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土地上走出的開國將帥

2012-08-15 00:51靜怡
支部建設 2012年14期
關鍵詞:原名少將軍銜

山西土地上走出的開國將帥

巍巍太行,泱泱汾水,養育了無數優秀的三晉兒女。在這片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熱土上,也曾升起輝耀共和國的一顆顆將星。1955年至1964年,有47位山西籍開國將領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其中元帥1人、上將2人、中將1人、少將43人:

徐向前(元帥1901~1990),五臺縣東冶鎮永安村人。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最高職級為國家軍委副主席。

趙爾陸(上將1905~1967),崞縣(今原平市)解村鄉北三泉人。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大區。

董其武(上將1899~1989),河津市樊村鎮固鎮村人。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大區。

常乾坤(中將1904~1973),垣曲縣王茅鎮下毫村人。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

谷景生(少將1913~2004),猗氏(今臨猗)縣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大區。

史進前(少將1917~2008),原名薄禎祥,字恒溫,定襄縣河邊鎮芳蘭村人。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大區。

張文舟(少將1912~1986),原名霍昭漢,沁縣郭村鎮郭村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

胡榮貴(少將1913~2004),定襄縣蔣村鄉蔣村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

閻捷三(少將1905~2006),原名閻潤法,澤州縣南村鎮東常村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

劉靜海(少將1916~2002)。壽陽縣安公村人。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

李懋之(少將1907~2009)襄垣縣王槨鎮五陽村人。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

張子明(少將1918~1991),離石縣(今呂梁市離石區)人。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

高德西(少將1915~2005),原名高德喜,古交市神堂巖村人。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

薛克忠(少將1914~1988),洪洞縣淹底鄉北卦底村人。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

王展(少將1920~2011),原名王煒,汾陽市城子鄉東河頭村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

王慶生(少將1914~1998),平遙縣寧固村人。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

史景班(少將1918~2001),汾陽市城關鎮昌寧宮村人。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

牛明智(少將1917~1981),芮城縣王窩村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

呂義山(少將1912~1991),崞縣(今原平市)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

吳效閔(少將1921~1977),太谷縣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

張獻奎(少將1916~1999),忻縣(今忻州市忻府區)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

茹夫一(少將1916~2007),猗氏(今臨猗)縣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

梁中玉(少將1918~1980),嵐縣劉家莊村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

王蘭麟(少將1912~2008),解縣(今屬運城市鹽湖區)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軍。

車敏瞧(少將1912~2005)垣曲縣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軍。

張梓楨(少將1913~1982),靈石縣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軍。

根據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的統計,截至2018年4月,前四批1986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中,去世人數已經超過400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主要方式為傳承,但現在全國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出現傳承斷層,因此搶救性保護已經刻不容緩。祥云縣傈僳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七人節”和傈僳族傳統紡織技藝現在也出現了傳承人斷層現象,其中就傈僳族傳統紡織技藝最為嚴重,現在整個村能夠完整掌握此項技藝的不及10人,且這些傳承人平均年齡為62歲左右,年齡最高的為73歲,年齡最小的為51歲。

王曉(少將1913~),定襄縣受祿鄉東作村人。1961年晉升為海軍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軍。

白云(少將1917~),洪洞縣人。1964年被授予空軍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軍。

劉忍(少將1915~1978),應縣薛家營村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軍。

許志奮(少將1920~2008),汾陽市三泉鎮南馬莊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軍。

張子珍(少將1918~1967),應縣楊莊村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軍。

張中如(少將1919~),原平市西鎮鄉沙城村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軍。

張柱國(少將1913~1992),繁峙縣東山鄉蛟坨村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軍。

范富山(少將1914~1996),定襄縣河邊鎮芳蘭村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軍。

胡尚禮(少將1915~2003),解縣(今屬運城市鹽湖區)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軍。

賀明(少將1919~),臨猗縣閆家莊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軍。

柴啟琨(少將1919~2005),河津市連伯村人。1964年晉升為海軍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軍。

張廷楨(少將1909~1983),原平市蘇龍口鎮長樂村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軍。

張世珍(少將1902~1956),原名張卓吾,聞喜縣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軍。

李文一(少將1907~1975),萬榮縣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軍。

馮梓(少將1909~1989),平定縣鎖簧鎮東鎖簧村人。1959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軍。

楊文安(少將1912~1967),芮城縣劉堡村人。原名楊輅。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軍。

劉蘇(少將1913~1992),原名劉仲義,應縣城關鎮龍泉村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軍。

張政(少將1915~2005),曾用名張公漢、章震,陽曲縣北鄉赤泥社村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軍。

段士楷(少將1919~1991),霍州市下樂坪村人。1964年晉升為空軍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軍。

智生元(少將1914~1975),定襄縣神山鄉管家營村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軍。

(靜 怡)

猜你喜歡
原名少將軍銜
相信“溫暖”的力量
構建研究型名師工作室路徑的實證研究——以甘肅省隴原名師工作室為例
32個裝備方隊
藝事
常書鴻的原名及其兩篇舊作
中國人民解放軍大校軍銜之概談
外媒猜測中國軍銜改革走向
非洲國家軍銜自成體系
毛新宇 毛澤東孫子晉升少將系誤傳
新官上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