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脆弱與堅強

2011-11-20 18:21曾紀鑫
福建文學 2011年8期
關鍵詞:映秀汶川災難

曾紀鑫

脆弱與堅強

曾紀鑫

“5·12”汶川大地震震中映秀鎮。離那場特大災難已過去三年,重建工作正緊張而有序地進行著。腳手架林立,挖掘機在工作,吊車在運轉,機器在轟鳴。

一棟棟土黃色或灰白色具有漢族、羌族風格的安置房,鱗次櫛比地排列開來,透著一股與春天同步的盎然生機。但巨震造成的災難,仍是那么觸目驚心。映入眼簾的,是四處散落著的損毀樓房:有的整體坍塌,有的垮了一半另一半搖搖欲墜,有的雖然挺立著,但粉刷的白墻已遭破壞,滿是長長的裂縫,和赤裸的水泥墻面……這些樓房,都不高,大多三四層,應該是有意識的留存,它們真實而直觀地見證著“5·12”汶川大地震的慘禍之烈與毀損之重。

最具代表性的是位于鎮中心的漩口中學舊址,因為這里舉行過地震一周年“國祭”活動,更因為強震產生的各種變形建筑物都可以在這里找到,所以被辟為一處典型的也是映秀鎮最大的建筑物紀念遺址。漩口中學為四川省阿壩藏羌自治州的一所重點中學,原在靠近都江堰市的漩口鎮。因修建全國離中心城市最近的一座大型人工湖——總容量為11.26億立方米的紫坪鋪水庫,原址被淹,遷至映秀鎮,與映秀中學合并新建,仍沿用漩口中學校名,2006年竣工。新校建成僅兩年時間,就遇到了一場超過唐山大地震的特大災難。

其實,“5·12”汶川大地震的真正震源點在蓮花芯山頂,距映秀鎮中心約五公里。地震發生時,龍門山斷裂帶中的巖石在超強逆沖擠壓與剪切作用下,脆性破裂瞬間爆發,不到兩分鐘時間,崩塌、飛濺、滾動、傾瀉的巖塊碎石,便將山下一條兩公里長的山谷給填平了。映秀鎮的打擊也是毀滅性的,鎮中心城區轉瞬夷為平地,全鎮1.6萬人口,遇難者多達40%以上。漩口中學因為新建,教室、宿舍均采用七度設防,在地震中雖然全部變成危房,但沒有完全倒塌。據遺址旁的一塊暗紅色紀念牌介紹,漩口中學共有學生1527名,教師 133 名,“5·12”大地震造成 43 名學生、8名教師、2名職工、2名家屬遇難,27名學生、2名教師嚴重受傷,其中3人被截肢。與整個映秀鎮的傷亡相比,與其他中小學樓房的毀滅性垮塌相比,漩口中學的傷亡算是輕的。

保留地震原貌的漩口中學遺址被一道黑色的鐵柵欄給圍著,前來參觀、祭奠的人們,大多是外地游客。本地居民,則在校址外的街道兩側擺攤設點,一個緊挨一個,售賣與地震有關的照片、光碟等紀念品,以及服裝、轉經筒、手鐲、手鏈等頗具當地民族特色的物品。映秀鎮是阿壩藏羌自治州的重鎮,也是通往九寨溝、四姑娘山的必經之地,還是藏、羌、回、漢等民族雜居融合的交匯點,羌族特色尤為鮮明,素有“西羌門戶”之稱。

站在漩口中學遺址前的人們無不神色凝重,大家不能進入其中,只有透過護欄觀看、攝像、拍照。鐵柵內,教學樓已然坍塌,半截斜埋地底,六層高的樓頂,距地面大約三層,僅只過去一半高,而一旁的學生宿舍樓則呈S狀扭曲著;一座巨大的漢白玉石鐘,表盤帶有裂紋,安放在原本是教學樓階梯教室的樓梯上,指針永遠定格在14時28分;石鐘下面一塊被黃色菊花環繞的石頭,上面鐫刻著一串數字:“2008·5·12”;教學樓石階左側,立著一堵新墻,白色的墻壁,記載著汶川大地震的相關介紹及數據……

面對眼前這一切,我的心情重如磐石。我一邊拍照,一邊聽著學校大門旁一位擺攤婦女的大聲介紹,她說至今仍有兩名教師、七名學生埋在倒塌的樓房底下無法挖出。這些普通而無辜的生命,就這樣永遠地沉入黑暗,與大地融為一體了。天空陰沉,我感到了一股少有的徹骨寒意。

人的生命,實在是太脆弱了。一口氣喘不過來,或是一粒米飯塞住氣管,哪怕一次極其偶然的疏忽與意外,都有可能造成生命的突然斷裂與戞然而止。在大自然面前,人就顯得更加渺小了,真如恒河中的一粒細沙,微不足道。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幾乎在眨眼之間,就使數萬鮮活的生命遁入虛無。

然而,人的生命又是堅強的,堅強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那些在地震中壓在樓底、埋入廢墟的生命,為了頑強地活下來,他們忍受著饑餓與痛苦,忍受著黑暗與無奈,忍受著失去身體某一部分的悲傷,盡可能地掙扎著,堅持著,將生命的硬度與韌性發揮到了極致。一般認為,不吃不喝七天時間,也就是168個小時,是人的生命極限。而映秀鎮31歲的男子馬元江,則突破了這一公認的生命極限,超越了死亡法則,創造了生命的奇跡——他在廢墟中被埋179個小時,最終成功獲救。

而人的群體,由無數生命個體構成的社會與人類,其延續、傳承與堅強,仿佛一條洶涌不息的河流,任是誰也無法阻遏。無論多大的災難,都無法摧毀人的意志與偉大。汶川大地震造成的幾近毀滅的天災剛過,映秀鎮及其他受災地區的人們稍作調整,就挺直腰身,在外界溫暖而有力的援助下頑強自救,一個新的汶川、新的映秀在毀滅中神奇崛起!

站在離漩口中學遺址不遠的映秀鎮廣場,環顧周圍的一切,一股躍動著的內在而蓬勃的生機,使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大寫的人”。

除了人,動物也是有生命的。雖然脆弱,同樣有著我們人類無法感知的堅強。最具代表性與傳奇色彩的,便是那頭在地震中被困32天后依然存活的“地震豬”。房子倒了,拴在一旁的一只羊、一只狗,都變成了一堆白骨,而它則靠吃豬圈的泥巴,頑強地活了下來,體重從120斤瘦成50斤,差不多只剩下個豬架子了。據說地震過后,那些幸存下來的雞鴨豬狗,全都失聲了,整個映秀鎮,陷入一片死寂與茫然之中。

其實,即使植物也有生命,有著與人、動物不同的感知方式。

我的手中,拿著兩張剛買的過塑照片,一張是地震前的映秀鎮,一張則是地震后的映秀鎮。我一會兒比比照片,一會兒比比真實的映秀。當地人說,映秀映秀,山青水秀。事實也是如此,仿佛上帝的造化,映秀四周是莽莽蒼蒼的山嶺,鎮子坐落在一塊坦蕩如垠的山間平原,岷江和漁子溪河穿境而過。山是蔥翠的,鎮是綠色的,起伏的山嶺,蜿蜒的河流,將映秀小鎮裝點得如詩如畫,美麗動人,不由得使人想起陶淵明筆下那令人陶醉而神往的世外桃源。又仿佛是上蒼的考驗與捉弄,一場毀滅性的地震,山嶺與小鎮,頓失綠色,變成了一片黯淡的灰色。渾黃的流水,散落的石塊,倒塌的房屋,雜亂的廢墟,將映秀鎮弄得了無生趣。

應該說,世上萬事萬物,都是有生命的,只不過這生命有大有小,呈現的形態不同罷了。震前的映秀,是一個有著完整生命的整體;震后的映秀,生命殘缺了;眼前的映秀,正在建設、恢復與痊愈。映秀的生命,與其他生命一樣,既是脆弱的,也是堅強的。

就這樣胡思亂想著,我向廣場東邊的公路走去。

我們進入映秀鎮,走的就是這條公路。原先的道路已經棄而不用,兩旁長滿了荒草。地震造成都江堰至映秀鎮的公路全線癱瘓:70%以上的路面損毀,所有橋梁被震垮,路上塌方十多處,車輛根本無法通行。最早進入映秀鎮的部隊,走的是水路,通過紫坪鋪水庫,乘著快艇。當他們出現在與外界失去所有聯系,正恐懼不安、慌亂無措的災民們面前時,他們哭泣著,歡呼著,感動著……事后,有人開玩笑說,映秀人以前見著穿迷彩服的,是明顯的排斥與不喜歡,因為他們要么是揀垃圾、收破爛的,要么是外來農民工;如今見著穿迷彩服的救援軍人,則像見到了親人與救星,心中滿是依賴、信任與歡喜。

新修的道路是一條另辟的高速公路,前來映秀時,我的印象中,大巴一路不停地行駛在幽長的隧道中。新路穿山越嶺,與舊路相比,距離自然縮短了不少。

越過高速公路,一根白色水泥桿的頂端,豎著一塊“漁子溪瞭望臺5·12祭壇”的指示牌。順著箭頭沿山路而上,不少當地婦女捧著一束束黃色菊花在叫賣,有的還是學生模樣的女孩。菊花素雅堅貞,有著一種執拗而頑強的生命力,是長壽與成熟、高尚與純粹的象征。而黃色菊花,則飽含追思、悼念之意。

一座門形石框,赫然矗立在山坡上。兩旁的白色長方體水泥柱上,是一幅黑色挽聯:“同祭國殤亡靈華夏斷肝腸天地共咽,共緬汶川逝者舉國垂淚山河同悲?!鄙厦媸歉指蟮摹般氪?·12特大地震遇難者公墓”字樣。繼續向上,左邊是密密麻麻排列著的墓碑,一律朝向山底,俯瞰著他們曾經生活過的地方,見證著映秀新城的成長與完善。有的石碑除名字外,還刻著死者的生前照片?;秀敝?,墓碑在我眼前躍動著,幻化成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他們有本地居民,還有外地前來映秀的建設者。一塊中鐵十三局汶川地震遇難者紀念碑,另一塊中建七局第三建筑有限公司8·14遇難者紀念碑,都在無聲地訴說著這些死難者的無私、悲壯與偉大。特別令人哀婉的是,5·12大地震之后的重建過程中,映秀突發特大泥石流,正在這里擔負援建施工任務的中建七局三建筑有限公司,有28位員工及家屬罹難,最小的4歲,最大的63歲。他們的肉體雖然消失了,但靈魂得到了升華,與映秀的山山水水融為一體,平凡而普通的生命,就此獲得與日月同輝的永恒。

山頂的平臺上,是新建的汶川大地震震中紀念館。建筑呈不規則的幾何圖形趴伏在地,僅只兩層高,體現了植根于大地的理念,透著一種厚重、質樸、平和與靜謐。紀念館的主體建筑已經完工,但里面還是空空的,有待布置與裝修。我獨自一人步入其中,四周一片寂靜,唯有我的腳步聲在橐橐作響,在悠悠回蕩……

汶川地震既是一場災難,同時也是一種警示。毋庸諱言,對于災難,我們總是感到害怕與恐慌,總是諱言忌醫,缺少清醒的認識、信心與勇氣,缺少明確的防災、抗災、救災意識與能力。面對災難,我們的反應,是措手不及,是呼天搶地,是混亂無序。比照今年發生的新西蘭強震,日本特大地震、海嘯、核泄漏,他們面對災難的淡定、冷靜與有序,值得我們借鑒與反思。

據相關資料統計,世界每年約發生500萬次地震,其中有震感的5萬多次,7級以上的破壞性地震有十多次。有專家預測,地球已進入強震周期。其實,水災、火災、干旱、臺風、地震等災難幾乎無處不在。對此,我們不能懷有任何僥幸心理,要有明確的防災意識,有自救教育與訓練,有災難預報預警系統,有抗災救災方案……唯有這樣,在災難面前,才能從容、有序、有效地應對,才能將傷亡與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充分體現出人的高貴與尊嚴。

“逝者長已矣,生者如斯夫?!庇谑?,不由得想到了大地震之后的幸存者,他們雖然頑強地活了下來,但“5·12”地震時有過的強烈驚悸、恐懼、惶亂、威脅與悲慟,在他們的心靈深處留下濃重的陰影。他們內心所承載的重負,比外在的創痛更甚;心靈傷口的撫平與愈合,也許會更其艱難而長久。

巨震之后留下的瘡痍、憂傷與悲痛,充斥著映秀鎮的每一寸土地、每一處空間、每一個角落,深深地刺疼著我的目光。

“5·12”汶川大地震,在滅頂之災降臨的同時,也將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映秀推在了世人面前。值得欣慰的是,在原址修建的新鎮,遵循生態重建與生態修復的原則,正向溫情旅游小鎮、防震減災示范區和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紀念地的目標邁進。曾經的美麗與和諧,使得映秀有著鳳凰般的氣質與風采,在浴火的焚燒中,正獲得涅槃與新生。

責任編輯 賈秀莉

猜你喜歡
映秀汶川災難
雷擊災難
云上遠眺新汶川
災難報道常見問題及反思
風雨故人歸
??(汶川)??? 10?? ???
日媒:震后十年,映秀重生
健康中國的汶川實踐
災難不是“假想敵”
防范“抗生素災難”
我在汶川掛職的日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