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節日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以“好客山東賀年會”為個案

2012-04-12 04:22于鳳貴
山東社會科學 2012年7期
關鍵詞:賀年好客傳統節日

于鳳貴

(山東省旅游局,山東濟南 250014)

傳統節日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以“好客山東賀年會”為個案

于鳳貴

(山東省旅游局,山東濟南 250014)

“淡化”、“異化”、“同化”,是中國傳統節日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已成功舉辦兩屆的山東省“好客山東賀年會”活動,作為傳承創新節日文化的生動實踐,積累了一定的操作經驗,如建立聯合辦節的社會機制以塑造品牌引領發展,加強文化創新以實現傳統節日與現代生活的有效對接等。

傳統節日;傳承;創新好客山東賀年會

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中國七大傳統節日,以及浩如煙海、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節日,作為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已經根植于人們的集體記憶中。然而,許多傳統節日卻正在離我們的生活漸行漸遠。如何過好傳統節日,留住傳統節日文化,已成為全國上下共同關注的話題。2010年,國家文明委專門出臺文件,提出在全國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組織人們過好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重點傳統節日,弘揚傳統節日文化已經上升為國家行為。近兩年來,山東省積極探索節日文化的創新發展,深入組織開展了“好客山東賀年會”活動,打造“好客山東賀年會”現代節日品牌,取得良好效果。同時,作為傳承創新節日文化的生動實踐,這也為當下如何傳承創新傳統節日文化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寶貴經驗。

一、“淡化”、“異化”、“同化”——傳統節日面臨的主要問題

當前,我們的社會呈現面臨現代化加速、城鎮化加快、全球一體化加強的特征。隨之,我們的傳統節日也出現了“淡化”、“異化”、“同化”的問題,使傳統節日的傳承面臨困境。

一是淡化?!董h球時報》輿情調查中心在2011年春節期間推出一項“春節選擇題”專題調查,高達52.6%的網友表示對春節“沒感覺”,13.7%的網友表示“不開心”,僅有33.7%的網友表示“今年春節過得開心”;同樣,多達89.2%的被調查者認為和以前相比,現在的年味兒“變淡了”。究其原因,主要是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進一步加速,完全改變了原有農耕社會的文化形態和生活方式,人們消費方式、生存觀念和生活態度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而傳統節日文化起源于農耕文化,植根于傳統農業,是農業社會和農耕文明的產物,現代化使得傳統節日文化的“土壤”加速退化,越來越多的人感覺到傳統節日不適應現代生活要求,逐漸漠視傳統節日的文化和精神價值,從而造成了傳統節日的逐漸“淡化”。

二是異化。當代人們的物質生活日益豐富,傳統節日也被附加上越來越濃的商業氣息。在商業化浪潮的沖擊下,假日經濟成為近年來重要的增長點,各行各業打著節日的幌子,試圖從節日中攫取最大的利潤。如在中秋之夜已經很難看到祭月拜月、耍滿天星、演皮影戲等傳統活動,甚至一家人一起賞月的機會越來越少,相形之下中秋節已越來越像是月餅商家大比拼的舞臺。春節期間,傳統的“忙年”、祭天、相互串門拜年等活動日益減少,酒店早早開始宣傳招徠,到了除夕年夜飯的時段幾乎家家酒店爆滿,傳統節日被異化為商家“促銷節”和人們的“吃喝節”。在傳統農耕社會,物質生活不甚發達,“送節禮”成為親戚間相互拜望的表情方式。時至今日,每到節前,“送節禮”的行為更多地發生在上下級、同事、商家客戶之間,使脫離和違背傳統節日精神的送禮行為名正言順,節日又被異化為“送禮節”。傳統節日的文化體驗和精神寄托,逐漸被越來越豐富的物欲所替代。

三是同化。迅猛的科技發展正在讓整個世界變得越來越小,農耕文明架構下原有的諸多文化日益遭受到外來文化的猛烈沖擊。一些地域性較強的節日文化,往往來不及調查清楚就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水過無痕。曾經影響過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社會習俗和生活藝術,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傳統文化精神逐漸淡薄,傳統節日的傳承和發展越來越困難。比如西方情人節和中國七夕節,演繹的是同一類主題,遭受的卻是不一樣的待遇,一個備受年輕人追捧,一個卻是冷冷清清少人問津。再比如中國的元旦和國外的圣誕節,兩節在時間上前后相續,但由于圣誕節有圣誕老人、圣誕樹等形象鮮明的主題標識,能夠強烈刺激人的視覺和感覺,形成強大的吸引力,而元旦除了表示新的一年開始和放假外,難以在人們心中激起漣漪。

二、“好客山東賀年會”——打造現代節日品牌的成功探索

“好客山東賀年會”已于2010年和2011年成功舉辦兩屆,是在“好客山東”文化旅游品牌引領下,山東省重點打造的現代節日品牌?!百R年會”從元月一日至二月十七日(農歷正月十五),歷時40余天,貫穿元旦、春節、元宵節三個重要節日,通過統一的主題、統一的標識、統一的形象共同營造濃烈的節日氛圍,推出一系列以滿足民眾年節期間物質、文化消費需求為主的產品,舉辦一系列以傳承創新民俗文化為主的活動,使群眾得到實惠,企業得到效益,年節消費潛能充分釋放,最終使春節民俗文化得到進一步傳承?!百R年會”現代節日品牌的打造,為傳統節日文化的傳承創新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一是突出參與的廣泛性?!百R年會”突出的特點是充分發揮政府、企業等在“辦節”中的重要作用。2011年的“賀年會”,由省政府牽頭組織,14個省直部門和17市政府共同主辦,這種由政府主導、部門聯辦的體制優勢使“賀年會”活動迅速在全省深入開展?!百R年會”作為一項節日活動,堅持面向城鄉基層,突出了群眾和企業的參與性,從而調動起城市街區、社區和農村以及眾多企業的積極性,實現了大規模的區域覆蓋、產業覆蓋和人群覆蓋。

二是抓準年節特點?!百R年會”緊緊抓住群眾年節情結,圍繞年節文化,組織活動,創新推出包括賀年游、賀年宴、賀年禮、賀年樂、賀年福等“五大賀年會產品”,開展賀年會之最、賀年會金點子、賀年會服飾、賀年會好玩游戲、賀年會美陳大賽、賀年會攝影大賽、賀年會主題街區(社區)等“七大評選活動”,產品豐富,活動眾多,年節味濃,迅速得到群眾的認可和參與。

三是突出文化內涵。節日活動的生命力在于深厚的文化內涵?!百R年會”確立了“我們的節日——好客山東賀年會”的活動主題,滿足當代民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形成了凝聚力;深入挖掘年節文化內涵,突出齊魯特色文化,設計了個性突出的吉祥物、美陳等環境識別系統,打造了形象鮮明的賀年會標識,擴大了影響力;賀年會期間,各地挖掘民間文化,創新傳統文化,開發群眾參與性強、形式多樣、喜聞樂見的文化旅游活動,形成了吸引力??梢哉f,“賀年會”之所以獲得成功,與對齊魯年節文化內涵的準確把握,和在此基礎上將年節文化充分“活化”,讓“文化”看得見、摸得著大有關系。

三、傳承和創新——讓傳統節日插上騰飛的翅膀

一是建立聯合辦節的機制。傳統節日作為一種民族習慣,過去是由群眾自發組織、自覺參與的?,F在,隨著民族習慣的逐漸淡化,由政府、企業承擔節日活動組織的意義越來越大?!昂每蜕綎|賀年會”把“辦節”作為政府行為,以政府強有力的組織力量,調動全社會參與,形成了政府推動、企業跟進、民眾參與、各方面配合的推動機制,獲得成功。在節日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平臺上,政府、企業、學校、傳媒與民眾之間,是一種主體間性的關系。從政府角度看,重視傳統節日文化的地位,把發展傳統節日作為凝聚民族力量、提升民族素質和增強軟實力的重要途徑和內容,是其關注民生、推動社會發展的本位所在,理應在節日文化傳承創新的引導和推廣上下工夫,如加強立法、制定標準、提供扶持等。從企業角度看,開發具有傳統文化內涵的節令商品,在積極參與節日活動的同時獲得經濟效益,而且可以成功地塑造富有社會責任感的良好形象。從學校的角度看,通過參與節日文化的傳承創新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營造弘揚民族文化的校園環境,鼓勵師生走出校門參與節日活動,引導他們對于傳統節日所存在的文化傳統進行理性思考,正是學校教書育人的職責所在。從媒體的角度來看,各級傳媒應該系統地宣傳和普及節日文化,把即將消失的東西抓緊搶救記錄,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地加以宣傳,特別是在節日期間更要努力營造熱烈的節日氣氛,發揮主流媒體的文化引導作用。從民眾的角度看,節日本來就代表了他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是民間文化的盛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節日文化的平臺就是為不同階層、不同年齡和不同職業的人們搭建的。在豐富多彩、文明健康的節日活動中,民眾是主體,是主人。

二是以塑造品牌引領發展。塑造知名的節日品牌,是擴大節日影響力和知名度,使傳統節日得以傳承和創新的重要方式。首先必須深化節日的主題?!昂每蜕綎|賀年會”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形象鮮明,貼近生活,形成了強烈的吸引力。傳統節日作為集體記憶和民族習慣,具有深厚的思想主題,要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和深化主題,以形成對人們過節的感召力。春節期間要突出辭舊迎新、拜年祈福、團結平安、興旺發達的主題,營造家庭和睦、歡樂祥和的喜慶氣氛;清明節期間要突出紀念先人的主題,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理解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珍惜幸福生活;端午節期間要突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主題,增強人們的愛國情感,提高人們的學習意識;中秋節期間要突出團結、團圓的主題,努力營造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社會和諧、家庭幸福的節日氣氛;重陽節期間要突出敬老愛幼的主題。其次要創新節日活動的內容,“好客山東賀年會”突出年節消費,突出“樂”、“?!钡饶旯澪幕瘍群?,推出“五大產品”,適應了人們年節消費的不同需求,形成了廣泛的適應性。打造節日品牌,不僅要有深厚的主題作為引導,更要有創新的活動、產品作為支撐。因此,要運用現代手段,根據現代人的需求,多制造一些美觀大方富有情趣的節日文化產品,多創造一些節日用語,多生產一些安全衛生健康的節日食品。

三是實現傳統節日與現代生活的有效對接。傳承和發展傳統節日文化,是傳統優秀文化精神得以普及、延續和發展的保證,應不遺余力地予以堅持。然而,節日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更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創新。這種創新,除了為傳統節日文化輸入時代的新鮮血液,賦予傳統節日文化以新的內涵外,還應該注重培育現代節日文化。因為現代節日文化中蘊涵和體現著一個地方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時代特性,對于展現一個地方的創造力,增強一個地方的凝聚力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梢赃@么說,也許今天我們“種下”的“好客山東賀年會”這一節日文化,經過幾十年或上百年后,可能會成為后世傳承的一個“傳統”節日,出現“無心插柳柳成蔭”、“有心栽花花更紅”的現象。

四是加強文化創新,不斷賦予傳統節日新內涵。文化是歷史的積淀,文化更是生活的升華。我們在開展傳統節日活動中,要緊跟時代步伐,為其輸入時代的新鮮血液,賦予傳統節日文化以新的內涵。只有這樣,我們的傳統節日文化才能更加符合時代發展的節拍,才能為更多人所接受,才能有一個更為廣闊的發展平臺。首先,要加強適應城市化的創新。隨著城鎮化的加速,人們的生活重心逐漸向城市轉移。傳承傳統節日文化,必須適應城市化的要求,如爆竹是春節里最具代表性的一個符號,爆竹一響,就點燃了節日的氣氛,既能夠使人們增添歡樂氣氛、表達美好愿望和增進親人感情,又表達了人們除舊換新和祈求吉祥平安、家業興旺的美好愿望。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活動及其文化含義已經深深滲透到中國人的內心深處,成為人們普遍存在的社會文化心理,并成為人們對春節活動的一種期待和渴望。但在城市環境中,傳統的煙花爆竹有不少弊端:容易引起火災;容易傷人;造成環境污染。為了既體現傳統特色,又適應城市環境要求,就必須對爆竹進行改良,可以利用聲光電等科技手段,生產適合在現代城鄉燃放的“無公害”的煙花爆竹,即不會傷人致殘、不會引起火災、污染較小的煙花爆竹。其次,應加強適應現代化精神的創新。從一定意義說,傳統節日的精髓就是“愛”、“樂”兩字,二者缺一不可。缺少樂,節日就會變得枯燥無味;缺少愛,節日就會缺少溫馨和人情味。而在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加劇,距離越來越遠,缺乏對傳統節日的“愛”、“樂”精髓的體驗。傳承創新傳統節日文化,必須創新文化元素的表現形式。如針對人們相互之間平時聯系少的問題,可以倡導形成過節期間到鄰居、同事家拜節的習俗;針對“樂”少的問題,嚴格落實節日休假制度,形成在節日期間完全放松、免受打擾的習慣。再次,加強適應國際化的創新。傳統節日文化,是世界各民族在長期勞動生活中所創造的活態文化遺產。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文化,既要立足國情,繼承創新,又要放眼世界,博采眾長;既要認真分析圣誕節、情人節、感恩節等國外傳統節日長盛不衰的原因,又要借鑒推動慕尼黑啤酒節、日本櫻花節等現代節日發展的有益經驗和做法,不斷地豐富傳統節日活動的文化內涵,使傳統節日與現代人的生活愛好、生活節奏和價值取向更相適應。

C912.4

A

1003-4145[2012]07-0073-03

2012-03-21

于鳳貴,山東省旅游局副局長。

(責任編輯:陸曉芳sdluxiaofang@163.com)

猜你喜歡
賀年好客傳統節日
中國的賀卡始于漢代
還有哪些傳統節日呢?
還有哪些傳統節日呢?
My Hometown:朱炫宇
蜚聲世界的母親
小刺猬
2020 年廣西電網建設與改造工程供應商推薦目錄(賀年版)
劉賀年:走上講臺,就像過節一樣快樂
賀年新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