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秦儒家經典的美育思想及其借鑒價值

2012-08-15 00:42張申平重慶科技學院人文藝術學院重慶401331
名作欣賞 2012年2期
關鍵詞:三樂孟子儒家

⊙張申平[重慶科技學院人文藝術學院, 重慶 401331]

國學經部主要包括儒家“十三經”及相關著作,先秦儒家經典是古代美育思想之淵藪。聶振斌在《中國美育思想述要》中指出“中國古代審美教育思想乃至整個教育思想最早產生于春秋時代早期,經過孔子及儒家的進一步發揮,才形成較系統的理論”?,F概述孔子、孟子等人美育觀點如下。

一、先秦儒家經典的美育思想

(一)孔子??鬃拥拿烙枷肟蓺w納為:第一,“親仁”的目的觀??鬃拥拿烙枷牒驼卫砟钣邢嗤ㄖ?。在人才培養方面,孔子的理想就是塑造“君子儒”;而“仁”就是君子的道德審美要求??鬃犹岢坝H仁”,以為“里仁為美”(《里仁》)?!墩f文》解釋“里,居也”??鬃诱J為居住在具有仁義之風的鄉里是極其美好的事情,而“仁”也是判斷善惡、美丑的標準??飦喢髡J為,“雖然孔子提出了‘仁者愛人’,但同時又提出了‘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就說明孔子的愛人不是不分善惡是非,一概都愛,而是除了愛有等差之外,還有愛與不愛、愛與惡的區別在內?!雹倏鬃诱J為“仁”比禮樂更能體現人的本性,“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作為君子,要“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述而》)。第二,“盡善盡美”的標準觀??鬃诱J為內容和形式要和諧?!百|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保ā队阂病罚τ谝魳?,他認為“《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八佾》),贊美《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八佾》),他甚至提倡“繪事后素”(《八佾》),認為內在稟賦比外在表現更重要。第三,“中庸”的人格觀?!爸杏埂笔侨寮抑匾膫惱硭枷?,也是人格修養的標準??鬃訉⑾让駱闼氐摹吧兄小彼枷脒M行擴展,認為“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雍也》)。所謂“中”就是“尚中”,講究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所謂“庸”,就是要有平常心,處事有度,有張弛,不浮躁。第四,“中和”的境界觀?!爸杏埂彼非蟮淖罡呔辰缡恰爸泻汀??!吨杏埂贩Q“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笨鬃诱摷啊爸泻汀睍r,常聯系人倫與道德,如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允執其中”(《堯曰》),“過猶不及”(《先進》)等,都是強調個人行為的適度和完美性?!爸泻汀彼枷胗兄谌祟愄幚碜匀?、社會與人的關系,推動三者共融共生,平衡和諧。

(二)孟子。孟子美育思想建立在性善論之上,孟子的德行“四端”說充分體現了他的人性本善的觀點。他說:“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保ā陡孀悠稀罚┟献用烙^點主要有:第一,“浩然之氣”的人格美。孟子道:“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薄捌錇闅庖?,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公孫丑上》)。朱熹《四書章句集注》釋“浩然”為“盛大流行之貌”?!昂迫恢畾狻笔侨烁聍攘偷赖聝炘礁兴尸F的“至大至剛”的風貌?!傲x”與“道”是“浩然之氣”產生的基礎,然后君子才能“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滕文公下》)。第二,“善、信、美、大、圣、神”的人格層次觀。孟子稱“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謂神”(《盡心下》)。關于善、信,朱熹說:“天下之理,其善者必可欲”,“其為人也,可欲而不可惡,則可謂善人矣。凡所謂善,皆實有之,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是則可謂信人矣?!雹谶@是說能滿足人正常欲望和需要的稱為“善”,行為有內在仁義原則稱為“信”?!俺鋵嵵^美”指內心仁義豐盈充實;言行道德可為楷模并潤澤他人稱之為“大”;“大”之上若能化育萬物則稱之為“圣”,最高的“神”的境界則道行高遠,神秘莫測。此六者是一個道德完善、人格升華的序列,只要加強修養則“人皆可以為堯舜”(《告子下》)。第三,人生價值的“三樂”觀。孟子認為“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保ā侗M心上》)孔子曾提“益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笨酌系摹叭龢贰倍甲⒅氐赖氯烁窈蜕鐣惱淼慕?,孟子“三樂”更強調人格獨立和道德完善,及教育天下英才求善求美的重要性。故孟子重視學校教育,認為“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梁惠王上》)。

(三)荀子。荀子從其性惡論出發,特別強調修身,認為“見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修身》)。荀子提出“化性起偽”的美育功能說,認為“圣人化性而起偽,偽起而生禮義,禮義生而制法度”(《性惡》)。人性本惡,生而好利、有疾惡、好聲色等,需要“偽”來“化”之,“無偽則性不能自美”(《禮論》)?!皞巍敝负筇斓娜藶樽饔?,包括詩書禮樂教化和法制約束等。另外,針對墨家“非樂”主張,荀子認為音樂合乎性情,具有調節人際關系、移風易俗等重大作用。荀子《樂論》指出:“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薄肮蕵吩谧趶R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窍韧趿分g也?!薄皹氛咛煜轮簖R也,中和之紀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薄肮蕵沸卸厩?,禮修而行成,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莫善于樂?!瓨泛贤?,禮別異。禮樂之統,管乎人心矣?!避髯映浞挚隙艘魳返拿烙毮?,以及統治者“立樂之術”的合理性。

二、先秦儒家美育思想的借鑒價值

在當前,弘揚先秦儒家美育思想,對于發揮國學經典的審美教育功能,傳承民族審美文化,強化人們審美意識和道德修養,抵制不良社會風尚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王一川曾指出中國古代占主流地位的美育觀,重視美育的倫理價值和政治功能,肯定藝術教育是社會文化建設和統治秩序統合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外在的道德律令必須經由審美教育轉化為人的內在心理需求,倚重藝術教育尤其是詩歌和禮樂的形式來進行審美教育。③先秦儒家美育思想可以在美育目的、內容、途徑和手段等多方面給現代美育提供借鑒價值。

一是美育目的:以完善人格為宗旨。先秦儒家關注人性善惡和品級,強調“修己”以實現人格的提升和完善,追求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完美統一。如孔子提出“克己復禮為仁”(《顏淵》),及“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等主張。這啟發當代美育在致力于培養受教育者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能力的同時,尤其要注重培養人們的完善人格和倫理道德審美意識。二是美育內容:以社會美為核心。鐘仕倫認為中國古代美育在其獨特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自身獨特的品質,“即注重倫理規范和審美整體效果,厚人倫,美教化,強調美育的道德價值和人生體驗,注重美育的社會功能?!雹芟惹厝寮颐烙推浔举|而言就是“人文化成”,如孔子提倡“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強調作為社會規范“禮”的重要性,提倡溫、良、恭、儉、讓、忠、義、禮、智、信等社會美范疇。因為社會美以“善”為靈魂,能夠直接體現人的本質力量。這啟發當代美育應該重視建立在社會實踐基礎上的以“人”為核心的社會美,開展美育不能膚淺地停留在音樂、美術等技能教育層面。三是美育途徑:以情感濡染為渠道。先秦儒家認為道德意識是在審美情感的伴隨下自覺煥發出來的,不具有強制性。審美情感與道德意識和諧統一才能達到人生美的極致。儒家強調“為仁由己”(《顏淵》),提倡“孔顏之樂”,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這啟發當代美育要拋棄填鴨式的強制灌輸,通過審美情感的激發來推動美育活動的開展。四是美育手段:以詩樂教化為載體。先秦儒家美育提倡道德與藝術的圓融結合,以受教育者的審美體驗為中介來實現美育目的。如孟子認為“善政不如善教”(《盡心上》),重視教化勝于管理??鬃犹岢芭d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泰伯》),認為詩書禮樂是“親仁”的途徑。他在齊聞《韶》,甚至“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述而》)。這說明詩歌、音樂等不僅自身是藝術美的表現,具有美育功能,而且在情感美、道德美等審美認識方面具有優越的媒介作用,故應充分重視現代美育開展的藝術形式和審美載體。

① 匡亞明:《孔子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155頁。

②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370頁。

③ 王一川:《美學與美育》,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89頁。

④ 鐘仕倫、李天道:《中國美育思想簡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84頁。

猜你喜歡
三樂孟子儒家
從“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許三觀過生日
磨刀不誤砍柴工
江西省贛州市大余中學三樂文學社
劉濤《音調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來關于孔子的論爭·序》
吃肉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學
嘴炒紅燒肉
從“以直報怨”到“以德報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論儒家的仁與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