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寧夏南部山區發展生態經濟流域的思考

2012-01-26 21:39曹文洪
中國水土保持 2012年6期
關鍵詞:南山區水保水土保持

劉 平,曹文洪

(1.寧夏水利科學研究所,寧夏銀川750021;2.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100048)

1 寧南山區基本情況

寧夏南部山區(簡稱寧南山區)主要包括固原市的原州區、西吉縣、彭陽縣、隆德縣、涇源縣,吳忠市的鹽池縣、同心縣和中衛市的海原縣共7 縣1 區,總土地面積27 722 km2,總人口230萬人,分別占寧夏自治區的53.52%和37.7%。

根據寧夏第二次土壤侵蝕遙感調查結果,2000年寧夏全區土壤侵蝕面積36 849 km2,占全區總面積的71%,其中水力侵蝕面積20 906 km2,占水土流失面積的56.7%,主要分布在寧南山區。寧南山區多年平均降水量327 mm,輕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積20 800 km2,占總面積的75.2%,侵蝕模數在2 000~10 000 t/(km2·a)之間,年平均輸入黃河泥沙6 300 萬t。

寧南山區8 縣區是黃土高原138 個水土流失重點縣的一部分,也是全國12 個貧困地區之一。干旱缺水和水土流失現象并存、生態環境惡化是導致該地區經濟發展滯后的主要原因。

2 寧南山區發展生態經濟流域的必要性

2.1 生態經濟流域是水土保持工作發展的必然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大規模的水土保持工作從1950年開始,最初主要以基本農田建設、植樹種草為主;20 世紀80年代,隨著小流域綜合治理概念的提出,水保工作者通過試點逐步探索了水土保持快速治理的途徑和不同類型區綜合治理的模式,水土保持工作重心也由基本農田建設為主轉為以小流域為單元進行綜合治理為主,小流域綜合治理的思路隨之確立;20 世紀90年代,開始探索和實踐水土保持工作如何適應市場經濟,小流域綜合治理也由以前的主要探索不同水土流失類型區治理模式,轉到主要探索發展小流域經濟的對位配置等。發展小流域經濟是水土保持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由過去單純的防護性治理轉到治理與開發相結合,將小流域治理同區域經濟發展相結合,突出小流域治理的經濟效益,寓小流域治理于市場經濟開發之中,增強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內在動力。從水土保持工作的發展歷程看,生態經濟流域是水土保持工作發展的必然。

2.2 發展生態經濟流域是寧南山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當今社會,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是時代發展的主流,堅持民生優先,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是水土保持工作必須堅持的治理原則,不少地方的水保工作者在這方面進行了成功的探索和實踐。如:北京市圍繞保障首都飲用水安全,探索提出了“生態清潔型小流域”的概念;東部沿海一些發達省份,根據自身經濟發展實力,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基礎上,將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好家園作為水土保持的更高目標,提升了水土保持的層次。經過幾十年的治理,寧南山區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自然環境逐漸好轉,但農民生活水平和經濟收入都還較低,為達到“治理一方水土,發展一方經濟,造福一方群眾”的水土保持工作目標,必須發展生態經濟流域。

2.3 發展生態經濟流域是寧南山區水土保持工作的需要

寧夏南部山區是寧夏水土保持工作的重點區域,多年來該地區建設了大量的梯田、淤地壩、林草地等水土保持措施,形成了許多小流域治理模式和技術,已經使該地區水土流失和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但仍然存在經濟效益不高、攔蓄的水資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較低、農民主動參與水保的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充分利用已建水保工程發展經濟產業,提高小流域綜合治理的經濟效益,實現生態、經濟、社會目標的有機統一,不僅可提高農民主動參與水保工作的積極性,而且可以鞏固水土保持治理成果,保證區域經濟社會持續發展。顯然,研究、總結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經濟小流域治理技術,使小流域綜合治理逐漸轉向生態經濟流域治理,是水土保持科學發展的需要,也是新時期水保工作的需要。

3 寧南山區具有發展生態經濟流域的基礎條件

寧南山區的水土保持工作自20 世紀70年代以來,大致經歷了以蓄水保土為主、以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為主、以水資源高效利用和提高治理效益為主等3 個階段。寧南山區水土保持發展的各個時期都形成了許多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模式,如西吉黃家二岔模式、上黃模式,彭陽縣“山頂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帶子、溝頭庫壩穿靴子”模式,隆德縣以梯田建設為主的模式,西吉縣“庫壩池窖聯用水資源”模式,鹽池縣“圍繞水資源的利用,以集水、蓄水、用水為主線,攔蓄天然降雨,發展高效農業”模式,海原縣“利用道路、場院、屋面、荒山荒坡,將天然降水引入生產水窖蓄集起來,在作物需水時進行補充灌溉”模式等。

經過多年治理,寧夏全區已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5 萬km2左右,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 000 km2左右,且主要集中在寧南山區。多年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使當地水土流失現象得到有效控制,為生態經濟流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生態基礎,也逐漸涌現出了彭陽縣南溝流域等生態經濟流域治理的先進典型。2011年8月,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劉震司長一行考察了彭陽縣南溝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區后,認為該流域把生態治理與產業開發、農民致富、人居環境改善及新農村建設等結合起來,通過局部高標準治理,使大面積得到保護,突出了效益,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建議認真總結推廣。

4 寧南山區發展生態經濟流域的思考

生態經濟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就是根據生態經濟學理論和流域產匯流理論、土壤侵蝕原理、水土保持學、可持續發展理論,通過一系列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實施,將小流域的人口、環境、資源、物資、資金等資源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不停的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換,利用生態經濟系統的功能將自然物質轉化為人們需要的各種產品,即經濟效益,最終實現小流域經濟目標趨向一個動態平衡狀態,即在合理利用土地、降水等自然資源的同時,實現自然、經濟及人口再生產的統一,保證小流域人口、自然和經濟的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也就是說,生態經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既要對水土流失和生態環境進行治理和改善,發揮基礎的生態效益,同時又要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發展經濟產業,增加經濟效益,最終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協調發展和統一發展。

生態經濟小流域與生態型小流域的主要區別為:生態經濟小流域是以生態型小流域治理為基礎,重點利用小流域的科技和自然資源,突出發展經濟產業,必須有一定的經濟產業作為支撐。

我們認為寧南山區發展生態經濟流域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緩解生態壓力,為生態經濟流域治理夯實基礎。寧南山區人口密度超過100 人/km2,遠遠超過聯合國規定的標準,同時各種資源又非常緊缺,面臨的生態壓力可想而知。因此,必須緊密結合寧夏區政府的“生態修復”、“生態移民”和“新農村建設”工程,改善生態環境、緩解生態壓力,為生態經濟流域治理夯實基礎。

(2)加大科技投入,進一步提高水保措施的經濟效益。寧南山區實施了許多水保措施,雖然生態效益較好,但經濟效益還較低,今后相當長時期內必須加大科技投入,研究提高坡面工程、溝道工程、林草工程等已建水保措施的經濟效益,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保證持續發展。

(3)緊密結合地方資源和特點,發展特色經濟,提升經濟實力。寧南山區具有獨特的地方資源和特點,探索發展了設施蔬菜、設施養殖、特色林果、特色中草藥、農副產品深加工、勞動力輸出等地方特色產業,有效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但其規模和效益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應依托地方資源引進配套的先進農業技術,提升區域經濟實力。

(4)將產業發展與水保工作緊密結合,做好生態經濟流域規劃工作。生態經濟流域要求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協調發展和統一發展,必須在小流域治理規劃初期就將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環境和當地經濟發展統籌考慮,力爭流域規劃到哪里產業開發就搞到哪里,把生態建設融入經濟發展之中。

(5)搭建“多方參與”的生態經濟流域建設機制。經濟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僅僅依靠水保部門遠遠不夠,多年的實踐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因此,搭建一個“政府決策、財政牽頭、水保搭臺、部門整合、全民參與”的生態經濟流域建設機制,是保證生態經濟流域成功實施的關鍵。

猜你喜歡
南山區水保水土保持
讀迷作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寫春秋
扎根基層不動搖 傾情奉獻為水保
農村水利水保工程建設難題及解決措施
深松耕對寧南山區馬鈴薯田土壤細菌多樣性的影響*
野蠻時代終結,動保行業要自律,水保協會年會透露出哪些重大信息?
水保工程的質量監督與管理
《水土保持通報》征稿簡則
我當“官”了
水土保持監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