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維吾爾族民間印花布藝術的傳承與保護

2012-01-29 03:58新疆師范大學程鳴
中國藝術 2012年1期
關鍵詞:民間工藝印花布民族民間

新疆師范大學 程鳴

民間印花布是維吾爾族民間手工藝之一,也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維吾爾族民間印花布[1]作為民族民間傳統手工藝,有著悠久的制作和使用歷史,其獨特的裝飾圖案與色彩賦予印花布強烈而鮮明的本土藝術特色。

一、印花布藝術產生的背景

新疆,古稱“西域”,是絲綢之路的重要之地。在歷史的長河中,維吾爾族民間印花布藝術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歷程,其脈絡可歸納為:

(一)印花布藝術的歷史背景

以“絲綢之路”為主線,維吾爾族的遠祖生活在亞洲大陸的北部,在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中主要經歷的重要發展階段為:第一,漢、唐時期以佛教文化為主的多元文化并存、傳播與吸收階段,印花布藝術傳入西域;第二,10世紀左右西域喀拉汗王朝建立,標志著維吾爾族進入對伊斯蘭文化、阿拉伯文化接受與改造的階段,并最終形成了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伊斯蘭藝術,隨之維吾爾族民間印花布藝術也逐漸發生改變?!霸诠饩w三十三年(1907年)喀什噶爾運往俄國的物品中就有當地印花布3萬余匹”[2]。

(二)印花布的考古發現

從新疆境內出土文物來看,在棉花傳入之前,當地居民多使用毛絲織品?!逗鬂h書·西南夷傳》載:“有梧桐木華,績以為布?!贝酥改久抻捎《葌鱽??!缎绿茣の饔騻鳌じ卟份d:“有草名白疊,擷花可織為布?!贝藶榉侵弈久匏椫?。古代文獻中較早記載草棉的應該是《梁書·西北諸戎傳》,其稱:“高昌國……多草木,草實如繭,繭中絲如細 ,名為白疊子,國人多取織以為布,布甚軟白,交市用焉?!庇纱送茢?,至5世紀初,草棉已傳入新疆高昌地區。

新疆近幾十年的考古工作,最重要的收獲之一是出土了大量的棉織物,這對了解其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1959年在新疆民豐縣尼雅遺址中出土了兩塊漢代藍白花布殘片,隨后在和田地區出土了北魏時期的夾纈印花絹, 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了印花板等珍貴文物??脊刨Y料表明,當地居民早在漢代就已掌握印染技術,但由于新疆地區不生產藍靛,所以可以推斷鏤版藍印花布的制作工藝可能由中原傳入。

綜上所述,大量史實表明歷史悠久的維吾爾族民間印花布藝術在千年發展中,已具有完整的工藝流程,技藝精湛,是一種獨具本土民族特色的藝術。印花布匯集了民族民間藝術中的繪畫、雕刻、印染等優秀技藝,是一種綜合性藝術形式,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

二、印花布藝術瀕臨衰弱的現狀及原因

對于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保護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目前在我國正處于起步階段,理論研究與學科建設都較為薄弱。探究維吾爾族民間印花布也是民族民間文化傳承與保護的迫切需要,是開拓本土民族民間工藝理論研究、促進民族文化建設和發展本土經濟的重要環節。

(一)印花布瀕臨衰落的現狀

經濟全球化、技術標準化的背景,對民族民間文化的影響是前所未有的。維吾爾族民間印花布藝術是該民族極具代表性的民族手工技藝,但因現代工業文明等的輻射,導致其不僅在數量上逐漸衰退,而且傳承藝人、精湛技藝、工藝種類、裝飾等諸多方面的現狀令人堪憂。這種原生態的民族民間工藝被邊緣化、異化。目前,印花布在現代市場中處于急劇縮小的態勢。據調查,現在掌握傳統印染工藝的藝人已越來越少,且都已年過半百。市場中可見的印花布大都已拋棄了傳統工藝,采用現代化的印染技術。隨著社會的進步,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和居住環境的改變,印花布藝術正逐步被遺忘,維吾爾族民間印花布的市場占有量在逐漸減少,加之新工藝、新材料的沖擊,使維吾爾族民間印花布藝術的發展舉步維艱。

(二)印花布瀕臨衰落的原因

印花布衰落的原因有:(1)隨著社會的發展,新技術、新材料不斷涌進,導致印花布的實用范圍縮小,又因不同地域、文化的影響,給當代人帶來了新的審美體驗與感受,使得曾被廣泛使用的民間印花布逐漸被現代社會所遺忘,逐漸走向消亡,印花布自身的價值也在漸漸發生著改變。換言之,全球化帶來了新的文化挑戰,導致當代受眾審美取向逐漸時尚化與趨同化,這就必然沖淡當代受眾對民族民間工藝(包括維吾爾族民間印花布)傳統特征的認同。(2)以家庭為生產單位、師傳口授的印花布制作技藝,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技藝傳承出現問題,生產規模逐漸縮小,面臨即將失傳的危險境遇。據調查顯示,維吾爾族民間印花布在新疆南疆的喀什、和田等地區,維吾爾族聚集的鄉鎮還有少量生產。傳統文化市場幾乎被新的文化形式所占領,因而民族民間工藝(包括維吾爾族民間印花布)受到極大沖擊。通過以上研究發現,維吾爾族民間印花布藝術這種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藝術形式,是本民族精神世界與生存狀態的生動寫照。(3)在民族民間工藝的傳承與保護上,目前尚缺乏政府部門和有識之士參與的倡導與保護,繼承與創新。

綜上所述,面對維吾爾族民間印花布藝術瀕臨衰落的狀況,研究其傳承與保護尤為重要,正確認識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與保護的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印花布傳承與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重要性

(1)工藝價值

藍夾纈是我國古老的雕版印染活化石。維吾爾族民間印花布中最具特色的木模彩色印花布的制作工藝采用了類似于流傳較為久遠的 版印刷[3]的工藝,同時受到了內地藍夾纈工藝的影響。

(2)文化價值

民族民間文化是我國傳統歷史文化和民族特征的重要體現,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載體,不斷加強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實現對民族民間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有利于我們真正把握民族文化的歷史根基和現實土壤,有利于進一步豐富、發展民族民間優秀文化,使我們更深刻地了解民族民間文化的唯一性與不可替代性。

(二)必要性

民族民間文化是人類活動的客觀記載,在長期的歷史文化積淀中濃縮了本民族優秀文化,惠及子孫后代。因此,是不可替代的特殊資源。如今民族民間文化在經濟全球化、工業現代化的背景下,極易受到沖擊,所以,我們要加強對民族民間文化的有效保護。

四、對印花布傳承與保護的措施及建議

在工業文明對民族民間文化沖擊不可逆轉的趨勢下,部分民間工藝的衰退、變異乃至消失是難以避免的。對于珍貴、有價值的民間傳統手工藝我們應采取有效的措施,因而加大傳承與保護的力度,對于弘揚民族文化、發展民族經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以新疆維吾爾民間印花布藝術為例。新疆維吾爾民間印花布技藝于2006年被文化部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非物質文化遺產由各民族世代相傳,并被視為文化遺產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傳承、保護、研究維吾爾族民間印花布的問題上,應在遵循其文化特征的基礎上,采取相應的傳承與保護措施,對維吾爾族民間印花布藝術進行傳承、保護、研究等工作。

(1)命名式保護

命名式保護是傳統手工藝文化保護中常用的一種方式。在國家或地方政府的指導下,應盡早建立各級民間文化保護名錄,制定相應標準,通過命名式保護達到推動人類對文化遺產保護的目的。我國政府通過命名式保護確定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如新疆大漠土藝館63歲的堯爾達西·阿洪和喀什市英吉沙縣50歲的胡加西木·吾守爾,由此來進一步加強傳承、保護維吾爾族民間印花布藝術。

(2)立法式保護

立法式保護是指國家或地方政府通過立法方式對文化財產、文化資源、文化遺產進行保護的方式。此方式在西方早已被使用,我國在近幾年逐漸頒布實施了文化保護條例。例如,新疆維吾爾民間印花布技藝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即運用立法式保護。

(3)區域式保護

應進行深入普查,掌握自治區、地(州)、縣(市)各級民族民間文化的現狀,由政策進行引導和鼓勵,使當地藝人繼續從事傳統技藝,讓印花布藝術重現往日輝煌。這不僅對當地的經濟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且還可以切實地將維吾爾族這項具有本土特色的印染工藝傳承下去。

(4)傳授式保護

根據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機構將民族民間工藝進行傳授,或根據老藝人的口述,記載這些瀕臨失傳的民族民間工藝,將其編寫為教材,并由專家作為兼職教師,通過培訓,開展各種活動,鼓勵民眾參與,選拔、培養、建立一支能夠熟練掌握、運用此技藝的隊伍。在2005年11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批準建立了自治區首家民辦民俗藝術學校,準備開辦傳統手工藝課程,這無疑是個良好的開端。

(5)學術式保護

加大對民族民間文化的理論研究,積極宣傳介紹本土優秀民族民間文化,通過舉辦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成果展覽、藝術展演、民間工藝品博覽會等各種活動,宣傳、弘揚優秀民族民間文化。邀請有關學者對民族民間技藝進行調查研究,建立關于維吾爾族民間印花布藝術圖文并茂的檔案資料。這樣不僅可以保留和記載該工藝,而且可以向大眾闡述該工藝的文化背景,展示工藝的全過程,加強大眾對維吾爾族民間印花布藝術的關注和了解。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巧妙地運用本區的各項資源,向大眾展現除大氣磅礴的自然景觀外的人文景觀。其中,民族民間工藝文化作為人文景觀的一種,對大眾更好地了解民族文化底蘊有一定的幫助。將維吾爾族民間傳統手工藝文化作為產業發展,不僅可以使新疆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可以使該藝術得以長久發展,使新疆地方文化轉化為地緣優勢,人文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注釋:

[1]維吾爾族民間印花布:具有裝飾趣味和濃郁的鄉土氣息的維吾爾族傳統手工紡織印花布。其紋樣多取材于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景物,最常見的紋樣有樹枝、樹葉、花蕾、蔓草,較常見的花紋有巴旦木花、石榴花、牡丹花、蘭花等。印花布根據工藝可分為木模彩色印花布和鏤版藍印花布?!吨袊贁得褡逦幕筠o典·西北地區卷》

[2]《新疆經濟發展史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第287頁

[1]鐵木爾·達瓦買提.《新疆少數民族文化大辭典·西北卷》[Z].民族出版社.1999年9月

[2]李安寧.《新疆民族民間美術》[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

[3]韓連芬.《維吾爾族民間印花布圖案集》[M].新疆人民出版社.1981年

[4]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染織美術系編.《新疆民間染織刺繡圖案》[M].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

[5]《新疆經濟發展史研究》[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

[6]王嶸.《西域藝術史》[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

[7]新疆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三十年》[M].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年

[8]劉用能.《新疆古代文明》[M].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9年

[9]新疆博物館.《絲綢之路——漢唐織物》[M].文物出版社.1972年

[10]趙豐.《絲綢之路美術考古概論》[M].文物出版社.2007年3月

[11]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史》[M].東方出版中心.1985年

猜你喜歡
民間工藝印花布民族民間
“校團”協同背景下推進民族民間音樂教育發展研究
高職音樂教育發展與民族民間音樂傳承研究
區域文化產業背景下湖北天門藍印花布的保護與傳承
藍印花布:南通獨具特色的非遺傳承
新時期我國民族民間音樂藝術的傳承與保護策略探究
冬奧背景下我國民族民間冰雪運動傳承研究
從林棲的《青出于藍》,看藍印花布的借衣還魂
非物質文化遺產視域下民間工藝的傳承分析及闡述
立足發展民間工藝的大師工作室運轉模式研究
國外印花布色彩設計賞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