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液常規檢查的影響因素研究

2012-08-15 00:50張璐靚趙憲文
中國醫藥指南 2012年10期
關鍵詞:抗凝劑血樣血常規

張璐靚 趙憲文

(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河南 鄭州 450053)

在大部分的臨床治療中,血液檢驗是進行身體檢測的必須環節。隨著醫學不斷發展以及技術創新,臨床檢驗逐漸成為醫生對病患進行診斷的重要指標。但是血液的常規檢查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而造成數據失真,例如檢驗過程是否規范、采集的血樣是否受到污染等。因此,為了提高血液檢驗結果的精確性,以提高輔助診斷的有效性,探明影響血液常規檢查的相關因素,具有很重要的臨床意義。本文選取80例身體健康的志愿者進行血液檢驗影響因素實驗,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80例身體健康的志愿者,其中女性41例,男性39例,年齡在22~45歲,平均年齡為(31.5±4.5)歲。血壓為90~130/60~90mmHg,體溫≤37.5℃,平常身體健康,沒有慢性疾病史。選用Backman Counter血液細胞計數儀進行計數,使用EDTA-K2抗凝劑。

1.2 方法

同時對80例身體健康的志愿者采集末梢血與靜脈血,末梢血在食指或者無名指內側抽取。靜脈血從肘部抽取。抽血由專業人員操作,按照程序嚴格進行。每個志愿者抽2份血樣,立即檢驗其中一份,另一份添加EDTA-K2抗凝劑,于室溫下(18~22℃)分別在即刻、30 min、2h、6h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進行分析,由此比較末梢血與靜脈血的指標是否存在差異。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1.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的差異比較用t檢驗,率的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不同部位血常規檢查結果比較

在末梢的常規血檢驗中,紅細胞(RBC)、白細胞(WBC)以及血紅蛋白(Hb)檢驗的平均值都比靜脈血檢驗值高;但血小板(PLT)的計數平均值比靜脈血平均值低,采用t檢驗,其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具備可比性;中間細胞百分比(MXD)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不具備可比性。

2.2 不同時間血常規檢查結果比較

通過在室溫下于不同的時間段對同一份血樣進行檢查,發現30min~2h內靜脈血血常規白細胞(WBC)、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b)、血小板(PLT)以及中間細胞百分比(MXD)各項參數和即刻進行檢測的結果比較是無顯著性差異(P>0.05)。放置6h后,血小板(PLT)與即刻比較明顯下降,而中間細胞百分比(MXD)的比例有所提升(P<0.05);白細胞(WBC)、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b)的參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3 討 論

一般醫院檢驗科的血常規檢查就是對白細胞、紅細胞及血小板有形成分的質和量進行測定、分析。白細胞、紅細胞及血小板這三個系統和人體的血漿一起組成了血液。血液對人體的循環代謝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停地流通于人體血脈,參與機體的每一項功能活動。如果血液中發生任何一點病理變化,會對人體的全身器官產生消極影響。反過來,人體組織或者器官發生病理變化,也會使血液產生病理變化。因此,保證血液的健康,對人體的新陳代謝功能、內部外部環境平衡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5]。

依據上述血液與機體的關系,表明血液常規檢測有可能被其他因素干擾。根據相關文獻和數據記錄顯示,患者進行血液常規檢查時,一些生理因素、儀器因素、試劑因素與人為因素對檢查的結果有很大影響。如病患在進行血液常規檢查的近期內,服用過激素藥物,或者食用水和食物,會對檢查結果產生干擾,所以為避免此種錯誤,應保證驗血近期內不服用激素藥物以及驗血前保持空腹狀態;人員操作血液分析儀有誤,沒有校正血液分析儀或者操作程序不規范等都會影響檢測的結果,為了讓儀器正常工作、人員操作準確,在使用血液分析儀的時候應該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如選擇遠離熱源或電磁干擾的地方,室溫最好控制在15~25℃,將儀器放在穩固平整的平臺,防止震動損壞儀器,日常要做好對儀器的維護工作;還有采集方式不正確也會影響檢驗結果。類似檢測前沒有處理好血液與抗凝劑的比例或者采血過程中時間過長或者血壓搖勻時間過短,血樣未能和抗凝劑充分發生作用,血樣采集好不能即使送檢等錯誤操作,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加強管理進行預防,例如在患者狀態良好時進行血樣抽取、對專業采血員加強培訓、熟悉采血流成、控制時間等,可以有效防止影響血液常規檢查結果因素出現。

在文獻中,較少出現采血部位及采血完畢后放置的時間會影響檢驗結果的記載。本文正是以探究這兩個因素對血液常規檢查的影響為主。通過從80例健康的志愿者進行不同部位的采血比較,每個志愿者抽2份血樣,立即檢驗其中一份,另一份添加EDTA-K2抗凝劑,于室溫下(18~22℃)分別在即刻、30min、2h、6h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進行分析,由此比較末梢血與靜脈血的指標是否存在差異。結果顯示:結果靜脈血與末梢血紅細胞(RBC)、白細胞(WBC)以及血紅蛋白(Hb)與血小板(PLT)的數值差異(P<0.05)具有顯著性意義,具有可比性;2h內血樣各指標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6h血樣指標與即刻測定的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以上研究,在臨床工作中如條件允許應以靜脈血檢測血常規、2h以內檢測為宜。

[1]劉保廷.血常規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0,8(12): 55.

[2]鐘紅梅.血常規檢驗的影響因素[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5):155.

[3]趙晉芳.淺談血常規檢驗的影響因素[J].實用醫技雜志,2008,15(23):3077.

[4]徐金華,游其勇.影響血常規檢驗結果的多種因素分析[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5):2699.

[5]于廣亞.影響血常規檢測結果相關因素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4):8-9.

猜你喜歡
抗凝劑血樣血常規
為什么獻血過程中不可隨意更改獻血量?
血常規檢驗中常見誤差原因及解決策略
血常規樣本采集時間、分裝時間及放置時間對患兒凝血發生率的影響
血常規解讀
楓葉
血清腫瘤標志物聯合血常規指標檢測在原發性肝癌診斷中的應用觀察
血常規檢驗前的準備工作
細菌感染血液標本對微生物檢驗結果的影響
“抗凝劑皮下注射腹部定位卡”在預防皮下出血中的應用
末梢血樣與靜脈血樣行血常規檢測的差異性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