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數學課外作業有效性策略的探索

2012-05-08 00:57羅忠義
新時代教師 2012年3期
關鍵詞:課外作業小學數學

羅忠義

廣西河池市金城江區河池鎮中心小學河池547000

【摘要】《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有效的數學課外作業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注入人文關懷,合理操作,優化評價,讓學生在作業過程中,得到盡可能多的發展,從而全面實現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外作業,有效布置,探索策略

在數學教學中,作業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最基本形式,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數學知識的掌握、數學方法與技能的獲得、智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都離不開它。

1.小學數學課外作業的現狀

1.1重量輕質,學生有苦難言。

認為課外作業只是針對課堂知識的機械鞏固重復強化,是教學過程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教不會的就練會。抱著“寧可爛做一千,不可放過一題”的心態,學生只要作業做到一定的量,就能掌握解題技巧了。學生被束縛在題海戰術的模子里,犧牲了自由時間,扼殺了創新思維。

1.2作業形式單一,內容繁瑣。

很多時候,課外作業還是大量單一、繁瑣的練習。太多課外作業的內容單調:計算唱主角,考前不同題型的反復操練。完成的方式單一:從形式上看大多借助紙筆完成,以書面的形式來呈現:從時間上看,多為“今天的作業明天交”——限時完成;從作業承擔者角度看,多要求個人完成。

1.3作業量過大,機械重復過多。

在設計的作業時,往往只從書本出發,而不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作業往往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脫離,學生總是在寫呀、算呀,而不是在探究性的學習。

1.4在布置作業時,往往是一刀切。

在作業布置時,不管你是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還是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都要求學生毫無選擇的完成,不會的要求硬著去完成,會的也要按部就班的完成。如此“一刀切”的作業沒有層次性,無視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這勢必造成“差生吃不消,優生吃不飽”的狀況,從而不利于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尤其是學困生和優等生的發展。

2.課外作業有效性策略

2.1開展新穎的課外作業內容。

在教學中,用新穎有趣的內容來吸引學生,讓學生打心眼里主動接受、樂于完成,而不是被動應付。主要有以下幾種。

2.1.1自編數學小報。自編數學小報能溝通數學與其它學科的有機融合,又能培養學生書寫、繪畫、設計、創作等多方向的綜合能力。在實踐中我們讓學生分組出刊或獨立出刊,一般每周出刊一期,刊名和欄目都讓學生自訂,教師協助出謀劃策。學生自編的小報刊名別致,如《數學樂園》、《數學王國》、《從小愛科學》、《數學小靈通》等;欄目繁多,如“數學醫院”、“請你功擂”、“教你一招”、“我的發現”等,內容有的摘編,有的自寫,還有的請老師同學做“特約撰寫人”。

2.1.2撰寫數學小論文、數學日記和數學作文。對于寫數學小論文,是要培養的是一種實事求是的研究態度。論點可以由教師提供,也可以由學生自己發現,如我們要求五年級學生寫一篇《談0是不是偶數》的文章,學生大多能聯系所學知識進行多方論證,只是不能從數論的角度作系統論證。對于寫數學日記和數學作文,可以要求學生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親身體驗到的與數學有關的東西記下來,著力于喚醒學生的數學意識、生命意識。

2.2作業形式趣味化。

教師必須把學生從不利于他們發展的“題?!敝薪夥懦鰜?,精心設計能體現數學學習的探索性和開放性的練習題,使學生在作業過程中自己走進生活,向社會收集、整理各種所需的數據,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去得到數據,然后才能完成作業。讓生動有趣的作業內容取代重復呆板的機械練習,以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使之產生一種內部的需求感,自覺主動地完成作業。在作業形式上要注意變化,實現作業形式的多樣化,讓學生從多種作業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的趣味性,感覺到快樂,從而培養學生對數學作業的興趣,進而培養數學興趣。例如:教材中“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的形式??梢栽黾訉W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能力。

2.3開展實踐性課外作業。

2.3.1開展手工題。

手工題的知識含量大,既考察了孩子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又把所學的知識融于其中,這樣的題靈活、有技巧。在學生做完手工題之后的數學日記中揭示了學生的思維過程,比如:在選擇被放大或縮小的物體時要考慮到操作的復雜性,盡量選長方體或圓柱體之類較有規則的物體,在確定比例尺的時候至少從幾個角度量物體的原有尺寸……

2.3.2進行實驗操作。

讓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和發展能力。如:學習“比例分配”后,要求學生自主選擇三種不同的飲料,按不同的比例配制三次,觀察、品嘗配置后的飲品,記下每次配制比例與結果,并得出結論。通過實驗讓學生感知按比例分配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同樣的材料按不同的比例進行調制后結果各異。

2.3.3進行數學調查。

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數學調查,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強學生的數感。如:學習百分數后,我布置了一項“調查自己家庭九月份收支情況,并提出家庭理財建議”的課外作業。每位學生根據各自家庭現狀提出了許多合理化的理財建議。

2.4開展多元化的評價。

新課程提倡評價目標的多元化,評價內容的多維度和評價方法的多樣化。豐富的作業形式,不同層次的作業要求,“√”和“×”這兩種簡單的符號已經不能滿足作業評價的需要了。教師激勵的語言、同伴示范的樣本以及家長關切的目光,成為支撐提高“課外作業”有效性的“支點”。比如,運用激勵性評語。對于一向愛動腦筋的學生評語可以是:你與眾不同,這個方法太棒了!又如,開展商榷性評語。在合適處寫下這樣的話:方法很好,仔細查一查,看問題出在哪里?另外,還可用期待性評語等。

總之,學生對待課外作業的態度折射出教師布置課外作業時的態度。在設計作業時,要安排有針對性、有實用價值的作業,讓學生在作業中自由地運用所學知識,拓展作業空間,真正體現作業的價值所在。在批改作業時,要根據不同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批改方式,達到及時、正確、高效。

參考文獻

[1]石海山.《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01.

[2]韋國立.《小學兒童如何學數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05.

猜你喜歡
課外作業小學數學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外作業的有效性
淺談“快樂的課外作業”
中學歷史課外作業評價中的問題與對策
數學錯題的自主管理與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如何激發初中學生完成語文課外作業的興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