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軍事記者的護航記憶

2011-12-25 00:49朱鴻亮
中國記者 2011年10期
關鍵詞:亞丁灣遠洋編隊

□ 朱鴻亮

新聞是一個殘酷的職業。也許一天前,你還處于新聞中心,為舉國關注的軍演、沖突或災難救援辛苦奔波,一天之后,你已遠離關注焦點,帶著種種記憶,置身完全不同的現場。

時隔三年之后,中國海軍首次赴遠洋護航的新聞早已埋沒在不斷涌現的新聞中,被人們所遺忘。但作為親歷者之一,軍分社副社長曹智在《一名新華社軍事記者的流年記憶》中的一段話,依然留在我的記憶里。這也是海上漂泊的124天里,我想起最多的文字。

更多時候面對的是不變的考驗

出海幾個星期后,最初的新鮮感與興奮感隨時間消逝,亞丁灣的東口與西口之間,海軍護航編隊晝夜不間斷航行,從A點到B點,而后又從B點折回,一趟一趟,一天一天,看不到一絲變化,也看不到一寸陸地。

當時,亞丁灣海盜活動確實已經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幾乎每次護航,編隊附近都會發現可疑小艇,遇上海況較好的天氣,我們則會遭遇不同批次小艇的輪番襲擾。

更多時候,護航官兵面對的是不變的考驗。他們住在幾十平米的集體宿舍里,每天從6點20分起床開始,就日復一日地站崗值班,時時提防可能發生的危險;他們無法與親人保持聯系,甚至連吃飯、洗澡、睡覺都不能隨心所欲。

作為第一次出海的隨艦記者,我在感同身受之余,深深地被他們身上的這種品質感染著、感動著。我也是軍人。既然大家都能堅守崗位,我有什么理由不恪盡職守,認真完成好這次新聞報道呢?更何況,參加報道本身就是一次莫大榮幸。

在堅持中懂得了執著的可貴

遠洋生活的困難并不可怕,更多的壓力來自如何處理新聞發稿問題。由于護航是中國海軍首次赴遠洋執行軍事任務,外界高度關注,發稿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外界猜測或炒作。為此,有關部門也制定了相應的新聞管理規定,考慮到新華社已有健全的發稿制度,最后,我想出一個不得已的辦法。

那是春節前的一個深夜,趁著大家都已熟睡,我悄悄取出海事衛星,躡手躡腳地跑到外面發稿。關上水密門,走出艙外,不由吃了一驚。原來,星輝燦爛只是描述夜空的詞語。星光并不能照亮地面,“武漢”艦的平臺一片漆黑。真的是“伸手不見五指”。

軍艦處于夜間航行狀態,是不能開燈的,人員也不能到艙面活動。我不能讓筆記本屏幕發出太多亮光,只能以接近自動關機的角度打開電腦,然后整個身子趴在甲板上小心翼翼地操作。就這樣,把第一段視頻傳回了音視頻部。

海風在耳邊呼嘯而過,我又一次想起了曹智寫的蜘蛛結網的比喻……

后來的工作和相處中,我漸漸與前方領導小組形成了默契。營救希臘商船、接護“天裕8”號、中國商船遇襲、兩批編隊會師、任務交接、告別亞丁灣、返回三亞等一系列新聞事件中,新華社稿件均以最快速度發出,并成為所有隨艦媒體的統一口徑。

4月28日,首批編隊順利返回三亞。軍車載著我們駛向賓館,主管新聞報道的編隊副指揮員殷敦平少將在車上評價4個多月的工作,說新華社這次報道堪稱完勝。

車子盤山而上。望著窗外闊別已久的綠樹青山,突然有一種想哭的沖動。我知道,這次隨艦報道顯然稱不上完勝。

好比在艦上鍛煉時,咬緊牙關做完最后一組啞鈴,吐一口氣將其放下。如釋重負之后卻不禁自問:難道真的不能再做了嗎?我想,答案應該是:可以。如果還能再主動一些,如果還能再多想一些辦法,如果還能再嘗試一下……

聊以欣慰的是,在壓力和困難面前,我自始至終堅持著,并在堅持中懂得了執著的可貴。于我個人而言,后者是一筆更寶貴的財富。

猜你喜歡
亞丁灣遠洋編隊
2023年1月25日,美軍一次演習期間,空軍正在進行編隊飛行
起航,赴亞丁灣
沈陽遠洋公館
遠洋“軍需官”901
亞丁灣護航
國內新型遠洋金槍魚圍網漁船首航
“兩橫一縱”遠洋綜合補給
基于事件驅動的多飛行器編隊協同控制
基于預測控制的無人機編隊內部避碰
多彈編隊飛行控制技術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