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邊塞詞的戰爭文化解讀

2012-08-15 00:42董繼兵咸寧學院人文學院湖北咸寧437100
名作欣賞 2012年14期
關鍵詞:邊塞戰爭

⊙董繼兵[咸寧學院人文學院, 湖北 咸寧 437100]

作 者:董繼兵,碩士,湖北省咸寧學院人文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

中國古代一直存在著農業民族與游牧民族之間的戰爭,而當時影響社會生活最大的非戰爭莫屬?!白韵惹匾詠?,因受到邊地自然氣候不同、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文化差異,以及雙方供需的不平衡”①,中原與北方游牧民族時常發生戰爭,產生軍事對立關系。盡管有萬里長城,但仍無法斷絕彼此之間宣揚國威與南下牧馬的邊界變動與邊塞戰爭。在戰與和的交涉上,許許多多的文人或被派遣為戍邊將士,或跟隨征伐軍隊遠至外域,并在文學創作中不斷產生題材與內容迥異于中原的邊塞作品。盡管宋代邊塞詞比不上唐代邊塞詩那樣發達,但其作家陣營尚為壯觀,名篇杰作不勝枚舉,其中令人尤為矚目的是其獨特的戰爭文化。

一、戰爭雙方的指代

邊塞產生于戰爭,雙方交戰自有彼我之分。于是在邊塞作品中,交戰的對方就常出現在邊塞詞句中。而且宋代非常重視理學,華夷之防、敵我之辨觀念特盛,兩者截然而分的情形也明顯出現于詞作中。

在稱呼對方時最常用的詞就是“虜”?!疤敗痹凇墩f文解字》的本義是“獲”,漢時用為擄掠及俘虜二義,至于將北方的外患稱作“虜”,《字匯》解釋“以其習尚擄掠也”②,因強取掠奪的風俗習慣所致。邊塞詞中用“虜”代稱敵軍,多達三十余首。雙方國勢敵對,宋人又有很強烈的民族本位思想,邊塞詞中很少以正式名稱“遼”、“夏”、“金”、“蒙”來稱呼外族,幾乎都用“虜”一詞來代替,如“休遣沙場虜騎,尚余馬匹空還”(張孝祥《木蘭花》),“看福星,太乙臨梁,此虜自不能久”(李曾伯《水龍吟》)。前者中的“虜”指女真人,后者則為蒙古人,但在宋人創作的邊塞詞中,其用詞幾無差異,表明宋朝詞人不會很認真地分辨對手的種族,對于與自己文化不同、立場敵對的異族,只使用通稱和泛稱。較常見的情況,是在“虜”字前面加上一些貶義的形容詞,如“驕虜”、“黠虜”、“狂虜”、“殘虜”、“逆虜”等,這些詞雖帶有相當的負面意義,但同時也說明了外族難以馴服、不能駕馭的特性,也有宋朝對邊患一籌莫展的憂慮心理。此外,還有“戎”、“胡”、“夷”、“狄”、“天驕”等等都是稱呼邊族,也就是來寇外敵的用語。

無論如何稱呼,對于生活在中原、江南的宋人來說,最緊要的還是抵御外患,平息戰火,解除外族的威脅,從而回到昔日寧靜富裕的土地上。外敵之稱也就因為雙方的戰爭,成為了邊塞詞中特殊而重要的元素。

有對敵方外族的稱呼,當然也有對己方的自稱。宋代距漢代將近十世紀,但“漢”成為中原人的代稱早成傳統。漢代獨尊儒術,加上大一統帝國的建立以及版圖邊疆的擴張,使得“漢”形象廣植人心,流傳久遠,從六朝到唐代的邊塞詩,仍不斷采用漢家典故,也自稱為“漢”。如高適名作《燕歌行》就有“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一語。同樣的,在宋代著重于與胡人的分別上,常自稱“漢”朝廷,以展現威儀,有若夷夏之對比:“漢天子,方鼎盛,四百州?!保▌摗端{歌頭》)“百蠻洞穴皆王土,萬里戎羌盡漢臣?!保硕硕Y《鷓鴣天》)以漢自稱,并且賀頌君王,顯示相對于外族,宋朝廷也以漢家自詡,詞人們有提到朝廷、宮殿、服制時,也會加上“漢”字以示區別:“幾騎漢旌回,喜動滿川花木?!保ǜ鹆⒎健逗檬陆罚皾h家宮殿劫灰中,春草幾回綠?!保懹巍逗檬陆罚┻€有代表國家專事外交禮節、派遣出使的宋方使者也用“漢”來表彰氣節:“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保惲痢端{歌頭》)“也持漢節,聊過舊家宮室?!保惲痢度繕贰罚┓謩e以“漢使”與“持漢節”勉勵出使金國的友人,并且感嘆國勢的衰落,足見漢與虜的對峙,在當時人心目中,意義遠超過宋與金兩個朝廷的對立,而是不同種族之間的沖突。

二、戰爭環境的渲染

宋代邊塞詞在戰爭環境的描寫上,承續了前代邊塞詩對于北方邊地那種異于中原的奇特自然景觀的感動與回響,渲染出一種蒼涼蕭索而廣漠的情感基調。作者往往將異地景觀的沖擊和體會,以磅礴的氣勢,展現遼深遠大的視野,為渺小的個人帶來許多的震撼。隨著國勢日下,反映在寂寥的邊地戰場上,更增添幾許蕭瑟落寞。如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睍r彥《青門飲》:“胡馬嘶風,漢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殘照。古木連空,亂山無數,行盡暮沙衰草?!眳莿t禮《減字木蘭花》:“邊笳初發,與喚團團沙塞月。雁響連天,誰倚城頭百尺欄?!蔽鞅狈降匦屋^為平坦遼遠,那典型的遼闊地形,平面性地向四方展開,極易襯托出“孤城”的兀立,特別是在秋天因氣候、物候等原因,呈現出一些與中原及江南迥異的景象,那沉靜又無邊無際的“古木連空”絕景,天空中黃昏時候的“長煙落日”,夜晚時的“暮沙衰草”,都是讓人一眼望去,最易映入眼簾、深入人心的邊地景象。這些邊塞詞中經常出現的邊地景象:“孤城”、“平沙”、“歸雁”、“衰草”、“狂風”、“馬嘶”,都是傳統邊塞詩中大量被運用的內容,只是在宋代邊塞詞中更顯蒼涼落寞。

在戰爭環境的渲染上,除了自然景觀,宋代邊塞詞中還出現了許多的人文景觀描寫。

宋代因戰爭造成一些漢唐前人生活的中心地帶,變成了兵馬刀劍的邊塞之地,原是文化薈萃、經濟繁榮的繁華都市,隨著北方多次發生戰爭而殘破,如曾長期作為漢族首要之都的長安:“長安道,瀟灑西風時起。塵埃車馬晚游行,霸陵煙水。亂鴉棲鳥夕陽中,參差霜樹相倚。到此際。愁如葦。冷落關河千里。追思唐漢昔繁華,斷碑殘記。未央宮闕已成灰,終南依舊濃翠?!保ㄖ馨顝段骱印罚┻€有北宋昔日的繁華都城汴京:“記神京、繁華地,舊游蹤。正御溝、春水溶溶。平康巷陌,繡鞍金勒躍青驄。解衣沽酒醉弦管,柳綠花紅。到如今、余霜鬢,嗟前事、夢魂中。但寒煙、滿目飛蓬。雕欄玉砌,空鎖三十六離宮。塞笳驚起暮天雁,寂寞東風?!保ㄔ]《金人捧露盤》)宋人赴邊目睹這些原來的重要之地,因外來民族戰爭的影響,已不再是人們安居樂業之所、繁榮興盛之地,因而對這種民族戰爭造成的城市破壞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

另外,宋代邊塞詞中還出現了大量的歷史人物意象。

宋朝由于與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的戰爭一直不斷,很多時候又是以失敗告終或是戰局處于劣勢,因此宋人在進行邊塞詞創作時,極好引用前代戰爭中的一些著名將領與歷史人物,尤其是漢唐時期一些著名的抗擊外敵英雄人物,目的是借用這些歷史人物,來喚起人們對以往邊塞歷史和英雄人物的回想,希望振奮當時宋軍的抗敵氣勢,或是抒發心中壯志難酬的情愫。這些名將被人們吟詠較多的,有漢代抗擊匈奴的“飛將軍”李廣,如辛棄疾曾多次作詞歌詠他:“千古李將軍,奪得胡兒馬?!保ㄐ翖壖病恫匪阕印罚吧浠⑸綑M一騎,裂石響驚弦?!保ㄐ翖壖病栋寺暩手荨罚┻€有在抗擊匈奴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大將軍衛青與霍去病,也被詞人極力贊揚:“衛霍元勛后,韋平外族賢?!保ㄌK軾《南歌子》)“金勒少年,吳鉤壯士,寧論衛霍前功?!保硕硕Y《望海潮》)“獵取天驕馳衛霍,如使鷹 驅雀?!保ɡ罹V《念奴嬌》)還有主導淝水之戰、消滅前秦主力的東晉宰相謝安:“破強敵,在謝公處畫,從容頤指?!保ɡ罹V《喜遷鶯》)“且喜謝安石,重起為蒼生?!保◤埿⑾椤端{歌頭》)

三、戰爭場面的描寫

宋代的一些文人或是自告奮勇赴邊,或是身負朝命出使,或是響應號召抗敵,紛紛來到當時的戰場上,親眼目睹了邊地一些殘酷的戰爭場面和苦寒的戰斗場景,并在邊塞詞創作中較真實地記錄了下來,體現出與宋人統治地區迥異的風格。

首先,有對英勇戰斗場面的細致描述。

一些宋代文人,曾親身組織或參加過當時的邊塞戰爭,并在詞作中將這些戰爭場面和經歷直接描述了下來。其中較突出的有南宋抗金名將辛棄疾,他早年一直活躍在抗金前線上,親自率領軍隊英勇地抗擊金人,大大小小參加了很多次戰斗,并在其詞作中真實地記錄下了一些英勇殺敵的經歷和殘酷戰斗的場面:“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保ㄐ翖壖病镀脐囎印罚皦褮q旌旗擁萬夫,錦 突騎渡江初。燕兵夜 銀胡 ,漢箭朝飛金仆姑?!保ㄐ翖壖病耳p鴣天》)詞中出現的都是作者當年金戈鐵馬、馳騁沙場、英勇擒敵、浴血作戰的情景,作品成功地刻畫了一個沖鋒陷陣、殺敵報國的抗戰英雄形象,辛棄疾的事跡與詞作為當時南宋許多愛國人士抗擊外敵給予了很大的情感支持與精神動力。

其次,有對勝利戰役的詳細描述。

如南宋主戰派名將李綱就詳細描述了北宋前期宋人得勝的戰役——澶淵之戰:“邊城寒早。恣驕虜、遠牧甘泉豐草。鐵馬嘶風,氈裘凌雪,坐使一方云擾。廟堂折沖無策,欲幸坤維江表。叱群議,賴寇公力挽,親行天討??~緲,鑾輅動,霓旌龍旆,遙指澶淵道。日照金戈,云隨黃傘,徑渡大河清曉。六軍萬姓呼舞,箭發狄酋難保。虜情 ,誓書來,從此年年修好?!保ɡ罹V《喜遷鶯》)希望以此來激勵當時的宋高宗正面對抗金兵,從而恢復中原,建立中興大業。

再次,還有對戰爭殘害生命的無情批判。

如著名抗金將領岳飛曾用詞記錄下了因長年戰爭造成中原紛亂、哀鴻遍野、兵民枉死的慘況:“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保ㄔ里w《滿江紅》)還有南宋因戰爭亡于蒙古人的鐵蹄之下,造成了當時大量南宋民眾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演繹出許多戰火下的人倫悲劇,如民間女子劉氏就用詞記錄下了自己被擒為奴、強迫改嫁北方的悲苦身世:“我生不辰,逢此百罹,況乎亂離。奈惡因緣到,不夫不主,被擒捉去,為妾為妻。父母公姑,弟兄姊妹,流落不知東與西。心中事,把家書寫下,分付伊誰。越人北向燕支,回首望、雁峰天一涯。奈翠鬟云軟,笠兒怎帶?柳腰春細,馬性難騎。缺月疏桐,淡煙衰草,對此如何不淚垂。君知否?我生于何處,死亦魂歸?!保▌⑹稀肚邎@春》)這樣的泣血之詞無情地譴責了戰爭給廣闊社會與廣大民眾帶來的極大災難。

總之,宋代邊塞詞內容龐雜,蘊含豐富,從戰爭文化的角度來進行深入解讀,可以讓人更好地領略宋代邊塞詞中獨特的藝術魅力。

①蔡嵐婷:《兩宋邊塞詞研究》,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第3頁。

②(明)梅膺祚:《字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24頁。

猜你喜歡
邊塞戰爭
相見歡·讀《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有感
《燕歌行》藝術范式解析
國學經典中古詩詞賞析方略摭談(一)
他們的戰爭
邊塞飲酒記
象牙戰爭
體內的戰爭
奶奶說“戰爭”
戰爭催生的武器
試論唐代士人的邊塞之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