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裕固族教育研究述評

2012-08-15 00:52楊寶琰楊雅琴
當代教育與文化 2012年3期
關鍵詞:裕固族雙語民族

楊寶琰,楊雅琴

(1.西北師范大學 西北少數民族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甘肅 蘭州730070;2.甘肅民族師范學院 教育系,甘肅 合作 747000)

裕固族教育研究述評

楊寶琰1,楊雅琴2

(1.西北師范大學 西北少數民族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甘肅 蘭州730070;2.甘肅民族師范學院 教育系,甘肅 合作 747000)

裕固族教育是一個重要的學術研究領域。文章從裕固族教育史,中小學地方課程開發,裕固族語言使用與教學,裕固族學生教育心理,裕固族文化與學校教育等五個方面對裕固族教育研究文獻進行了梳理,肯定了裕固族教育研究領域取得的成就,并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及今后可能的研究取向。

裕固族;教育研究;文獻述評

一、裕固族概況

裕固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為甘肅省特有的世居民族。裕固族自稱 “堯呼爾”,新中國成立之初,經本民族代表協商,確定以同 “堯呼爾”音相近的 “裕固” (也取漢文富裕鞏固之意)為族稱。裕固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可追溯到古代的回鶻人,也就是說,古代回鶻人的一支是裕固族族源的主要成分之一,后逐漸融合蒙古族、藏族和漢族等民族形成。[1]根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裕固族人口為1.37萬人,主要信仰藏傳佛教,近90%聚居在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的康樂、大河、明花、皇城及馬蹄區的友愛鄉,其余居住在酒泉市肅州區的黃泥堡裕固族鄉。

裕固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但由于歷史原因,裕固族遺失了本民族的文字,轉而用口頭傳承的方式來傳承民族文化。裕固族分講兩種本民族語言,一種是西部裕固族語 (亦稱 “堯乎爾”語),屬阿爾泰語系的突厥語族,主要是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西部的裕固族群眾使用;另一種是東部裕固族語 (亦稱 “恩格爾”語),屬阿爾泰語系的蒙古語族,主要是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東部的群眾使用。[2]504當前,除以上兩種本民族語言外,漢語也是一些裕固族群眾日常交際的語言工具。

裕固族教育研究始于20世紀40年代的邊政調查。[3]62學術界真正對裕固族教育進行比較系統、全面的研究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研究成果主要為專著、期刊論文和學位論文。本文主要是對20世紀80年代以來裕固族教育研究文獻的梳理和總結,以期為進一步推進裕固族教育研究提供文獻基礎和研究思路。

二、裕固族教育的研究主題

從研究主題看,裕固族教育的研究文獻可以分為裕固族教育史和綜述性研究,中小學地方課程開發研究,裕固族語言使用與教學研究,裕固族學生教育心理研究,裕固族文化與裕固族學校教育等五個方面。

1.裕固族教育史和綜述性研究

關于裕固族教育史的研究相對較少,例外之一是,在韓達主編的 《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史 (第一卷)》中,由張如珍撰寫的 《裕固族教育史》。此文系在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教育志 (1934-1989)》的基礎上編寫,全文共分為四章:第一章介紹了裕固族的形成以及歷史演變、分布和發展、宗教信仰、語言文字與風俗習慣等;第二章介紹了民國時期以及之前歷代王朝的文教政策、社會文化教育、學校教育以及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等內容;第三章介紹了解放后40多年來的裕固族教育,主要敘述了裕固族教育制度的建立,國家民族教育政策方針的執行、教育事業的發展等內容;第四章主要介紹了裕固族教育發展的歷史經驗。[4]1403-1405在教育思想史研究方面,較有代表性的研究是丁虎生對顧嘉堪布興辦教育的經歷及其教育思想的梳理和分析。[5]

裕固族教育的綜述性研究,主要來自裕固族青年學者巴戰龍,在其3篇論文中系統地梳理了裕固族教育研究領域內取得的成就?!冻删团c問題:中國裕固族教育研究六十年》一文將裕固族教育文獻資料分為核心文獻和相關文獻,對20世紀40年代至21世紀初 (1944-2002)的裕固族教育研究文獻進行了綜述,在肯定裕固族教育研究領域內取得的成就的基礎上,分析了存在的問題,[6]這篇文章為進一步的裕固族教育研究提供了基礎的文獻資料和研究路徑及方法。另外兩篇論文分別以 “期刊報紙文獻”和 “研究生學位論文”為例,對2004-2008年的裕固族教育研究進展作了述評。[7][8]

2.中小學鄉土教材和地方文化課程開發研究

在人口較少民族地區,開發和實施民族地方文化課程是繼承和保護民族傳統文化、促進文化多樣性發展的基本途徑和主要方法,受到研究者的積極關注。

在碩博論文方面,主要是來自中央民族大學研究生的研究。如趙淑巖的博士論文 《以校本課程建構透視牧區教育的自由與多元》,采用人類學的相關理論和研究范式,以牧區學校的個案教師 (側重于家庭構成的多民族性)在校本課程研發的歷程及行為轉變為線索,對甘肅省肅南縣皇城鎮肅南二中校本課程建構過程進行了深描,并從教育人類學的立場上給予意義解讀,進而建構了自由多元的牧區教育理論。[9]金清苗的 《“裕固族鄉土教材”開發研究》,在田野調查和文獻分析的基礎上,結合班克斯 (Banks)的多元文化課程理論,對裕固族鄉土教材開發和實施過程進行研究,在多元文化課程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課程實施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和方法。[10]

在期刊論文方面,巴戰龍通過對肅南縣兩個鎮的實地調查,來描述裕固族文化融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歷程與現狀,發現裕固族文化融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探索性實踐,主要集中在裕固語教學試驗和與民族文化傳承有關的校本課程開發上,存在學校教育中 “惟分數主義”傾向明顯和民族文化融入學校課程的校際差異明顯等問題。據此,研究者主張應以轉換視角、加強交流、制定政策、均衡發展為對策,“實事求是地穩步推進”是解決裕固族文化融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基本策略和思想指南。[11]段兆兵通過對肅南縣校本課程開發情況的調查發現,中小學校本課程開發主要采用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踐方式,校本課程開發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12]安維武通過為期兩個學期的試驗教學,提出了裕固族傳統體育課程開發的內容、實施和評價應該體現的取向及相應的建議。[13]此外,趙北揚通過對兩所不同民族地區中學 (其中一所位于肅南縣)的個案比較研究,認為以人類學的經濟文化類型理論為依托開發校本課程,在加強學校教育與社會發展、學校與社區間的聯結、解決教師職業倦怠和促進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信息、技術、文化資源匱乏等問題給校本課程的深入開發帶來了困難。[14]在另一篇文章中,海路和滕星介紹了以上兩所學校校本課程開發的成果和經驗,探討了民族教育中的文化差異問題,提出了民族地區校本課程開發的策略。[15]

3.裕固族語言使用與雙語教學研究

語言是一種獨特的文化遺產,是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文化資源,因此,對成為瀕危語言的兩種裕固族語言教育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可惜的是,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

在 《西部裕固語的使用與教學述略》一文中,巴戰龍描述了不容樂觀的西部裕固語使用現狀和開展的兩次西部裕固語教學活動,分析了持有西部裕固語的裕固族學生的母語對第二語言 (漢語)學習的一些干擾現象。[16]2009年,在另一篇論文中,巴戰龍基于兩次語言教育試驗的民族志和之所以失敗的歸因分析,對民族自治地方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討論,發現有三種效應——應激效應、黑箱效應和計劃效應值得注意。[17]在2010年,巴戰龍又從主位視角和土著觀點出發,在對裕固語使用現狀進行描述的基礎上,從發展人類學的視角出發,指出語言是一種獨特的文化遺產,應擺脫 “交際工具論”的束縛,邁向 “文化資源論”,即語言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能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文化資源。各級政府及社會各界應該從 “整體論”的原則出發,采取切實的政策措施保護裕固語在內的少數民族瀕危語言。[18]

除巴戰龍的研究外,董曉波通過田野調查,對裕固語使用現狀作了詳細的描述,并在描述和理論探討的基礎上將裕固語的使用區域分為裕固語、漢語雙語區;東西部裕固語、漢語多語區和漢語單語區 (裕固語缺失區)。[19]阿爾斯蘭在對裕固語雙語教學活動進行簡要回顧的基礎上,認為各級政府部門對維護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對傳承傳統文化的宣傳不夠以及參與教學的老師沒有受過必要的裕固族語言知識的學習培訓是裕固語雙語教學進展不順利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策略以通過雙語教學來傳承傳統文化。[20]值得一提的是,與以上在描述性的宏觀現狀調查的基礎上提出對策的研究不同,來自肅南縣幼兒園的索蕊在2011年6月4日的 《張掖日報》上撰文探討了情境教學法在幼兒裕固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4.裕固族學生教育心理研究

在民族文化心理的大背景下,裕固族教育中也存在眾多獨特的教育心理學問題,研究者從兒童心理發展、學習能力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開展了研究。

在兒童心理發展和學習能力方面,針對語言學習的,僅有趙鳴九、萬明鋼和馬明強采用三種不同類型的漢語語句,對六個民族兒童的漢語語義理解進行的比較研究。研究發現,相比其他少數民族,裕固族和保安族兒童的漢語文理解成績較高,裕固族兒童和其他民族對三類句型的理解在9歲時達到了相接近的水平,具有相同的學習語法結構的能力。不過,此研究抽取的裕固族兒童多從小生活在漢語環境中,且未對不同母語水平的裕固族兒童的漢語學習效果進行有力的探討。[21]李暉則從找近義詞、推理和語言類別等方面對保安、東鄉、裕固和漢族少年兒童的學習能力進行了比較研究,研究者認為,由于經濟發展、教育條件的差異,裕固族少年兒童的學習能力優于保安、東鄉和漢語少年兒童。[22]此外,王樹秀等人通過對8~12歲漢族和裕固族兒童思維能力以及創造力的比較研究,發現漢族和裕固族兒童思維能力和創造力的發展不存在民族差異,存在地區差異;裕固族兒童思維能力發展的性別差異不顯著,裕固族兒童想像豐富、新穎和具有創造性等結論。[23][24]

在心理健康方面。歐陽林等人利用SCL-90量表對裕固族地區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測評,發現漢族中學生的得分總水平略低于常模,裕固族則高于常模;縣城高于農牧區;漢族男女生間無顯著差異,裕固族女生高于男生。[25]陳福采用特質應對方式問卷對藏族、漢族和裕固族中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藏、漢、裕固族中學生的積極應對得分和消極應對得分在性別和城鄉上都存在顯著差異,在民族和是否為獨生子女上無顯著差異。[26]

除以上兩個方面外,楊雅琴探討了裕固族和漢族父母教養方式的異同及特點,發現漢族家長對子女有更多的嚴厲懲罰和干涉保護傾向;漢族母親的拒絕否認和嚴厲懲罰的教養方式也顯著多于裕固族母親。[27]閻麗娟和鐘福國對裕固族心理素質進行了探討,其中涉及到裕固族道德規范等文化傳統對兒童教育影響的分析。[28]

5.裕固族文化與裕固族學校教育

裕固族青年學者巴戰龍,在其博士學位論文基礎上修改的學術專著 《學校教育·地方知識·現代性:一項家鄉人類學研究》是已知裕固族教育研究方面的第一部學術專著。該研究采用人類學田野調查的方法,在一個鄉村社區現代性的百年歷程中,以地方性知識和學校教育的關系為主題,對 “學校-社區的關系”展開研究。除此之外,巴戰龍的碩士論文 《社區發展與裕固族學校教育的文化選擇》以新中國成立以來 (1949-2000)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明花社區的發展為背景,闡述裕固族學校教育具有 “民族-國家整合”和 “民族文化傳承”兩大功能,當地學校教育為適應社會發展而做出的文化選擇應是一種建立在基本的文化教育 (以國家課程為主要載體)基礎之上的整合省級教育、環境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綜合性教育。另外,錢民輝在介紹裕固族社會學校教育的歷史與變遷的基礎上,通過深度訪談的方法,探究了裕固族社區的教育問題及困境,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29]185-205安維武在肅南裕固族地區的學生和社會當中開展了裕固族鄉土知識的問卷調查,掌握了肅南裕固族地區學生、社會對本民族優秀文化的了解和對裕固族鄉土知識的需求程度,從而為裕固族鄉土教材建設研究提供了客觀依據。[30]451-457

此外,與這一主題相關的文獻還有錄入鐘進文主編的 《中國裕固族研究集成》中的兩篇文章?!丁皩W生房”:裕固族民族教育中一種文化現象的研究》一文對 “學生房”——文化現象的介紹和分析。馬金鈴分析了教育與宗教的關系、民族融合對學校教育的影響及學校教育產生的背景等諸方面來探討現代學校教育的產生、內容、特點以及對當今

教育發展的推動作用。[31]22,488-491,483-486碩士論文主要有:王吉春的 《地方、國家與教育變遷:裕固族小學教育變遷研究》(南京師范大學,2006),吳剛的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農村學校體育現狀及對策研究》(西北師范大學,2009),馬曉麗的 《多元文化背景下肅南裕固族學校音樂教育研究》(西北師范大學,2009),孫美玉的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實證研究》(西北師范大學,2011)等。

三、問題與展望

通過上文所述,可以看出裕固族教育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加深了我們對裕固族教育問題的認識,但應看到,目前學術界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并不充分,存在很多有待解決的問題。

1.研究人員主要來自高校、地方教育研究機構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研究者中既有裕固族研究者,也有非裕固族研究者,既有教育實踐者,也有學術研究者,研究者的族群和學術背景多元,但研究隊伍的數量偏少,而且研究者的學術素養和研究水準亟待提高。非本族研究者往往缺乏裕固族語言和文化知識的掌握,很難將自己的研究放置在裕固族文化、社會和歷史的脈絡中進行思考,導致研究的生態效度和本土適切性較差。相比之下,當地本民族研究者精通裕固族語言和文化,但學術訓練不夠,研究欠規范,影響到研究的水平和層次??上驳氖?,我們看到裕固族教育研究者已經成長起來,他們接受過系統的科學研究訓練,熟悉裕固族語言和文化,無論在理論水平或是方法訓練都較為扎實。不過,這樣的研究者的數量畢竟較少,難以從總體上扭轉裕固族教育研究的水平。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應該提倡本民族研究者和非裕固族研究者,當地研究者和非本土研究者,學術研究者和教育實踐者的合作研究,從而推動裕固族教育研究隊伍的壯大,研究水平的提升。

2.在研究方法上,近年來,以巴戰龍為代表的接受過系統學術訓練的研究者,利用人類學田野調查方法,產出了一些學術水平較高的研究成果,但更多研究還停留在文獻整理、經驗總結層面上,經驗研究也以描述性調查居多,缺乏學術研究的規范性和嚴謹性。這里并不是說文獻整理和現狀描述研究不重要,而是說針對一些問題,如裕固族的語言學習和雙語教學問題,若僅停留在現狀描述上,就很難找出語言學習和雙語教學的心理或社會文化機制,從而限制了操作性策略的建構。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們除了繼續梳理裕固族教育的文獻資料,對裕固族教育現狀進行調查之外,要大力提倡扎實的田野研究,有針對性采用實驗社會心理學的一些方法來探討裕固族教育中的心理和社會文化機制,從而為裕固族文化的教育傳承模式 (特別是雙語教學和雙語學習)提供操作性的理論指導,而不是止于問題的描述。

3.在研究內容上,學者們對裕固族教育的各個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涉及,特別是學校教育功能和校本課程開發積累了豐富的資料,但某些研究領域還需充實,特別是雙語學習和雙語教學研究。裕固族語言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個民族兩種語言,且均沒有文字,已有的雙語教學和雙語學習理論未必適用于裕固族兒童的語言教學和學習。國內的已有研究不僅數量極少,研究水平有待提高,而且多是20世紀80、90年代的研究成果。因此,今后應加強裕固族雙語教育研究,特別是雙語教學和雙語學習的研究。對于此問題的研究,不僅要在方法上創新,加強實驗社會心理學實驗和人類學田野調查研究,還應該在理論視角上有所創新,注重引入其他學科的相關理論成果,如近幾年文化心理學中興起的雙文化框架轉化理論、語言心理學和語言人類學中的語言社會化理論等。

[1] 吳永明.裕固族族源初探 [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84,(1):34-41.

[2] 楊建新.中國西北少數民族史 [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88.

[3] 巴戰龍.學校教育·地方知識·現代教育:一項家鄉人類學研究 [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4] 張如珍.裕固族教育史 (第一卷)[M]//韓達.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史.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8.

[5] 丁虎生.顧嘉堪布和他的民族教育思想 [J].民族教育研究,1993,(2):77-80.

[6] 巴戰龍.成就與問題:中國裕固族教育研究六十年[J].民族教育研究,2007,(6):104-109.

[7] 巴戰龍.近五年裕固族教育研究進展述評:以研究生學位論文為例 [J].民族教育研究,2010,(2):118-123.

[8] 巴戰龍.近五年裕固族教育研究進展述評:以期刊報紙文獻為例 [J].當代教育與文化,2009,(5):5-10.

[9] 趙淑巖.以校本課程建構透視牧區教育的自由與多元 [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2009.

[10] 金清苗.“裕固族鄉土教材”開發研究 [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2008.

[11] 巴戰龍.裕固族文化融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問題的調查研究 [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0,(2):6-12.

[12] 段兆兵,陶靜.西北少數民族地區中小學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基于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的調查[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1,(2):17-22.

[13] 安維武.裕固族傳統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教學實踐研究 [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 (10):108-109.

[14] 趙北揚.社區背景下的校本課程開發:肅南二中和勐罕鎮中學的個案研究 [J].民族教育研究,2008,(5):38-43.

[15] 海路,滕星.文化差異與民族地區校本課程開發:一種教育人類學的視角 [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2):1-7.

[16] 巴戰龍.西部裕固語的使用與教學述略 [J].甘肅民族研究,1998,(1):62-64.

[17] 巴戰龍.兩次裕固族語言教育試驗失敗的歸因分析與相關政策探討 [J].教育學報,2009, (4):83-88.

[18] 巴戰龍.裕固族語言文化遺產保護問題探究 [J].暨南學報,2010,(4):92-97.

[19] 董曉波.裕固族民族語言使用現狀的人類學調查研究:以紅石窩、韭菜溝和喇嘛灣三鄉為例 [J].科學·經濟·社會,2006,(4):17-20.

[20] 阿爾斯蘭.多元文化環境下的裕固語雙語教學述評[J].民族翻譯,2011,(3):82-85.

[21] 趙鳴九,萬明鋼.7-9歲漢、藏、東鄉、保安、裕固和哈薩克族兒童語義理解的比較研究 [J].心理學報,1989,(2):207-215.

[22] 李暉.甘肅四民族少年兒童學習能力發展的比較研究 [J].心理科學,2000,(3):371-372.

[23] 王樹秀.8-12歲漢族和裕固族兒童創造力發展的比較研究 [J].民族教育研究,1992, (3):49-53.

[24] 王樹秀,劉毅,陳曉云.對裕固族地區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研究 [J].西北師大學報 (社會科學版),1989,(4):88-93.

[25] 歐陽林,王新,吳軍偉.8-12歲漢族和裕固族兒童心理發展的比較研究 [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89-92.

[26] 陳福.藏族、漢族和裕固族中學生應對方式的比較研究 [J].沙洋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1):18-21.

[27] 楊雅琴.裕固族和漢族父母教養方式的比較研究[J].中國民康醫學,2008,(4):355-356.

[28] 閻麗娟,鐘福國.裕固族心理素質透視 [J].西北史地,1998,(1):15-17.

[29] 錢民輝.多元文化與現代性教育關系研究:教育人類學的視野與田野工作 [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30] 安維武,王延軍.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皇城鎮裕固族學生鄉土知識現狀調查研究 [M]//鐘進文,巴戰龍.中國裕固族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1.

[31] 鐘進文.導言 [M]//鐘進文.中國裕固族研究集成.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A Literature Review of Education Research of Yugur Ethnic Minority

YANG Bao-yan1,YANG Ya-qin2
(1.Research Center for th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of Minorities,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Gansu,730070,PRC;2.Education Department,Gansu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ezuo,Gansu,747000,PRC)

Educational studies of Yugur ethnic minority is an important academic field.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finding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al history of Yugur ethnic groups,its loca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Yugur language use and teaching,educational psychology of Yugur students,Yugur culture and its school education.Then it analyzed some problems in the previous research and the possible trend for future research.

Yugur ethnic minority;educational research;literature review

G 75

A

1674-5779(2012)03-0024-05

2012-04-09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2011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 “教育公平視野下的人口較少民族教育特色研究:以甘肅特有少數民族為例”(DMA110315)的階段性成果;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青年項目 “學校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徑研究”(EMA110407)階段性成果

楊寶琰 (1981—),男,甘肅慶陽人,西北師范大學講師,教育學博士,主要從事文化社會心理學、教育社會學和教育人類學研究

(責任編輯蘇二利/校對舒澍)

猜你喜歡
裕固族雙語民族
我們的民族
淺談裕固族民歌傳承現狀
談裕固族傳統文化教育——以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幼兒園教育教學為例
雙語教學中裕固族原生態民歌的價值及應用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快樂雙語
快樂雙語
快樂雙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