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寂靜的房子

2011-12-25 04:25張鴻
天涯 2011年4期
關鍵詞:馬六甲林則徐傳教士

張鴻

寂靜的房子

張鴻

這所寂靜的房子,不是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用筆建造出來的。它真實地坐落于廣東高明的一個小村子,西梁村。

八月酷暑,行走在高明的村落之中。龍崗山下,綠樹成蔭,我偶遇梁發的故居。典型的嶺南民居風格的這房子,坐東向西,水磨青磚墻體。擠在一群民居中間,逼逼仄仄,其貌不揚。一間堂屋、一間書房、一間臥房、一間廚房,面積不大,小巧精當,妥妥帖帖。

它的主人是梁發,中國第一位傳教士、中國報業之父。他在這所房子里出生、成長、結婚、生子,他六十七年的生命中有一半是在此度過。這所房子,經歷了喧囂和隱藏的歷史,也曾為混亂的聲音所淹沒,可貴的是它曾經充盈著暖暖的愛。

混亂的社會背景下,一座老宅子,無法保持它的安詳。

這所原建于清代,毀于民國年間,現照原樣復建的房子里似乎還回蕩著母性的聲音,“月光光,照地堂,年三十晚,盡歡堂……”裊裊繞梁。

多年前,我記住了《中國新聞通史》中的梁發;此外,我還記住了他,是因為在廣州,我居住地的附近有一個叫鳳凰崗的地方,不知是否當年有鳳與凰棲息,但歷史上在那兒有一個墓,是梁發的。后來墓被嶺南大學(現中山大學的一個學院)首任華人校長鐘榮光遷至懷士園內。鐘榮光生前曾有遺愿,要求死后葬于梁發墳墓之旁,與之結伴為鄰,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嶺大雙墳”。根據《梁發傳》記載,“嶺大雙墳”位于草坪中央,四周有石欄,南面是懷士堂,北面是珠江。如今,懷士堂成了一個小禮堂,小禮堂的北面確實是一片寬闊的草坪,但是已經沒有絲毫墳墓的痕跡。

此時,我在高明,這站得高望得遠的地方,這梁發的故鄉,再一次記住了梁發。

在《中國大百科全書》新聞出版卷中,專門有一詞條:“《察世俗每月統計傳》,十九世紀西方傳教士出版的第一個中文刊物,歷史上第一份中文近代報刊。1985年創刊于馬六甲。英國基督教(新教)傳教士馬禮遜和米憐創辦,梁發作為傳教士米憐的重要助手在馬六甲參與創辦并身兼刻版和撰稿人二職?!庇谑?,梁發成為中國近代第一位報人。

梁發由于當年傳播基督教而受到清廷追捕和驅逐,兒子又為鴉片戰爭的英方擔任翻譯,所以他一直背負著“洋奴”的指責。歷史上,唯一為他著書立傳的英國傳教士麥沾恩,借助曾在廣州傳教之便,搜集梁發材料,寫了一本《梁發傳》,并于1930年在廣州出版。他寫此書是因為這位在國外有著赫赫名聲的中國第一位傳教士的身世鮮為人知。

歷史,常常在翻云覆雨之間將一個人的命運玩弄于股掌間。歷史,亦如一張碩大無邊的棋局,將無數人的生命任意擺放在某一個角落。一不留神,便被歲月蒙上灰塵,湮沒于歷史的荒冢古道。在歷史落幕的一百多年間,在高明,有誰會記得有一位堪稱歷史功臣的生命曾遺落其間?沒有人會記得,當林則徐在虎門升起獵獵硝煙風旗的時候,在這之前,早有人將鴉片丟棄在中國人性解放的黃榜上?!捌埨麌疑酪?,豈因禍福避趨之”,當后人聲情并茂地吟詠林則徐的經典格言時,他們卻怎么也沒有想到,一個關鍵的人物被他們從意識里除名了,這個人就是——梁發。

白云蒼狗,時代風云際會。在這酷暑之時,游走于昔人故所,一種幽然的歷史凄楚感撲面而來,令人在這炎炎夏日沉湎于歷史的種種糾結和感人之處。所幸,今日,梁發,一個在中國被埋藏了二百余年的名人,已被列為“嶺南109位先賢”之一了。

梁發,生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卒于咸豐五年(1855),原名梁公發,世稱梁阿發,簡稱梁發。清嘉慶五年(1800),梁發十一歲,進村私塾讀書,十五歲輟學,只受過四年的私塾教育。1810年,梁發在高明同鄉于廣州開辦的雕版印刷廠工作,四年時間,他成為一名技藝精湛的印刷工,還練就了一手好字和通暢的文筆。這些都為他以后傳教和成為一位報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經廣州十三行“東印度公司”華人蔡盧興推薦,認識了馬禮遜,這成為他人生的大轉折。梁發為馬禮遜雕印《四福音合參》、《使徒外傳》及保羅書信手稿,接觸的是耳目一新的基督教思想,開始受到熏染。然而,促成梁發對這一宗教思想形成一種信仰的應該是馬禮遜的助手米憐。他使梁發戒除一切陋習如聚朋豪飲及賭博等,得到了一種向上的引領。

因為清朝政府禁止米憐在華居住,梁發跟隨米憐到了南洋馬六甲。兩人惺惺相惜,梁發協助米憐創辦了中國近代第一份中文報紙《察世俗每月統計傳》,1818年又在馬六甲創立第一間中英文學?!⑷A書院,因為梁發熟讀四書五經,成為學校的中文教師。在馬六甲期間,梁發還為米憐雕印了中文版耶穌傳《救世者言行真史記》。1818年11月3日米憐以基督教的儀式給梁發施洗,從此梁發成為真正的基督信徒。之后,梁發回到家鄉,與黎氏結婚,次年為妻子施洗,黎氏成為第一個受洗的中國婦女。因為散發福音小冊子,梁發被捕入獄,后因為馬禮遜的出面干預才得以釋放。隨后他又回到了馬六甲。

起初,梁發協助米憐在馬六甲創辦的是《察世俗每月統計傳》中文版,后來增加了英文版、馬來文版。梁發在排版過程中,接觸并掌握了西方標點符號的運用。梁發又把這些標點符號運用到中文期刊中,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革新和創造?!恫焓浪酌吭陆y計傳》???,他還參與出版了《特選撮要每月統計傳》、《天下新聞》、《東西洋考每月統計傳》。十多年后,梁發因派書傳教受挫而漂泊到馬六甲后,他又為在這里傳教的牧師麥都恩創辦的中文期刊《特選撮要每月紀傳》供稿,并與之一同編排。也正是因為梁發開拓中國報業的重要貢獻,他以“中國報業之父”的身份被載入中國新聞史冊。

1822年米憐去世后,梁發又回到中國,帶著他在馬六甲寫成的布道書《救世錄撮要略記》去廣州十三行拜見馬禮遜,馬禮遜非常欣賞他的認知和通俗易懂的語言,決定印刷出版二百本。這部書被認為是中國人所作所印的第一本布道書。此后,他在馬禮遜身邊從事傳教工作。1823年,回到馬六甲的他幫助出版了馬禮遜和米憐翻譯的首部完整版中文圣經(《新舊約全書》)。同年,馬禮遜為梁發三歲的長子梁建德施洗,且在澳門,馬禮遜回英國探親前,親手按立梁發為宣教士,梁發從此成為一位華人神職人員,領差會工薪達三十余年。

與此同時,梁發也開始撰寫書籍和小冊子,向人介紹基督教信仰。最為著名的當屬1832年出版的《勸世良言》,此書共九本,內容有信仰教理、《圣經》注釋、宣道講章、護教辨道等章節,洋洋灑灑十萬字。這書是專門寫給那些到廣州參加科舉考試的秀才們看的,這秀才之中,就有洪秀全。

1836年,洪秀全再次到廣州應試名落孫山時,邂逅了一位傳教士在傳布福音,得到幾本一套的小書,題為《勸世良言》。這部著作對洪秀全的未來起到決定性作用。洪秀全更是按照《勸世良言》,自行“以水灌頂”,作為洗禮的決志,承認自己是耶穌的門徒。此后,洪秀全創辦“拜上帝會”,在今廣州花都鄉間聚集信徒,1851年建立太平天國?!秳袷懒佳浴芬苍S在無意識之間就成為一本影響近代中國的著作,梁發富有中國色彩的神學思想也由此傳播開來。

研究太平天國革命的中外學術界人士都非常重視梁發當年的《勸世良言》對洪秀全萌生創建“拜上帝會”的思想、以及后來太平天國運動的喚醒作用。

洪秀全,在中國近代史上重重地寫下了一筆,但這一筆中沒有出現梁發這個名字。

在十九世紀的中國,外來傳教士本質上的錯綜復雜,使得人們對與之常交往的梁發眾說紛紜,歷史評價難以定奪。但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后人們是否應該以歷史唯物觀來對其歷史價值予以考證?中國從封建社會邁向近代化的趨勢迎合了外國傳教士來到中國傳播西方資本主義文明、興醫辦學辦報紙、引進先進文化技術;但是侵略者的立場意在建立殖民地統治,壓榨中國民眾,純粹唯利是圖,變本加厲,所進行的強盜性的蹂躪與掠奪,這一切也是不爭的事實。

在這種背景下,后人研究梁發,不應局限于他從事的宗教神學方面,而應看到他給中國帶來的是基督教文化,促進了中西方文化交流,興醫辦學辦報紙,促進了文明進程。中國的近代史可以不寫上梁發的名字,但不能不寫上梁發所著的《勸世良言》,更不能忘記梁發所開拓的放眼看世界的思維模式。

那個年代,做基督徒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當時清廷禁教,皇帝頒詔禁止中國人信仰基督教,并且嚴禁印刷和分發基督教書籍。1834年,在清政府的嚴格監控下,梁發的信教傳教,印刷基督教書冊等都要冒極大的危險。而當時中國人又“人心傲倨”不愿信教,使得梁發的布道極為艱難。

為了躲避追捕,梁發曾數次逃亡,最后他帶著兒子梁建德逃到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在這段流亡南洋的生活中,梁發因無法忍受不少華人吸食鴉片的慘狀,寫成《鴉片速改文》,印成單張派送,宣傳戒吸鴉片,指出鴉片的危害,還呼吁在華的外國朋友寫信回國,勸說國人勿再參與鴉片貿易,杜絕毒品根源。面對自己經歷和看到的一切,梁發沉靜地在書信中寫道:“我知道傳揚我主耶穌基督福音的人必然要經受逼迫,盡管我不能與保羅和約伯相比,但我卻愿意效法先圣,讓我的內心常存平安?!?/p>

1839年,來廣州禁煙的欽差大臣林則徐因身體不適嶺南氣候,到梁發工作的博濟醫院看病。梁發在做翻譯的同時,與林則徐聊到了禁煙,并把自己兩年前寫的《鴉片速改文》呈給林則徐。林則徐喜出望外,采納了文中禁煙的建議。后來,梁發把曾給英國人當翻譯的長子梁進德推薦給林則徐當翻譯。梁進德此時的工作非常重要,不僅每天要為林則徐翻譯澳門、印尼、馬來西亞出版的英文報紙和商務信函,還翻譯一些世界地理、科技文化資料,讓林則徐對國外的情況有了更多的了解?!端闹拗尽?、《海國圖志》就是梁進德受林則徐之命翻譯國外書籍、資料編著而成的。梁發多次被林則徐召見而成為幕僚,他們父子利用一切能想到的社會關系,為林的禁煙獻計獻策,出錢出力,希望偌大中國不要為鴉片所戕害。

林則徐禁煙,世人皆知,但實際上,梁發理應是中國禁煙倡議第一人。

在英國人大兵壓境,準備發動鴉片戰爭前,篤信基督教的梁發依然恪守“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古訓,不忍見雙方干戈相向。于是到十三行找到馬禮遜的兒子——時任英吉利國駐廣州領事的馬儒翰。當時,梁發還是清廷緝拿的在逃“要犯”,冒著生命危險,他和兒子梁進德向馬儒翰苦苦諫言,希望他能盡一切努力說服英軍統帥義律不要發動這場戰爭。他曾對馬儒翰說,如果英政府派遣軍隊到中國來,殺害中國人,那么中國人此后再也不會接納《圣經》和英國傳教士了。但他們面對的是帝國的強大的利益,最終是未能阻止這場戰爭爆發。

梁進德對世事失望了,他失望的還有心中的上帝。

鴉片戰爭后,1843年英華書院隨倫敦會宣教中心遷移新殖民地香港,梁發父子也隨之遷居。時梁進德任英華書院校長理雅各助手。他在鴉片戰爭中尤其目睹外國某些傳教士直接參與戰爭蹂躪中國人的罪惡。這個第一位受洗禮的中國嬰孩從此開始懷疑基督教,進而,梁進德開始徹底脫離基督教。以后梁進德協助總稅司設立中國海關,受任潮州分卡秘書長及代理卡長直至1863年去世。

梁發,他一定沒有想到他的思想和行為直接影響了如此多的人,洪秀全、林則徐、魏源、容閎等。此外,這個名單還可以加上孫中山、詹天佑等人。也許,我們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他的作為直接影響了中國近代史的書寫。

我也因此沉郁,梁發,一個對中國近代史有著如此影響的人物,一個推動了中國近代文明進程的人士,一個有著愛國心的知識分子,為何會落得一個鮮有人知的結果?即使在故鄉,也是知者甚少。據西梁村的一個八十六歲的梁姓老人說,因為怕受到牽連,當年,村里都不希望梁家人回鄉,甚至,只要他一回來,就有人報官,他們一家人只好漂泊在外。十幾年中,他輾轉馬六甲和港澳,在這些地方堅持辦期刊,影響民眾。

斯人已歿,風范猶存。陶淵明說:“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當我們還在為某個人的際遇唏噓不已之時,歷史已經湮沒于滾滾的塵埃之中。對于歷史的沉疴,憑誰也無法改觀,江河東流亦是歷史必然。只是,當我們站在歷史的某個節點,站在過去與未來之中的今天,回顧往昔之時,是否能還原一個真實的生命脈絡?

還是在高明。此時,我眼前看到一座教堂的廢墟,這是1828年梁發和趙天青開設的第一所基督教的私塾,既是小孩子讀書的學校,也是早期的新式教堂。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绷喊l是否是英雄,這有待歷史的公論。時間能證明一切,但人們要經得住時間的考驗才行。

好在,好的時代能讓一座宅子煥發生機。

如今,高明,準備興建梁發紀念館,讓他的后人、傳人們可以到西梁村“尋根”。讓名聲行走在歐美大地上的梁發魂歸故里。

寂靜的房子。種子發芽,開出馥郁的玫瑰。

張鴻,作家,現居廣州。主要著作有散文集《指尖上的復調》等。

猜你喜歡
馬六甲林則徐傳教士
《林則徐》
五彩斑斕馬六甲
林則徐禁煙
2018國際鄭和大會“江蘇文化周”在馬六甲成功舉辦
油畫《馬六甲古樹》
馬六甲山羊
簡論林則徐的以夷制夷思想
聯墨雙馨
60歲再創業邰中和當“光的傳教士”
早期西方傳教士的漢語量詞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