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學生體質健康的現狀成因及對策研究

2012-06-06 09:58
新一代 2012年4期
關鍵詞:體質健康對策學生

孟 浩

摘 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對學生體質下降的因素進行分析,通過了解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提出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及干預性措施,為進一步改善學生的體質現狀,促進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學生;體質健康;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4-0005-02

學生的體質與健康狀況呈下降趨勢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體育運動,重學習而忽視了體育鍛煉,對學生體質要求降低。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深化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強化體育課程建設,全面開展好課外體育活動,提高學生的體育健康意識,進一步完善體育課程評價體系,使學生通過體育課程的學習,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有效增強體質、增進健康。

一、我國學生的體質健康現狀

在2006年8月19日舉行的“首屆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論壇”上,中國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楊貴仁表示,從1985年開始,中國進行了四次全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最近20年來,中國青少年的體質健康在持續下降。

據第四次“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報告”顯示:過去的20年間我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持續下降,學生超重、肥胖率在過去的5年內迅速增加,在一些大城市,超重、肥胖學生人數增加了1至3倍,人數接近三成;鄉村學生盡管總體上肥胖率還不高,但增長速度甚至超過大城市的城區;我國學生中,糖尿病患者達59萬人,空腹血糖受損者達70萬人,血脂異常達563萬人,高血壓患者達1700萬人;2002年全國中小學生近視眼防治抽樣監測結果表明,我國小學生近視率為26.96%,初中生為53.43%,高中生則超過72%,中國學生近視發病率在全世界排名第2位,人數居世界之首。

2006年5月,成都市調研的“成都市中小學生營養與健康現狀”報告顯示:成都市2005年與1995年相比,12~17歲學生的肥胖檢出率,男生由5.12%上升到17%,增長了3.12倍,女生由31.8%上升到51.24%。中小學生的視力下降明顯。中小學生50米往返跑、仰臥起坐、俯臥撐等各項數據下降明顯。成都市2006 年9~10月與2005年9~10月的體質檢測卻顯示:立定跳遠男生平均下降了0.21米,女生平均下降了0.18米;肺活量男生平均減少24毫升,女生平均減少30毫升;視力不良人數由16.14%上升到17.19%;仰臥起坐成績每分鐘也下降了2個[1]。

二、我國學生體質健康持續下降的成因分析

(一)學校主導因素制約著學生體能素質的發展

(1)學校存在著嚴重的重智育輕體育、重升學輕素質現象。常年以來的應試教育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在許多學??磥?,只有學生文化知識水平的提高才是最終或唯一目標,促進學生身體發展的體育課往往是眾多文化理論課的犧牲品:一些學校隨意更改教學計劃,任意縮減體育教學課時; 有的學校課程表上安排的體育課時得不到保證,經常被挪做他用,或是用于補語文、數學、英語等主科課程,或是用來開會,排練節目等;有的學校畢業年級干脆取消體育課,學生體育鍛煉的時間無法得到保證。

(2)部分學校領導對體育教育教學重視不夠。由于部分學校領導重視不夠,對體育經費的投入不足,致使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匱乏,部分中、小學場地器材陳舊,種類單一,許多體育器材沒有考慮到中、小學生的生理發育因素,成人化的標準與活動和學生群體不相符。

(3)學校體育師資力量薄弱,教學內容單一。許多學校體育教師的數量有限造成一個老師教多個項目,許多基本傳統體育項目在慢慢“消失”,如小學的“跳山羊”、中學的跳箱、跳高、單雙杠等器材,因為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被體育老師們放棄了,這樣往往使得許多學生失去了對體育課的學習興趣。

(二)家庭因素促使學生與體育鍛煉分道揚轆

現代社會家庭的主要存在模式是以核心家庭為主,核心家庭指夫婦雙方或其中一方與未婚子女所組成的家庭,這樣的家庭形式成為時代主流的同時,意味著獨生子女現象的不斷增多,由于家庭對子女的教育形式有失偏頗,希望子女將滿門心思都花在學習上,為了“考高分”、“上名?!?,擠占學生的業余時間上家教、參加補習班,而忽視學生體育活動,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心理壓力。生活上重營養,輕鍛煉,放松了對獨生子女在意志品質和吃苦耐勞方面的教育,獨生子女怕苦、怕累、怕出汗的現象十分普遍。這種情況下,學生很難有機會接觸體育活動,就是偶爾的體育鍛煉也難以達到很高的強度,對體能的發展作用不大。從而形成了造成學生“運動低能”的惡性循環。

(三)現代化的社會生活方式使學生遠離操場

多種娛樂方式的興起,讓學生更熱衷于玩那些高檔的、冒險的電子游戲和電腦網絡游戲。這類娛樂項目基本上對體能要求不高,只需要坐在那里,用眼睛看,用腦袋想,最多加上一些手指的動作。學生們一有時間,便泡在網吧,沉迷于虛幻的網絡游戲之中,而對傳統的體育游戲早已失去興趣。在飲食方面,漢堡、碳酸飲料、膨化食品等,無一不是當今中小學生的最愛,而很多中小學生更是把吃洋快餐當作互相攀比的“指標”。高熱量、低營養的飲食結構,再加上缺乏體育鍛煉,加速了肥胖的產生,很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2]。

三、學生體質下降學校體育要采取的對策

學校體育是開展青少年體育的主渠道,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素質教育是以促進人的身心和諧發展、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為目的的教育。素質教育強調全面性、整體性、主動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研究素質教育,都離不開體育[3]。學校體育也是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的主要途徑。

(一)認真貫徹執行“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成堅持鍛煉身體的良好慣?!盵4]學校體育應該將目標定位在“健康”上,完善體育與健康知識內容,實現提升學生身體健康、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獲得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包括學生運動安全知識、能力以及野外生存遇險自救的技能;終身體育所必需的運動技術技能;運用體育與健康的資訊、產品等為健康服務的能力;以及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學校體育課程內容休閑娛樂化

學校體育課程教學內容要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即終身化、社會化、生活化、實用化、個性化。這就要求學??紤]自身條件、學生興趣、傳統項目,突出以娛樂、健身功能為重心的體育課程內容,積極開展戶外體育運動項目,如陸地——野外定向運動、山地自行車、野外生存、攀巖、登山、輪滑、滑冰等;水上——潛水運動、滑水、釣魚、劃船、實用游泳、帆板等;這些體育休閑娛樂項目將給學生們廣闊的選擇空間,這些項目有的是智力與體力的考驗、有的是刺激性的膽識探險、有的是消遣性的娛樂、有的是生活技能的學習等等。通過休閑娛樂的體育活動,同學們在寬松、自由、主動的學習環境中娛樂、健身、提高、發展,并享受運動過程的樂趣;同時又增加人際交流溝通協作的機會,熱愛生活、享受生活、緩解學習與生活的壓力,增進健康[5]。

(三)學校體育教學模式的轉變

學校體育教學推行“三自主”模式,即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應具有自主選擇課程內容、自主選擇任課教師、自主選擇上課時間的自由度。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教學方法要講究個性化和多樣化,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和練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要在課堂教學中增加耐力項目及有利于改善心肺功能的體育活動內容,尤其是通過游戲的方式、靈活多樣的方式激發學生對培養體能類項目的興趣。如把1000m跑改造為趣味性的定向運動、跳繩比賽、有氧健美操、騎自行車等運動形式。

(四)學校體育應該加強與家庭、社區體育的聯系和結合

“社區體育是最接近人性的一個體育種類”[6]。社區各類文體活動中心、俱樂部體育場所、健身站(點)等文化體育設施是人們維護身心健康的理想運動場所。定期舉辦家庭運動會或社區體育節,項目設置以集體為主,特別是一些注重協作、內容趣味、技術要求低、觀賞性強、參與性高的項目,如二龍戲珠、乒乓球賽、家庭游泳接力賽、自行車混合接力賽、毽球混雙賽等趣味性的運動會,使得運動健身越來越成為社區居民的“必修課”。社區體育具有很強的群眾性,也具有省錢、易組織的可操作性的特點,能夠溝通感情、消除隔閡、休閑娛樂,增強社區成員的凝聚力。

(五)積極開展課余體育鍛煉活動

實現增強學生體質的目標僅僅依靠每周2課時的體育課或者體育與健康課是遠遠不夠的。體育課程只是傳授了運動的技能,正確鍛煉的方法,從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體育意識,而學生體質的增強是需要經常性堅持鍛煉才能獲得。課余體育鍛煉作為學校體育的一部分,主要由教育部門來組織實施。針對2004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監測中存在的問題,教育部要求學校在抓好體育課堂教學的同時,積極推進學生課外體育活動和大課間活動的開展,確保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開展課余體育鍛煉可以采用的方式有:(1)組建常年的學校體育代表隊的運動訓練,保證少數有體育特長學生的訓練及發展。(2)關注少數病弱學生及殘障學生的特殊體育,確保弱勢學生群體的體質健康。(3)面向全體學生,定期開展體育節、運動會等校園文化體育活動[7]。

四、結束語

青少年體質的持續下降,已經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視。2007年4月23日中央政治局召開了研究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會議,會議由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5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兑庖姟分赋觯捍_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中小學要認真執行國家課程標準,保質保量上好體育課,其中小學3—6年級和初中每周3課時,高中每周2課時,把課外體育活動納入學校日常教學計劃,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為認真貫徹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吸引廣大青少年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掀起群眾性體育鍛煉熱潮,于4月29日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啟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與此同時,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對《體質健康標準》的實施方法和評分辦法進行了調整和修改,使之更能促進學生體質健康。

青少年的較量是國家未來的較量,青少年的隱患也是民族未來的隱患。今天,青少年的體質問題可能還只是調研報告中的幾個數字,但如果任其發展,這些數字將很有可能變為災難出現在社會的各個領域,懲罰著我們。接班人連起碼的身體健康都沒有了,又何談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復興?青少年體質問題應該引起社會各界的充分重視,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關注,協同努力,齊抓共管,才能實現青少年體質整體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徐問宇,陳懇,金萍.我國學生體質健康的現狀、成因及對策研究[J].西華大學學報,2006(6) .

[2]王永強.中小學生體能素質下降的原因及對策[J].教學與管理,2008(2).

[3]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經驗交流會會議紀要》的通知[S].教體藝廳[1999]10號1

[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S].11999-06-13 1

[5]胡小明,虞重干.體育休閑娛樂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盧元鎮.休閑生活方式:社區體育的立足點[J].體育文化刊,2003(1):3-51

[7]教育部關于2004年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公告[EB/OL].http://www.fsjy.net/dongtai/jiaoyudontai/2005-8-2-1.htm1.

猜你喜歡
體質健康對策學生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趕不走的學生
學生寫話
影響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要素庫及權重分析
影響西安市中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分析
獨立學院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分析
聰明的學生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