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文化熱的背后

2012-04-29 00:44但從新
廣西教育·D版 2012年6期
關鍵詞:祭孔讀經傳統

但從新

2012年3月17日(農歷壬辰年仲春丁丑日),擁有“中國現存最早文廟大成殿”的河北省正定縣文廟舉辦祭孔大典,約有來自京津冀的300余名儒生、孔氏宗親及傳統文化愛好者參加此次活動。

近年來,各種“祭孔”“祭黃帝”“祭大禹”等新聞層出不窮,無論是祭哪位先祖,都似向我們透露出這樣一個信息:國人越來越看重自己民族文化的根脈。它折射出的,是一個民族在經歷了無數風雨后,開始對自我進行重新定位,以健康開放的心態來面對歷史。

但與之并存的,是從未間斷過的質疑。不管是祭孔、讀經,還是穿漢服,都一直備受爭議。究竟該用怎樣的形式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復興的現實意義是什么?傳統文化熱的背后隱藏著哪些問題?這些都需要我們進一步去思考。

趨勢:傳統文化熱潮涌動

從《百家講壇》講《論語》吸引數億觀眾到《于丹〈論語〉心得》熱銷300余萬冊,從人大成立國學院到清華、北大等高校開設國學班,從各地恢復祭孔典禮到海外孔子學院遍地林立……這一切都在表明,漸行漸遠的傳統文化正在回歸,一股傳統文化熱潮正在中國涌動。

祭孔的風潮早已流遍全國,北京、河北、山東、浙江、黑龍江、廣西等地皆有祭孔活動。與祭孔遙相呼應的,還有各式各樣的公祭,如慶?!爸腥A母親女媧誕辰”“諸葛亮出山1800周年紀念”等等,可謂三皇五帝、三教九流,不一而足。筆者在網上粗略瀏覽了一下,各地舉行公祭的名單可以列出一長串:甘肅天水祭伏羲、河南沁陽祭神農、陜西黃陵祭皇帝、山西絳縣祭堯帝、湖南永州祭舜帝……這些祭典連年舉辦,大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2004年11月,中國第一所海外孔子學院在韓國首爾掛牌成立。此后,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以每4天誕生1所的速度增加,到2006年,全球孔子學院已達131所。2011年12月16日,教育部副部長郝平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漢語國際教育30周年慶典上表示,預計到2015年,全球孔子學院將達到500所,孔子學堂將達1000余所。

與此同時,各地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情大增。2006年6月,國務院公布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18項),這些都是從全國申報的2000多項中遴選出來的。一些臺灣學者表示,過去臺灣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保護比大陸好,現在看到大陸政府站在戰略的高度,投入巨資保護和扶持民族民間傳統文化,這令他們既欽佩又羨慕。

相關部門還積極加大青少年學習傳統文化的力度。最新頒布的2011年版新課標加重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比例,書法、戲劇等回歸課堂。2010年,山東省教育廳規定省內3400余所大中小學校將“四書五經”列為必修課。

最近,成都溫江區干部的考評材料里增加了一個全新的內容——國學。學習“子曰、詩云”等古代文章,成為該區干部的一項特別任務。另外,許多公司老板都把傳統文化引入企業,希望在傳統文化中找到更合適的管理方式。

不單是團體活動,個人熱衷傳統文化的新聞也屢見不鮮。電子科技大學大二學生徐志德,自小就對漢文化興趣濃厚,他頭戴黑色方巾,身著墨綠色長褂去上課,而且天天如此。班上多數同學由驚訝變成理解,還送給他“才子”的稱號。浙江永康麗州中學一名高三女生也穿著漢服,旁若無人地走在校園里,這名女生稱,穿漢服到學校是希望向同學介紹漢服文化。

以上種種跡象都表明,中國傳統文化正走向回歸。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趙敦華說:“在現在這樣一個價值多元的時代,我們發現,傳統文化中有許多資源值得開掘,古為今用?!笔锥紟煼洞髮W中文系教授陶東風認為,目前社會正處于轉型期,現代社會物質生活是進步了,但心靈上的苦悶卻增多了。面對新舊事物的變遷,許多人在工作、家庭、生活等諸多方面存在煩惱、迷惘和孤獨感,這就需要一個引領者來安慰、啟發、引導,而追求和諧、中庸的中國傳統文化,正好能滿足這種精神需求。

反思:傳統文化熱出了哪些問題

曾經有一個所謂的“國學應用大師”,在給一些企業主講傳統文化時,這樣解釋“佛”:“佛,就是一個人字加上一個倒過來的美元符號,因此佛是最能賺錢的?!边@樣的解釋,被許多學者斥為“淺薄加無恥”。這件事情折射出傳統文化熱的背后還存在不少問題。

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郭齊勇提醒人們,要注意國學熱背后的常識缺失。他說:“現在熱播的電視劇中常出現‘你的內人‘我府上等錯誤的語句;有一位博士生給導師寄賀卡,竟然寫‘某某先師收;還有一位大學教授寫過一本關于老子《道德經》的大學通識教育讀本,其中對‘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中的‘如享太牢的解釋竟然是‘像坐大牢一樣難受。作為一個國學教育者,這樣的笑話讓人感到難為情?!?/p>

由此可見,在“傳統文化熱”的表皮下,其實還摻雜著不少“肥皂泡”和“渾水”。當下傳統文化熱的形勢有點像幾乎失控的“全民炒股”,看似股市大漲,連垃圾股也身價百倍,但總有一天,整個股市會被拖入可怕的災難中,許多學者對此表示擔憂。

在傳統文化熱的背后中,有哪些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警惕呢?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王能憲對其“不良傾向”做了如下總結:

第一,通俗化傾向。王能憲認為,繼承弘揚傳統文化不能流于通俗化和簡單化。如今電視屏幕上總是充斥著戲說之類的節目,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引起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但這類東西搞多了,容易引起誤會和誤導。比如某些電視節目對歷史的解讀像是“說書”,這對歷史知識不夠深的民眾就有誤導之嫌。

第二,庸俗化傾向。庸俗化的要害是浮淺和庸俗,傳統文化強調的是精神而非物質。有些地方設立私塾,完全按照老一套的方式和方法來教育孩子,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如何去適應現代社會?還有一些地方搞祭祀活動,互相攀比,勞民傷財,搞得庸俗不堪,烏煙瘴氣,這些都不可取。

第三,復古主義傾向。這里的復古,主要是指一些封建落后的東西。比如以復興國學為名義,以弘揚傳統文化做幌子,打著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旗號大搞封建主義、迷信主義,像風水算命、江湖義氣等,這些東西有沉渣泛起的傾向,也是在傳統文化回歸中要特別注意的問題。

針對以上問題,著名歷史學家袁偉時指出:“要鄭重申明,我反對企圖利用傳統文化否定和修改現代文明的核心價值。除此之外,對傳統文化要保護、尊重、繼承和發展毫無疑議。中國人要謹記過去的教訓,應該接受普適性的核心價值和先進制度,這關乎國家命運和人民福祉。另外,在現代社會,個人喜歡中國文化還是西方文化,應該多元共存,私人的文化取向是公民的自由,政府和其他人都無權干預?!痹瑐r先生的這個論斷,對于傳統文化的回歸,應該是一個很好的引導。

實踐:如何引導孩子讀經

較早提倡“讀經”的山東省,在2011年下發了《關于規范中小學傳統文化課程實施和專題教育活動內容的通知》,其中提到,一些中小學在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時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對誦讀的內容研究不深,甄別不夠,致使一些糟粕性的內容流入學校,扭曲了學生的價值觀,造成了不好的影響。為此,要求中小學要認真甄別和篩選傳統文化的內容,不可不加選擇地全文推薦《弟子規》《三字經》《神童詩》等經文。

山東省的這一通知,給各類國學熱、傳統文化熱注入了一劑清醒劑,也把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擺了出來:在學校教育中,如何引導孩子讀經?

當下,許多家長和學校在對低齡孩子進行傳統文化經典教育時,都將《三字經》《弟子規》作為首選。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經書里面確實存在“言聽計從”“一味順從”等陳舊觀念,這與現代社會的主流思想是沖突的,不應該讓孩子全盤接受,應該加以甄別和引導。

要處理好引導的問題,實際上是要處理好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包括現代教育)相互融合的問題。中國近代史專家、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袁偉時在一次題為《傳統文化與當代教育》的講座中說:“現在許多中小學都在搞讀經。這是偷懶的做法,抹煞了中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懷疑精神?!彼赋?,中國傳統文化的弱點是缺乏形式邏輯理論。

袁偉時認為,應把中國文化放到整個世界的格局下去觀察。中國古代沒有發展起形式邏輯,數學等學科沒有發展成完整的理論基礎。所以19世紀《幾何原本》翻譯過來時,曾國藩的兒子在該書的序言中提到,中國數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沒有總結出完整的推理,這是中國文化的弱點。

“承認我們的弱點就是為了更好地發展?!痹瑐r認為,傳統文化是要了解,但讓孩子在不理解的情況下死記硬背,是不符合教育規律的?,F代教育,應該鼓勵孩子有高度的好奇心。但讀經沒有懷疑和辯論,恰恰加重了中國文化的弱點。所以我們的老師要重在引導孩子擁有質疑和探索的求知精神,而不是一味的死記硬背。

不過,一些學者對此也有不同的看法。山東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長涂可國說,《三字經》《弟子規》《神童詩》等都是明清以來重要的啟蒙讀物,在道德勸誡、歷史文化知識普及、傳統語文教育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盡管中小學生一開始不明白其內涵,但久而久之就能起到文化熏陶和思想潤澤的作用。

“必須承認,這些文章中的確有強調繁文縟節、犧牲個性、男尊女卑等消極落后的內容,這些我們必須加以批判?!蓖靠蓢f,“但是,我還是主張全文背誦,這些作品是順暢、完整的整體,不應該斷章取義。為了讓學生正確地理解,需要老師進行講解和指導。把不好的東西告訴學生,這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判斷鑒別能力?!?/p>

綜合以上觀點,究竟該如何引導孩子讀經,確實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主張全面誦讀的,其道理在于還傳統于完整,在接受全面潤澤之后再做辨別;而主張去粗取精的,或許對文化的完整性有所傷害,但對于孩子的成長卻很有必要。所以,該如何取舍,不宜一概而論。在具體教學中,是否可以這樣:低年級階段有選擇性地進行誦讀,進入高年級(學生的判斷能力提高一些后),則不妨讓學生“知道多一點”。但這里面的“度”如何把握,還需要各位老師“拿捏到位”。(責編歐金昌)

猜你喜歡
祭孔讀經傳統
唐文治讀經救國論的思想歷程與發生機緣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材料作文“讀經熱潮”講評
老傳統當傳承
《太谷縣志》音樂文獻淺析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祭孔禮樂之民族文化價值探析
20世紀50年代以來有關“清代祭孔釋奠禮樂研究”的述評
生查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