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豐贍的史料發現與睿智的學術洞見——評劉濤《現代作家佚文考信錄》

2012-01-28 11:19褚自剛
中國出版 2012年11期
關鍵詞:佚文臧克家年譜

文/褚自剛

劉濤的學術新著《現代作家佚文考信錄》(人民出版社2012年出版),堪稱現代文學研究領域內一部厚重的“田野調查報告”。其豐贍的史料發現、睿智的學術洞見與補佚研究方法論方面的探索,給該領域的研究者帶來了多方面的啟示。

該書的首要特征是豐贍的史料發現。著者通過對《世界日報》《東南半月刊》《現代婦女》等60余種刊物的爬梳整理、??闭鐒e,先后發掘整理出了冰心、周作人、老舍等10位現代作家佚文70余篇。其涉及作家范圍之廣,發掘佚文數量之巨,佚文種類之豐富,實屬罕見。這些佚文中,有的因填補了作家某一時期沒有作品的空缺而顯得彌足珍貴(如:冰心1937年在巴黎的演講《由出國到現在》);有的因展示了“詩人的另一面”而改變了我們對作家的傳統認知(如:臧克家的佚詩:《死了的神秘》《鮮亮的影》《兩個心》);還有些作家如胡風的佚文,由于數量多達20余篇,時間跨度10多年,文類涉及評論、詩歌、雜文等數種,成為胡風研究乃至現代文學史重修中不容忽視的巨大存在。

睿智的學術洞見是該書的第二個特征。這些洞見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史實文獻的訂正與補缺?!冬F代作家佚文考信錄》中的佚文,有一部分屬于紀實性的消息、報道、啟事、演講等,這些佚文中包含大量史實性的細節表述。劉濤在揭載這些佚文的同時,敏銳地指出這些佚文在該作家研究,甚至在整個現代文學史研究中的獨特地位,進而對此前的史料空缺或史實訛誤加以充實、訂正。例如,在發掘出穆時英的佚文《別辭》之后,即根據作者在散文中對錢基博、呂思勉兩位先生詼諧幽默的描述,并參照錢、呂二先生的年譜或編年事輯,令人信服地得出“穆時英在光華大學進的應該是文學院的中國文學系,而非《年譜》所說的‘西洋文學系’” 的論斷。第二,對作家心態的深入探察。在《現代作家佚文考信錄》中,劉濤還對現代作家大量作品散佚的原因進行了歷史還原式的探察。通過對臧克家三首詩歌散佚原因的深入辨析,揭示了詩人臧克家在時代潮流影響下對自我形象汰選與重塑的精神歷程;通過對丁玲雜文《論瞿秋白》散佚原因的審慎考辨,披露了“文革”時期極左思潮對作家的精神威壓與心靈扭曲;通過對何其芳論文《論文學上的民族形式》散佚原因的語境還原,呈示了在特定語境下部分作家對個性主義文藝觀的閹割、遮蔽,等等。這些在歷史皺褶中的探測、清理與發現,使我們對文學史傳統的單線條認知得到極大的豐富,也使我們對部分現代作家作品的研究擁有了更為宏闊的視野。

劉濤在該書中還探索出了一套可資借鑒的補佚研究方法。這種方法可概述為:獨辟蹊徑,發現新材料;多方???,甄別佚文之佚;立體考證,鑒定佚文之真。所謂獨辟蹊徑,是指他有意把目光投向至今仍被遮蔽、被忽視的報刊中去耐心打撈,從而發現新材料;所謂多方???,是指他通過對相關作家各種文集、全集、傳記、年譜、研究文章的“全息掃描”來確保發現文獻為眾所未見的佚文;所謂立體考證,是指他在鑒定佚文真偽時總是慎之又慎,常從署名與本名關系、作家本人與該刊物之關系、作品內容與作家實際生活之參照、作品遺失原因等方面進行多重考證,盡可能地將佚文與作家本人都還原到特定的歷史時空中去細心體察、周密論證。當然,與補佚研究的其他先行者不同,他所涉及的作家均為關注度極高的名家、大家,各方面研究已極為充分,他有意將洋洋灑灑、語驚四座的評價與闡釋暫時懸置,而不憚在史料的發掘、???、甄別方面下“死”功夫,發掘出了大量的現代名家佚文,對推動相關作家研究的深入拓展,對重繪現代文學史地圖,功莫大焉。

猜你喜歡
佚文臧克家年譜
臧克家致劉征書信
臧克家致劉征書信
默靜在晚林中
鄭肇經先生年譜(續2)
鄭肇經先生年譜(續1)
新發現三則顧頡剛佚文考略
老馬
《韓詩》佚文校議十四則
焦竑集外佚文輯釋
讀《郭沫若年譜長編》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