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兒治未病應從調理脾胃入手

2012-08-15 00:50羅秋燕
世界中醫藥 2012年3期
關鍵詞:水谷外感運化

羅秋燕

(廣州市越秀區兒童醫院,廣東省廣州市大南路130號,510115)

“治未病”是中醫學的一大特色和優勢,是早在2000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來的防病養生謀略,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已變防漸等多個方面的內容。萬全的《育嬰家秘》體現了預防為先,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其提出“育嬰四法”,即預養以培其元,胎養以保其真,蓐養以防其變,鞠養以慎其病,實質上加強了小兒先天、后天之本。小兒先天充足,后天強盛則邪不可干,故孕育正常,生長健康,發育良好,疾病免生[1]。中醫理論認為小兒為“稚陰稚陽”“純陽”之體質,“稚陰稚陽”是說明小兒時期機體的陰陽均不完善、成熟;而“純陽”則是表明小兒處于不完善、不成熟的陰陽中,又是以“陽生”為主導趨勢來帶動“陰長”。小兒之陽既是“純陽”又是“稚陽”,即既不成熟完善又是在蓬勃生長,且總是陽比陰生長得“快”而“多”。中醫學認為,肺脾腎與人體“正氣”的關系最為密切,“正氣”又是使人體免于疾病的主要因素,即“正氣存內,邪氣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正氣)必虛”,所以小兒時期由于“正氣”尚不充盈成熟,免疫系統不成熟完善,較成人易患病,且以后天肺、脾兩系的病證居多,而平素易患各種疾病的孩子,總與自身肺、脾、腎的具體情況密切相關[2]。臨床上小兒之病以外感六淫及內傷乳食較為多見。然而內傷外感諸病之發生,多與脾胃虛弱有關。因此,小兒治未病顯得尤為重要,而治未病應從調理脾胃入手。

1 小兒未病先防必須調脾胃

明代醫學家張介賓說:“善治脾者,能調五臟,即所以治脾胃也。能治脾胃,而使食進胃強即所以安五臟也?!泵髂┑尼t家孫文胤在其《丹臺玉案·脾胃門》中指出:“脾胃一傷,則五臟皆無生氣?!逼湟馐侵?,五臟必資于谷氣,谷入于胃,和調五臟而血生,脾胃運化功能健旺,則氣血充盈,營養五臟;脾胃受損,則氣血生化之源虧乏,導致五臟失養,氣機失調,變生各種疾病??梢?,“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而“治脾胃即可以安五臟”,所以我們養脾胃其實是在安撫五臟。脾胃決定肺的津氣盛衰?!端貑枴れ`蘭秘典論》指出:“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狈沃鳉?,全身的氣都是由肺來主持和管理的。而肺所需要的津氣,全賴于脾胃水谷精微所轉化。脾胃為肺之母臟,肺主氣而脾益氣,肺所主之氣來源于脾,肺氣的盛衰很大程度上決定于脾氣的強弱,故有“脾為生氣之源,肺為主氣之樞”之說。因此,肺氣不足多與脾有關,如脾虛的人比較容易感冒。表面上看,容易感冒是由于衛氣不足,而衛氣來源于中焦,由水谷精微所化生,它行于脈外,有護衛肌表、防御外邪的作用,衛氣不足則不能抵御外邪而外感疾病,因此容易感冒的人實際上是與脾氣不足有關,脾不能益氣則使肺氣虛,肺氣虛則衛氣不足。脾胃虛弱也容易導致腎虛?!端貑枴れ`蘭秘典論》說:“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蹦I能藏精,精能生骨髓而滋養骨骼,所以腎有能讓人保持精力充沛、強壯矯健的功能。腎是先天之本,脾是后天之本,兩者是相互滋生、相互促進的關系,如果兩者不能相互協調,就會影響人的生長、發育以及壽命。腎藏精,“先天之精”來源于父母,而所藏“后天之精”全賴脾胃運化的水谷精氣所化。因此,脾胃健旺,水谷精微充足,不斷滋養于腎,使腎中精氣盈滿。如果脾胃虛弱,腎中精氣不足,就會導致腎虛。

小兒的生理病理特點可概括為“臟腑柔弱,易虛易實,易寒易熱”。小兒生機蓬勃,發育迅速,所需水谷精微較之成人更為迫切。飲食經過胃納脾運,化為精微的營養部分,輸送到臟腑、經絡以營養全身,增強機體生理功能活動,故稱“脾胃為后天之本”?!捌⒅鬟\化,胃主受納”,總司人體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但小兒“脾常不足”,脾胃嫩弱,功能尚未健全,同時生機蓬勃,發育迅速,又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加之寒暖不能自調,飲食不能自節,因而經常處于寒暖失調,負載過重的狀態。因此,無論飲食、外感、內傷,還是藥之不慎,均可傷及脾胃。且發病急,變化快,合并癥多,往往表里兼病,寒熱夾雜,虛實并見。若乳食不當,或過饑或過飽,易于引起脾胃運化失常,脾胃不能運化水谷精微,則不能滋養于肺,化生于衛,固護肌表,肌表空虛,抵抗力下降,稍受寒冷或氣候稍變即可引起外感病的發生。另一方面,脾胃運化功能減弱,不能及時消化納入的飲食物,積滯日久往往化熱,內熱由生,稍感外邪即發?。?]?!镀⑽刚摗吩?“脾胃為后天之本,四季脾旺不受邪,百病皆有脾胃虛弱而生?!逼⑽附∵\,則宗氣旺盛,營衛暢達,不易受外邪侵襲。若脾胃虛弱,消化力差,營養不足以供給體內的需要,防御機制減退,不能抵抗外邪侵襲,所以各種疾病從此發生。正如明代醫家萬全所言“五臟以胃氣為本”“脾胃一病,五亂并作,脾胃虛弱,百病蜂起”,故“調理脾胃者,醫中之王道,小兒尤不可不調理”。

2 小兒既病防變亦需調脾胃

李東垣注重調理脾胃,認為治未病始終要重視脾胃的調養,以扶助正氣,抵抗邪氣?!饵S帝內經》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疾病能否發生及轉歸,正氣的強弱是關鍵,正氣不足是產生疾病的內在依據。肺脾腎與人體“正氣”的關系最為密切,而肺腎的盛衰取決于脾胃的虛弱,即正氣源于水谷精氣,亦即《脾胃論》所論的胃氣、元氣。胃氣和元氣的盛衰,與脾之功能強弱有內在聯系,脾旺則正氣充盛,脾弱則正氣不足,因此,“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從空間上看,疾病具體發生于哪個臟腑,也與臟腑本身的正氣強弱有關。脾為后天之本,充養全身,臟腑局部之正氣虧虛,亦與脾臟有著密切的聯系。疾病發生以后,從時間上講,其發展變化也是以正氣強弱為依據的,正氣強,則疾病向著健康方向發展;正氣弱,則功能性的疾病向著器質性的疾病方向發展。因此,脾的功能失常是諸多疾病發生發展的終始。

筆者在臨床上主要從事腦癱、精神發育遲緩、自閉癥等特殊兒童的康復工作,這類患兒常有先天腎精及后天脾胃的不足,表現為五軟或五遲等發育障礙,而后天脾胃的虛弱,又使這些患兒在喂養方面尤為困難,常常出現厭食、積滯、嘔吐、腹瀉等內傷疾病,而脾胃損傷無法化生水谷精微滋養于腎,腎精愈顯不足,則不能補益腦髓,患兒康復難以奏效;同時稍有不慎,常易外感六淫而引起外感等疾病的發生。這不僅中斷了患兒的康復治療,更使患兒本就不足的正氣愈虛,不利于患兒康復。因此,筆者根據小兒治未病應調脾胃的理念,在臨床上除用中藥辨證處方調理患兒脾胃之外,還應用整體經絡按摩療法調理小兒脾胃的方法對患兒在未病之時及患病之后進行治療,往往能收到較滿意的療效,在未病之時可減輕患兒發病次數,在患病之后可縮短病程,使患兒的康復治療得以順利進行。

[1]何清湖,周興.論中醫“治未病”的源流.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9,7(12):9.

[2]蘇樹蓉.小兒體質理論與兒童保健.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2,8(2):74-75.

[3]申冬冬,侯江紅.治療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應從調理脾胃入手.遼寧中醫雜志,2008,35(10):1504-1505.

(2012-03-06收稿)

猜你喜歡
水谷外感運化
水谷隼接搶段技戰術分析
從《黃帝內經》認識脾的作用
濕氣重可以游泳嗎
桑菊飲治豬外感咳嗽
止嗽散加減治療外感咳嗽36例
背部足太陽膀胱經走罐治療外感高熱30例
水谷雅子的草根兒“駐顏術”
宣肺止咳湯治療外感咳嗽臨床觀察
脾主運化淺議
上如浮云 下如流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