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國企變遷鏡鑒

2012-04-29 00:44張宗斌
人民論壇 2012年15期
關鍵詞:國有化資本主義國有企業

張宗斌

國有企業是當今世界的一種普遍現象

國有企業,不僅社會主義國家有,資本主義國家也有,國有企業乃是當代世界的一種普遍現象。

法國的國有化經歷了三次高潮。第一次國有化高潮是在1936-1938年期間,人民陣線執政,頒布了一系列國有化法律和法令,建立了法國鐵路公司,控制了兩家大的飛機制造廠,通過控股使施奈特軍火工廠、蒙契吉軍火工廠以及雷諾坦克工廠為國有控股企業。第二次國有化高潮是從20世紀4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的30多年時間,將一系列影響國家經濟大局的企業收歸為國有,并建立了雷諾汽車公司、法蘭西銀行、法蘭西電力公司等國有企業。第三次國有化浪潮是80年代上半期開始的,這是密特朗執政時期。經過三次國有化高潮,國有經濟基本上控制了法國各重要經濟部門,尤其是銀行,國有銀行存款占全國的90%。但是,法國國有經濟的這種地位,絲毫沒有改變國家的資本主義性質。

歐洲其他各資本主義國家也都有自己的國有企業,一般的比重在15%至20%,均集中分布于郵政、廣播通訊、電力、鐵路、航空、鋼鐵、銀行、石油。像具有東方文化特點的日本這樣的資本主義國家,也創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國有企業。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有國有企業,并且均獲得國家法律的認可與支持;發展中的資本主義國家,同樣也有自己的國有企業。在新加坡與以色列,國企均占60%,贊比亞、加納則更高,因此,國有企業并非社會主義國家獨有的現象。

20世紀80年代以來,首先由英國撒切爾夫人掀起的“非國有化”改革,不久即波及全球。國有經濟的比重雖然呈現全球下降趨勢,但在西方發達國家,作為一種生產組織形式,國有企業也不會完全消失。這不僅是由于在某些特定領域國家資本天然具有私人資本無法替代的作用,而且還因為國有經濟歷來是各國政府實現其經濟政策和發展戰略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托。

資本主義國家創辦國有企業為哪般

各資本主義國家創辦國有企業的目的,均出于本國特種時期的特種需要,并非千篇一律。各國廣泛的實踐向我們表明,國有企業是一種典型的國家干預經濟手段。其干預的動因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歷史時期動因不同,不同的國家動因也不同。

一是政權更替及干預與反干預手段交替使用的需要。因不同政黨的執政交替,導致對國有企業這一工具的強化或弱化,這在西歐各國較為普遍。凡社會黨或工黨執政即傾向于使用國有企業作為國家干預經濟的最直接的手段,于是實行國有化,而保守黨則主張經濟自由,反對國家干預經濟,他們執政遂實行非國有化,這在英國最為突出。1945年7月,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為首的工黨在英國大選獲勝后,在全國范圍實行了“社會主義”政策,國有化就是該項政策的最基本內容。艾德禮的工黨政府下臺后,保守黨的丘吉爾、艾登、麥克米倫相繼執政時期,是英國新自由主義經濟抬頭時期,干預政策遭到反對,于是實行了大規模的非國有化政策。在保守黨執政的這20余年期間,反對政府過多干預的經濟自由主義一直占上風。1973年工黨再次執政,又操起國有化這項手段。但1979年保守黨領袖撒切爾夫人上臺,堅決反對過多的政府干預,于是又實行了規模十分巨大的非國有化運動。

二是保護本國生產的需要。法國為了同“入侵”的外國壟斷企業開展有效的競爭,便使用了國有化手段。因為,只有國有企業才能在最短時間集中起盡可能大的資本同外國大企業抗衡。密特朗曾十分明確地指出:“如果這些企業不實行國有化,它們將迅速國際化,國有化是保護法國生產的一種武器?!睂τ趪倚?、私有資本力量薄弱的國家,由于國有企業可以動用全國力量抗衡外國資本,所以,國有企業在這些國家的比重都較高。如以色列是一個二次大戰后新建的小國,為了聚集力量,以適應經濟需要,在非農領域實行了高度集中的國有化政策,國有企業占到60%。

三是公益性與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在經濟生活中,有許多經濟事業屬于公共消費產品,這種公共消費不存在排他性,如公路、港口、機場、公園、郵政、通訊、自來水、城市下水道、廣場等,它們投資的回收期長、利潤低,且難以預測,在這些領域內,往往出現“市場失靈”?!翱床灰姷氖帧敝笓]不那么靈驗了,供求規律、價值規律不能通過價格信號給予正確反映。于是,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不能不參與活動,通過創辦國有企業這種經濟形式參與市場的經濟活動,調節經濟的供給與價格。因此,出于這類動機而使用國有企業這種國家干預經濟手段的,歐洲各國最為普遍。

四是資源壟斷需要。各國均以其主權占有一定的自然資源,這些自然資源自然屬國家所有,如石油、天然氣、金、銀、銅、鐵的富礦及煙、鹽業,再如森林、江河等等,誰利用它都能輕易地獲得豐厚的回報。政府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增強對國民收入再分配的能力,總是在這些部門創辦國有企業進行直接控制,并通過這些國有企業的生產與銷售調控國民經濟的運行。

國企的世界經驗告訴人們什么

當代世界各國均有自己的國有企業,且各具特色,雖然如此,卻仍有許多共性的東西可借鑒。

一是國有企業是一個在政治上中性的經濟組織。在資本主義國家,一個工人在私人企業做工,或為外國老板出力,并不意味著他的愛國主義思想肯定比國有企業職工低。這是因為,國有企業是一個中性的經濟組織,其任務是為社會創造財富,為自己創造利潤,其招收職工的標準是勤懇能干、有技術。企業不會追問職員是什么黨派,或愛國思想是否高。企業就是企業,企業非常忌諱將企業與政治攪在一起,否則必將引發出無數事端,無法專心于生產。

二是創辦國有企業是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種手段。各國采用國有企業這種政策工具有不同的動因。但不管出于哪種動因,都是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實現的。當然,這種再分配不是將貨幣直接分配給公民,而是用于辦企業,為社會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與財富,并讓企業盈利、國家獲得稅收。這種收入轉移最重要的表現是將現有國有、私有、外資等企業,尤其是高效益企業的利潤轉移到國家手中,并用以轉移到新的國有企業。如果新創的國有企業的社會與企業效益均較佳,那么這種收入的轉移是應予以肯定的。反之,若效益不佳以至于虧損,那么這種收入轉移就會對社會資源造成極大浪費。

三是國有企業是一個政策性工具,不可沒有,不可任意削弱。從同一時間的不同產業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凱恩斯主義的干預政策一直沒有退出歷史舞臺,即使是里根“供給經濟”時期或撒切爾的“貨幣經濟”時期,也沒有完全放棄國有企業這一政策性工具,撒切爾夫人還強化了北海油田這一國有企業。國有企業作為實現富民強國、發展高新科技的政策性工具仍被各國普遍使用。尤其在發展中國家,由于民間資本力量單薄,許多較大投資只能通過國家稅收的手段創辦,因而國有企業的比重往往較高。因此,對于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必須要有一批真正有實力的、有競爭力的國有企業。為此,我們就應集中有限的財力資源、科研資源于一批大型國有企業,使他們能夠在世界市場有足夠競爭力。我們講國有企業是一個政策性工具,不要忽視它,更不要取消它,而是一個如何加強它的問題。

(作者為山東師范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博導)

責編/馬靜美編/石玉

猜你喜歡
國有化資本主義國有企業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最新發展,是新型帝國主義
新時期加強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思考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的兩重批判——基于《資本論》第一卷的思考
國有企業加強預算管理探討
民營上市企業國有化:動因和績效
如何做好國有企業意識形態引領工作
國際能源通道恩仇錄八——蘇俄石油工業國有化博弈
完善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思考
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發展趨勢
歐洲銀行國有化:一把雙刃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