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辨別古硯十要訣

2012-05-15 03:22鄧海平
致富時代·上半月 2012年2期
關鍵詞:包漿硯臺

鄧海平

我國古硯文化博大精深,藏硯者要想“成家立業”,如果不下一番苦功夫,花錢買垃圾不說,恐怕想入門都難!鑒賞和收藏古硯,要把握十個要訣。

一審——包漿斷新老

古硯從仰韶文化起步到民國時期隱退,前后經歷了近6000多年的歷史,民國之后的硯臺通常稱為“新硯”。藏硯第一關就是要從硯臺的包漿類型和磨損痕跡等古舊氣息中,迅速鑒別出新老。比如:從沁蝕、墨銹入手,分出生坑、熟坑;從包漿、磨痕入手,判斷其傳世長短等。其中,“看懂包漿和磨痕”最為重要,因為包漿和磨痕是硯臺流傳過程中外表形成的老化和損傷痕跡,好比人臉上的皺紋和手上的傷疤,最能體現時光的印記。重點則是要學會分清自然分化剝蝕、累及損傷和一時敲砸作舊損痕的不同,重點識別鐵砂裹埋、鞋油涂抹、茶水浸泡和墨汁及膠等形成的硯臺“做舊包漿”,從而將低仿新硯拒之門外。

二看——型制定年代

型制是硯臺的外表形象,不同時代的硯臺都有其不同的流行特征。比如:漢晉流行三足硯,唐代流行鳳字硯,宋代流行抄手硯,明清硯大多堂池分開等。掌握了這些大的風尚,再結合硯池、硯堂和硯足的不同細節特征,就能夠對一方古硯“老”到什么年代,做出基本準確的判斷。

三賞——工藝分精粗

硯雕工藝與其它傳統藝術的發展有著相似的軌跡,從問世到隱退,整體上經歷由粗陋到精美的演進過程,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審美取向。比如,唐硯在開創中講究雄渾大氣,宋硯在求新中追求邊線勁挺,明硯在質樸中喜好簡潔大方,清硯在繁縟中力求工不厭精。因此,評價一方古硯的工藝精粗,應重點放在同時代的硯藝坐標系中進行比較。

四辨——硯材斷硯種

古硯的材質是斷代和定級的重要標志,除金屬類、陶瓷類、玉石類和漆木類等少見易識的硯質外,石質硯臺既是藏硯的主體,又是難分難辨的重點。作為專業收藏者,僅僅滿足于知道“端紫、歙黑、綠洮河”是遠遠不夠的。收藏者既要把識別端、歙、洮、澄“四大名硯”作為主攻方向,還要掌握不同硯石的標志性特征,這樣才能將一方方陌生的古硯與傳說中的硯石對號入座。

五識——品紋明貴賤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硯臺的品名紋理,除了賞心悅目外,還是發墨、下墨和好用的“名牌”標志。比如端硯,凡是帶青花、魚腦凍和蕉葉白的硯石都至嫩至密,磨起墨來才會“熱鍋塌蠟,發墨如油”。再如歙硯,只有龍尾舊坑石和帶銀星、金星、羅紋及眉紋的老坑石才堪稱“金聲玉德,殺墨如風”。值得注意的是,古硯的品紋大多“水下現身”,且被包漿和墨垢掩蓋,不可能一目了然。因此,收藏者淘硯時,應該隨身帶水,既便于洗去臟物、發現裂痕,又能觀察品紋、識珍辨寶。

六摸——硯質分高低

選購古硯不可能拿墨試磨,因此,撫摸硯臺是辨別硯質高低的重要手段,好比中醫把脈大有學問。摸硯時,一要帶水,二要緩慢,三要用心;左手握硯,右手拇指模仿磨墨,按研硯堂,細細體會硯石對手指的吸引力和鋒芒對手指的摩擦力。好的硯石“如嬰膚柔嫩,如熱臘粘手,如橫撫刀鋒”,讓人感覺酥癢暢爽,愛不釋手。

七聞——氣味辨真假

硯體上的氣味與流傳方式有關,比如剛出土的古硯由于地火和墓物侵蝕,滴上水后,會散發出濃重的土腥氣;而長期使用的古硯由于浸吸墨汁,干擦硯堂,可聞到淡淡的墨香。造假的古硯則與此相反,雖然滿身泥土,但除泥后并無腥氣;而遍體粘墨的仿古硯,不是墨氣沖鼻,就是散發出皮鞋油等現代化學物質的氣味。因此,在審視包漿無法斷定新老時,通過聞吸氣味辨明古硯真假,無疑為防止“上當”上了雙保險。

八聽——石聲知優劣

擊硯聽聲是識別古硯優劣的重要方法,通過石聲,可以知道硯石老嫩、堅密程度和體內有無內傷、石裂、石筋。通常堅老和無傷、無筋的石硯,敲擊時會發出清亮的聲音。整體來說,端硯“以泥聲為上”,歙硯“以金聲為貴”,但辨別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不可瞎子摸象,生搬硬套。因為“老坑端硯,以泥聲為上”只是清代著作中的普遍觀點,在宋代和明代硯著中,就有下巖和水巖上品端硯“石聲呤呤”、“石聲清越”的記述;而出土的古歙硯更是大多“千年金聲化木聲”。

九審——硯銘求真品

古硯貴有銘,但十銘九不真。在眾多假硯銘中,主要有同代托款、后代仿款和現代仿款三種;即使真銘也分自書自刻、自書匠刻和匠摹匠刻三類。因此,鑒定硯銘真假不易,用硯學泰斗蔡泓茹的話說“差不多就得”。一方帶銘的古硯要達“差不多”標準,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內容要生要實?!吧笔菬o先例,“實”是有依據。除了清代皇帝賜硯,由造辦處批量生產出現同銘外,古代文人銘硯從不雷同,凡是在歷代典籍中出現過或大同小異的硯銘,均可懷疑為假銘;而內容與作者人生經歷一致的硯銘,最有可能是真銘。二是字口包漿要老。凡是字口包漿做過舊,或者與硯周氣息不一致的銘文,其內容與作者生平貼近,也肯定是后刻銘文。三是書法篆刻要近要精。除了滿足上述兩條外,如果銘文的風格與硯臺所處時代書刻習慣與作者身份、書法款識也相同、相近,那么,一方名人古硯已握在了你的手中。

十掂——估價再掏錢

如果一方陌生的古硯,在上手把玩間,不知不覺地過了以上九關,還要掂掂硯臺的重量與材質、品相和工藝是否相符;再掂量硯臺的價值,與賣主要價和自己心里價位是否相符;繼之討價還價,再爭取點升值空間。這樣,你買回的古硯就會物有所值,就能經得起保真和保值的雙重檢驗。

編輯/石祥新

成為富人的16條理財原則/張生

成為富人的16條理財原則,你只有學會并做到,才有可能進入富翁的行列。

1誠信第一,你值得很多人信賴和有很多人值得你信賴是兩筆巨大的財富。

2不要拼命地為了賺錢去工作,要學會讓金錢拼命地為你去賺錢。

3生意上完美的東西不一定值錢,但稀缺的東西一定值錢。

4創業或項目選擇不對,你可能費力不討好,甚至白干了。

5

賭博有可能贏錢,但永遠不要羨慕一個賭徒贏了錢,因為沒有一個賭徒是守富的。

6股市是一個允許投機的“投資場所”,而最好不要把它當作一個可以投資的“投機場所”,“博傻理論”在股市大行其道,但不要認為自己每次都能找到比自己更大的傻瓜。

7年輕人不要太在乎自己擁有什么,而要在乎自己能賺到什么、享受什么。

8買房要么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要么是作為投資手段賺更多的錢。但如果為了買房而終生成為“房奴”,不管房子怎么升值對你來說都是毫無意義的。

9不一定要按自己擁有的實際現金去決定投資規模,而要在認定安全穩健的前提下,需要投資多少錢就想辦法去借多少錢。

10借錢不一定是壞事,一個不會借錢的人一定不是投資理財的高手;只要通過借錢能賺更多的錢,不管付多少利息都是對的,否則就是錯的。

11高檔的奢侈品未必能提高你生活的品質,但中低檔的產品會讓你生活得更有意義,甚至會讓你的財富充滿詩意。

12科學合理地消費就等于收入的增加,省錢就等于賺錢。

13對自己的賬目盡可能隨時做到心中有數。

14不管存在多大潛在風險的投資,轉移或控制了風險就等于沒有風險;不管存在多小潛在風險的投資,沒有控制風險就可能是百分之百的風險;一點風險都不冒就是最大的風險之一。

15生意人要讀懂:一個人能走多遠,要看他與誰同行;一個人多么優秀,要看他身邊有什么樣的朋友;一個人能有多大的成就,要看他有誰指點。

16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家指路,名家指路不如名家帶路。

編輯/李林平

猜你喜歡
包漿硯臺
如何鑒別硯臺
也說“包漿”
包漿
文玩那些事兒——文玩包漿的三層意義:冰漿 晶漿 玉漿
文玩那些事兒——包漿太慢?因為你手太“勤”了
包漿男孩
硯緣
一方硯臺散墨香
墨錠和硯臺
包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