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矢狀竇前1/3侵襲性腦膜瘤手術切除1例

2012-01-29 07:31樊連國海龍
中國醫學創新 2012年3期
關鍵詞:腦膜瘤硬膜顱骨

樊連國 海龍

1 病例介紹

患者,女,68歲,左額部腫物1年,伴頭痛、頭暈,記憶力減退,視力下降,入院前出現口角、面部抽搐。查體:表情淡漠,反應遲鈍。腫瘤位于左額部,明顯隆起,如壽星,質硬,固定,四肢無麻木,肌力、肌張力正常,強握反射及摸索動作,眼底鏡:視盤水腫。頭顱正側位片:左側額骨見圓形低密度區,大小8.0 cm×8.0 cm,邊緣光整;側位片前額部內外板變薄,邊緣模糊,附近軟組織呈弧形向前突出,內有條狀密度增高影。頭顱MRI:左額骨見不規則團塊狀長T1WⅠ長T2WⅠ信號,T2FLAIR高信號,邊界較清晰銳利,內部見小片狀低信號,外緣隆起,向內壓迫左額葉,局部中線結構略右移。病灶與額葉間界限模糊,左額葉變形并可見長T1WⅠ長T2WⅠ局限性腦組織水腫。手術過程:左額冠狀皮瓣,過中線4 cm,翻開皮瓣,顳肌瓣翻向顱底,圍繞腫瘤鉆孔,環行咬開,擴大,涂骨蠟,額竇開放,黏膜電凝,骨蠟封閉。見腫瘤,質脆、魚肉狀,左額骨侵蝕穿透,顱內外溝通,硬膜破壞。結扎腦膜中動脈,腫瘤外1 cm剪開硬膜,顯微鏡下分離腫瘤,大腦前動脈分支供血,電凝。以矢狀竇為蒂,輕輕翻動腫瘤,直到腫瘤完全翻出,矢狀竇前1/3完全栓塞,并侵至右側,結扎、離斷矢狀竇,連同受侵的大腦鐮一并切除。徹底止血,人工腦膜修補硬膜,逐層縫合。二期顱骨成形。術后病理回報:瘤內含有豐富的血管、血竇,血管外壁及間質中的蛛網膜上皮細胞呈條索狀排列,膠原纖維少,血管內皮細胞多,血管周圍可見類似血管內皮的多角形細胞。病理診斷:血管型腦膜瘤。隨訪5年無復發。

2 討論

腦膜瘤占顱內腫瘤的13%~19%,來源于蛛網膜絨毛細胞,與硬腦膜關系密切,常見于大腦凸面、矢狀竇旁、蝶骨嵴及嗅溝;其次是中顱凹、鞍結節、橋小腦角、小腦幕及斜坡等部位。腫瘤多為良性,生長緩慢,有完整包膜[1]。

侵襲性是惡性腫瘤的生物學特征,侵襲性主要是指腫瘤對周圍組織的浸潤、破壞與取代。5% ~20%的良性腦膜瘤全切除后仍然復發,其侵襲性生長被認為是復發的主要因素。侵襲性腦膜瘤是指向鄰近的硬腦膜、靜脈竇、腦組織、顱骨及其他組織浸潤生長的良性腫瘤。該病例符合侵襲性腦膜瘤特征,以頭痛、抽搐、局部腫塊等局部結構侵蝕性癥狀為常見臨床癥狀、體征,由腫瘤侵蝕硬膜、腦皮層、顱骨引起[2]。腦膜尾征,無白環征或黑環征,瘤周水腫,侵犯靜脈竇,腫瘤不規則性生長。治療成功關鍵:(1)術前充分備血,術中減少出血,骨蠟封堵板障,結扎顱內外供血血管。(2)顯微鏡下操作,手術顯微鏡下分離腫瘤,使操作更細致,能最大限度地保護腦組織及重要神經血管。(3)對受腫瘤侵蝕的組織包括硬腦膜及顱骨一并切除,以防術后復發。矢狀竇前1/3閉塞可切除,腫瘤位于中后1/3者,如造影證實矢狀竇已閉塞者,可連同腫瘤切除;如矢狀竇尚通暢,可以切除一側矢狀竇壁后修補,也可用大隱靜脈或人工血管吻合替代。殘存在矢狀竇壁上的腫瘤可鹽水沖洗降溫下電灼。(4)按照Simpson標準,爭?、窦壡谐?]。

雖然大多數腦膜瘤屬于良性,但由于手術存在一定的死亡率和致殘率,所以應慎重選擇手術適應證,對于大腦凸面、嗅溝、矢狀竇旁、大腦鐮旁和一些天幕、顱后凹腦膜瘤,力爭全切腫瘤;而對于蝶骨嵴內1/3腦膜瘤、斜坡腦膜瘤、扁平腦膜瘤、海綿竇內腦膜瘤,有時為減少損傷不行腫瘤全切[4]。

[1]牛樹江,常成岳,劉玉光.侵襲性腦膜瘤的臨床特點與手術治療[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1,27(7):685 -688.

[2]王忠誠.王忠誠神經外科學[M].第2版.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595-597.

[3]趙繼宗.神經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395-402.

[4]史玉泉,劉承基.神經外科手術圖解[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104-109.

猜你喜歡
腦膜瘤硬膜顱骨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當怪天氣來臨時
如何治療腦膜瘤?
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在腦膜瘤分級診斷中的意義研究
顱骨血管瘤樣纖維組織細胞瘤1例
髓外硬膜內軟骨母細胞瘤1例
高壓氧在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非典型性腦膜瘤及惡性腦膜瘤預后的相關因素分析
More gum disease today than 2,000 years ago
探討外傷性顱骨缺損行顱骨修補術14例的護理體會
腰-硬膜聯合麻醉在無痛分娩中的可行性及優勢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