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延謀反背后的權力斗爭——試論魏延之死

2012-08-15 00:45
天水行政學院學報 2012年6期
關鍵詞:魏延蜀漢丞相

劉 巖

(中共天水市委黨校,甘肅 天水 741018)

建興十二年秋,諸葛亮病死五丈原。魏延和楊儀爭相上書,稱對方謀反。諸葛亮臨終留下錦囊妙計,馬岱陣前斬魏延,成功地度過了蜀漢的又一次權力交接。于是魏延就被稱為“腦后有反骨”的典型。但是以魏延在公元234年的地位來說,他似乎并沒有背叛的理由。而魏延之死直接導致了蜀漢的人才凋零,于是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局面。姜維理所當然地獨木難支將傾之天,蜀漢為曹魏所滅。

如果我們要了解此事真相,就首先要了解清楚公元234年(亦即蜀漢建興十二年)蜀魏前線的戰況。

據《三國演義》第一百零二回至第一百零五回中所載:建興十二年春二月,諸葛亮六出祁山,引蜀兵三十四萬,分五路而進,令姜維、魏延為先鋒,皆出祁山取齊;令李恢先運糧草于斜谷道口伺候。下五個大寨,按左、右、中、前、后;自斜谷直至劍閣,一連又下十四個大寨,分屯軍馬,以為久計。魏國以司馬懿為大都督,凡將士悉聽量才委用,各處兵馬皆聽調遣。司馬懿聚集各處軍馬共四十萬,皆來渭濱下寨;又撥五萬軍,于渭水上搭起九座浮橋,令先鋒夏侯霸、夏侯威過渭水安營;又于大營之后東原,筑起一城,以防不虞。又命郭淮總督隴西軍馬,據北原下寨,深溝高壘,按兵休動,伺機反擊。

諸葛亮令魏延、馬岱引兵渡渭水攻北原;令吳班、吳懿引木筏兵去燒浮橋;令王平、張嶷為前隊,姜維、馬忠為中隊,廖化、張翼為后隊,分兵三路,去攻渭水旱營。結果三路俱失,約折了萬余人。后諸葛亮又欲接連東吳,相約攻魏。設巧計火燒上方谷,卻天不遂人愿,功敗垂成。諸葛亮自覺神思不寧,諸將也就因此未敢進兵。后來諸葛亮鑲星祈命,卻被魏延撲滅主燈。于是開始安排身后撤軍事宜,將大事委于楊儀,使魏延斷后,姜維次之。然而魏延燒斷棧道,屯兵南谷,把住隘口,楊儀、姜維星夜引兵抄到南谷之后。楊儀在門旗影里,拆開錦囊,于是隨著魏延的喊聲,馬岱手起刀落,斬魏延于馬下。

也就是說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在他軍事生涯中最后一次兵出祁山,使盡平生本事,造木牛流馬,火燒尚方谷,然而終于還是“吾心昏亂,舊病復發,恐不能生矣”,最后使出看家本領鑲星祈命也終無濟于事,命喪五丈原。對此,魏人稱“亮糧盡勢窮,憂恚嘔血,一夕燒營遁走,入谷,道發病卒”,雖語帶譏諷,細思卻也不無道理。諸葛亮在他死前,召集營中諸將(除了魏延),安排身后的撤退事宜,再下來就是魏延“謀反”了。

由此我們不禁要問:魏延乃蜀之大將,當時已官任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南鄭侯。也就是說,當時的魏延已經是蜀漢軍的第二號人物,僅次于諸葛亮。諸葛亮死后,魏延也就是蜀漢軍理所當然的統帥,那么,諸葛亮死時就應該讓魏延負責統軍了??墒鞘聦嵣蠀s并非如此,諸葛亮死后,他將“大事委于臣(楊儀),照依舊制,不敢變更,使魏延斷后,姜維次之”。而他也恰恰知道魏延“平日恃功務高,人皆下之;儀獨不假借,延心懷恨”??墒撬麉s偏偏這樣做了,為的是什么?這就需要我們了解魏延其人、諸葛亮其人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

一、魏延其人

《三國志·魏延傳》載:“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也。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建興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請諸葛亮駐漢中,領丞相司馬、涼州剌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將軍費耀、雍州剌史郭淮與延戰于陽溪,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又“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

也就是說,魏延積功而升,遷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領漢中太守,封南鄭侯。比之諸葛亮的丞相錄尚書事,假節,領司隸校尉,封武鄉侯僅次一級,是當時蜀漢不折不扣的第二號人物。魏延對士兵很好,而且作戰勇猛。不過,卻自恃功高,目中無人,不善與同僚相處。而且魏延也確實很難駕馭,即使對著諸葛亮也會“心中不悅,口出怨言”。

二、諸葛亮其人

《三國志·諸葛亮傳》:“諸葛亮字孔明,瑯邪陽都人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先主詣亮,凡三往,乃見”?!敖ò彩?,益州牧劉璋遣法正迎先主,使擊張魯。亮與關羽鎮荊州。先主自葭萌還攻璋,亮與張飛、趙云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二十六年,先主即帝位,策亮為丞相。亮以丞相尚書事,假節。張飛卒后,領司隸校尉。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篤,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敖ㄅd元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頃之,又領益州牧。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笆臧嗽?,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贈丞相武鄉侯印綬,謚為忠武侯?!?/p>

諸葛亮從初出茅廬到永安托孤確實建立了不朽的功勛。開府治國,位極人臣,在政治方面有很高的建樹??墒窃谲娛路矫?,他從建興六年到十二年,短短七年間,前后四次親自統兵北伐,不但未竟全功,簡直可以說是寸土未得。雖然不能以成敗論英雄,但是卻可以看得出諸葛亮長于政務,而略遜于戰陣。正如陳壽所評價的“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而且諸葛亮用人,好為朋黨,所重之士如蔣琬、費祎、楊儀、馬謖都是荊州人氏,就算有個原為關西降將的姜維,也是他的親傳弟子。魏延作為劉備一手提拔起來的心腹部曲,是劉備賴以制衡蜀漢內部權力結構的重要棋子,而在諸葛亮死前,與諸葛亮并受遺詔輔少主,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的李嚴已經被貶謫,而經常與諸葛亮叫板別苗頭的魏延,自然也就不為他的選定的繼承人所喜愛,自然成了威脅諸葛亮一系權力順利交接的最不穩定因素,豈能不讓楊儀之類的心胸狹隘之輩欲先除之而后快?

三、魏延和諸葛亮的關系

魏延和諸葛亮的關系應該是整部《三國演義》中最讓人捉摸不透的。在《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中魏延在長沙一戰,殺韓玄,救黃忠,分明是有大功而無錯之人,可孔明卻教人推出帳外斬首。理由是:“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且“觀魏延腦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删驮谶@一章中,武陵郡的從事鞏志殺太守金旋以降,是典型的不忠也不義,卻得代金旋之職,明顯的是自相矛盾。

如果說那時的魏延因為資歷過淺而又苦不能說的話,那么第九十三回中的子午谷襲長安一策的不見納就應該是兩人本就緊張的關系推向頂峰。是時魏延獻策曰:“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無謀。延愿得精兵五干,取路出褒中,循秦嶺以東,當子午谷而投北,不過十日,可到安長。夏侯楙若聞某驟至,必然棄城望橫門邸閣而走。某卻從東方而來,丞相可大驅士馬,自斜谷而進。如此行之,則咸陽以西,一舉可定也”??酌鲄s笑曰:“此非萬全之計也。汝欺中原無好人物,倘有人進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殺,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傷銳氣。決不可用?!薄秾O子兵法》曰:“兵者,詭道也?!庇衷唬骸胺矐鹫?,以正合,以奇勝?!鄙頌楸ù蠹业目酌鞑豢赡懿幻靼走@么淺顯的道理,可他卻在這上面很是躊躇,不能出奇制勝。于是魏延自是怏怏不悅,多有怨言。

的確,魏延確實有很多的苦水要倒。因為劉備在時,魏延是獨當一面的大員,而此時卻是言不聽、計不從?!度龂尽の貉觽鳌罚合戎鳛闈h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毕戎鞣Q善,眾咸壯其言。當時的蜀漢政權正是全盛時期,文有孔明、法正;武有關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而魏延能力排張飛等劉備的原班人馬,成為漢中太守,自然除了劉備的卓越眼光外,和魏延自身的才能也是分不開的。而在五虎將先后謝世,在諸葛亮的南征北伐中,他成了蜀軍中最重要的上將。無論資歷、功勞還是勇猛,已經無人出其右了??墒俏貉訁s從來沒能有過獨當一面的機會,不是用來誘敵,便是用來打個小埋伏。如果不是魏延勇武,恐怕不是被王雙所殺,便是陪同司馬氏父子一同葬身于尚方谷的火海之中。假如有如果的話,鎮守街亭的如果是魏延,而“接應街亭,當陽平關沖要道路,總守漢中咽喉”的重任由“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的馬謖擔任的話,恐怕飲恨街亭的便是司馬氏了。當然,這個由不得我們假設,正如魏延也已經不能復作惡一樣。

但我們卻可以進一步論述魏延是不是真的要反?!度龂萘x》第一百零四回中:延在本寨中,夜作一夢,夢見頭上忽生二角,醒來甚是疑異。次日,行軍司馬趙直至,延請入問曰:“久知足下深明易理,吾夜夢頭生二角,不知主何吉兇?煩足下為我決之?!壁w直想了半晌,答曰:“此大吉之兆:麒麟頭上有角,蒼龍頭上有角,乃變化飛騰之象也?!毖哟笙苍唬骸叭鐟?,當有重謝!”直辭去,行不數里,正遇尚書費祎。祎問何來。直曰:“適至魏文長營中,文長夢頭生角,令我決其吉兇。此本非吉形,乃刀下用也。今頭上用刀,其兇甚矣!”祎曰:“君且勿泄漏?!敝眲e去。費祎至魏延寨中,屏退左右,告曰:“昨夜三更,丞相已辭世矣。臨終再三囑付,令將軍斷后以當司馬懿,緩緩而退,不可發喪。今兵符在此,便可起兵?!毖釉唬骸昂稳舜碡┫嘀笫??”祎曰:“丞相一應大事,盡托與楊儀;用兵密法,皆授與姜伯約。此兵符乃楊儀之令也?!毖釉唬骸柏┫嚯m亡,吾今現在。楊儀不過一長史,安能當此大任?他只宜扶柩入川安葬。我自率大兵攻司馬懿,務要成功。豈可因丞相一人而廢國家大事耶?”祎曰:“丞相遺令,教且暫退,不可有違?!毖优唬骸柏┫喈敃r若依我計,取長安久矣!吾今官任前將軍、征西大將軍、南鄭侯,安肯與長史斷后!“祎曰:“將軍之言雖是,然不可輕動,令敵人恥笑。待吾往見楊儀,以利害說之,令彼將兵權讓與將軍,何如?”延依其言。祎辭延出營,急到大寨見楊儀,具述魏延之語。儀曰:“丞相臨終,曾密囑我曰:魏延必有異志。今我以兵符往,實欲探其心耳。今果應丞相之言。吾自令伯約斷后可也?!庇谑菞顑x領兵扶柩先行,令姜維斷后;依孔明遺令,徐徐而退。魏延在寨中,不見費祎來回覆,心中疑惑,乃令馬岱引十數騎往探消息?;貓笤唬骸昂筌娔私S總督,前軍大半退入谷中去了?!毖哟笈唬骸柏Q儒安敢欺我!我必殺之!”因顧謂岱曰:“公肯相助否?”岱曰:“某亦素恨楊儀,今愿助將軍攻之?!毖哟笙?,即拔寨引本部兵望南而行。于是魏延燒絕棧道,引兵攔路,從而錯失了先占漢中,進而直奔成都,上達天聽,造成楊儀背叛之事實的唯一機會。這也說明了魏延雖然勇武過人,能征慣戰,但是在政治方面的素養卻是很不到家!其實當時魏延真要背叛蜀漢,他可以有三種選擇:一,率領本部軍馬陣前倒戈,投降司馬懿;二,割據漢中,獨樹一幟,觀望形勢;三,殺回成都,篡奪蜀漢政權。然而,魏延并沒有選擇其中任何一條路,他僅僅主張由楊儀等人護喪還葬,由他率軍繼續北伐,不要“以一人死廢天下事”,其心洞然可見,何其稱為反叛?陳壽在《三國志·魏延傳》里說:“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而在《資治通鑒》里也說:“始,延欲殺儀等,冀時論以己代諸葛輔政,故不北降魏而南還擊儀,實無反意也?!?/p>

在《三國志》和《資治通鑒》中,都明確評論魏延并無反意,是想殺夙敵楊儀。不過被楊儀擊敗,魏延被迫退往漢中,馬岱奉楊儀之命率兵追擊,在路上將魏延斬殺。于是乎,魏延“謀反”的真正原因就出來了:魏延不過是在諸葛亮死后的蜀漢政治權力爭奪中的失敗者。中國自古有“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說法,但是很不湊巧的是魏延不久以前正是楊儀他們的同僚,那么,他也就只能很不幸地被戴上“謀反”的帽子了。而諸葛亮明知魏延與楊儀的矛盾,為什么還安排魏延為楊儀斷后的疑問也就自然不再是疑問了。諸葛亮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使蜀漢政權在他死后能夠順利地按照他的意愿交接,從而保證以后蜀漢政策方針的延續,或許這是他們心目中的不“以一人死廢天下事”也未可知。

四、魏延“謀反”背后的權謀

正如前文所說,魏延難以駕馭,在諸葛亮在世之時,他尚且敢“心中不悅,口出怨言”,那么,在他死后,誰也無法保證魏延能干出什么事來。所以諸葛亮絕對不會讓魏延在他死后能夠獨攬大權,主持軍國大政。事實也證明諸葛亮心中己早有安排了,蔣琬和費祎是諸葛亮發現和一手培養起來的支撐蜀漢后期人選。但是諸葛亮更清楚,等他死后,只要有魏延在,蔣、費二人未必能順利繼承自己的大業。不論功勞、資歷蔣、費二人都無法與魏延相比,加上魏延手握重兵,他的存在對諸葛亮死后的蜀漢政權是個極大的不穩定因素,這點諸葛亮很清楚,魏延的存在很可能會使蜀漢政局動蕩,甚至內戰。唯一的辦法就是除掉魏延。諸葛亮既決定除魏延,當時魏延便在軍中,隨便找個借口都能讓魏延人頭落地。但是為什么不在自己未死之時殺之呢?這便是諸葛亮的高明之處。如果諸葛亮要殺魏延,必須要給魏延安上一個恰當的罪名(這個時候在借口魏延“腦后有反骨”的話,已經是不合時宜了)。諸葛亮是個謹慎、小心、周密的人,如果無端誅殺有功無罪之臣,一來于天下名聲不利,二來殺魏延這般重臣,怕軍中人人自危,軍心浮動,就是有兵變也不為過。最好有個名正言順的理由,謀反罪名是最好不過。這就要利用魏延驕傲自負、目中無人的性格,激起他有過激的言語和行動,然后誅之。這就是為什么諸葛亮明明知道魏延與楊儀水火不容,還要把指揮前線部隊撤退的總指揮權交給了楊儀的原因。雖然諸葛亮對楊儀也不放心,但是還是選擇了楊儀。因為諸葛亮對魏延的性格太了解了,他安排魏延為楊儀斷后,料定魏延必不相從。安排“若延或不從命,軍使自發”,大軍竟然棄魏延而去,利用魏延的性格逼他有所行動,最后導致被殺,可以說魏延之死是諸葛亮一手策劃的,是有預謀的。而對于楊儀,諸葛亮也很清楚他的品性,同樣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恃才傲物,目中無人,與人難以相處,是典型的心胸狹窄,小人性情的惡棍,在《三國志·費祎傳》中有段這樣的記載:“值軍師魏延與長史楊儀相憎惡。每至并坐爭論,延或舉刀擬儀,儀泣涕橫集”。然而當馬岱殺了魏延以后,“儀遣馬岱追斬之,致首于儀,儀起自踏之,曰:庸奴!復能作惡不?遂夷延三族?!睂τ谶@樣的人,只要在關鍵時刻曉之以利,他就會唯利是圖;而利用價值消失以后,只要稍加排擠,他就會不擇人而噬,比起魏延,還是好對付多了。只不過犧牲一個魏延,換來蜀漢政權平穩延續了三十余年,以一州之地維持著鼎立局面,在諸葛亮看來是完全值得的。只不過,歷史是公正的,蜀因戰益弱,且自毀長城,而魏被兵不傷,終于有二士滅蜀之役;而曹魏政權也同樣被逼禪讓倒也應了那句“天理循環,報應不爽”,也頗合《三國演義》“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主旨。相信魏延如泉下有知的話,當浮一大白!

[1]羅貫中.三國演義[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

[2]陳壽.三國志通俗演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3]孫武.孫子兵法[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4]司馬光.資治通鑒[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5]裴松之注三國志[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

猜你喜歡
魏延蜀漢丞相
諸葛亮死后留下四位人才 他們力保蜀漢江山30年
大小相形,巨細反襯——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蜀漢劉禪的治國舉措及其成因
宰相和丞相不是一回事
三十六計之欲擒故縱
從豬倌到丞相——悠久的中國故事之一
原來如此
立刻·立即
原來如此
“以防萬一”和“只怕一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