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陜西省村域經濟的演進動力和制度約束

2012-04-14 10:40
陜西水利 2012年6期
關鍵詞:村域產業帶區位

雷 娟

(陜西省發展一村一品指導中心 陜西 西安 710003)

1 引言

村域經濟作為區域經濟的基本組成單位,既是國民經濟的細胞,又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在社會主義新建設農村的大背景下,村域經濟的發展規律和演進路徑研究已經成為“三農”問題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村域經濟是一種以村域為單位的經濟組織形式,在不改變目前“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下,一方面保障了農戶經營的自主權,另一方面有助于形成具有競爭力的規模經濟[1],對于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實現農村社會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本文通過對陜西省村域經濟演進動力和制度約束的規范分析,在主導產業上分為傳統農業、特色種養業、工業和民俗休閑旅游業四種類型[2]。從演進路徑上可以概括為:政府推動型、區位優勢型、資源稟賦型、工程建設拉動型等四種類型。

2 陜西省村域經濟的演化特點

2.1 政府推動型

以縣、鄉一級為代表的基層政府除了基本的公共產品供給者角色之外,為了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可能以政府主導的形式在產業區劃、技術推廣、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扶持、市場建設等方面發揮拉動作用,形成示范、引導、協調功能,將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進而具有一定的產業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以陜西省的“萬村行動計劃”為例,陜西省將相對集中分布的1萬多個村建設十大村域經濟特色產業帶,帶動低收入村的農戶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實現貧困戶脫貧致富的目的。這十大村域特色產業帶規劃包括:長城沿線風沙區草畜產業帶、黃河沿岸土石山區紅棗產業帶、白于山區薯類羊子產業帶、陜北丘陵溝壑區雜糧草畜薯果產業帶、渭北旱塬水果奶畜產業帶、關中平原奶畜果菜糧棉產業帶、秦嶺北麓觀光農林雜果產業帶、秦巴川壩地區糧油蠶桑蔬菜產業帶、秦巴丘陵淺山區茶桑果畜產業帶、秦巴中高山區畜果藥菌產業帶等在政府推動下,形成村域產業優勢區,助推村域經濟的騰飛。

2.2 區位優勢型

區位對于村域經濟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依托優勢區位可以形成一種難以模仿的競爭力。以關中地區為例,得益于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歷史文化積淀,關中環線地區以旅游業為主導,以園藝業為特色,形成了極具實力的村域經濟發展模式。

該區域處于關中平原與陜北高原的交界帶,黃河西岸,渭河北岸,洛河自西北向東南過境,西北依靠黃龍山、東部有黃河蜿蜒環繞,進而形成了獨特的區位環境,該區域半濕潤與半干早氣候并存,蘊藏了豐富多彩的自然資源。在自然區位的基礎上,也孕育出了得天獨厚的文化地理區位優勢,文化源遠流長。此外,作為關中平原文化與陜北黃土高原文化的銜接處,在區域文化的演進過程中,將關中文化與陜北文化融匯,使得兩種文化相互影響,共同發展延續,形成了自然資源和文化環境雙重區位優勢。

2.3 資源稟賦型

資源稟賦型則是基于當地的資源優勢,來發展村域經濟,這一點集中體現在延安、榆林等礦產資源富集地區。在這些地區,村域經濟充分發揮了資源稟賦的優勢,在緊密結合當地實際的基礎上,發展起了煤炭資源開采和重化工為代表的產業模式,把資源稟賦優勢轉變成經濟發展優勢,形成了較強的村域競爭實力。

2.4 工程建設拉動型

工程建設拉動型的村域經濟發展模式主要是指通過水利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等工程項目的實施,形成村域經濟發展的一個持續型的增長引擎。例如,陜西合陽等地,通過推動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一舉打破了缺水這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3],為促進全縣村域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保障社會穩定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 陜西省村域經濟發展的制度約束

可以看出,陜西省作為全國的農業大省,近年來在村域經濟的發展方面形成了獨具一格的發展模式。全省基本形成陜北以資源富集型為主,關中以區位優勢型為主,渭北旱塬以工程建設拉動型為主,陜南以政府主導型為主的村域經濟發展格局。盡管這些村域經濟形態存在較大差別,但不同形態的村域經濟發展都面臨著共性的制度性束縛。這些制度性障礙對于村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較大的影響,從而使某些區域的發展長期落后于其他區域,對貧困地區的脫貧致富和新農村建設有不利影響。目前,村域經濟的制度障礙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概括:

3.1 農村金融制度障礙

農村金融系統出于風險規避的考慮,對村域經濟給予金融支持的積極性較低,相反,每年要從農村和農業領域吸納大量資金流入到城鎮和工業當中,使農村融資更加困難,不僅沒有發揮造血的功能。相反,卻成為農村金融市場的抽水機。

3.2 農村產業化制度障礙

陜西省村域經濟大多數屬于傳統型的經濟體,依靠的是傳統的小規模家庭經營方式,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仍有許多障礙。推動小農戶經營向產業化經營的轉變,必須實現規?;?。但于目前的不完善的土地制度安排、勞動力的加速轉移,以及農村金融扶持滯后、基礎設施落后等因素的影響,村域經濟發展難以擺脫傳統的小農經營方式的硬約束。

3.3 經濟組織功能缺失

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國家保護城鄉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鼓勵、指導和幫助集體經濟的發展。但是,目前我國尚未出臺專門性的法律和法規來保障集體經濟的權益,使得集體經濟組織不能直接參與生產經營活動,不利于發展壯大。此外,農村行業協會無論是數量上和人數上都無法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4 破解的對策

(1)推動農村金融改革,提高農村金融支農水平。

首先應當以縣域金融機構為核心,積極引導支農信貸的流向,降低貸款準入水平,按照市場需求促進信貸資金的區域間流動;其次是給予農村信用社優惠的存款準備金率,提高支農資金投入水平;第三是組建針對縣域農村信用社的資金清算機構,建立農村金融機構接入大額支付和票據對接系統,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基礎設施建設。

(2)加強農村人力資源的培訓與開發,尤其是新一代農民的培育。

要提高農民經營能力、管理能力和技術水平,加強農村人力資本開發,將農村人力資源培育提升到公共事業的高度,提高對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的支持水平,提升農民的知識水平和技術水平。同時,籌建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專項經費,完善激勵機制和考核機制。

(3)完善農村基本建設投資舉措,克服村域經濟發展中的“短板效應”。

第一,應當建立和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使用和監督制度,通過制度建設來保證農村基礎設施使用的規范性,明確資金來源和部門分工,避免重復投資。其次,逐步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市場的開放和多元化,引導不同資金主體進入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體系。

(4)完善村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提升村域內部經濟社會服務水平。

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拉動力,因而,一方面應加強技術服務體系建設。一是要充分發揮鄉鎮一級技術推廣機構的作用和功能,完善技術推廣網絡,克服“最后一公里”的制度性難題;二是加強信息產品供給體系建設,將農村市場信息作為一項公共產品來對待。三是加強市場體系建設??紤]有規劃、有計劃地建設一批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產品集散市場。四是加強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

(5)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持續發展,增強農戶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實現農業和農村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必由之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向縱深發展,必須要通過“公司”這一核心載體的功能,把小農戶與大市場對接起來,形成一體化經營,提高農戶的市場競爭力、增強農戶地域市場風險的能力。陜西水利

[1]張崇安.村域經濟轉型與制度約束條件[J].企業家天地,2009(1):251-253.

[2]李陽,夏顯力,廖允成.陜西省村域經濟發展的特征和制約因素及政策建議[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1(5):310-311.

[3]邢煥萍,劉雅.合陽縣農田水利概況及工程建設措施[J].農業工程學,2011(17):206.

猜你喜歡
村域產業帶區位
央視點贊!《新聞直播間》聚焦澄海玩具產業帶
硬核!玩具產業帶綜合體助力,看廣東澄海寶奧城怎么做?
基于村域尺度的鄉村發展類型及對策研究
京喜與澄海玩具產業帶攜手
鄭州:緊抓區位優勢 未來發展可期
村域人地關系定量研究——以重丁村為例
連鎖餐飲企業區位選擇
連鎖餐飲企業區位選擇
蒙元京畿區位論
地理區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