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和蛻變——解讀殘雪《最后的情人》

2012-08-15 00:42穆厚琴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中文系江蘇連云港222006
名作欣賞 2012年14期
關鍵詞:五龍文森特殘雪

⊙穆厚琴[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中文系, 江蘇 連云港 222006]

作 者:穆厚琴,文學碩士,江蘇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

殘雪在20世紀90年代后的創作整個轉向追求展現人類復雜的精神世界。殘雪曾直接批評“中國人不重精神”①,她在90年代后的焦慮不再來自于社會現實的擠壓,而是來自于對“中國人不重精神”的深深憂慮。這讓殘雪覺得她的精神探索和描繪精神世界的工作顯得尤為重要,而且似乎還帶上啟蒙的色彩,因此她更加努力地從事描繪靈魂幽深處的風景的這項藝術工作。隨著殘雪作為一個成功作家的自信心越來越增強,她近期作品中的各色人物拋棄了孤獨感、虛無感,在精神探索的征程中變得更加積極、堅定、樂觀,殘雪的長篇小說《最后的情人》就揭示了探索和蛻變的這個主題。

一、作品中人物的探索和蛻變

(一)探索

殘雪2005年在花城出版社出版《最后的情人》,這是作家繼《五香街》(又名《突圍表演》)之后創作的又一部長篇力作。這部小說中的所有人物充滿活力,他們不滿足于生活現狀,積極探尋未知的生活領域,堅定地跋涉在精神探索的旅途:喬離家出走,走過一個個陌生國家;喬的妻子馬麗亞不斷編織掛毯,在掛毯上的圖案、夢想和現實之間自由地出入,能穿越到久遠的過去,也能看到遙遠的未來;喬的老板文森特去他妻子麗莎的出生地賭城,在地下會見死去的岳父母;麗莎每到午夜就會聽到有些人聚集在她臥室的墻角里討論有關長征的事,最終她追隨自己夢中的長征隊伍進行歷經艱險的長征;喬的客戶橡膠園主里根經過艱苦的精神磨礪,擺脫了一切世俗羈絆,甚至讓自己的肉體消失,進入真正的精神層面,終于獲得埃達的愛情;埃達從里根身邊逃走又回到他身邊,與里根實現了精神上的融合為一體。

小說中的人物多次談到“長征”,他們的生活圍繞“長征”這個重心展開。殘雪在《最后的情人》序文中說:“他們忙些什么呢?簡言之,是在研究自己那水中的倒影,是去沙漠中尋找祖先的足跡,是將夢里的‘長征’進行到底?!雹凇罢J識永遠是一場探險,踏上征途的主人公往往是弄得遍體鱗傷;這種沒有退路的行軍又往往因為目的地的不明確而陷入陰森境地,難以找到出口?!雹蹧]有目的地卻又永不休止的探險,任憑自己遍體鱗傷,也不停止精神探索的腳步,這就是長征。

殘雪在《蛻變的歷程——讀〈致某科學院的報告〉及后面未完成的片段》中述說藝術家在從世俗向精神轉變歷程中的艱難處境:“退回去已是不可能——他也從未想過——向前走前途茫茫,道路日益狹窄。只能將那已經進行了這么久的自我認識的事業進行下去,在漫長的、憂郁的夜晚過去之后撐起疲憊的軀體,到舞臺上去再來一次精彩的演出。當然演出之后又是憂郁、絕望和悲憤,又是體內人性與猿性的交戰,輪番的勝利與失敗……”④這段話可以用來形象地說明小說中人物所面臨的處境,以及他們在探索過程中表現出的堅忍不拔的性格。小說中的人物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在精神領域進行長征,盡管探索精神王國的過程千辛萬苦,但他們仍然積極、堅定而且樂觀。

(二)蛻變

精神長征是藝術家從世俗走向精神的探索過程,藝術家在這歷程中實現蛻變。殘雪借卡夫卡的《致某科學院的報告》中猿猴彼得蛻變為人的歷程說明:“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人性中的獸性與自我意識之間的斗爭從未停息過;在斗爭中人對自我的認識得以發展,人性也得以改善和豐富?!雹?/p>

《最后的情人》的高潮部分是喬和文森特歷經艱苦跋涉都來到“五龍塔”下?!拔妪埶笔鞘澜缱罡唿c,在塔頂上有一團白光,爬塔的人懷著虔敬,不顧危險爬向塔頂。有些僥幸到達塔頂的人探頭出窗,想看清頂峰以外的奇異風景,卻摔落到塔下。他們親眼看到一位白發飄飄的老者在奮力爬到塔的半腰時,卻像石頭一樣重重地滾落下石階。文森特說:“剛才他掉下來了。想想看,一個人的靈魂有多重?!雹抟苍S喬從老者的滾落和文森特的話中獲得啟示,他放棄了登塔,相反他記起他和馬麗亞的世俗生活場景,他決定回家。因為喬的靈魂沒有徹底脫離世俗的羈絆,他的靈魂也一樣會很重,即使登到塔頂他也不會見到“奇異的風景”,卻只可能再次摔回地面,而重回家里、回到原地是為再次出發做準備。文森特在喬離開后,依然不愿離開“五龍塔”,他遇到的黑衣女人告訴文森特,她爬到塔頂又下來了:“凡是上去過的人都失去了重量,你看我是不是輕飄飄的???”⑦這說明文森特遇到的是一個擺脫世俗拖累的靈魂,但是這個靈魂雖然探索到了他人不能到達的境界,卻也沒有到達最高的境界,她還不能往塔外探頭,去看清頂峰以外的風景。黑衣女人走后,一位文森特眼睛看不見的蒼老男人對文森特說:五龍塔頂的生活相當于死里逃生,而文森特在塔下面的生活只相當于看戲。⑧文森特明白了自己同黑衣女人以及這位看不見的蒼老男人之間的巨大差距,他根本還不具備登上這座世界最高塔、探知靈魂最深奧秘的資本,他必須繼續他的征程,最終他也離開了“五龍塔”,繼續漫漫的探索之旅。

小說中的“五龍塔”是個象征,象征著人類靈魂的不同高度的境界,塔頂是精神探索者期盼最終到達的地方。我們可以將小說中的這些人物按其所達到的靈魂探索的境界由高到低做一個排列:一位文森特眼睛看不見的蒼老男人、黑衣女人、白發飄飄的老者、文森特、喬、麗莎、丹尼爾、馬麗亞,后面幾位在家里進行精神“長征”,最前者在“五龍塔”的頂部看到奇異的靈魂風景。換句話說,《最后的情人》象征性地把人類的精神追求劃分為多個階段,各個階段之間呈現出一種遞進關系,每個階段都有一個符號式的人物,而這些人物都是由人的“自我”分裂而來的,他們是人在靈魂探索的過程中不同階段的“自我”,不斷的探索過程就是不斷戰勝舊的“自我”、產生新的“自我”的過程,就是人不斷蛻變的過程。

小說要闡明的是,人在精神探索的各個階段對自我的認識不斷地發展,而在自我認識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人實現著自我的精神蛻變,使人性得到改善和豐富。

二、作家創作藝術的探索和蛻變

(一)小說結構:從三段式結構到塔型結構

殘雪認為她的所有作品都是在扣問人的靈魂,“向心的深淵探索”,她說“靈魂的故事是縱向切入的立體的故事”⑨,所以她在《最后的情人》序文中說:“我寫的小說都可稱之為垂直的小說?!雹饽敲醋鳛檫@種內容為“靈魂的故事”的小說的結構形式,相應的也應該是“縱向”、“立體”的垂直式結構。垂直式結構是在殘雪的有關靈魂的故事的“自動寫作”?中自然形成的獨特而完美的小說結構,但是這種垂直式結構有著從簡單到復雜的變化。

殘雪在文學筆記《永生的操練——解讀〈神曲〉》序文中分析《神曲》的結構:“《神曲》的結構,就是藝術家的心靈結構。在從‘地獄’到‘煉獄’,再到‘天堂’的心靈探險中,藝術家一次又一次地向讀者表演著絕境里的操練有多么驚心動魄?!?殘雪認為《神曲》三個篇章的結構安排正體現藝術家心靈的三重結構,從“地獄”到“煉獄”再到“天堂”的心靈探險也正是藝術家探索靈魂王國的三大階段。殘雪早期的許多作品如《蒼老的浮云》《思想匯報》《新生活》《痕》等等,其結構就是這種三段式結構,這種結構安排是殘雪賦予深意的自覺安排,即為了展示人的精神探索的三種層次、三個階段。而作家在不斷的藝術探索中,已經不再滿足于簡單的三段式結構,為了展現人的精神追求的更豐富的層次,《最后的情人》呈現出更復雜的結構。

《最后的情人》中的“五龍塔”形象地象征了人類精神探索的不同層面,從喬——先于文森特離開“五龍塔”、文森特——在“五龍塔”塔下住過一晚、白發飄飄的老者——只能爬到“五龍塔”的半腰、黑衣女人——登上“五龍塔”塔頂又下來,到文森特眼睛看不見的一位蒼老男人——經歷過“五龍塔”塔頂上的“死里逃生”的生活,由低到高,展現了人的精神境界的由低到高的多個層次。這就形成這部長篇小說的內在結構:立體的、垂直的結構。受小說中“五龍塔”的啟發,這種垂直式結構我們可以冠名為“塔型結構”。

(二)女性形象:從女巫變身神巫

殘雪筆下的女性形象大多像巫,具有女巫般的性格和氣質,而且還像個女巫似的可以處在陰陽兩界之間與鬼神交流。從《蒼老的浮云》到《最后的情人》,出場的女性個個似巫女,但是前后期作品中的巫女形象發生了巨大改變。

在早期作品《蒼老的浮云》中的虛汝華“兩個月零十天沒有吃東西”,肚子里長滿了蘆葦,那些蘆葦不僅手能摸到,而且還能透過薄薄的肚皮看到,她整天像個女巫似的說著夢話,而她說話的聲音只有隔壁鄰居更善無能夠聽到?!段鬯系姆试砼荨防锏哪赣H化作一大盆骯臟的肥皂水后,還能夠在木盆底下發出嘶啞的聲音,簡直就像妖怪。而在《最后的情人》中,所有出場的女性不再像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那樣外貌丑陋、帶著妖邪之氣了,她們溫和、內斂、理性、飄逸,自由穿行在現實和夢境之中,打通陰陽兩界,引領男性進行精神的“長征”,她們是一群美麗的女巫。麗莎能聽見“農場的土地下面到處都有人在講話,各式各樣的人,各式各樣的聲音”?!懊康轿缫惯^后,萬籟俱寂之時,便會有一些怪人聚集在她臥室的墻角那里討論關于長征的事。她從床上稍稍抬起身便可以看到那幾個黑影,他們談話的聲音也總是傳到她的耳朵里?!?到后來,幽靈不再出現在她的房間里了,麗莎于是夜里獨自尋找“長征”的隊伍,并在“長征”途中與丈夫文森特相遇;埃達每天夜里潛入湖底和她死去的姑姑說話,在湖底和里根約會,將里根從世俗社會引領到精神世界;還有一個神秘的女子,她一直是文森特和喬的靈魂的引領者,文森特和喬追尋著她來到“五龍塔”。但她卻是個形象不確定的人:在文森特眼里她是沒有體重的黑衣女子,在喬眼里她是行蹤飄忽的白衣女子。在“五龍塔”下,“喬看見她那有著卷曲的白發的雅致的頭部后面有一個影像,是那種罕見的白色的老虎,在幽暗的光線下,虎的兩眼成了兩盞燈”。?這樣,這個女子的身份就不是普通的女巫了,她成為一個美麗的半神半巫形象。

三、讀者的探索和追問

在《最后的情人》序文中,作家讓讀者猜個謎:誰是那個最后的情人??這也是讀者要探尋的問題。在小說中,最抓住我們眼球的一對情人是里根和埃達,而最神秘的情人是那位在喬眼里穿著白衣、在文森特眼里穿著黑衣的女人。

埃達到里根的橡膠園來做工,她攪動了里根的心,從此里根每夜到湖邊釣魚,只為要遇到總在夜里游蕩、尋覓什么東西的埃達。有一天夜里,埃達潛入湖底,與在湖邊釣魚的里根發生了“突如其來”的交合,這使得里根白天還身體發抖。埃達每夜在尋找什么呢?她在尋找寶石,可每次她尋找到的寶石都是人工寶石。埃達“擺脫不了發現異物的誘惑”,也就無法停止夜間的尋找活動。但是埃達對里根產生了憤怒,她決定逃出“里根先生的魔掌”。逃離之后,埃達在夜里卻又感到了自己對里根的欲望,她希望兩人糾纏在一起,甚至一起化為烏有,于是埃達又回到里根的橡膠園。埃達回到橡膠園后,再次潛入湖底,她看到里根正栽倒在一個水洼里頭,受到一群毒蛇的瘋狂進攻。見此情形,“埃達感到了某種慰藉”。原來,痛苦感受是一個人必不可少的東西,里根要想從世俗中脫離出來看到靈魂的最美境界,就必須自愿到煉獄里走一趟,自愿去忍受毒蛇從腳心鉆進去、死去活來的痛苦。埃達明白這一點,所以她為里根感到欣慰,甚至激動得哭泣。她現在愿意和里根糾纏在一起了,“她到了里根先生體內的最深處”。當一無所有、連肉體都消失了的,但卻經歷過精神煉獄、到達精神天堂的里根的靈魂在她身體下拱動時,埃達終于說出了“里根先生,我愛你”?,她終于尋找到了真正的寶石。

里根和埃達是一對真正的情人,他們所追求的是“純精神的愛”?。正如殘雪所說,“純精神的愛因為摒棄了外部條件的干擾而分外強烈、集中與執著”?,里根和埃達之間的愛即是如此。里根無償送掉自己的農場、消滅自己的肉體,讓自己只剩下赤裸裸的靈魂,這才使得他們兩人的靈魂毫無障礙地互相糾纏、互相交融。埃達愛上的不是作為農場主的里根,而是里根的靈魂。所以,埃達尋覓、追求的是“純精神的愛”,里根和埃達之間的愛是“純精神的愛”。

小說里最神秘的情人是那位形象不確定的女人,她吸引著喬和文森特踏上探索征程,但她在文森特的眼里是黑衣女子,在喬的眼里是白衣女子。在小說第二章中文森特已經一次又一次同她在睡夢中相會,她讓文森特覺得“既飽滿又極度空虛”,“幾乎要發瘋了”,?文森特從此開始了尋覓、探索的特殊旅程。小說的高潮部分,喬和文森特都與這位神秘的情人相約在“五龍塔”相見。他們三人見面后,喬握住她的一只手時,那只手就變得冰涼,而文森特握著她的另一只手,把眼淚滴在了她的手上,她的手就漸漸有了溫度。于是喬最先離開那女人,文森特和那女人在塔下一同度過了一夜,醒來后那女人已經離開了他。如果“最后的情人”是一種象征的話,那么那位女人代表著一種更高境界,這是文森特和喬即將要努力到達的精神境界,這個更高的精神境界像一位神秘的情人一樣吸引和引領著文森特和喬走向她。

誰是最后的情人呢?最后的情人是引領我們進行精神探索和生存追問的那樣東西,她就藏在我們每個人自己的靈魂中。

殘雪稱自己的小說是“新實驗”文學,這種文學樣式“一反以往中國主流文學在人性的淺表層游蕩的慣例”?。在精神領域和文學藝術領域不斷探索,并實現更高的飛躍,是殘雪“新實驗”文學表達的重要主題。

①⑨??殘雪:《殘雪文學觀》,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14頁,第107頁,第127頁,第127頁。

②③⑩???殘雪:《關于〈最后的情人〉》,見殘雪:《最后的情人》,花城出版社2005年版,第2—3頁,第3頁,第3頁,第4頁,第2頁,第2頁。

④⑤殘雪:《靈魂的城堡》,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412頁,第410頁。

⑥⑦⑧????殘雪:《最后的情人》,花城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239頁,第 296頁,第 297頁,第 102頁,第 294頁,第280頁,第30頁。

?殘雪:《永生的操練——解讀〈神曲〉》,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4年版,第2頁。

猜你喜歡
五龍文森特殘雪
藝術空間·盛開的小梨樹
蘇童《米》中城市對人性的異化
雪中
殘雪,為何能成諾獎熱?
義務保潔40年阿根廷老人悼念亡妻
品梅
對蘇童《米》中人性欲望的探究
男孩的雨
對蘇童作品《米》中人欲心靈的探尋
锃光的頭,瓦亮的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