高區域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提高水資源調控能力、供水安全保障度、水生態安全保障度和水資源綜合管理水平,有效解決區域水資源問題,促進區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將產生巨大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猜你喜歡
供水用水水資源
哪些火災不能用水撲滅?
《水資源開發與管理》征訂啟事
節約洗碗用水
四會地豆鎮加快推進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
2019年河南省水資源公報(摘錄)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加強水文水資源勘測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
水資源配置的現狀及對策初探
供水產銷差的組成與管控建議
上海建立大用水戶用水實時監管制度推進城市節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