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首元代散曲賞析

2012-08-15 00:42田玉琪張雅麗趙李娜河北大學文學院河北保定071002
名作欣賞 2012年2期
關鍵詞:皮匠散曲靴子

⊙田玉琪 王 義 張雅麗 劉 棟 趙李娜[河北大學文學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高安道[般涉調·哨遍·皮匠說謊]

十載寒窗誠意。書生皆想登科記。奈時運未亨通,混塵囂日日銜杯。廝伴著青云益友,談笑忘機,出語無俗氣。偶題起老成靴腳,人人道好,個個稱奇。若要做四縫磕瓜頭,除是南街小王皮??熳瞿懿?,著腳中穿,在城第一。

{耍孩兒}鋪中選就對新材式,囑付咱穿的樣制。裁縫時用意下工夫,一樁樁聽命休違:細錐粗線禁登陟,厚底團根教壯實;線腳兒深深勒, 子齊上下相趁,(革翁)口寬脫著容易。

{七煞}探頭休蹴尖,襯薄怕汗濕,減刮的休顯刀痕跡;剜裁的臉戲兒微分間短,攏揎得腮幫兒省可里肥,要著腳隨人意;休教腦窄,莫得趺低。

{六}丁寧說了一回,分明聽了半日。交付與價鈔先伶俐。從前名譽休多說,今后生活便得知,限三日穿新的。您休說謊,俺不催逼。

{五}人言他有信行,誰知道不老實。許多時 地無消息。量底樣九遍家掀皮尺,尋裁刀數遭家取磨石,做盡荒獐勢。走的筋舒力盡,憔的眼運頭低。

{四}幾番煨膠鍋借揎頭,數遍粘主根買樺皮。噴了水埋在糠糟內,今朝取了明朝取。早又催來晚又催,怕越了靴行例,見天陰道膠水解散,恰天晴說皮糙焦黧。

{三}走的來不發心,的方見次第,計數兒算有三千個誓。迷奚著謊眼先陪笑,執閉著頑心更道易。巴的今日,羅街拽巷,唱叫揚疾。

{二}好一場惡一場,哭不得笑不得,軟廝禁硬廝并卻不濟。調脫空對眾攀今古,念條款依然說是非,難回避。骷髏卦幾番自說,貓狗砌數遍親題。

{一}又不是鳳麒麟鉤絆著縫,又不是鹿銜花窟嵌著刺,又不是倒鉤針背襯上加些功績,又不是三垂云銀線分花樣,又不是一抹圈金沿寶里。每日閑淘氣。子索行監坐守,誰敢東走西移。

{尾}初言定正月終,調發到十月一。新靴子投至能夠完備,舊兀剌先磨了半截底。

高安道,生卒年不詳,元英宗至治初前后在世。鐘嗣成《錄鬼簿》將其列于“方今才人聞名而不相知者”四人之中?!度⑶肥掌淙咨⑶?。

宋元時期,隨著市民階層的壯大,市場商業活動的繁榮與發展,商人形象頻繁進入到作家的視野,特別是在話本小說、南戲、元雜劇創作中,都有大量的商人形象。高安道的套曲“皮匠說謊”生動詼諧帶有夸張地講述了元代一個奸商皮匠欺負書生的故事,其中也包蘊著對現實政治的諷刺與批判。

全套散曲可分兩層,前四曲一層,言書生到皮匠鋪定做皮靴。曲子開頭首先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時運不濟的書生形象,“混塵囂日日銜杯”,但生活也算安定和清閑,“廝伴著青云益友,談笑忘機,出語無俗氣?!币蝗障胍鲆浑p四縫磕瓜頭皮靴,于是找到南街的皮匠小王皮。四縫磕瓜頭,為靴子樣式,所謂四縫,當指連綴皮片成靴的四條線縫;磕瓜頭,當即尖頭之意。我們看書生到皮匠鋪之后,有板有眼地對鞋匠說自己靴子的樣式,要求的質量,如粗線不能露出,底根要結實,線腳要勒緊,靴幫要寬松,頭子不要太尖,襯子不要太薄等等,反復叮囑,其實書生所提出的都是靴子質量的基本要求,并無過分之處。在書生交代的過程中,靴匠“分明聽了半日”,滿口應承,甚至說三天后就讓他穿上新靴子。書生一高興,“交付與價鈔先伶俐”,并且替對方著想說:“您休說謊,俺不催逼?!币勒粘@?,皮匠又做成一樁生意,書生很快就會有新靴子。但事情的發展大出人意料。

后六曲為第二層,寫皮匠百般拖延,書生因此嘗盡折磨,受夠閑氣。作者用夸張戲謔的方式展示皮匠的做作、敷衍,書生的無奈,顯得生動有趣。皮匠本來說三天就做好,可是很多天過去了,還沒消息,于是書生來催問,皮匠慌張地又是量底樣,又是取磨石。又過些天,書生再來催問,而皮匠呢,又是借楦頭,又是買樺皮,書生跟著走得是筋疲力盡,看得是頭昏眼花。書生早催晚催,天陰皮匠說膠容易解散,天晴了說膠容易干裂,反正總是有借口。每次皮匠都讓書生安心等待,實則都是說謊騙他?!镑俭t卦幾番自說,貓狗砌數遍親題?!逼そ成踔吝€多次發誓,說做不好這靴子自己該死、貓狗也不如了。然而每次書生再來,靴子依舊沒有做好。書生禁不住自問,自己的靴子“又不是鳳麒麟鉤絆著縫,又不是鹿銜花窟嵌著刺,又不是倒鉤針背襯上加些功績,又不是三垂云銀線分花樣,又不是一抹圈金沿寶里”,不過是普通的靴子,怎么會如此難做呢?“初言定正月終,調發到十月一”,從春到秋,新靴子竟然拖了八個多月的時間。

曲中的皮匠顯然做得非常過分,書生顯得也太好欺負,這從一側面也反映了書生在元代備受欺凌的社會地位。而靴子初定正月完成,最后十月初才做好,中間皮匠之百般耍賴,一拖再拖,當包含了對元初科舉考試多年議論不定、天下讀書人飽受折磨的諷刺?!对贰みx舉志一》:“科舉事,世祖、裕宗累嘗命行,成宗、武宗尋亦有旨,今不以聞,恐或有沮其事者?!敝钡饺首诨蕬c二年(1313),才下詔制訂科試條例,次年開始開科取士。而到元順帝至元元年(1335),因中書平章徹里帖木兒的反對,科舉再度廢止,七年之后才復設。曲子開頭言“十載寒窗誠意,書生皆想登科記”。登科即考取進士,這是那個時代讀書人的普遍追求和夢想??梢韵胂?,在元初科舉停廢的幾十年間,許多想仕進的書生受到了怎樣的煎熬。而統治者反復議論卻長期沒有結果和皮匠說謊耍賴有相當的相似之處。從這個角度看,高安道的這套散曲還是有著強烈的現實批判意義的。

這套散曲在藝術上的特點主要有二:一是成功塑造了奸商皮匠小王皮形象,作者對他言行不一的舉動從多角度做了反復刻畫,而書生無奈無助的形象也讓人印象深刻。二是語言運用方面大量使用口語,頗富生活氣息,相當程度上為我們展示了元代豐富多彩的市井語言特征。另外,作者用語夸張、風趣,也讓人忍俊不禁。靴子最后做好了,作者還不忘調侃一下:新靴還算完備,但舊靴底已經磨了半截子?。ㄌ镉耒魍趿x)

張可久[中呂·普天樂·西湖即事]

蕊珠宮,蓬萊洞。青松影里,紅藕香中。千機云錦重,一片銀河凍。

縹緲佳人雙飛鳳,紫簫寒月滿長空。闌干晚風,菱歌上下,漁火西東。

這是張可久夜游西湖的即興之作。西湖在杭州市西,舊稱武林水、錢塘湖、西子湖等,宋代始稱西湖。唐宋詩詞中,描寫西湖美景的很多,張可久以散曲的形式寫西湖之美,風流灑脫,別具一番韻味。

西湖之美,四季不同,晝夜不同,陰晴不同。作者筆下的西湖,展示的是夏日月夜之美。開頭兩句“蕊珠宮,蓬萊洞”,將西湖比作神仙幻境,表現月夜下西湖給人的驚艷之美,令人嘆賞?!叭镏閷m”是道教經典所說的仙宮,“蓬萊”是古代方士傳說中的三大仙山之一。接下兩句“青松影里,紅藕香中”具體描寫西湖景物,但并沒有將景物寫實,而是用“影”、“香”將“青松”、“紅藕”虛化,這既給人以虛幻縹緲之感,也符合夜晚觀賞景物的特點,更增添了“蕊珠宮,蓬萊洞”的清新與幽遠。隨后四句詩人展開浪漫的想象,通過一靜一動來寫西湖恍若仙境的美感?!扒C云錦重,一片銀河凍”是從靜態的角度描寫,它將天上斑斕的云彩喻為層層錦被,將月光灑滿的西湖比作凍住的一片銀河,散發著清冷的光輝?!翱~緲佳人”二句則從動態角度描繪,詩人似乎看到蕭史、弄玉兩位仙人在云中緩緩起舞,他們的簫聲傳播到廣袤的天宇中。劉向《列仙傳·卷上·蕭史》:“蕭史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鳳樓,教弄玉吹簫。感鳳來集,弄玉乘鳳、蕭史乘龍,夫婦同仙去?!弊詈笕渥髡邔⒗寺乃季w拉回到現實,而讓詩人回歸現實的,為岸邊點點漁火和采菱人悅耳的歌聲。作者最后通過描寫愉悅的勞動場景展現西湖的輕松閑適之美,也給人不盡的遐想。

這首小令的藝術性很高。全曲想象豐富浪漫,將西湖比作天上仙境,更借神話傳說點綴。作者從多角度展現西湖之美,有總體勾勒,有細節描繪;既有靜景,又有動景;有浪漫的想象,也有恬淡的寫實。語言運用方面,全曲十一句,除“闌干晚風”外,其他句子皆兩兩相對,既貼切,又工麗典雅。如結尾兩句“菱歌上下,漁火西東”,一為聽覺,一為視覺,以“上下”言四周,以“西東”言兩岸,自然巧妙。

《普天樂》曲牌為元代流行之曲,屬中呂調,周德清《中原音韻》言中呂“高下閃賺”,意味其音樂聲情迭蕩多變,此曲在句法上為三三、四四、五五、七七、四四四式,在文辭上亦可略窺其跳蕩倏忽的聲情特點。(田玉琪張雅麗)

大食惟寅[雙調·燕引雛·奉寄小山先輩]

氣橫秋,心馳八表快神游。詞林誰出先生右,獨占鰲頭。詩成神鬼愁,筆落龍蛇走,才展山川秀。聲傳南國,名播中州。

大食惟寅為元后期散曲作家,古稱阿拉伯為大食,其當為阿拉伯人。生平事跡不詳。這是作者寄贈張可久的一首小令,詞見明代天一閣抄本《小山樂府》附。曲中熱情贊美張可久的才華與聲望,表達了對前輩的崇敬之情。

前兩句化用前人詞語,贊揚張可久的氣節與才華?!皻鈾M秋”三字較早見孔稚《北山移文》:“風情張日,霜氣橫秋”,后常用來形容人的氣節和品格。如黃庭堅《次韻德孺五丈惠貺秋字之句》云:“少日才華接貴游,老來忠義氣橫秋”?!靶鸟Y八表”,句用李白《大鵬賦序》:“余昔于江陵見天臺司馬子微,謂余有仙風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八極,八方極遠之地。隨后兩句自問自答,先以設問語氣暗含對張可久的稱贊,再以十分肯定語氣贊揚張可久的詞林地位。關于散曲家張可久,李開先認為“樂府之有喬(吉)、張(可久),猶詩家之有李、杜”。朱權在《太和正音譜》中稱張可久為“詞林之宗匠”。李開先和朱權皆明代人,而大食惟寅與張可久屬于同一時代,他在當時即指出張氏詞林“鰲頭”地位,可謂張可久在當代影響的見證人和較早評定人。

“詩成鬼神愁,筆落龍蛇走,才展山川秀”三句是一個鼎足對,進一步具體贊揚張可久的才華:“鬼神愁”言其詩作感染力,能令鬼神為之愁苦,化用了杜甫“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名句?!褒埳咦摺毖云鋾攘?,贊其筆勢縱橫捭闔,不拘一格,如龍蛇飛舞?!吧酱ㄐ恪毖云湓~章內容開闊壯美,大好山河盡攬筆下。有了上文的鋪墊敘述,最后“聲傳南國,名播中州”便十分自然了。南國,即南方;中州,指中原,這里泛指中國北方。

這首小令熱情洋溢,頗負才氣。結構上前四句總說,后五句分論,構思嚴謹。曲中多處化用前人詞語,用典恰到好處,表明作者有著豐富的漢語言文學修養,從一個側面體現了當時我國人民與阿拉伯人民的友好交往。(田玉琪劉棟)

王舉之[雙調·折桂令·贈胡存善]

問蛤蜊風致何如。秀出乾坤,功在詩書。云葉輕盈,靈華纖膩,人物清癯。采燕趙天然麗語,拾姚盧肘后明珠。絕妙功夫,家住西湖,名播東都。

王舉之,生平不詳,長期生活于杭州一帶。他曾一度離杭入京,友人錢惟善在《江月松風集》中有《送王舉之入京就簡樵谷》詩,詩云:“短衣匹馬佩吳鉤,欲寫關河萬里愁?!笨芍跖e之曾北上大都(北京)。朱權《太和正音譜》將其列于“詞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度⑶肥杖⌒×疃?。這首小令為交游酬贈之作,對胡存善的學識、風度和散曲創作成就做了高度評價。胡存善,據鐘嗣成《錄鬼簿》,杭州人,胡正臣之子,曾編《小山樂府》,為當時著名詞曲家。

起句“蛤蜊風致”,喻指元曲的聲情特點。鐘嗣成《錄鬼簿序》云:“若夫高尚之士,性理之學,以為得罪于圣門者。吾黨且啖蛤蜊,別與知味者道?!备蝌凼菧\海的一種軟體動物,殼卵圓形,肉味鮮美。鐘嗣成將雜劇、散曲創作,比喻為別有風味的蛤蜊,顯示出對元曲創作風格的獨立意識。王舉之顯然也十分同意這種看法。起句先用設問,第二句再正面回答:味雖同蛤蜊,但一樣能“秀”出天地。第三句交代學養淵源,表明要在如同“蛤蜊”的戲劇、散曲上取得杰出成就,同樣離不開傳統文化的滋養熏陶。

“云葉輕盈,靈華纖膩,人物清癯?!比渲星皟删鋵懞嫔乒P下景物特點,后一句寫他個人形象特征?!霸迫~”通常有兩意,一指云片、云朵,二指濃密的葉子,這里應為前者?!办`華”即“靈花”,本為佛教語,指天上妙花,宋之問《游法華寺》詩:“晨行踏忍草,夜誦得靈花?!眱删湔f胡存善筆下景物如云片一樣輕盈,如天花一般絢麗豐潤。而作者用“清癯”形容胡存善,“清癯”是清瘦而帶有一點病態的,這就和他筆下的景物形成一個鮮明對比,帶有善意調侃的味道,而“清癯”也本是我國傳統不得志文人群體一個較為普遍的形象特征,其中亦不乏作者對胡存善的同情與關懷。

后五句先總結胡存善創作所以成功之處,在于能博采眾家之長,再指出其地位和影響。前兩句指出胡存善散曲藝術的源頭在北方?!安裳嘹w天然麗語”,是說他善于學習北曲風格?!把嘹w”指春秋時燕國、趙國,包括現在的京、津、河北以及山西、河南等部分地區,這里也是元代雜劇、散曲的發源地,元代很多著名戲曲家如關漢卿、王實甫、鄭光祖、白樸等都是這一帶人?!笆耙ΡR肘后明珠”是說他善于學習姚燧和盧摯。姚燧和盧摯二人為元初頗負盛名的散曲作家。姚燧(1238—1313),字端甫,號牧庵,洛西(今河南洛陽)人,今存散曲小令二十九首,套曲一首,內容主要寫男女風情,格調風流蘊藉。盧摯(1242—1314),字處道,號疏齋,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今存散曲一百二十首,題材有隱逸、詠史懷古等方面,格調明麗自然。姚盧皆北方中原人。前句“燕趙”為泛指,此句“姚盧”為實指,兩句內容相互補充。最后三句指出胡存善詞章絕妙,名滿中原?!皷|都”本指洛陽,這里泛指中原地區,胡存善作為一個南方士子,而名滿散曲發源地的北方中原,實屬難得。

這首散曲在頌揚胡存善的創作中,蘊含了不少精彩的散曲創作見解,如對散曲風格的認識、對傳統文化的接受及對中原作家的肯定等方面,都非??少F,一定意義上可補創作曲論。不過,頗負盛名的胡存善在今天竟然一首曲子也沒有流傳下來,卻是十分的遺憾。(田玉琪 趙李娜)

猜你喜歡
皮匠散曲靴子
何鴻舫巧治“黑疸病”
找不到的失蹤者
二十世紀之散曲創作與研究
新時代呼喚新散曲
散曲創作芻議
小斑馬買靴子
讀散曲說散曲——《中華詩詞》散曲欄目《曲苑新枝》瑣議
街邊即景
圣誕老人靴子
東壇井的陳皮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