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舍影響下“京味”戲劇影視的發展與新變

2011-11-20 04:13李春雨
中國文學研究 2011年3期
關鍵詞:京味老舍話劇

李春雨

(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 北京 100083)

從歷史縱向發展來考察“京味”戲劇的話,20世紀50、60年代,在老舍的影響和帶動下,“京味”戲劇初成規模,隨后由于“文革”的發生,“京味”文學也隨之中斷,及至新時期,以蘇叔陽、李龍云等人為代表,明顯承接了老舍“京味”話劇的傳統和風格,不僅使老舍奠定的“京味”話劇得以延續和發展,而且使這一創作達到一個新的境地。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時代社會的變化,特別是全球化浪潮語境下的文學產生了深刻的變異,“京味”戲劇及影視等不同類型的作品也都相應地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而這種變化也正蘊含著“京味”文學包括戲劇影視所面臨著新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一、當代“京味”戲劇影視生存空間的變化

隨著時代社會的變遷,當代“京味”戲劇影視經歷了幾個明顯不同的發展階段,在這一過程中,既有作家創作心態的變化,又有文學樣式自身的繁衍,更有時代生活不斷的充實與演進。

十七年:老舍“京味”話劇的生成期。20世紀50、60年代是老舍話劇創作的高峰時期,也是老舍作品影響力最大的時期。當時,不僅老舍創作本身影響力巨大,而且在北京人藝第一代編導演的全力打造下,在確立了曹禺、夏衍的風格后,也確立了老舍的“京味”風格。老舍這一時期的幾十部劇作都是在那個“大躍進”、快馬加鞭、大干快上的時代背景下出現的,與“十七年”特定的文化氛圍與文化空間密切相關。這些作品與社會政治生活緊密結合,體現出那一時代文學作品共有的一些特點。老舍話劇在這一個時期的大量出現并形成“京味”風格,既有老舍自身生活與創作的積累,同樣也有一種個人政治熱情與時代精神的契合。老舍是以“窮人”之身熱情地投入到新中國、新社會、新北京的文化建設熱潮之中的,他“應黨之聲,應人民之聲,應革命之聲”理直氣壯地用自己的創作為明確具體的社會功利服務。在《我怎么寫的〈春華秋實〉劇本》中,老舍直言相陳:“創作須有熱情;在一個運動中間寫這一運動,熱情必高于事過境遷的時候。我明知道,運動結束了,我才能對這么偉大復雜的一個運動有全面的了解??墒?,我又舍不得乘熱打鐵的好機會……”正是在這樣的心態下,老舍十易其稿,最終完成了《春華秋實》,及時地反映了“五反”運動中的很多情況?!摆s任務”成了老舍當時戲劇創作的一種特殊的形態。然而,老舍這樣一種看似單純的充滿熱情的創作心態,其實是很復雜的,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它既反映出老舍作為一個正直的、充滿正義感的作家所具有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同時,它又反映出作家的創作動因與創作效果不都是成正比的,過于沖動的熱情如果不是源于自然的創作欲求,有時往往會帶來思想與藝術的失衡。老舍這一時期的一些話劇,就明顯地具有這樣的特點。但無論如何,老舍的話劇創作在這一時期是逐漸走向成熟的,并在總體上到達了一個更高的境界,尤其是他的“京味”風格,在話劇創作中得到了更加鮮明的、爐火純青的體現,盡管他的“京味”也帶有著鮮明的時代烙印。

但是還應該看到問題的另一個方面,這就是老舍劇作中的“京味”特色與地域風情,是不可能完全由時代或社會因素決定的。雖然時代社會的強勢影響會對這種風格特色產生一定的作用,但從根本上說,決定這種特色與風情的根本因素,往往還是作家的個人體驗與思想認識。所以,這一時期的“京味”戲劇及“京味”文學,主要是老舍和一些北京地域風情比較突出的作家所創作和形成的,而其他許多作家的創作,可以顯現出普遍的政治熱情,可以與時代社會形成明顯的呼應,但是在他們的作品中,那種特定的“京味”風情是難以出現的。在這里顯示了一種時代社會因素、作家個人熱情與生活體驗等多重關系的復雜存在。

新時期:“京味”戲劇的發展期。經過十年“文革”,及至新時期到來,文學的發展獲得了新的更大的自由空間,文學的主體意識和自覺意識得到了加強,時代、社會特別是意識形態等方面對文學的影響力相對減弱和淡化,這使得包括“京味”文學在內的整個文學的發展,獲得了必要條件和一種新的可能。這一時期的“京味”文學特別是“京味”戲劇,在某種程度上也獲得了一種可貴的自覺發展意識。這種“自覺”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以蘇叔陽、李龍云、何冀平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新的“京味”劇作家及編導演們,自覺地吸取前一個階段老舍“京味”話劇的風范與影響,在繼承和延續老舍風格方面顯示了一種高度的責任感。他們對老舍的“京味”劇作,從取材、戲劇結構、形象塑造到語言藝術等各個方面,都進行著一種接力式的傳遞;另一個方面,這些新的“京味”劇作家和藝術家們,在自己的創作和編導演中,自覺地形成了新的“京味”風范,他們的自覺意識更多地體現在一種自身風格的形成上。在這一代人的“京味”劇作中,我們一方面看到了老舍的影響,但同時也看到了“京味”戲劇新人的崛起以及他們的不斷創新??梢哉f,從老舍奠定的“京味”戲劇創作到新時期的結束,迎來了中國“京味”戲劇創作的一個真正的新的高度與高峰。

近20年:“京味”戲劇的變異期。上世紀80年代后期以來,市場大潮的猛烈沖擊,全球化語境的巨大影響,特別是大量影視作品的涌現,也使得“京味”話劇在種類、題材上發生了變化。老舍對“京味”戲劇、影視的影響已經不知不覺地溶解在一種多重因素縱橫交錯的新的語境之中。老舍的風格還在,老舍的影響猶存,但他的存在及影響已經被時代社會的多元化潮流推向一種新的發展態勢之中。

新的時代社會氛圍在給中國文學包括戲劇、影視創作帶來深刻影響的同時,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空間和發展條件。那種“京味”文學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所謂的正宗地位,受到了多方的挑戰,各種區域文學風情的互相融合,包括中外文學的更大范圍的交融,成為一種趨勢。年輕一代編導演對傳統的反叛,先鋒的、時尚的、實驗的戲劇對傳統話劇的挑戰等等,都使以往比較正統的“京味”戲劇的發展路徑不能不隨之出現改變。

事實上,電子媒介對傳統“京味”戲劇的影響,在上一個階段即新時期就已經出現了,而近二十年來,隨著信息化和電子化更加迅猛的發展,這種影響愈加強烈地體現在更多的層面,其中包括與電影、電視劇的競爭,更突出的是近年來網絡的強勁沖擊。從某種意義上說,電子媒介的發展,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對文學的接受方式,戲劇作為一種體驗式消費受到的沖擊更大。以老舍的作品為例,《駱駝祥子》最初由小說改編成話劇,搬上舞臺,使人們直觀地感受到它的魅力;隨后,人們看到了《駱駝祥子》的電影,新的視覺藝術方式,代替了以往人們對作品的接受形態;之后,又出現了《駱駝祥子》的電視劇,在多集的、內容豐富了多少倍的這樣一個欣賞過程中,人們以又一種不同的方式在面對老舍的作品。不同的歷史時段,不同的文化氛圍,不同的社會特點,肯定對老舍作品的“京味”意蘊進行了一種改變,不管這種變化使老舍的“京味”更濃了,變淡了,還是變味了??傊?,老舍及其影響下的“京味”戲劇在變化著,并且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變化的力度還會不斷加強。

這里,特別應該提及的是“京味”影視的發展狀況。從某種意義上看,老舍當初創作話劇的大眾化追求,近年來透過電影、電視以及網絡等大眾傳媒的手段而真正得以實現了?!熬┪丁痹拕‰m然一直有鐵桿的支持者,但作為在劇場里表演的藝術形式,它只能是一種“小眾藝術”,其影響面和傳播速度遠遠不及影視和網絡等傳媒手段。從“京味”電影《頑主》、《陽光燦爛的日子》、《甲方乙方》、《大腕》、《有話好好說》、《洗澡》等的上映到《編輯部的故事》、《我愛我家》、《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家有兒女》等“京味”電視連續劇的熱播,可以看到,“京味”文學作品正以新的藝術形態在更廣闊的范圍內迅速傳播開來,而影視和網絡又以其特有的功能,不斷豐富著、挖掘著和展現著北京生活的底蘊,“京味”文學從思想內涵到藝術形態都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創新。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這就是無論表現手法、技術手段以及生活的步伐有怎樣的變化和發展,在這些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依然是那特有的京腔京韻,它們吸取了一些傳統“京味”最基本的元素——北京方言、情調、作派、幽默等等,正是這些元素使得“京味”作品大放異彩。比如電視劇《我愛我家》,表面上看是一部典型的“耍貧嘴”式的室內情景劇,它沒有什么豐富的情節和深刻的內容,也沒有什么復雜的人物關系,洋洋灑灑數十集就那么幾個人物在一個家庭居室里“貧來貧去”,但這部劇在神州大地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甚至走出國門,從開播起一直到十幾年后的今天依然熱播不止!其播出時間之長,演播面之廣,在多如牛毛的國產電視劇中是出類拔萃的,它的魅力在哪里呢?說到底就是北京人的那點精氣神,就是北京人神侃中的那份幽默,就是北京人特有的那份大度與大氣。人們從這里感受到了北京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脈搏,感受到了北京人特別是北京普通市民的那種親切可愛。而在所有這些當中,我們都能隱隱感受到一種東西的存在——這就是老舍“京味”戲劇的傳統。

二、當代“京味”戲劇影視自身的新變

2005年初,《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明確規定了北京城市文化發展的戰略定位,其根本內涵有兩個方面:一是要加快北京的現代化與國際化的發展進程,二是要保持和弘揚北京城獨特的文化內涵。這一戰略定位,既決定了“京味”傳統文化在北京發展進程中不可動搖的地位,同時又表明了“京味”文化所面臨的前所未有的挑戰。顯然,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傳統的“京味”文化或“京味”文化的傳統,在日趨全球化的語境和北京日新月異的發展面前,明顯地來到了一個重新選擇的關口。由老舍所奠定基礎的“京味”戲劇,在時代社會的新變中同樣面臨著自身發展中的選擇。這種選擇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京味”語言的問題。老舍的“京味”話劇以其特有的語言風格,確立了整個“京味”文學和“京味”文化的重要標志,這是“京味”戲劇在今后的發展路途上所必須堅持的。實際上,無論“京味”文學怎么發生新的變化,包括文學語言所發生的巨大變化,而語言的“京味”或“京味”的語言始終是包括“京味”戲劇在內的整個“京味”文學的最為顯著、也最為根本的一個標志。的確,人們越來越多地看到和感受到,隨著時代生活的發展變化以及語言的豐富多變,當下的“京味”戲劇也越來越多地表現出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的現象和表達方式。在近年來出現的大批“新京味”戲劇影視作品中,以往傳統“京味”作品中的那種老北京底層市民的“貧嘴滑舌”,老字號麻利兒的吆喝,以及老北京見面禮特有的客氣的套數話越來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在“新京味”作品中充滿青春氣息的、富有時代動感的那些“京味”的調侃、詼諧和幽默。雖然這些“新京味”的語言與傳統“京味”戲劇語言的趣味有了明顯的不同,但人們依然能夠看到,從傳統“京味”戲劇語言到“新京味”戲劇語言之間一脈相承的路數和關聯。在此之中,老舍所開創和奠定的“京味”戲劇語言根基、所產生的影響和作用,是十分明顯的。

其次是如何吸取更加廣泛的藝術題材、尋求更加開闊的文化視野。以老舍自身的話劇而言,雖然也有對社會現實的表現與呼應,但更多的是一種對時代歷史的回顧,是一種來自個人真切體驗的北京傳統文化情結,以老舍為代表的傳統“京味”話劇具有深刻的文化蘊涵,但主要的取材是老北京底層市民的生活,并由此展現北京歷史文化的發展脈絡,尤其是對文化傳統的反思,這種文化姿態,對“京味”話劇基調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也給當今的作家們提供了一種傳統的文化表現模式。但當今的作家們在新的社會氛圍下,必須面對更加復雜的生活情境。隨著整個北京城的不斷開放,當代“京味”話劇也越來越表現出更加寬容和多元的文化姿態。近年來的“京味”戲劇作品,明顯拓展了文化視野和取材范圍,既有對北京底層市民生活的繼續關注,也有對整個北京城市發展以及各階層人們的命運的關注,既有對北京文化傳統的執著的開掘,又有對北京日益成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的開放的、多樣化的文化姿態的表現,其文化視野和藝術取材,已經從傳統的表現方式走向了一個明顯的更加開闊的境地。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當代“京味”話劇在文化批判的追求方面,既繼承了老舍“京味”話劇的傳統,又表現出一種更具主體意識、更富深度的現實文化關注與創作意識,這也是“京味”話劇在變化中始終保持著自己活力的重要原因。以老舍為代表的傳統“京味”戲劇,往往以一段舊歷史的終結而告結束,對歷史的回望和對傳統的沉思,構成其創作的內核。如果說,他們是以歷史為基點來對文化進行審視,那么,近年來不斷出現的“新京味”戲劇作品,則把文化的關注點從歷史更多地延伸到了今天的現實,以及今后所要面對的新的生活。如在中英杰的《北京大爺》中,作為歷史象征的那座老四合院,已不僅僅是一個背景,更重要的,它是北京人現實生存的一個空間,在這里,德大爺及其子女這一大家人,不僅要面對這所老房子帶給他們的懷舊、感恩的情結,那種家產代代相傳的生存方式,他們所有人,包括德大爺,更多地是必須面對今天、明天應該怎么辦。與這個老四合院本來毫不相關的廣東人、上海人都神兵天降般地來到這座院落,他們突如其來地介入這座祖傳房產的生存與去向問題,不管你北京人愿意還是不愿意,現實就是如此。而這座祖傳老宅的命運,遠遠不像老舍《茶館》中的裕泰茶樓那樣簡單——主人上吊、茶館關門,一個時代就那樣結束了,《北京大爺》展示的恰恰是一個新的時代的開始,更加豐富、更加精彩、更加多變的生活在等待著這個祖傳老屋及其家人去承受、去應對、去演繹?,F實的生存、未來的發展,越來越成為當今“新京味”戲劇作品深度關注的核心問題。2000年,根據劉恒小說《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在全國熱播,人們看到了貧嘴張大民這樣一個嶄新的北京底層市民形象。毫無疑問,從小說作者到電視劇的編導演們,對貧嘴張大民及其所代表的底層北京市民,繼續給予了較為深刻的文化批評,對他們某些狹隘的眼光、某些自我滿足的心理、某種安貧自樂的心態不無尖銳的揭露。但是,在貧嘴張大民等人的身上,已經沒有了老舍劇作中那些沒落貴族的氣息,甚至也沒有了過士行等人劇作中的那些底層市民的閑情逸致,而更多的是一種面對生存現實的掙扎與奮斗。張大民所關心的一系列生活的瑣屑問題,特別是房子問題,已經成為當今相當一大部分中國人同樣在面對、在思考的現實生存問題?!敦氉鞆埓竺竦男腋I睢凡粌H僅讓人們看到了張大民這樣一個底層市民面對生存困境所表現出來的幽默、通達、寬容的生活態度,更重要的是讓人們看到了在社會發展和時代變遷進程中,底層市民所面臨的一系列嚴峻而緊迫的生存問題,而這些問題不僅僅屬于張大民,更不是一個已經遠離我們而去的歷史問題,這個問題屬于我們今天在北京、在中國生存的絕大部分人,這個問題非但今天沒有解決,它還在繼續發展,還在影響著我們很多人的明天?;蛟S,這就是《北京大爺》和《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等劇作在思想深度上新的進展,這也是新“京味”戲劇影視的一個重要的新穎之處。

三、當代“京味”戲劇影視面臨的挑戰

具有深厚底蘊和傳統的“京味”戲劇發展到今天,已經面臨著來自外部以及自身的多方嚴峻挑戰:一是隨著北京由一個傳統的歷史文化古都日益走向一個國際化大都市,“京味”戲劇也越來越與國際接軌,越來越多地滲透進了外國文學、文化的因素,如何拿捏好中外融合的尺度,這是一個需要及時應對的題目;二是戲劇特別是話劇的發展,明顯地受到來自電影、電視以及網絡等多方面的強勁沖擊,如何在這種情勢下保持自身的魅力,增強表演性,增強吸引力,使原來相對穩定的院落式、客廳式的基本舞臺更加富于變化,這也是“京味”戲劇不得不認真思考的重要問題;三是雖然“京味”戲劇始終有一批比較穩定的觀眾,但隨著“80后”、“90后”越來越成為文化消費的主體,也使得戲劇要做出相應的變動,如何處理好“京味”傳統與青春元素、時尚元素之間的關系又是一項迫在眉睫的工作。

然而,“京味”戲劇所面臨的挑戰同時也就是它所具有的機遇。事實已經表明,無論是時代社會的發展,還是以影視及網絡為代表的電子傳媒時代的到來,都不可能完全取代由那些“四合院”、“胡同文化”所展現的“京味”文學包括“京味”戲劇的價值和意義。在影視、網絡、“現代化”、“全球化”等強勁的時代新潮面前,“京味”文學包括“京味”戲劇不僅沒有走向終結,而且找到了、并且仍在繼續探索著自己新的生存發展空間。

首先,北京城市現代化、國際化發展進程的加速,使北京傳統意義上的“城”與“人”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就為“京味”戲劇的表現內容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與傳統“京味”戲劇專注于表現底層市民的命運及北京文化的歷史底蘊不同,也與新時期至近年來“京味”戲劇繼續關注底層市民的現實生存狀態及北京文化的發展變異有所不同,今后的“京味”戲劇將以更加開闊的視野和更加寬容的心態面對北京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及中國的首善之區這三位一體的新的歷史發展定位。在這個過程中,北京的“城”與“人”都具有了更加豐富的時代角色的意義,北京城不再是單純的文化標志,北京人也不再是傳統的老北京味十足的北京市民。作為今后“京味”戲劇所要表現的主體形象,“北京人”將是一個多元并存的復雜的組合體,包括不斷增加的中外新移民,包括在北京“漂”著的各色藝術家,包括在北京流動著的百萬務工大軍,這些人群將不同程度地成為今后“京味”戲劇新的描寫對象,有的甚至可能成為新的創作主體。這不僅不奇怪,而且是有根據的。當年老舍筆下的祥子,不就是一個外來的“務工”青年嗎?老舍在那個小小的“茶館”里,雖然以底層市民為主要描寫對象,不是也集結了社會不同階層的各色人等嗎?新時期以來的“京味”戲劇,不是也逐漸拓展了對北京人描寫的藝術視野嗎?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北京“城”與“人”的發展和變化,“京味”戲劇在故事題材和人物描寫等方面都會獲得新的發展空間。

其二,當今語言發展的態勢,特別是多種地域性語言,甚至包括外國語言對傳統“京味”語言的沖擊,雖然影響到所謂傳統“京味”語言的“純正”,但是,“京味”語言對上述多種語言的吸取和演變,同樣顯示了“京味”語言的魅力和張力。這一點在最新的“京味”戲劇影視中有突出的表現。比如近期正在熱播的電視連續劇《家有兒女》,其中成人的語言、兒童的語言、社會的語言、家庭的語言都混雜在一起,豐富多彩,具有很強的語言表現力和感召力。但在其中起著核心作用的,在某些地方最能出彩的仍然是和“京味”相關的那些語言要素和話語表達方式。這一點,給廣大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三,傳統的“京味”文學包括“京味”戲劇,它最為可貴的一點就是有一種獨特的情調,這種情調是和北京傳統的城市文化、人文素養密切相關的,這個特質顯然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展現出新的景象。但在這種變化中,“京味”戲劇尋找到了合情合理的發展方向,把老舍開創的“京味”戲劇的特有情境,引向了一個更加開闊的境地。這就是說,不管北京的“城”與“人”隨著時代社會怎樣的發展變化,北京這座城市以及這座城市的居民,他們特有的風俗習慣、生活情調、文化品位,總是在發展中世代相傳的。比如,越來越多的胡同和四合院被一座座高樓大廈和一條條寬闊的馬路所取代,以往老北京的那種鄰里之間,乃至一個四合院里大家族之間的親情關系,可能就此消失了,但是在高樓林立的北京城當中,又出現了一個一個的社區。在社區里面,人們又開始了新的交往與交流,社區文化代替了胡同文化。而在新的社區文化中,雖然出現了不少新的景象,卻同時也保留了許多老北京的文化傳統,北京的社區建設甚至包括老年社區,都特別注重文化品味的建設、文化氣氛的營造,這些永遠使北京保留著自己的情調,而這些也必將成為今后包括“京味”戲劇在內的“京味”文學呈現自己鮮明特色的重要的文化底蘊。

總而言之,“京味”戲劇不會走向終結,它正在通過不斷的自我更新,走上一條更加廣闊的發展之路,而其間有一個因素是不能忽視的,那就是老舍的深刻影響。

猜你喜歡
京味老舍話劇
許恬寧:My Travel Plan
解人之難的老舍
周恩來與老舍肝膽相照的友誼
話劇《二月》海報
“臺灣話劇百變女王”姚坤君的大陸話劇實驗
《京味兒印象》
老舍的求婚
老舍作品中的北京民俗
話劇《關漢卿》:半個世紀的歷史回響
2013年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中國國家話劇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