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與嵇喜的贈答詩看嵇康的性格形成

2012-08-15 00:42張遠東樂山師范學院四川樂山614004
名作欣賞 2012年14期
關鍵詞:兄長嵇康

⊙張遠東[樂山師范學院, 四川 樂山 614004]

作 者:張遠東,碩士,樂山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嵇康,字叔夜,譙國 縣(現安徽宿州境內)人,是魏晉時期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之一。嵇康生活的曹魏正始年間,統治階級分裂為曹魏和司馬氏兩大集團。從正始元年開始,兩大集團為了爭奪最高統治權,展開了非常慘烈的政治傾軋,身陷這場政治旋渦中的士人多罹厄運。正如《晉書·阮籍傳》記載:“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蔽杭纹皆辏?49)“高平陵之變”的上演,曹爽集團被司馬氏集團夷滅,司馬懿更進一步地推行篡權奪位的陰謀,為了能名正言順地達到目的,司馬氏集團一手極盡能事地拉攏諸多士人,同時又不擇手段地鏟除異己。身處當世的士人,有的如蟻附膻,積極靠攏;有的畏禍隱居,訪道求仙;有的不與世事,酣飲終日,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嵇康作為曹魏宗室,同時又是享譽四海的天下名士,其獨特的政治身份,卓絕的文學才能與剛腸疾惡、輕肆直言、遇事便發的性格決定了他在如此險惡的動蕩社會中的多舛命途和悲慘結局。劉宋顏延之憑吊竹林七賢時作《五君詠》之二《嵇中散》道:“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形解驗默仙,吐論知凝神。立俗迕流議,尋山洽隱淪。鸞翮有時鎩,龍性誰能馴”?!褒埿噪y馴”從此就成為了嵇康“越名任心,剛腸疾惡,堅決不與司馬氏合作”的桀驁性格的高度概括。

嵇康“龍性難馴”性格的形成與其兄嵇喜密不可分。嵇喜,字公穆,據《晉書·嵇康傳》記載:“兄喜,有當世才?!蔽簳r舉秀才,后為衛將軍司馬攸之司馬,為齊王一派重要幕僚。晉時歷江夏太守、徐州刺史、揚州刺史、太仆、宗正。太仆是司馬氏皇室的三品官,掌管皇帝的車馬;宗正即宗正卿,三品官,掌管王室嫡庶親屬,一般只有皇室的親族才能擔任?!稌x書·武帝紀》記載:“泰始十年,吳將孫遵、李承帥眾寇江夏,太守嵇喜擊破之”,“太康三年,吳故將莞恭、帛奉舉兵反,攻害建鄴令,遂圍揚州,徐州刺史嵇喜討平之?!庇纱丝梢?,嵇喜的確具有當世之才,并深得司馬氏的信任。

而作為曹魏宗室成員的嵇康,其身份便決定了他與司馬氏集團的對立性,這也決定了他與深得司馬氏集團賞識的嵇喜的對立性。但是嵇氏兄弟的對立關系卻并不僅僅是源于簡單的政治身份,其對立且至死不和解的根本原因在于嵇康剛腸疾惡、龍性難馴的性格。而作為胞兄的嵇喜對嵇康這一性格的形成、人生的抉擇有著重大的影響。

嵇康在《憂憤詩》中自述:“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煢靡識,越在襁褓。母兄鞠育,有慈無威。恃憂肆妲,不訓不師。爰及冠帶,憑寵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憋翟隈唏僦芯驮庥隽藛矢钢?,是母親和兄長把他撫養成人。對于幼年的嵇康,可能還無法感知喪父的悲痛。母親的慈愛,兄長的呵護使他養成了嬌縱的性格。這段自述至少可以說明嵇康在青少年時代受到了嵇喜無私的關愛,兄弟之間有著非常真摯而深厚的手足之情。這種感情在兄弟二人的贈答詩作之中得到了強烈的體現,但是同志之誼卻因為二人對人生價值觀的不同選擇而逐漸消退,最后蕩然無存。

筆者在考察嵇氏兄弟的交游贈答詩作,即嵇康之《贈秀才入軍十九首》和嵇喜之《秀才答四首》時發現:詩作中既洋溢著嵇康對手足親情的強烈關注和極度重視;也體現出二人不同的人生理想和價值取向;同時二人逐漸疏遠分離的軌跡也清晰可見;而且嵇氏兄弟的兩組詩作應該是反復贈答的作品。

雙鸞匿景曜,戢翼太山崖??故资?,陽振羽儀。長鳴戲云中,時下息蘭池。自謂絕塵埃,終始永不虧。何意世多艱,虞人來我維。云網塞四區,高羅正參差。奮迅勢不便,六翮無所施。隱姿就長纓,卒為時所羈。單雄翩獨逝,哀吟傷生離。徘徊戀儔侶,慷慨高山陂。鳥盡良弓藏,謀極身必危。吉兇雖在己,世路多 。安得反初服,抱玉寶六奇。逍遙游太清,攜手長相隨。(其一)

在此詩中,嵇康用比較平和、委婉的語氣表明了自己對兄長入軍的態度。他將兄弟二人比作自由飛翔的雙鸞,“戢翼山崖,棲息蘭池”,雙鸞比喻其本質的高潔?!俺丁薄疤m池”等一直以來就是與世俗塵埃相對立的意象。嵇康把官府的征召比喻成虞人撒下的彌天大網,將兄弟二人拆散。最后引用“鳥盡良弓藏”的古訓勸諭兄長:鳥被射殺完了射鳥的良弓就被擱置收藏,計謀用完了獻計人必然要遭遇身危。希望兄長回心轉意,和自己一道“返初服,保六奇,游太清,長相隨”。嵇康將兄長入軍,手足分離的原因歸結為官府的征召,目的在于維護嵇喜的自尊,足以體現出他對兄長的尊重。

嵇喜答詩:

其一:華堂臨浚沼,靈芝茂清泉。仰瞻青禽翔,俯察綠水濱。逍遙步蘭渚,感物懷古人。李叟寄周朝,莊生游漆園。時至忽蟬蛻,變化無常端。

其二:君子體變通,否泰非常理。當流則蟻行,時游則鵲起。達者鑒通塞,盛衰為表里。列仙徇生命,松喬安足齒??v軀任世度,至人不私己。

其三:達人與物化,世俗安可論。都邑可優游,何必棲山原??赘覆吡捡?,不云世路難。出處因時資,潛躍無常端。保心守道居,視變安能遷。

嵇喜認為老子,莊子尚且積極入世,就是對守藏吏、漆園吏這樣低微的官職,二人都樂此不疲。蟬蟲等世間生命也順應自然的變化,求得生存發展。能隨機應變、適時俯仰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貧賤與富貴不是生而如此,而是靠自己的選擇和經營。對于赤松、王喬這些追求自然、隱居養生的隱者,嵇喜是竭力進行否定的。他表明自己要“優游都邑”積極向權勢、名利靠攏的心跡,拒絕與嵇康隱逸山野。

面對兄長的執迷不悟,嵇康再次贈詩,竭力規勸。

鴛鴦于飛,嘯侶命儔。朝游高原,夕宿中洲。交頸振翼,容與清流。咀嚼蘭蕙,俯仰優游。(其三)

嵇康通過回憶以及暢想兄弟二人志同道合、相依相伴的美好生活來勸諭兄長回心轉意,同時寄托對兄長的思念之情。

穆穆惠風,扇彼輕塵。奕奕素波,轉此游鱗。伊我之勞,有懷佳人。寤言永思, 鐘所親。(其五)

嵇康希望“游鱗”(即兄長)能回轉,言述自己內心的傷悲,寄托對兄長的無限思念。

我友焉之,隔茲山梁。誰謂河廣,一葦可航。徒恨永離,逝彼路長。瞻仰弗及,徙倚彷徨。(其九)

嵇康內心非常傷悲,但是悲中有憤。從“誰謂河廣,一葦可航”可以看出,嵇康已經認識到:兄弟二人所相隔的不僅僅是空間上的距離,而是二人理想的逐漸分離,這才是永離之恨,路長之悲。贈詩其七中已經談到“所親安在,舍我遠邁。棄此蓀芷,襲彼蕭艾”,嵇康以蓀芷自喻,認為兄長投軍是誤入歧途,語氣中帶有悲哀之情,更有憤怒之意。

閑夜肅清,朗月照軒。微風動 ,組帳高褰。旨酒盈樽,莫與交歡。鳴琴在御,誰與鼓彈。仰慕同趣,其馨若蘭。佳人不存,能不永嘆。(其十六)

嵇康在贈詩十二中寫到“雖有好音,誰與清歌。雖有姝顏,誰與發華。仰訊高云,俯托輕波。乘流遠遁。抱恨山阿”??梢钥闯鲲祵κ肿阒橐廊灰缿?,感情真摯,催人淚下。這十四首贈詩情感主要以悲切為主,反復的詠嘆,反復的回憶和暢想。作者不愿意彈琴,無心嘯歌,因為無知音合奏,無佳人和鳴。作者反復將兄長比喻成佳人、君子、我友、好仇、良朋、郢人,這些意象所指的是志同道合、心靈相通的人,所以作品反復抒發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孤寂之苦和濃郁的思兄之情,更著力強調對兄弟二人曾經擁有的“同志之誼”的珍視。這些說明嵇喜曾經在嵇康早期的生活中、情感上、思想上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此時的嵇康,其理想雖然很堅定,但更多的是對兄長,對親情的牽掛和依戀。他甚至在《與山巨源絕交書》中悲憤地訴說到“吾新失母兄之歡,意常凄切”。

再來看看嵇喜的答詩:

其四:飾車駐駟,駕言出游。南厲伊渚,北登邙丘。清林華茂,青鳥群嬉。感言長懷,能不永思。永思伊何,思齊大儀。凌云輕邁,托身靈螭。遙集芝圃,釋轡華池。華木夜光,沙棠離離。俯漱神泉,仰吸瓊枝。結心皓素,終始不虧。

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到嵇喜對功名利祿的熱衷,對手足之情的冷漠。二人曾經擁有的同志之誼在嵇喜的心中已經不值一提,他滿足并熱愛當時的仕途生活。他所永思的是“思齊大儀”,“大儀”根據楚辭《遠游》篇“朝發軔于太儀兮”可知,太儀是天帝之庭。嵇喜所思的太儀是現實生活中洛陽朝廷上下,此時的嵇喜已經篤定了積極入世的人生理想。

對于兄弟反復哀嘆的手足之情,嵇喜表現得非常淡漠。對兄弟的勸諭,嵇喜則用“凌云輕邁,托身靈螭”巧妙搪塞。靈螭,根據《呂氏春秋》引孔子語:“龍食乎清而游乎清,螭食乎清而游乎濁”,言外之意,你嵇康自可清游世外,我卻要混跡濁世,非常巧妙地回絕了嵇康的規勸。嵇喜的贈詩無疑對嵇康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二人的人生價值觀逐漸分離,并逐漸對立。嵇喜在面對親情與名利時,選擇了后者,不顧手足之情,撕裂同志之誼。其人性逐漸喪失,表現出禮俗之士的重利輕義。

嵇康對兄長的選擇表現得非常冷靜,于是贈詩三首作為回復,其中甚至有決絕的意味。

乘風高游,遠登靈丘。 好松喬,攜手俱游。朝發太華,夕宿神州。彈琴詠詩,聊以忘憂。(其十七)

琴詩自樂,遠游可珍。含道獨往,棄智遺身。寂乎無累,何求于人。長寄靈岳,怡志養神。(其十八)

這兩首贈詩一掃前十六首的悲切與哀嘆,嵇康已經清醒地認識到所謂的理想、親情無法挽回心意已絕、熱衷名利的兄長,所以自己選擇了堅強與獨立,更加堅定了自己長寄靈岳、怡志養神的人生理想。

流俗難悟,逐物不還。至人遠鑒,歸之自然。萬物為一,四海同宅。與彼共之,予何所惜。生若浮寄,暫見忽終。世故紛紜,棄之八戎。澤雉雖饑,不愿園林。安能服御,勞形苦心。身貴名賤,榮辱何在。貴得肆志,縱心無悔。(其十九)

此詩可以認為是嵇康與嵇喜在“同志之誼”上的決絕。嵇喜已經是“流俗難悟,逐物不還”了,而嵇康則堅定地追求自己至人的理想“歸之自然”。人生短暫,哪怕自己如澤雉一樣饑寒難足,也不愿意寄生世俗,勞形苦心,這是與世俗的決絕,也是與嵇喜的決絕,展現出嵇康瀟灑與高潔的人格魅力。

詩作贈答的交流沒有挽回熱衷名利、重利輕義的兄長。兄弟二人在思想上分道揚鑣,卻砥礪出了一個堅定、瀟灑、成熟的嵇康。

所以,筆者認為《贈秀才入軍十九首》是嵇康早期的作品,嵇康關注的是手足之情和同志之誼,情感非常真摯。詩作中對社會問題的探討是建立在與嵇喜理想相對立一面的,沒有尖銳的批判和揭露。在詩作中,嵇康情感的變化清晰可見,由哀傷、矛盾走向了堅定、剛毅和成熟。

嵇喜經過自己多年的經營,在仕途上的確頗為得意,但卻遭到了竹林士人們的鄙夷和蔑視?!稌x書·阮籍傳》記載了嵇喜遭遇阮籍白眼的故事,《世說新語·簡傲第四》中呂安更是用“凡鳥”來譏刺嵇喜。這無疑從側面反映了嵇康對嵇喜的否定,直到嵇康赴死,臨刑之前將自己的兒子嵇紹托付給山濤,這些都體現出嵇康對兄長的無法原諒。這一切緣于青年時代的嵇康所遭受的背棄之痛。而這種傷痛更隨著嵇喜效力于司馬氏集團后,嵇康與司馬氏集團在政治立場、思想道義的對立而進一步地轉移到對司馬氏集團的仇恨上。所以嵇康對司馬氏集團表現得剛腸疾惡,無情揭露,猛烈抨擊??梢哉f,嵇康“遇事便發,剛腸疾惡”、“龍性難馴”的性格由此開始轉向社會并逐漸潛滋蔓長。

[1](唐)房玄齡.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2] 戴明揚.嵇康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3] 劉震 .世說新語校箋[M].北京:中華書局,1984.

[4](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三國志[M].北京:中華書局,1959.

[5] 白化文,許德楠.阮籍·嵇康[M].北京:中華書局,1983.

猜你喜歡
兄長嵇康
嵇康
多謝兄長
能付出才是真朋友
閉門思過苦讀書,功成名就顯英才
遲到(1)
西行者
能付出才是真朋友
能付出才是真朋友
能付出才是真朋友
悼兄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