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凝土灌注樁斷樁的形式成因及預防措施

2012-03-23 02:13王瑞雪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2年4期
關鍵詞:形成原因預防措施形式

摘要:鉆孔灌注樁斷樁是工程施工中常見的問題,本文根據近年來鉆孔灌注樁施工經驗對斷樁的形式和原因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相應的防治措施進行預防,以提高工程質量。

關鍵詞:鉆孔灌注樁,斷樁,形式,形成原因,預防措施

Abstract: the cast-in-place pile breaking pile construction is common problems,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recent experience of bored pile construction pile breaking form and the causes for the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measures to preve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Keywords: bored piles, breaking pile, form, the formation reason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U443.15+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近年來,隨著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高速發展、橋梁工程的大規模興建,鉆孔灌注樁因地質適應性強、承載力高、施工設備簡單、易于操作、成本適中及工期短等優點而被廣泛應用于橋梁的基礎工程。由于鉆孔灌注樁的施工質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且屬于地下隱蔽工程,工程質量控制難度較大,稍有不慎就會產生斷樁的質量事故,不僅會給施工企業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還會嚴重影響施工工期及整體工程質量和結構安全。鉆孔灌注樁斷樁是工程施工中極易發生的問題,本文根據近年來鉆孔灌注樁施工經驗教訓,對斷樁的形式和原因進行分析,提出一些相應的防治措施進行預防,以提高工程質量。

一、斷樁的形式和原因

鉆孔灌注樁在灌注過程中,泥漿或泥漿與水泥砂漿混合物等把已灌注的混凝土隔開,使樁體的截面受損,這種質量事故稱為斷樁。由于操作失誤、設備不良及水文地質條件等的影響,容易發生斷樁現象,造成重大工程質量事故。一般而言,常見的斷樁形式及形成的原因如下:

斷樁形式1:混凝土樁尖位置出現軟弱層。

形成原因:一是由于導管下端距孔底過遠,混凝土被孔內的泥漿所稀釋,使水灰比增大,造成混凝土不凝固;二是由于成孔后清孔未達到規范要求,沉淀層厚度超標造成的。

斷樁形式2:樁身中段出現混凝土不凝或薄弱層。

形成原因:一是受地下水活動的影響或導管密封不良,地下水或泥漿浸入使混凝土水灰比增大,造成混凝土強度降低,形成薄弱層;二是下鋼筋籠時沒有垂直下放,下放時破壞了泥漿護臂層造成在混凝土灌注時發生塌孔現象。

斷樁形式3:樁身中某一橫截面出現冷縫或軟弱夾層,將混凝土樁上下分開。

形成原因:一是在灌注過程中對孔深及導管的埋置深度量測不準,使導管提出混凝土面;二是處理堵管時,將導管提升到最小埋置深度,猛提猛插導管,在此情況下有可能使導管內混凝土連續下落與表面的浮漿 泥土相結合,形成夾泥縮孔;三是由于當混凝土堵管或嚴重漏水或埋管拔出導管處理事故后,未能將已灌注個混凝土徹底清除干凈;四是由于混凝土灌注過程中出現坍孔,無法進行清理或使用吸泥機清理不徹底,形成灌注中斷或混凝土中夾有泥石。

斷樁形式4:樁身出現空洞。

形成原因:未采用“回頂”法灌注,而是采用從孔口直接搗入的辦法灌注混凝土,產生離析造成凝固后不密實堅硬,個別孔段產生疏松、空洞現象。

二、斷樁預防措施

1.樁孔成孔后,必須認真清孔。沖孔后要及時灌注混凝土,避免孔底沉渣。

2.灌注混凝土前認真進行孔徑測量,準確算出全孔及首次灌注孔段的混凝土需要量。特別要注意觀察基巖中的孔徑擴展情況,避免首次灌注量不足。

3.下導管時,導管底到孔底的距離控制在30cm~40cm(注意導管口不能埋入沉淀的回淤泥渣中)之間,同時要能保證首批混凝土灌注后能埋住導管至少1.0m。在隨后的灌注過程中,導管的埋置深度一般控制在2.0m~6.0m的范圍內 。

4.灌注導管口徑下限應控制在200mm以上。導管下端應盡量光滑,其連接處要加放“O”形密封圈,防止沖洗液浸人。導管使用前要進行清洗,除掉污垢與水泥殘渣。導管內水泥隔水塞應加放橡皮板,以增強隔水效果。

5.混凝土配合比應合理,應嚴格控制其坍落度(一般控制在16cm~20cm為宜)。

6.在改變水泥標號、品種及生產廠家時,必須先做好配合比試驗,按配合比控制質量。

7.在地下水活動較大的地段,事先要用套管或水泥進行止水處理,止水成功后方可灌注混凝土。

8.采用從導管內灌入的“回頂”法進行灌注。

9.準備灌注的混凝土要足量,在灌注過程中應避免停水、停電。

10.在灌注混凝土過程中,要定時測量導管內外混凝土的深度,并繪制曲線,以監視斷樁是否出現。在正常情況下,導管內外混凝上界面的距離是開始大,然后逐漸縮小,最后重合。若發現管內外棍凝土灌注曲線距離拉大,并且導管外混凝土曲線變平,而管內混凝土曲線變陡,則是斷樁預兆,應查明原因,盡快處理。

綜上所述,通過采取以上方法,清除各種可能導致斷樁事故的隱患,并制定斷樁事故預案,充分重視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強化現場工程質量管理,是可以避免鉆孔灌注樁斷樁問題的。

參考文獻:

1.和燕,李麗. 灌注樁質量事故的檢測及處理. 內江科技,2008(4);

2.JTG/T F50-2011 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S];

3.姚玲森.橋梁工程[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4.全國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用書編寫委員會.公路工程管理與實務[M] 北京:中國建筑工程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作者姓名:王瑞雪、年齡:50、性別:女、工作單位: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職稱:教授、職務:教師、研究方向:橋梁工程施工技術教學。

注:文章內所有公式及圖表請用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歡
形成原因預防措施形式
混凝土裂縫的形成、處理和預防措施
Go on the safest trip 踏上最安全的旅程
小議過去進行時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語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唐代女性服飾考略
職校學生手機依賴現狀及對策研究
煤礦井下測量誤區與預防
例談機械能守恒定律幾種形式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