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忠實:我真實地寫了那段歷史中人們的苦難、掙扎、奮斗和被傷害

2012-05-14 16:52萬佳歡
中國新聞周刊 2012年34期
關鍵詞:陳忠實白鹿原新聞周刊

萬佳歡

陳忠實清楚《白鹿原》的敏感性,他也選擇了合適的時機發表小說。但并非像外界想象的“客觀、中立”的寫史態度,在作家看來,歷史不是中立的。

陳忠實還清楚地記得1992年1月,《白鹿原》正式稿完成的那個傍晚,四點鐘的太陽尚未落山,獨自在家的他忽然覺得“緩不過氣兒來”。他似乎已經在一個山洞里住了好些年,好不容易走到洞口,但“那種光明讓人受不了”。他出門蹲在河邊抽煙,還放了一把火,聽著夜風中嘩嘩作響的荒草,才終于感覺到了一種壓抑過后釋放的痛快。

你簡直無法把這樣的畫面跟如今的陳忠實聯系在一起。保守統計,小說《白鹿原》十多個版本的總銷量至少已有二百萬冊,但它的作者談及自己的作品時,直到現在還顯得低調而謹慎。

陳忠實從1993年開始擔任陜西省作協主席,如今已是中國作協副主席,但始終講一口陜西話,抽普通雪茄。他把現在自己的外表形容為《白鹿原》里的晚年鹿三?!拔沂遣挥没瘖y就可以演鹿三的,”他說,“我現在就是個老長工形象?!?/p>

陳忠實一直住在農村,經歷、參與并觀察了中國數十年來的鄉村變化。1985年,他花了兩三個月時間寫了一篇8萬字的中篇小說《藍袍先生》,思考時代變遷下人的生存困境,突然間意識到自己對解放前的中國鄉村生活、鄉村社會“還有一些鮮活的記憶”。

由此,他開始構思長篇巨著《白鹿原》。那時,他對這本小說有自己的野心,并且為此使用了“墊棺作枕”這個后來家喻戶曉的詞語來加以形容。

眼下,距離寫完《白鹿原》已過去整整20年,陳忠實形容自己只是“寫寫散文,隨意寫作”。人們偶爾還會提起他在20年前《白鹿原》完成后就開始醞釀的那部描寫建國后到當下的鄉村生活長篇小說,但他一直沒有動筆?!皼]做成,”他簡單地這樣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我的《白鹿原》里是極力歌頌共產黨的”

中國新聞周刊:你從1978年開始有意識地排除掉一些左的觀念、習慣和概念,并且形容當時是“第一次打開自己”?!笆吣晡膶W”對你的影響究竟有多大?這些影響在《白鹿原》創作之前是如何被完全根除的?

陳忠實:影響非常大,我就是在“十七年文學”中從文學少年到文學青年,整個是在其中成長起來,當時具有影響的文學作品我都讀過,比如《艷陽天》《山鄉巨變》《創業史》,都是當時農村題材頗具影響的作品。還有新文學,包括沈雁冰、郭沫若、巴金。

到新時期,要排除極左文藝思想對我很深的影響,光理論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必須以真正的文學作品(來排除)。我當時從短篇開始練習寫作,選擇了莫泊桑和契訶夫兩個世界短篇大師的作品作為范本來讀,最后又選擇了莫泊桑精讀。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契訶夫是以人物結構小說,而莫泊桑是以情節和故事來寫人物。相對起來,莫泊桑更適宜當時我的寫作水平。

中國新聞周刊:《白鹿原》里涉及到兩個政黨,又有白嘉軒這樣的恪守封建習慣的傳統代表,在描寫時要做到“旁觀”“中立”是否會比較困難?

陳忠實:不是客觀也不是中立,我是比較真實地來寫那段歷史,那段歷史中間的中國鄉村社會,各種人的生存形態和精神歷程,心理裂變的歷程。就是爭取做到一種生活和藝術的真實。避免以往我們,譬如說寫那段歷史的時候……

中國新聞周刊:有傾向性?

陳忠實:不是傾向性,傾向性我也有,我傾向共產黨,我的《白鹿原》里是極力歌頌共產黨的,但不要用過去“十七年文學”那樣的筆法寫國民黨各級官員和一些負面人物,我也是把他們當作真實的人去寫,無非是這樣。

我要糾正你,絕不是中立,你看我在《白鹿原》里對共產黨的幾個革命者,連他們的一個缺點都沒有寫過,極力歌頌;寫腐朽的那個社會層面那些人物的,也是寫他們的真實情感,他們如何腐朽,才造成了他們最后的敗亡。

這個容易形成誤解,以為是在這兒中立的。絕不是中立,歷史也不是中立的,這是歷史的真實。腐朽的國民黨最后的敗亡和共產黨最后的勝利,這是一個歷史的過程,這不是個人要采取的中立,不分彼此,那顯然不符合歷史。普通讀者都不會接受的。

“《藍袍先生》是誘發《白鹿原》的一個理由”

中國新聞周刊:在你對自己寫作的探索道路上,《藍袍先生》具有多大意義?

陳忠實:它對我的寫作有很重要的意義。從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的中篇主要關注中國農村的變革時期,尤其從原來舊的、延續了近乎30年的集體化體制,到土地重新劃分給農民去個人耕種,我親身體驗,感觸太深。這里有幾百萬人的命運,都在這個“合合分分”的過程中間,經歷了很多精神上的變遷?!端{袍先生》是我第一次把眼睛從農村轉換到鄉村文人的命運,一個經歷過1949年以前舊教育體制的鄉村小知識分子、小學教員,他的精神歷程和幾起幾落的個人命運,也包括共和國成立后極左思想對他的傷害。

中國新聞周刊:《藍袍先生》對人物心理層面、精神層面的探索對《白鹿原》的作用是怎樣的?

陳忠實:《藍袍先生》是誘發《白鹿原》創作的一個理由,因為我(之前)的整個寫作都是寫當代鄉村生活的,幾乎沒有涉及到1949年以前。在寫《藍袍先生》1949年以前那一段時,突然讓我意識到我對那時的中國鄉村生活、鄉村社會還有一些鮮活的記憶,也有一些自己的感知和理解。但這些東西都不能全面去感慨、去表現,這樣就產生了以大一點的規模來寫建國前鄉村生活變革的想法?!栋茁乖返膭撟饔褪菑倪@里引發的。

中國新聞周刊:你曾對王全安說“《白鹿原》實際上是‘心靈苦難史,”他非常認同。他對此的理解是,其實人們經歷了精神上的苦難,不知道方向在哪里、越來越不自信。你對“心靈苦難史”是怎么理解的?

陳忠實:主要是人的精神心靈更新過程中間的痛苦和歡樂。因為那一代人確實在那個時代中經歷了這種命運。最后一個王朝和封建社會的解體,中國的思想家、革命者都在爭取中國人民的新前途,這個過程不是說一下就能完成的。人們在其中經歷了苦難、掙扎、奮斗,心理上也遭受了一些傷害。

“看了話劇,田小娥就是宋丹丹;看了電影,田小娥就是張雨綺”

中國新聞周刊:《白鹿原》寫作過程中最難的一個課題是?人物文化心理的確定,對語言方式的尋找,還是篇幅?

陳忠實:我思考的問題很多。最初構思這個小說,想寫上下部,寫個七八十萬字才能包含這些內容,后來我寫的時候正好遇到圖書市場開始低迷,好多作品沒有征訂數——那時還是計劃經濟,按照征訂數來決定出書的數量。

新時期文學很火的場面這時已經沒落到谷底了,這對我刺激很大:寫上下兩部,將來讀者閱讀都很困難,所以后來就重新改編、構思,盡量壓縮,不超過50萬字,一本書就夠厚了。

除了作品構思之外,很重要的因素是語言。我理解,文學語言有白描語言和敘述語言。一般來說白描語言容易造成篇幅比較長,而敘述語言相對凝練,很多直接描寫的語言如果用敘述語言概括,不僅能縮小文字,更重要的是敘述語言有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魅力。敘述語言相對來說比白描語言要難。

中國新聞周刊:你寫作時有一條規定是寫人物不寫他的外貌,當時有想到這會方便影視劇等其他藝術形式對《白鹿原》的改編嗎?

陳忠實:這部書沒有形象描寫,就寫了白家和鹿家人物形象上的差異,其他很多人物連這個都沒有,像田小娥等,就只寫人物心理。把握住人物的心理流程,這個人物就活起來了。這樣還可以讓讀者去充分想象這個人物是什么樣的。觀眾看了話劇《白鹿原》,田小娥就是宋丹丹,看了電影《白鹿原》,田小娥就是張雨綺。

中國新聞周刊:小說里很多地方帶有魔幻主義色彩,你為什么一直認為它是一部單純的現實主義作品?

陳忠實:跟魔幻不沾邊嘛。神和鬼是中國人傳統觀念中固有的,不是其他任何方面的東西?,F在很多官員不也燒香敬神嗎?到現在都沒有排除這個迷信,更不要說在那個科學極不發達的封閉的小鄉村,神和鬼是他們最高的敬仰。

我不是從西方借鑒來的,是藍田縣志里記載的。藍田縣志開篇第一條就記載“有白鹿游于西原”,這白鹿是從這來的,所以這個原才叫白鹿原。這是中國傳統的東西,是我們民族的東西。

中國新聞周刊:電影《白鹿原》采取了完全寫實的拍法,沒有表現這些神鬼傳統的東西,你覺得遺憾嗎?

陳忠實:是的。他(導演)應該用一些現代手法,應該能拍出白鹿那種飄飄忽忽的神情。像這樣的遺憾很多,沒辦法,電影就兩小時,要把那么多人物情節都裝下也不可能。所以我都能理解,也不苛求導演。

“我感覺文藝界的春天要來了”

中國新聞周刊:你在寫《白鹿原》的時候,會覺得它其實挺敏感的嗎?

陳忠實:我有這種擔心,但我很相信我是一種認真面對每一段歷史的書寫。

中國新聞周刊:《白鹿原》寫完后,你又放了幾個月,一直等到鄧小平南巡的消息,你才給編輯打了電話,當時的風氣緊到什么程度?

陳忠實:寫完以后我沒急著寄出去,因為環境不同,后來就好了。而且等稿寫完后還要再過一遍,包括錯別字,包括一些語言上的(問題)。大概有兩個月吧,正好遇到鄧小平南巡講話。

它就是一個信號,中國改革開放要重新起步,要把一些條條框框要重新打破,改革的步子要大一點,膽子要再大一點。我相信那以后的發展會更加開放,我感覺文藝界的春天要來了。

中國新聞周刊:但后來還是以修訂版的形式獲了茅盾文學獎。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編輯說,其實刪減部分保留下來會比較好。

陳忠實:那是在評獎過程中有人提出一些意見。評獎的人給我通話,發了一些意見給我,看我能不能做一下修改。其中主要涉及朱先生的兩句話,其他也沒有什么大情節。其實也無關大局。

“儒家文化有很封建的東西也有很優秀的東西”

中國新聞周刊:你創作都是一個人獨立完成的,而現在很多作家會在創作中跟讀者、評論界有一個交流,你現在仍然保持這種創作習慣嗎?

陳忠實:我的寫作習慣就是自己構思、自己完成,而且一般作品沒完成前我不愿意跟人說。我曾經打過一個比方,跟蒸饅頭一樣,陜西話叫蒸饃,饃沒蒸熟之前不能揭鍋,一旦揭鍋漏了氣,饃就半生不熟、蒸不好了,我的寫作也是屬于這種狀態。

中國新聞周刊:《白鹿原》寫完到現在這么多年了,現在回頭過去看里面的一些人物和情節,你的感受有沒有一些變化?

陳忠實:沒有,我對那時的一些感受和體驗基本表述出來了,即使有某些不足的地方也無法彌補了。因為那個時代,上世紀80年代,我對藝術的體驗和理解,就是那樣的。

中國新聞周刊:你曾說“現在社會一些新的變化出現了,現在社會的道德觀念和以前的發生沖突,這樣的過程隨意地完成了,適應性很強,這種變化過程很隨意地發生了”,你是從哪些方面覺察到這種隨意性的呢?

陳忠實:民族的精神文化傳統應該有它的一貫性體現,這是維系一個民族精神心理區別于另一個民族、獨立于世界的最主要的東西,而我們這個民族,是從儒家傳統里發展而來的,儒家文化有很封建的東西,比如對女子的歧視。

但我們儒家文化中有很多優秀的美好的東西,解放以后,我們一次又一次運動把這些東西一棍子打死了,把它們當做封建的腐朽的東西,把他們批判掉了。這個很遺憾。在我們今天這個比較健全的社會里,應該撐起我們這個民族的優秀脊梁,也要吸納其他民族優秀的東西,來融合鑄造我們民族新的文化。

猜你喜歡
陳忠實白鹿原新聞周刊
旅行的沒落
今天的會就開到這吧
你為什么要學會拒絕
各界群眾前來省作協吊唁陳忠實先生3
各界群眾前來省作協吊唁陳忠實先生4
選自《陳忠實畫傳》
擴展閱讀
參考資料
白鹿原民俗村
美《新聞周刊》回歸紙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