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庫館臣輯佚宋人筆記的成就——以輯佚《永樂大典》所載宋人筆記為例

2012-02-15 14:53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上海200234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2年9期
關鍵詞:四庫宋人永樂

●趙 龍(上海師范大學 圖書館,上海 200234)

“筆記”是指“一切用散文所寫的零星瑣碎的隨筆、雜錄”。[1]1盡管這種寫作方式早已存在,但作為一種獨立的文體,直到宋代才完全成熟。據統計,傳世至今的宋人筆記,大約有500余種。[2]編纂說明這些筆記所記載的內容,幾乎涉及了宋代社會的各個方面,是宋代文獻的重要構成部分,極具文化和史料價值。今之學人對宋人筆記研究的成果時有面世,[3]1-4但研究者對清代四庫館臣整理宋人筆記的成就,尤其是四庫館臣輯佚宋人筆記的成就不夠關注。以下筆者不揣淺陋,就此問題試作探究,舛誤之處,敬請方家指正。

1 四庫館臣輯宋人筆記的數量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皇帝詔設“四庫全書館”,歷時10年左右,修成《四庫全書》。四庫館臣在廣泛征集各家藏本的基礎上,實際收入《四庫全書》的宋人筆記有197種,存目55種。這其中包括他們從明《永樂大典》中輯出的37種筆記。四庫館臣整理與研究宋人筆記的最大成就正在于此。

《永樂大典》是由明成祖朱棣下詔編纂,于永樂五年(1407年)11月修成奏進,雖經歷明末兵燹,但至清乾隆時期仍保存較為完好,“僅殘闕二千四百二十二卷”。[4]1807面對這部前朝巨著,朱筠認為應當加以重視,并上奏乾隆皇帝建議由專人整理《永樂大典》所收前代遺書。乾隆皇帝準允了朱筠的奏請,并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六日詔令:

(《永樂大典》)特因當時采摭甚博,其中或有古書善本,世不恒見。今就各門匯訂,可以湊合成部者,亦足廣名山石室之藏。著即派軍機大臣為總裁官,仍于翰林等官內選定員數,責令及時專司查校,將原書詳細檢閱,并將《圖書集成》互為校核,擇其未經采錄,而實在流傳已久,尚可裒綴成編者,先行摘開目錄奏聞,候朕裁定。[4]1-2

時隔五日后再下詔曰:

著再添派王際華、裘日修為總裁官,即令同遴簡分校各員,悉心酌定條例,將《永樂大典》詳悉校核。除本系現在通行,及雖屬古書而詞義無關典要者不必再行采錄外,其有實在流傳已少,其書足資啟牖后學、廣益多聞者,即將書名摘出,撮取著書大旨,敘列目錄進呈,俟朕裁定,匯付剞劂。其中有書無可采,而其名未可盡滅者,只須注出簡明略節,以佐流傳考訂之用,不必將全部付梓。[4]2

在上述兩道詔令中,乾隆皇帝就如何利用《永樂大典》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意見,即:“其未經采錄,而實在流傳已久,尚可裒綴成編者”,先行摘錄;“雖屬古書而詞義無關典要者”,無需輯錄;“實在流傳已少,其書足資啟牖后學、廣益多聞者”,可輯錄成編。根據乾隆皇帝的指導意見,四庫館臣對散存于《永樂大典》的前代典籍,做了大量的輯佚工作。最后輯得“經部六十六種,史部四十一種,子部一百三種,集部一百七十五種,共四千九百二十六卷”。[4]1808其中就包括前述37種宋人筆記,《四庫全書》實際單獨收入30種,分別是:

《賈氏談錄》一卷、《江南余載》二卷、《東齋記事》六卷、《呂氏雜記》二卷、《萍州可談》三卷、《麟臺故事》五卷、《石林燕語》十卷、《珍席放談》二卷、《唐語林》八卷、《張氏可書》一卷、《步里客談》二卷、《高齋漫錄》一卷、《甕牖閑評》八卷、《芻言》三卷、《嶺外代答》十卷、《省心雜言》一卷、《常談》一卷、《舊聞證誤》四卷、《澗泉日記》三卷、《準齋雜說》二卷、《云谷雜記》四卷、《坦齋通編》一卷、《考古質疑》六卷、《密齋筆記》五卷續記一卷、《浩然齋雅談》三卷、《諸蕃志》二卷、《穎川語小》二卷、《愛日齋叢抄》五卷、《東南紀聞》三卷、《咸淳遺事》二卷。

存目3種:

《重明節館伴語錄》一卷、《西征道里記》一卷、《西湖(老人)繁勝錄》一卷。

因《燕魏雜記》已收入呂頤浩《忠穆集》(永樂大典本),《家訓筆錄》《辯誣筆錄》《建炎筆錄》已收入趙鼎《忠正徳文集》(永樂大典本)中,故此4種筆記未再單獨收錄。以上筆記除有3種收入集部外,其余主要分布在史、子二部,其中史部9種,子部23種,約占輯佚總數的22.2%,不可謂不多。

2 四庫館臣輯錄宋人筆記的原則

前文已述,在利用明《永樂大典》的問題上,乾隆皇帝有明確的指示。四庫館臣在遵照詔令的基礎上,基于以下兩條原則,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宋人筆記。

(1)舊本久佚或湮沒不傳者,盡量蒐集。如張洎《賈氏談錄》,乃張洎為南唐后主李煜使宋時,“錄其家賈黃中所談三十余事,歸獻其主”。[5]573是書原本不傳,宋曾慥《類說》錄該書所載十七事,明陶宗儀《說郛》收此書,但僅載九事,而《永樂大典》所載較曾、陶二本為詳。因此,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各韻中搜輯,并參考《類說》《說郛》,共得26事?!耙曚┰?,蓋已及十之九矣”。[4]1845

又朱彧《萍洲可談》,馬端臨《文獻通考》著錄為三卷。是書被陶宗儀《說郛》收錄,但所載寥寥;明代商維濬刻入《稗?!?、陳繼儒刻入《秘笈》,但內容均不足一卷;而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中所輯之佚文,尚可復得三卷?!爸斉抛氤删?,以還其舊。雖散佚之余,重為綴緝,未必毫發無遺,然較明代諸家所刊,幾贏四倍,約略核記,已得其十之八九矣”。[4]1858-1859

上述筆記原本之全貌雖已難得,但經過四庫館臣的努力,其原貌得以大致恢復。他們的努力,使很多原本幾近湮沒不傳的宋人筆記得以續傳后代,更加豐富了宋代文獻寶庫。

(2)可補史傳之闕、于考證有益者,盡量輯錄。如程俱《麟臺故事》《文獻通考》著錄為五卷。元明以來,只有陶宗儀《說郛》收錄是書內容數條,鮮有他本傳世。然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裒錄是書內容數百條,整理為五卷。[4]1059-1060是書多記宋代典章、人事等,“燦然可觀”。如《宋史·韓琦傳》載琦由通判淄州入直集賢院,不著為太常寺丞及太子中允,而是書則詳載明言?!独m資治通鑒長編》載咸平二年(999年)七月甲寅,真宗幸國子監,還幸崇文院,而此日之后又有癸丑,日期顯然牴牾,而《麟臺故事》記此事在七月甲辰?!叭绱酥?,凡百余條,皆足以考證異同,補綴疏略,于掌故深為有裨”。[4]1059-1060

又如《張氏可書》,《宋史·藝文志》、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書錄》、晁公武《郡齋讀書志》皆不著錄。四庫館臣輯得該書佚文一卷??妓嬝闹畠热?,知作者大約生于北宋末年,于汴梁遺事,“目擊頗詳”,“于徽宗時朝廷故實,紀錄尤多,往往意存鑒戒”。其他瑣聞佚事,“為他說家所不載者,亦多有益談資”。[4]1860-1861

再如范鎮于宋神宗元豐年間所著的《東齋記事》,雖《宋史·藝文志》《文獻通考》俱著錄,但舊本久佚,未能考原本之詳。[4]1849四庫館臣據所輯之文,考得《東齋記事》乃范鎮退居四川時所作,記述蜀事較多。書中雖不免怪誕之語,但有關范鎮與司馬光論“樂”,評論胡瑗、阮逸等人的記載,為后人了解范鎮的政治生涯、學術思想等都提供了寶貴的文獻資料。

四庫館臣輯佚宋人筆記的依據,主要是《永樂大典》,但也并不完全限于此書,“逸篇遺句載他書者,亦并采輯,以補其闕”。[4]2033-2034如前述之 《賈氏談錄》,有原敘一篇,《永樂大典》不收,唯有《說郛》錄其全文。為復是書之原貌,四庫館臣“仍錄冠卷首,以補其闕”。[4]1845又范鎮《東齋記事》,四庫館臣除“采輯《永樂大典》所收,以類編次,厘為五卷”外,又從江少虞《事實類苑》、曾慥《類說》中“刪除重復,續為《補遺》一卷”。[4]1849

3 四庫館臣對所輯宋人筆記的???/h2>

《永樂大典》所收各書均以韻編排,原本各條散布于各韻之下。為恢復宋人筆記原本之貌,四庫館臣一般會視具體情況對所輯佚文重新編排。如曾慥《高齋漫錄》,清曹溶嘗收入《學海類編》中。四庫館臣對所輯之佚文,大致以時代編排,并參?!秾W海類編》收,而《永樂大典》失載者,訂為一卷。[4]1859又如韓淲《澗泉日記》,是書原貌不得而知,四庫館臣將從《永樂大典》中所輯之內容,析為三卷,“約略以次相從。其有關史事者居前,品評人物者次之,考證經史者又次之,品定詩文者又次之,雜記山川古跡者又次之”。[4]1620

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出宋人筆記后,并非原文直錄,而是加以詳核,有明確的??敝?。四庫館臣的??惫ぷ?,大致有以下三個方面。

(1)核勘文字,力求準確。對于原本已有的校、注,四庫館臣基本上原文照錄,不予改動,若原本校、注舛誤,則以按語的形式加以糾謬。對于原本舛誤衍脫之文,詳加校訂,異同之處,隨文按語。如王讜《唐語林》,明代以來刊本稀見,清代武英殿藏有明嘉靖初桐城齊之鸞所刻殘本,但該本“非善本,其字畫漫漶,篇次錯亂,幾不可讀”。四庫館臣“以《永樂大典》所載,參互校訂,刪其重復,增多四百余條,又得原《序目》一篇,載所采書名及門類總目”?!奥砸詴r代為次,補于刻本之后,無時代者又后之,共為四卷。又刻本上下二卷,篇頁過繁,今每卷各析為二,仍為八卷,以還其舊”。四庫館臣又以“此書久無校本,訛脫甚眾,文義往往難通,謹取新舊《唐書》及諸家說部,一一詳為勘正”,對原本“其必不可知者”,本著嚴謹的學術態度,“姑仍原本,庶不失闕疑之義焉”。[4]1857

又葉夢得《石林燕語》?!笆菚胧雠f聞,皆有關當時掌故,于官制、科目,言之尤詳,頗足以補史傳之闕,與宋敏求《春明退朝錄》、徐度《卻掃編》可相表里”。葉氏之書,宋槧罕傳。明毛晉《津逮秘書》、商維濬《稗?!肪闶珍浭菚?,但脫誤處頗多。四庫館臣“參驗諸本,以《永樂大典》所載,詳為勘校,訂訛補闕,以歸完善。凡所厘正,各附案語于下方,用正俗刻之訛,庶幾稍還舊觀,不失其真焉”。[4]1612-1613

四庫館臣的文字??惫ぷ?,為后人進一步整理研究宋人筆記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文獻資料。

(2)對筆記所涉典故出處、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加以注解或考證。如《張氏可書》卷上云:“明達皇后乃紫虛元君,明節皇后乃九華安妃,稱大劉、小劉?!彼膸祓^臣則依據《宋史》等文獻的記載,對此條做出考證:“案《宋史·徽宗》:劉貴妃冊贈為后,謚明節,時林靈素以技進,目為九華玉真安妃。明達皇后亦劉姓,冊贈賜謚,而史不載紫虛元君之號;然林靈素之妄,自道君以下皆為荒誕之稱。此必亦林靈素語,而史文遺之也?!盵6]709

又《東齋記事》卷四載:“成都府學有周公禮殿,及孔子像在其中……殿之南面有石刻《九經》,蓋孟氏時所為,又為淺廊覆之,皆可讀也?!睂τ凇爸芄Y殿”之名,四庫館臣以按語的形式加以解釋:“周公禮殿,乃古之學祀周公為先圣,孔子為先師。至唐明皇,始以孔子為先圣也?!盵7]597

又《江南余載》卷上載:“張洎與錢若水夜直,太宗開滋福殿,召二人草制詞,加李昉左仆射班。洎輒前數唐以來十余名相,皆有德望,鎮服天下,故自右加左,今以此待昉。非公議所允。若水欲進解之,洎當帝前以笏排若水曰:‘陛下熟知矣?!魅?,洎進制草,有云:‘黃樞重地,難委于具臣;蒼昊景靈,懼罹于大譴?!诰箯匿┮?,昉止右仆射歸班?!贬槍ξ闹兴胬顣P晉升左仆射事,四庫館臣以按語形式給以簡短考證云:“李昉加左仆射,系宋太宗太平興國時事,與江南無涉,或因張洎而及之。洎仕南唐為清輝殿學士,江南平歸宋,拜太子中允?!盵8]154

(3)考訂作者生平事跡。如《省心雜言》,舊本題為林逋撰。元陶宗儀《說郛》錄《省心雜言》數條,亦題名林逋所作。然四庫館臣詳考《永樂大典》各韻所收是書之序跋,“謹厘正舛誤,定為李氏(邦獻)之書”。并言:“邦獻,懷州人,太宰邦彥之弟。官至直敷文閣?!盵4]1208-1209

又《澗泉日記》。陶宗儀《說郛》載此書數條,題曰宋虎撰,《江西通志》作韓琥,厲鶚《宋詩紀事》又作韓。面對相互矛盾的文獻記載,四庫館臣認真梳理各家所言,對該書的作者進行了一番細致的考證:“考兄名沆,弟名濟,皆連水旁,則其名從水不從玉,作琥為誤。又考《說文》:“氵廠虎,水名,”徐鉉注:“急移切,別無他義”;又淲,水流貌,即《詩》滮池之滮,徐鉉音皮彪切。則名取流而字取止,于義為協,作亦誤也?!钡贸觥稘救沼洝返淖髡呤琼n淲,并對韓淲生平盡量加以描述。[4]1620

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中所輯的宋人筆記,多數屬于傳本稀見或是湮沒不傳者,一些筆記的作者無考,前人亦鮮有考證。四庫館臣以嚴謹的考據精神,根據筆記之序跋、內容所載,結合史實,對作者仕宦履歷、生平交游等詳加考證。對于一些生平載于正史傳記者,四庫館臣則據其筆記仍能補出若干史所不載之事跡,或對史載訛誤之處加以糾正。

4 四庫館臣輯佚宋人筆記的不足

通過前文所述可知,四庫館臣在輯佚宋人筆記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他們的輯佚工作尚有一些不足之處。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幾點。

(1)漏輯。如葉大慶《考古質疑》,清代學者文廷式另從《永樂大典》中輯得是書內容4條,為四庫館臣所漏輯。[9]553-554今之學者欒貴明先生從《永樂大典》中輯得《澗泉日記》佚文58條。[10]443-454李裕民先生指出,四庫館臣在輯佚《永樂大典》所載宋人筆記時,漏輯李心傳《舊聞證誤》原按語10條、正文3條、書名出處53條,漏輯《高齋漫錄》“三相堂”條,漏輯《步里客談》“石壁中出人”一條。[11]177,333,336

(2)誤輯。如王讜《唐語林》卷五《補遺》云:“永泰中,大理評事孫廣著《嘯旨》一篇……按高氏《緯略》,嘯有十五章:一曰《權輿》……十五曰《深遠極大》……廣云:‘其事出道書?!喟慈擞兴紕t長嘯,故樂則詠歌,憂則嗟嘆,思則嘯吟?!蔽闹兴浴毒暵浴返淖髡呤歉咚茖O,似孫生活在高宗紹興至理宗紹定年間,而王讜則是北宋末人。換而言之,王讜卒后數十年,似孫始出生。據此,王讜不可能引似孫之書,顯然,四庫館臣誤將此條輯入《唐語林》中。

又《呂氏雜記》卷上云:“明道元年(1032年)冬十月,改崇政殿曰紫宸殿,長春殿曰垂拱……紹興十二年(1141年)十一月庚子,命內使王晉錫作崇政、垂拱二殿,移諸司屋宇共一百四十七間?!睋独m資治通鑒長編》,元祐七年(1092年)四月,禮部侍郎兼侍講范祖禹向哲宗舉薦呂希哲云:“呂希哲是司空公著之子,公著嘗言此子不欺闇室。其人經術履行,識者皆謂可備勸講,今已五十四歲。但希哲是臣妻兄,故臣久不敢稱薦,今將去朝廷,竊謂言之可以無嫌,更乞陛下詢問大臣,參考其人?!盵12]11276此處,范祖禹明言元祐七年時呂希哲已年五十四歲,由此可知,希哲當生于仁宗寶元二年(1039年)。又王禹偁《東都事略》卷八載:“徽宗即位,起知單州,召為秘書少監,為曾布所不樂,改光祿少卿,以直秘閣知曹州。尋奪職,知相州,徙邢州,罷為宮祠卒,年七十八?!薄端问贰肪砣秴喂絽蜗U軅鳌吩疲骸盎兆诔?,召為秘書少監,或以為太峻,改光祿少卿。希哲力請外,以直秘閣知曹州。旋遭崇寧黨禍,奪職知相州,徙邢州,罷為宮祠。羈寓淮、泗間,十余年卒?!盵13]10778據此二條推算,希哲應卒于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政和六年下距紹興十二年(1142年),有二十四年之久,則希哲何來得知身后事?四庫館臣顯然誤輯此條入《呂氏雜記》爾。

(3)考訂作者生平不精或有誤。如邢凱《坦齋通編》,四庫館臣提要云:“不著撰人名氏?!墩f郛》題曰‘宋邢凱撰’,亦不詳其爵里時代。所紀有淳熙中見冷世光論姓氏事,在孝宗時,又有慶元間高秉文命題、京鏜攻中官王德謙二事,及‘近見楊誠齋《易傳》’語,則是書成于寧宗以后。又紀乾道辛卯王寧為武寧宰,其家充里正,則武寧人也?!盵4]1586然清人勞格《讀書雜識》卷一一《宋人·邢凱》云:“《館閣續錄》八:嘉熙二年(1238年)十二月□知江陰軍除著作佐郎兼權司封郎官。又九:邢凱字廷舉,隆興府武寧人,嘉定七年(1214年)袁甫榜進士出身,治禮記,紹定(1229年)二年四月詔試館職,除秘書省正字,八月,通判吉州?!盵14]332據此,則邢凱之“爵里時代”言之鑿鑿。四庫館臣當未詳考宋陳骙《南宋館閣續錄》。

又趙汝適《諸藩志》。四庫館臣認為:“汝適始末無考。惟據《宋史·宗室世系表》知其……出于簡王元份房?!盵4]976但翻檢《宋史·宗室世系表》可知,元份乃商王,而非簡王,四庫館臣所云誤也。

又周去非《嶺外代答》。四庫館臣在提要作者寫作此書的時間和職官時云:“(去非)淳熙中官桂林通判,是書即作于桂林代歸之后?!盵4]968然樓鑰《攻媿集》卷八三《祭周通判去非文》,不言周去非曾通判桂林;全祖望補《宋元學案》卷七一則云,周去非曾通判紹興府;《嶺外代答》自序更明言:“仆試桂林,分教寧越?!笨芍?,周去非當時官桂林屬縣尉,遷欽州(即寧越郡)教授之職。四庫館臣之誤,明也。

此外,針對所輯得之筆記佚文,四庫館臣還有妄加刪改的現象。這種現象在《唐語林》輯本中表現的尤為突出,對此周勛初先生指出:“《四庫全書》館臣完成最后一道工序時,既沒有利用前代的資料進行校讎,又沒有完全遵從底本《永樂大典》中的文字,而在輯錄過程中,又有妄加拼合妄加割裂的情況,這就給此書增加了更多的混亂?!盵15]3-4

綜上所述,四庫館臣的輯佚工作盡管存在漏輯、誤輯、考訂不精或有誤及妄加刪改等方面的不足,但四庫館臣在輯錄、??焙妥⑨屗稳斯P記方面,做出了杰出貢獻,應當被后人肯定。四庫館臣的輯佚工作,使得很多傳本罕見或湮沒不傳的宋人筆記得以續傳后世,他們對輯得之宋人筆記所做的大量校證工作,為后世學人進一步的整理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 劉葉秋.歷代筆記概述[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2] 上海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全宋筆記[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

[3] 安芮璿.宋人筆記研究——以隨筆雜記為中心[D].上海: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

[4] (清)紀昀,等.欽定四庫全書總目[M].北京:中華書局,1997.

[5] (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校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6] (宋)張知甫.張氏可書[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103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7] (宋)范鎮.東齋記事[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103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8] (宋)佚名.江南余載[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46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9] (清)文廷式.純常子枝語[M]//續修四庫全書第1165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0] 欒貴明.四庫輯本別集拾遺[M].北京:中華書局,1983.

[11] 李裕民.四庫提要訂誤[M].北京:中華書局,2005.

[12] (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4.

[13] (元)脫脫,等.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7.

[14] (清)勞格.讀書雜識[M]//續修四庫全書 第116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5] (宋)王讜.唐語林[M]//全宋筆記 第三編第二冊.鄭州:大象出版社,2008.

猜你喜歡
四庫宋人永樂
宋人點茶,茶上“作畫”
Song in a cup宋人點茶,茶上“作畫”
“四庫學研究”欄目主持人語
彩色筆動起來
洪武、永樂、宣德、成化古瓷鑒定技巧
宋人對三蘇文章的選編與刊刻
《皇帝的四庫——乾隆朝晚期的學者和國家》簡介
《永樂大典》所見明人佚集二種
四庫學研究專輯
楊永樂油畫作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