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12例臨床治療總結

2012-08-15 00:42覃健
中國實用醫藥 2012年8期
關鍵詞:尺側穿針克氏

覃健

肱骨髁上骨折是發生在肱骨髁上的骨折,多為間接暴力所致,是兒童常見的骨折,常分為伸直型、屈曲型和粉碎型三種。自2009年以來,我院對12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采用閉合復位經皮穿針內固定法進行手術治療,效果較好,現對其治療進行回顧性總結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病例共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最大年齡16歲,最小年齡7歲,平均年齡9歲,左側骨折5例,右側骨折7例。傷后入院時間為3 h~1 d。

1.2 手術治療

1.2.1 圍手術期處理 術前查血尿常規、血凝試驗、肝功能、心電圖等,排除手術禁忌,術后拍片、換藥,酌情使用抗生素。

1.2.2 手術治療 臂叢神經阻滯麻醉;麻醉成功后,取坐位,常規消毒鋪巾,手法觸摸骨折為伸直,極度橈偏型,近折端尺側淺居于皮下,先以輕柔的回旋手法解脫骨折端軟組織嵌夾,令兩助手于上臂、前臂旋轉中立位對抗拔伸牽引,術者雙手四指環抱近折端向后端提,雙拇指向前擠按遠折端,遠側牽引助手同時屈曲肘關節,糾正前后移位,再以端提擠按手法糾正內外側移位,經皮以2枚直徑2 mm的克氏針于肱骨外髁進針穿過骨折線進入近折端,突破皮質,檢查骨折穩定,X線透視位置滿意,針尾折彎剪短留于皮外,針孔無菌包扎。

2 結果

全部病例經過閉合復位經皮穿針內固定法治療后,X線攝片復檢,骨折對位對線良好,骨折正常愈合,肘關節屈伸功能恢復,無感染、骨移位、肘內翻和缺血性攣縮發生。平均住院時間為5周。電話隨訪半年,效果良好。

3 討論

肱骨髁上骨折是正在發育的兒童最常見的肘部損傷,約占此部位損傷的50% ~60%,伸直型骨折常見,約占肱骨髁上骨折的96%。兒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療主要是及時準確復位,合理固定,恢復肘關節屈伸功能,預防并發癥,特別是肘內翻和缺血性攣縮[1]。關于肘內翻的發病機理,已趨向于遠側骨折端整復后即有尺偏或尺側傾斜成角的一次發生學說。因此,在治療中特別注意尺偏傾斜的糾正及穿固定針后骨折的穩定性,特別強調須有一枚克氏針進人對側皮質,穿針力求一次成功,避免反復拔出打入。對于缺血性肌攣縮,主要是由于血管損傷,組織腫脹或多次整復,骨折處腫脹較重,導致前臂缺血性壞死。在治療中強調盡量一次復位成功,避免多次粗暴復位。

對于肘關節功能恢復,強調根據患兒年齡,術后2~3周檢查肘部有無壓疼及X片情況,一般3~4周拔克氏針,行肘關節功能鍛煉[2,3]。對于應用閉合復位經皮穿針內固定法應注意:一,早診斷早治療:患兒傷后早期肘部腫脹輕,畸形明顯,骨性標志易觸及;經過早期手法整復,較早解除骨折端對血管神經的刺激,能防止Volkmann攣縮的發生。二,肘內翻的預防:肘內翻是肱骨髁上骨折中最常見的并發癥,形成肘內翻的主要原因是復位時骨折遠端的尺偏移位矯正不完全,以及整復后位置丟失,產生尺側的再移位。治療中使遠折端輕度橈偏約2 mm,同時對骨折端行穿針內固定,然后行石膏外固定,防止骨折端再移位,避免了肘內翻的發生。

[1]Brubacher JW,Dodds SD.Pediatric supracondy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humerus.Curr Rev Musculoskelet Med,2008,1(3-4):190-196.

[2]瞿衛華,程光明,劉坤,等.經皮穿針治療兒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臨床應用.中國醫療前沿,2011,6(3):44,77.

[3]陳拓,滕立初,溫科偉,等.閉合復位克氏針內固定治療小兒肱骨髁上骨折療效分析.海南醫學,2011,22(16):82-83.

猜你喜歡
尺側穿針克氏
微創克氏針經皮固定治療第5掌骨骨折
微型鎖定鋼板螺釘與克氏針治療閉合性掌骨骨折的療效分析
除草劑敵草快對克氏原螯蝦(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第3指掌側總動脈起始走行變異1例
第一掌背動脈參與的皮瓣解剖學研究進展
尺側副韌帶前束與尺骨冠突關系的解剖學研究
張英
穿針的母親
25G腰穿針超小劑量布比卡因腰麻用于肛腸科手術的臨床研究
尺神經血液供應神經前置的解剖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