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企民企,不是你死我活

2012-04-29 15:08趙振華
人民論壇 2012年15期
關鍵詞:合伙制所有制生產力

趙振華

爭議五:國企是在與“民”爭利嗎?

關注度:☆☆☆☆☆

爭議焦點:“國企憑借壟斷優勢和政策優惠擠占民營企業發展空間”已成為流行觀點,因此有輿論主張國企應退出所有競爭性領域,為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空間。

調查提示:在“您最關注以下哪些國企爭議”調查中,與“民”爭利得票率為53.3%,位列第五。

編者點評:作為市場競爭的平等主體,只要是在公平競爭的條件下,無論誰進誰退,都應該坦然接受。國企和民企在競爭中實現合作,通過合作而共贏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不能簡單地說國企和民企哪個好哪個不好,關鍵在于判斷所有制優劣的標準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一方面對國有企業進行改革,另一方面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其結果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30多年的實踐證明兩個真理:一是公有制特別是國有企業通過改革完全可以釋放出巨大的活力,最近幾年國有企業盈利水平大幅度提高,不少成為在世界上極具競爭力的市場主體,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得以體現。二是非公有制企業在國民經濟中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因此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應該說基本形成。

鮮活的理論來源于豐富的實踐,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已經證明,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們難以想象如果沒有國有經濟今天的中國會是什么樣;同樣,難以想象,沒有民營經濟,今天的中國經濟又會是什么樣。因此,判斷一種所有制優劣的標準,不是所有制本身。猶如判斷一雙鞋是好是壞的標準,不能用鞋本身來判斷,其基本標志是腳,合腳的鞋就是好的,不合腳的鞋顯然就不是好的。我們不能簡單地說,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哪個好,哪個不好,其基本標志就是是否適應和促進了生產力發展,凡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所有制都是好的,凡是阻礙生產力發展的所有制都是不好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就在于能夠充分利用利用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優點而避免其弊端,從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正如亞里斯多德在《政治學》中所指出的:“現行的財產所有制,如果能夠按照良好的習俗和正確的法律加以改進,則會好得多。這對于兩種所有制來說都是好事,將會把財產公有制和財產私有制的優點結合在一起?!?/p>

如果國有企業不注重管理,不注重改進技術和提高勞動生產率,產品沒有市場,企業沒有活力,不能為國家提供稅收,為企業帶來利潤,為員工帶來更好的福利,就不能因為是國有企業就硬說它好;如果說國有企業加強管理,不斷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產品質量好,有市場需求,每年為國家上繳大量稅收,企業能夠不斷地壯大規模,員工福利不斷改善,我們就不能得出結論說它不好。同樣,對民營企業也是如此,民營企業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增加了就業,上繳了大量稅收,不能僅僅因為是民字頭或私字頭而排斥甚至要消滅民營企業;假設民營企業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而依然說它就是好的也不正確。中國改革的成功之處就在于,不僅國有企業具有了巨大活力,民營企業也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

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是競合關系

所謂競爭,從一般意義上講,就是在資源和市場一定的條件下,市場主體為了獲取更好的經營環境,獲得更多的利潤,競相爭取資源和市場的活動,由此就必然產生你多我少的,甚至你死我活的競爭關系。實質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所有的市場主體都具有競爭關系,不僅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有競爭關系,民營企業與民營企業之間,國有企業與國有企業之間都存在競爭關系,特別是在日益開放的條件下,國內企業與外資企業也有競爭關系。正是有了競爭,甚至是激烈的競爭,才能夠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都競相地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競爭意味著進步,競爭意味著活力,競爭意味著不斷拓展新的市場,競爭意味著新的生產力。

需要進一步探討的是,傳統意義上的競爭似乎意味著你死我活的關系,實質上,現代市場經濟中,競爭還意味著共生共長共榮。我國浙江、廣東等地,有很多地方的產業經濟集聚區,或者說塊狀經濟形式,就是在一個區域中有許多生產同種產品的企業,正是由于有了企業的集聚,才產生了巨大的市場,每一個企業都從市場中分享到了好處,從經濟學上來講,符合帕累托改進定律。同時還應該認識到,競爭還促進企業拓展新的領域,實施藍海戰略,即尋找沒有競爭的領域,拓展新的發展空間,無論對企業還是對社會都帶來了極大的好處或福利。

所謂合作,就是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在資本、技術、市場等方面共同參與,共同開發,共同利用,達到多贏局面。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只要遵循法律、法規,就不應該用所有制來劃分界限。合作的結果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看到,國有企業在新技術的開發和研制方面有著巨大優勢,完全可以實現國有企業研制和開發與民營企業共同享有。同時,民營企業的快速發展也為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創造和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如果沒有民營企業的發展,我國國有企業數千萬的剩余勞動力就沒有就業出路,就沒有辦法實現減員增效,國有企業的發展必然受到影響。

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都需要深化改革

國有企業經過30多年的改革,找到了改革方向,明確了改革的目標,這就是要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特別是自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來,國有企業按照國有企業內部改革和企業之間的戰略重組取得巨大成效,未來需要繼續深化改革。我國的企業從嚴格意義上講,還沒有經過自由競爭而形成壟斷企業,但是存在行政性壟斷,因此,國有企業需要通過改革,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激發活力。

民營企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由小到大發展起來,也需要進行改革。一個時期以來,有一種錯誤認識,似乎只有國有企業需要改革,民營企業不需要改革。實際上民營企業也需要改革,也需要調整和優化產權制度。從企業發展史來看,都有一個從業主制企業向股份制企業的培育和裂變過程。最初是業主制企業,其特點是規模小、雇傭勞動力少、產權關系單一,所有者與經營者于一身。這種小微企業適合于企業發展初期。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個人的資金不足以支撐企業進一步發展的要求,需要幾個人共同集資來經營企業,于是,合伙制企業應運而生。合伙制企業與業主制企業相比,有其進步的一面,但是也有不適應企業規模繼續發展需要的一面,因為隨著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參與合伙經營的經營者可能因為資金不能滿足進一步發展的需要,有可能因為經營者自身能力不足,特別是合伙制企業是無限責任等的制約,最終必須過渡到股份制企業。合伙制企業向股份制企業的過渡,是質的飛躍。它解決了合伙制企業的各種弊端,到目前為止,在世界范圍內,股份制企業是最好的企業組織形式。正如有人所言,股份制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我國的民營企業經過30多年發展之后,不少企業經歷了業主制企業和合伙制企業的初級發展形式,自覺地改造為股份公司,但還有相當多數的企業依然維持著私有私營的形式,這種形式已經不適合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需要,必須進行股份制改革?;蛘哒f私有制這種生產關系已經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必須進行改革。

(作者為中央黨校經濟學部主任、教授)

責編/劉建美編/石玉

猜你喜歡
合伙制所有制生產力
合伙制:企業裂變發展的核動力
合伙制:企業裂變發展的核動力
把“風景”轉化成“生產力
合伙制已是星星之火
人口紅利與提高生產力
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醫院:到底走多遠?
所有制結構
展望2014:推動科技創新轉化為第一生產力
公司制和有限合伙制的稅收制度歧視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