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技術專業微生物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究

2012-04-29 20:02管桂萍蘭時樂魏寶陽
科技創新導報 2012年34期
關鍵詞:改革實踐微生物學實驗教學

管桂萍 蘭時樂 魏寶陽

摘 要:微生物學是生物技術專業非常重要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為了讓學生掌握好這門課程,奠定扎實的專業基礎,該文從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運用、實驗教學需重視等方面進行了教學改革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微生物學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實驗教學 改革實踐

中圖分類號:G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12(a)-0-02

微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生物技術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它是引領學生進入微生物世界的入門課程,且這門課程學習的根本目的是:學習者不僅要學習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理論、基礎的實驗操作技術,更需要學習者對知識的駕馭應用,即利用相關知識與技能興利除害、讓微生物更好造福人類及推動社會的進步[1]?;诖?,需要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能夠更好的結合起來[2]??v觀已經發表的教改論文,教學工作者提出了許多良好的經驗與方法,這些可以成為年輕教師教學中的重要參考,筆者也是其中的受益者[3-5]?;谇叭说幕A,在過去幾年的微生物教學中,本人也積累了一些想法并已付諸實施,主要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驗教學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改革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現簡述如下,愿與同行共斟酌。

1 正確把握教學內容,教學做到詳略有度

在本校壓縮理論課時、多給學生實踐機會的總體指導方針下,目前生物技術專業開設的《微生物學》課程的學時在逐年遞減,已經降到了44個學時。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課時,既能完成重點知識的介紹、又能盡量拓寬學生對這門學科知識的了解與把握成為問題的關鍵點。在了解本校生物技術學生課程計劃的基礎上,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這門課程是大二的第二個學期開設的,而本專業的學生在大三時還將選修或必修《遺傳學》、《免疫學》、《微生物遺傳與育種》等課程,這些課程與《微生物學》中的“微生物的遺傳變異與育種”、“傳染與免疫”等章節高度重復,且前者的內容介紹更加深入具體,因而這些章節可作為次要內容介紹。而微生物的形態結構、營養、新陳代謝、生長繁殖、生態分類等基礎知識將作為重點講授內容。故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總體課程安排,做到詳略有度,可以有效利用課時,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 采取合理教學方式,達到教學效果最優化

在過去的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會采用滿堂灌、注入式等傳統教學方法,這些方式往往會制約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自然不盡人意。為此,筆者在幾年的教學過程中逐漸積累了如下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1)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興趣乃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而興趣的培養與眼界的開闊程度密不可分。作為微生物學課堂,教師不能局限于呆板的書本知識的傳授,而應重視知識與現實科學發展的聯系,并以此開闊學生的眼界。如:在介紹傳染與免疫章節時,介紹了人類的傳染病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導致的,同時還包括少數的病原寄生蟲,例如瘧疾就是由瘧原蟲引起的。介紹到這,許多老師就沒有下文了,但如果此時接著介紹瘧疾曾經是二次大戰戰士死亡的主要因素、現在每年仍然可以導致全球上百萬人死亡,而戰勝它的武器竟然是普通植物青蒿的提取物—青蒿素,并聯系上2011年美國拉斯克獎(被譽為諾貝獎的風向標)獲得者屠呦呦,這也是迄今中國生物醫學界最高獎項的獲得者,她獲獎僅僅是由于在提取青蒿素時對提取工藝進行了簡單的改進,采用了低溫的乙醚提取法,就獲得了具有高活性的青蒿素,教學就變得有趣味有深度了。這樣的聯系,不僅讓學生了解到了科學界發生的重大事件、重要的人物、拉斯克獎、諾貝爾獎等知識,更主要是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許多學生在驚詫于科學研究成果具有神奇力量的同時,還會主動了解學習這些內容,有些學生甚至將青蒿素的提取工藝都進行了詳細的了解。審時度勢,可以繼續引導學生查閱“Nature”“Science”“Cell”等國際頂級雜志來及時了解人類社會的最新科技成果,了解我國家的最高科學技術獎等,由此來開闊學生的眼界,拓寬其知識面,從而培養學生愛科學、探索科學的濃厚興趣。

因而在課堂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使之愛聽、愿學、勤問,敢于知難而進,就會增加學生課后查找、閱讀參考資料的主動性,這對學生后續內容的學習也是一種鞭策和激勵,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

(2)轉變學生身份,使其由教學受體變成教學主體

縱觀各大高等院?!段⑸飳W》課程教學方式,多采用以教師作為主體,教學方式主要為多媒體教學,輔以膠片投影、粉筆板書等方式,盡管這些方式具有直觀、形象、生動、立體感強、信息量大等特點,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如果課堂全程以這樣方式進行,學生往往會產生怠倦感,也有可能漸漸失去學習的興趣,這主要是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為此筆者在多年的教學中在這方面進行了一定探索實踐,建立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即適當轉變學生身份,使其由教學受體轉變成教學主體。

在有限的課時內,教師應承擔理論性強、難度大、基礎知識等的講授,如微生物的形態結構、新陳代謝、生長繁殖、生態分布及分類鑒定等由教師主講。但有些概念性不強、知識點容易理解并有充分發揮空間的課程內容完全可以交給學生完成,如:霉菌、酵母菌、放線菌的分布及其與人類的關系,培養基的種類、選用與設計培養基的方法,有害微生物對人類的影響及其防治措施,微生物與環境保護,微生物與能源開發利用,微生物與人類健康等可以作為專題的形式來交于學生教授。

采取的教學程序為:開課之初教師提出倡議并公布學生參與講授的內容→將參與學生進行分組(3~4人/組),由各組自行挑選講授內容→各組查閱、整理資料,自行制成PPT并撰寫專題論文→提交PPT及專題論文給教師審核→審核通過后,由每組派1~2名學生進行課堂講授并接受學生提問→學生提問并全班討論(10~15 min)→教師參與討論并做總結補充。

這種模式筆者已在三屆學生中實施,效果頗佳。首先,它吸引了幾乎全班同學的積極參與,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每個組需要獨立完成一個專題,這要求全組的成員既需分工又要協作,來完成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到最后多媒體幻燈片的制作與專題論文撰寫等工作,這個過程不僅培養了成員之間的團隊合作精神,而且讓學生查找、綜合歸納、整理資料與撰寫論文的能力無形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這為學生在畢業論文設計、撰寫等方面都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最后,每組還將委派1~2名成員走向課堂給同學們作匯報講解,并要接受大家的提問,這對于學生的自信心、講解能力、臨場應變能力等方面都是綜合的考量,也可為學生以后謀職面試、考研復試等職業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礎。接受了這種教學模式教育的畢業生曾寫信告訴我:老師,我非常感謝您曾經給了我那么好的一個鍛煉機會,不僅讓我體會了教師的職責,同時積累的經驗真是讓我畢生受用。

這種方式筆者在每年的《微生物學》課程教學中都會利用,對教師來說,也收獲頗多。學生收集整理的資料具有比較全面、圖片精美等特點,這些又可成為低年級學生的教學資料,非常受益。當然這也需要教師有更多的付出,學生查閱、整理形成的資料需要教師從知識結構是否完整、概念是否準確、查找資料是否前沿等方面嚴格

把關。

(3)課程考核由單一化轉變為多元化

在《微生物學》課程考核中,以前我們往往會步入一個誤區,即一張試卷定成績。這種考核方式勢必造成學生平時不上課,課下抄筆記,期末搞突擊,高分低能等不良的后果,根本達不到檢查教與學效果好壞的目的。因而建立一套較完善的以學生素質發展為最高目標、科學的考核體系勢在必行,筆者將課程考核方式由單一的形式轉變成多元化,實踐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課程考核將理論課與實踐可分開,理論課的考核內容包括考勤10%、課堂表現20%、專題報告20%,期末筆試50%。其中課堂表現主要包括回答問題、課堂討論等內容,筆者很注重這方面,不論課程時間多么緊張,每堂課前利用10 min進行復習提問環節必不可少。這是承前啟后的過程,不僅可以督促學生課后花一定的時間對重點知識進行復習,也是對前一堂課程知識的回顧與鞏固,由此引入新的知識會有很好的連貫性,學生更容易進入狀態。課堂上,筆者也非常鼓勵大家暢所欲言,隨時可以提出問題并發表自己的見解,這為學生的膽識、口頭表達等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多元化考核方式的實施,最后的綜合成績就能比較客觀反映出《微生物學》課程教與學的效果了,高分意味著學生到課率高、積極參與課堂、專心專題報告制作、期末復習認真;低分則屬于那些平時沒有付出、期末復習不力者;中等成績則表示學生的平時表現一般、期末考試成績一般。

實驗成績考核則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能力為目的,故也應當實行多元化的考核,考核成績包括出勤10%、綜合設計40%、課堂操作20%、實驗報告30%。改革后,學生變得善于思考、勤于動手了,許多學生還在此基礎上找老師設計申請學校與學院的大學生創新課題。真正做到了知識與實踐操作的靈活應用、融會

貫通。

3 重視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微生物學實踐教學是微生物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驗證課堂教學內容、加深對微生物學基礎知識與理論的理解和掌握、獲得微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及實驗基本技能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一定要加以重視[6]。同時微生物實踐教學應該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能力作為目標,真正地讓學生學以致用、學有所為。為此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保證充足的實踐學時。目前生物技術專業的微生物實驗學時已有原來的24學時增加到39學時,保證了在開設基礎實驗之余,還可以開設其它創新型、綜合型的實驗。

(2)基礎性實驗不馬虎。微生物實驗中的一些經典實驗如:革蘭氏染色、培養基的配制和滅菌、微生物計數技術、微生物形態觀察、微生物的純種分離技術等可以使學生很好地掌握相關的無菌操作、接種、培養基配制、觀察鑒定微生物等技術,從而奠定扎實的操作基礎,因而一定要重視。

(3)綜合設計性實驗必不可少。傳統的微生物實踐教學多以驗證型、演示性和示范性的實驗內容為主,強調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甚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因而在基礎性實驗之上開設綜合性實驗必不可少。因為有基礎性實驗奠定的基礎,教師可以布置一些主題,由學生自行完成。如:從環境中分離純化得到一株某種酶的產生菌株。采取的基本流程為:將學生進行分組→布置實驗任務→學生接受任務,查找資料并自行設計完成實驗技術方案→提交方案經指導教師批閱→通過后執行實驗方案,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實驗操作→綜合整理實驗結果,書寫實驗報告并提交給指導教師→指導教師批閱實驗報告,根據實驗設計方案、考勤、課堂操作、實驗報告等方面進行進行成績評定。綜合性實驗的開設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

學效果。

目前,生物技術的創新正在帶動著整個生物技術產業的迅猛發展。而我們的教育對象若干年后將成為我國甚至國際生物技術研究和開發的主力軍,他們的培養質量將直接影響到全球生物技術的發展水平[7]。因而,作為教師,我們要樹立敬業、創新、樂于奉獻的人生目標,并要加強個人知識儲備、提高學術研究水平,在此基礎上,要認真鉆研、提高與改進教學方法,來提高微生物學的教學質量與效果,為培養適應21世紀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貢獻自己的光與熱。

參考文獻

[1] 周德慶.微生物學教程[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62-363.

[2] 王海平,黃和升.食品微生物學教學改革與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科技信息,2010(35):938.

[3] 高明華,張志琰,樊慶德,等.微生物學課堂教學改革與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6):3776-3777,3780.

[4] 薛林貴,李師翁,唐德平.生物工程專業微生物學理論課教學改革的探索[J].微生物學通報,2006,3(3):177-180.

[5] 陳芝,宋淵,袁紅莉.提高微生物學教學質量的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06(8):28,7.

[6] 高玉千,顧立友,梁振普,等.創新型微生物學的教學改革實踐初探[J].科技創新導報,2008(18):171-172.

[7] 潘興麗,章洪華.生物技術專業微生物發酵工程教學改革探索[J].西北醫學教育,2011,19(3),566-569.

猜你喜歡
改革實踐微生物學實驗教學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學之父
小議初中化學演示實驗教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開展微生物學雙語教學實踐
電容器的實驗教學
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認識和體會
醫學院校教學管理模式改革創新的實踐研究
幾何體在高中數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學前教育專業統一集中實習模式改革實踐與反思
《微生物與遺傳育種》課程改革與實踐
提高微生物學實驗課教學效果的探索與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