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組合作式教學法在運動解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①

2012-09-18 07:07孫麗娜
當代體育科技 2012年29期
關鍵詞:解剖學實驗課實驗組

孫麗娜

(華北科技學院體育部 河北三河 101601)

小組合作式教學法在運動解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①

孫麗娜

(華北科技學院體育部 河北三河 101601)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及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對社會體育專業2009級60名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式教學法運動解剖學實驗教學應用效果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合作學習方式教學的效果較優于傳統教學法,實驗組成員對小組合作學習方法了解不足,實驗組小組合作學習組織化程度不夠,小組內成員關系較好,小組間成員關系淡薄,小組內成員凝聚力及榮譽感不強。并得出將實驗內容設計為學生的階段性成績,計入課程總成績,且加大所占比例及發揮實驗教師的引導作用,學生的優點要多關注,對學習主動且表現優異,小組內責任心強的學生應多給予鼓勵、表揚和建議。

運動解剖學 實驗教學 小組合作式教學法

20世紀70代初合作學習在美國興起,從此形成一種新的策略體系與教學理論,并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的成果。由于它增強人際交往,促進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并改善課堂氣氛,大面積提高了學生的學業成績,使學生非智力品質的發展等方面有了實效性提高。很快,就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并成為一種主流教學策略和理論。體育專業學生進人大學階段,運動解剖學(人體解剖學)是一門必修的重要基礎理論謀,直接影響學生后繼課程的學習的教學質量。本研究通過運動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及其綜述合作學習,在以提高運動力解剖學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1 合作學習的結構模式

以目標設計為導向的合作學習是以班級授課為前導,小組活動為主體再由教師控制教學進程,分配學習任務和設計教學,從而達到全員互動合作的一種教學活動。合作學習一般結構模式為:(1)目標明確:教師要明確本次課(或本單元)的教學任務、目標。(2)組合優化:不同的分組方式針對不同情況的學生選擇。(3)小組設計:計好本組的活動計劃,即小組根據教師制定的總目標來規劃本組的子目標。(4)集體呈現:形成初步的技術概念即通過教師講解、示范、練習等手段進行教學。(5)小組活動:引進激勵機制,發揮小組成員的各自優勢,展開團結合作、互幫互助、共同提高。(6)教學評價:最后教師點評,進行小組內互評,自評再開展組間評比。

2 合作學習在運動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

近年,合作學習模式被很多教師嘗試引人到運動解剖學的實驗和理論教學中,也取得了一些理想的成果,對提高運動解剖學教學水平有很好的借鑒意義。何坷峻等對廣西民族大學健康科學學院體育與學生的運動解剖學課程進行為期2年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實驗教學,采用個別輔導相結合、小組合作學習和集體教學的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樂于探究、勤于動手、主動參與,發現運動解剖學教育教學效果通過合作學習可以得到顯著提高。

任傳忠等把信陽職業技術學院新人學的2004級5年制高級護理專業學生隨機分成對照班和實驗班。進行為期1年的人體解剖學合作學習教學,對照班進行傳統方式教學。實驗班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分組,實驗班根據教學內容的差異,在理論課中主要采用“小組一一游戲一一競賽法”、“切塊拼接法”、“學生小組成績分工法”等合作學習策略,采用以探究為核心的實驗分級的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在實驗課中。實驗結果如表1,研究認為合作學習模式把合作的觀念引人教學系統,充分開發和利用了教學系統中的人力資源,顯著提高了解剖學的教學效果,預示了現代教學系統的發展。

本文通過對華北科技學院社會體育專業2009級1班及2班的學生進行研究[1],期望得出合作式教學法對學生心理及學習能力的影響。

3 研究內容

3.1 研究對象

選取華北科技學院在讀的社會體育專業2009級1班、2班共6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

3.2 研究方法

通過觀察法、文獻法、數理統計法,對運動解剖學實驗課中引用合作理念是否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進行分析。

3.3 研究步驟

3.3.1 實驗分組

在2009~2010學年第二學期運動解剖學實驗授課過程中,由1、2班隨機選取30名學生作為實驗組,另外30名學生作為對照組。實驗組采用分組合作式教學。實驗組內30名學生自愿組成5人一組共計6個實驗小組。在每組內推舉一位小組長,組內各組員成立合作小組,并課程內外完成互助學習。教師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參與討論,并提出問題,由小組內成員一起解決。一次實驗課后由小組內成員匯報學習的小結及學習后的思考。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30名學生在教師講授演示完畢后,由學生自由觀摩實驗的模型、儀器及圖片。

3.3.2 實驗質量控制

教學實驗中為防止其它主客觀因素的干擾,保證評價的客觀性,要嚴格控制實驗因素在教學實驗中,對照班與實驗班除在教學方案的使用上有所區別外,在授課教師、教學內容、教學條件、教學環境、教學進度等因素在完全相同的情況下采用雙盲法進行教學實驗。

4 實驗結果的評定方法

4.1 實驗成績的比較

以學習成績主要用于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2組均在課后交實驗報告,實驗成績的評價由實驗報告(占實驗課成績的80%),以及實驗課的課堂表現(占實驗課成績的20%)組成。實驗課課堂表現包括學生的討論結果、活躍程度、回答問題的質量等。

同時以實驗課中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互動討論時間的長短、課外的學習時間、學習途徑的選擇、實驗項目研究的深度廣度作等項目作為評價學生學習自主創新性的評價標準。

表1 合作學習方式教學與傳統方式教學的效果比較

4.2 實驗組學生問卷調查

實驗后對實驗組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情況的問卷調查,以了解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學習及心理的主觀看法。

5 研究結果及分析

5.1 合作學習方式教學與傳統方式教學的效果比較

由實驗結果可以看出,無論是實驗學習效果的直接體現實驗報告的成績,還是實驗課的課堂表現,都是實驗班各組學生的成績要高于對照組各學生的成績(如表1)。

5.2 實驗組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調查

5.2.1 小組合作學習的概況

通過對實驗組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情況的問卷調查,筆者了解到有40%的實驗組學生表示在上大學之前,在課堂上從來沒有進行過小組合作學習。有46.7%的學生表示喜歡在出現一個有價值的問題而沒有現成答案時用小組討論交流的方式。

5.2.2 實驗組小組合作的組織情況分析

調查中有60%的學生認為自己所在的學習合作小組成員間沒有明確的責任分工。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對某個問題大家都有爭論,絕大多數學生是以組內優秀學生的意見為最后的答案。而53.3%的學生覺得老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應該適當引導、提示。

說明在實驗組內的各實驗小組間能夠做到明確分工的小組較少,大多數小組還是遵循小組討論的結果以優秀學生的意見為最后的答案,而缺乏公平合理的原則。

5.2.3 實驗組小組合作的小組內成員及小組間成員關系情況分析

調查中有40%的學生表示組內的同學之間的關系很好,且合作愉快;而有26.7%的學生表示對組內同學關系無所謂;有高達80%的學生表示所在小組與其它組的交流為從不搭理和經常對抗;而只有20%學生表示與其它小組經常交流;而對于小組成員間整體氛圍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6.7%的學生表示很在乎集體榮譽;23.3%的學生表示組內凝聚力一般。

結果顯示小組合作實驗下學生關系較融洽,而小組內的凝聚力及榮譽感較不強,應考慮在之后的研究中探討應用何種方法可以加強小組內的凝聚力。

6 討論

6.1 合作學習方式教學的效果較優于傳統教學法

由實驗結果可以看出,無論是實驗學習效果的直接體現實驗報告的成績,還是實驗課的課堂表現,都是實驗班各組學生的成績要高于對照組各學生的成績。

6.2 實驗組成員對小組合作學習方法了解不足

多數學生表示在上大學之前,在課堂上從來沒有進行過小組合作學習。而學生表示喜歡在出現一個有價值的問題而沒有現成答案時用小組討論交流的方式。

6.3 實驗組小組合作學習組織化程度不夠

多數學生表示各實驗小組間能夠做到明確分工的小組較少,大多數小組還是遵循小組討論的結果以優秀學生的意見為最后的答案。而缺乏公平合理的原則。無良好的組織化管理。

6.4 小組內成員關系較好,小組間成員關系淡薄

大多數小組學生表示組內的同學之間的關系很好,且合作愉快;而絕大多數學生所在小組與其他組的交流為從不搭理和經常對抗。說明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只關注組內學習,而忽略了組與組間的合作學習。

6.5 小組內成員凝聚力及榮譽感不強

因為小組內成員在互動學習過程中對于小組的使命感認識不強,問題研究的結果也是一副于己無關的態度,缺乏對于問題追求的強烈熱情。

7 結論與建議

7.1 結論

激發學生上實驗課的興趣合可以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技術、實驗創新能力及社會交往能力。

但合作學習還處于實驗階段,對于學生的凝聚力,培養集體榮譽感有待加強。

7.2 建議

(1)將實驗內容設計為學生的階段性成績,計入課程總成績,且加大所占比例。

(2)發揮實驗教師的引導作用,多關注學生的優點,對于小組內責任心強,學習主動且表現優異的學生應多給予表揚鼓勵。

[1] 馬蘭.合作學習的價值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04(4).

[2]李金良.體育教學中合作學習法的探討[J].教學與管理,2006(36).

[3]葉秀丹.淺析有效合作學習的條件——由美國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和特點引發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7(2).

[4]尚瑩.合作式學習方式對體操普修課教學效果影響的實驗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6(6).

[5]王淑英,范紅哲,劉志紅.在高校體育專業健美操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的實驗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4).

G804.4

A

2095-2813(2012)10(b)-0043-02

孫麗娜,女,講師,碩士研究生,運動人體科學方向。

華北科技學院教研基金項目HKJYZD1036。

猜你喜歡
解剖學實驗課實驗組
BRA V600E 抗體的幾種手工免疫組化染色方法在甲狀腺乳頭狀癌中的表達情況比較*
小學科學實驗課中學生思維的培養
小學科學實驗課中學生思維的培養
人體解剖學與醫學影像解剖學在教學中的結合探析
山西省2018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人體解剖學
有趣的實驗
魔術師的考驗
太極拳側行步運動解剖學分析
功能性訓練手段對大學生基本運動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
SHR主動脈結構重構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