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識至關重要

2012-05-08 00:57肖薇
新時代教師 2012年3期
關鍵詞:意識閱讀教學教師

肖薇

廣西河池市金城江區第二初級中學河池547000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實施以來,閱讀教學在理念上有了較大的變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越來越被擺在一個突出的地位加以關注和研究。而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至少應當體現這樣一個過程:“閱讀意識-→閱讀習慣-→閱讀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多數教師似乎過分強調了閱讀能力這一結果,而忽視或淡化了對學生進行閱讀意識的培養,還沒有意識到學生的閱讀意識在閱讀能力的形成過程中所占據的決定性地位。筆者認為,學生的閱讀意識不強,是制約當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原因。

那么,閱讀意識大致分哪幾種?又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識呢?

1.主體意識

所謂主體意識,是指學生從心理上認為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并且力求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獨立克服學習中的各種疑難的一種思想觀念。學生主體意識的強弱直接影響到閱讀教學效果的優劣。當前,閱讀教學表現出一種普遍現象:一方面是,學生的依賴性強,而自主精神差,學生習慣于老師要求怎樣就怎樣,而不懂得自己應當是學習的主體。另一方面是,學生自主而自動的主體意識又時常受到教師不正確的方法的沖擊和遏止。因而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學習態度等就難免發生扭曲變形。

1.1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參與性。讓學生明白閱讀的重要性,明白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閱讀、不能自主閱讀的人,從思想上重視閱讀,樹立我應閱讀、我要閱讀的思想。

1.2要導之以法,培養自主體驗精神。自主體驗就是要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和獨立性,給他們提供自我創造的空間和可能性,把想象的空間留給學生,把判斷的權力讓給學生,把表達的自由交給學生,真正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變成真正學習的主體。強調自主,并非不要教師的誘導點撥而放任自流。教師應當在閱讀教學中適時適當地點撥,讓學生不斷領悟,并且要對學生好的學習方法加以肯定和鼓勵。這樣,學生的主體意識就會愈來愈強,其主體作用就會發揮得更好。學生在不斷地品嘗到成功樂趣的過程中,其依賴性就會逐步被克服,其自求研究探索,自求解決的本領也會相應地得到提高。

1.3鼓勵求異,培養創造性。閱讀教學最忌古板保守,當有學生對所講的內容提出一種新的見解時,教師應當立即引起重視,組織學生積極討論,看這種見解是否正確,如果言之有理自圓其說,則肯定,如果失之片面或錯誤,則予以糾正。閱讀教學中,我們應愛護并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發展其求異思維。

2.整體意識

這里的整體意識,是一種運用普遍聯系的觀點,立足全局,從總體上把握分析事物的思想觀念。依據系統論把一個研究對象作為一個整體來考察的理論,我認為閱讀教學應當培養學生閱讀分析的整體意識。

從整體上看,中學語文教材是一個系統的整體,從局部看一冊書、一個單元、一篇課文又各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整體。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重視整篇課文中局部與局部、局部與整體的聯系。在閱讀分析上,不能只抓一點而忽視全局,或者考慮了整體卻又忽視了局部。

另外,與整體意識相適應的歸類意識,我們也不能忽視。因為,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知識的積累是不斷增加的,這些知識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梳理歸類的話,很快就會遺忘。相反,如果教師能引導學生及時自覺地將所學知識分類整理,納入相應的知識系統中去,那么,閱讀質量會大大提高。

3.問題意識

這里的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閱讀中善于自我提問的思想觀念,換句話說,就是“生疑”。掌握任何一種知識都必須經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一過程。因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必然能提高學生的自讀水平和閱讀教學效率。

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應做到如下幾點:

3.1關鍵在于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維的火花。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要引導學生產生疑問,給學生的思想埋下導火線?!泵鎸σ黄牧?,可能會有一大堆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但有一個原則,要既有助于高效率地處理課文,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這就要求教師做到兩點,一是要“牽一發而動全身”,即能從一堆問題中精選出一兩個最有價值的問題來帶動其他問題的解決。二是使教學過程中提出的問題要富有層次節奏,猶如吃核桃一樣引導學生逐漸探求結論。

3.2以發展性評價促進問題意識的培養?!坝冒l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注重、肯定、贊賞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在他們心中喚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边@是新課標所倡導和實行的學習評價。在發展性教學評價觀點引領下,教師對學生的提問或回答應有正確的態度,應站在建設性的高度、贊賞的立場,盡可能地給予鼓勵、肯定和表揚,倡導學生大膽想象,提出別出心裁甚至古怪的問題。在平時閱讀教學中,要改變以往那種單純依賴書面考試,檢測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情況的單一面,綜合評價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平時對學生的檢測應當體現對問題意識的考查,特別是考查學生提出問題的質量、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可以有效地促進問題意識的培養。

3.3培養問題意識要突出以學生自主提出問題為主,而不是教師“越俎代庖”,替代學生質疑。

4.鑒賞意識

鑒賞,就是鑒別欣賞,或者說玩味,是閱讀的更高境界。鑒賞意識就是對閱讀材料鑒別、欣賞的思想觀念,它包括對作品的辨析、評注、認識、理解、欣賞、揚棄等心理因素。其實質是對作品的感知品味和領悟。從一定意義上說,學生的閱讀能力水平完全可以從其鑒賞水平上加以判定。要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必須重視鑒賞意識的培養。

如何培養學生鑒賞意識?從內容上看,大自文章的風格流派、思想內容、藝術手法、結構布局,小到字詞標點、語句語段。從操作方法上看,主要有以下幾種:

4.1引導學生學會“圈點批注”之法。

4.2引導學生多揣摩。葉老曾說:“一篇好文章只讀一遍未必能理解得透,必須多揣摩?!边@“揣摩”的功夫也就是品味鑒賞。

4.3引導學生多比較。鑒賞離不開比較,在比較中欣賞作品,求同存異,或存同求異,可以調動學生研讀的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把握知識規律,提高認識的深刻性和思維的敏銳性。

5.涵養意識

所謂涵養意識,是指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通過學習人物的思想,領悟作品的思想內涵,自覺地進行思想教育,不斷提高思想道德修養水平的一種思想觀念。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主要渠道是閱讀教學,為完成課程標準規定的德育滲透任務,閱讀教學很有必要培養學生的“涵養意識”,之所以這樣說,原因有兩個:一是從接受心理角度說,學生對某一種思想觀點的認可完全是在自覺自愿的基礎上進行的,如果學生從心理上予以排斥,再好的說教也絲毫不起作用。二是從思想品格的形成角度來說,一種思想觀點要成為學生性格中的一部分,總是需要一個順序漸進的潛移默化的“內化”過程。不論是直接地從教師那兒接受還是間接地從書本中獲得,學生總是要與周圍的人物、社會現實生活作一番比較印證,才決定認同與否。

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涵養意識”,必須處理好四種關系:一是師生關系,教師首先應當成為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榜樣”。二是德育和智育的關系,達到兩者相輔相成,辯證統一。三是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關系,教師在進行課堂德育滲透的同時更應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四是課文思想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系,以現實生活中的實例來與課文中的人物、事件或思想觀點作對比,以發展的眼光作辯證的分析,吸取、肯定健康的正確的東西,拋棄、否定低俗的錯誤的東西。

這樣,久而久之,學生的涵養意識和閱讀水平就會日益得到加強。

6.博取意識

博取,就是廣泛地吸取、消化。信息論告訴我們:人的認識過程是一種不斷獲得信息的過程。對現代中學生來說,如果沒有豐富的信息輸入,便不會有認識的提高,能力的增強,更談不上知識的創造,也將難以立足于未來的社會。事實證明,人的生活離不開信息的輸入與輸出。課堂教學其實就是師生雙方的信息交流活動,它始終貫穿于聽、說、讀、寫之中。學生頭腦中的信息儲備量越大,其思維空間則越廣闊,思維的創造性越強,能力提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我們完全可以從寫作課上有的同學能在一節課內迅速流暢地完成一篇佳作,而有的同學卻搜腸刮肚,耗盡兩節課也難以寫一篇成形文章這一事實中得到證實。因此,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的“博取意識”,使他們自覺地通過課內外閱讀,廣泛地吸收各種有益的知識信息,盡可能地增加其信息儲量,從而使他們在實際的應用、操作中能屈伸自如,左右逢源。

培養學生的“博取意識”必須注意以下三點:

6.1教師本人必須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力求做一個知識“雜家”,具備廣博、精深、準確的知識,古今中外,天地萬物,越多越好,并以此來影響帶動學生。

6.2要善于激發、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變僵化的封閉性教學為靈活的開放性教學。不斷地以新的社會信息來補充教學內容,把書本知識信息與課外知識信息的傳授密切結合起來。

6.3要注意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活動中,自覺地吸收大量信息。

7.活用意識

所謂活用意識,是指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或閱讀之后自覺地運用已掌握的知識觀念認識新知識,運用已掌握的方法規律解決新問題的一種思想觀念?;钣檬且环N技能,是知識和思想的“外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逐漸地掌握一系列的知識概念、原理規則,學得一些科學實用的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也會學得一些真知灼見、道德觀念,形成一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但能學得這些東西并不是目的,關鍵還在于活學活用。

閱讀中的活用意識至少應包括四個方面,即:知識規律的活用、知識聯系的活用、學習方法的活用和模仿。培養學生的活用意識關鍵是要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揮學生的能動性。

另外,想方設法提高中學生單位時間內的閱讀量,培養學生的時效意識也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總之,通過以上闡述,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識”。閱讀能力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歸宿,但必須以閱讀意識為前提,以閱讀習慣作保證,離開了二者的養成,也就難以形成良好的閱讀能力。其中閱讀意識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參考文獻

[1]侯玉珍.《閱讀·鑒賞·評論》[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1年4月.

[2]老舍.文學概論講義[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08.

[3]林崇德.心理學大辭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06.01.

猜你喜歡
意識閱讀教學教師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最美教師
教師如何說課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增強“四個意識”發揮“四大作用”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圓我教師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