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羨林的“作業”與“惡習”

2012-09-22 05:08秋末
幸?!傋x 2012年5期
關鍵詞:季老書桌上季羨林

凌晨4時,季羨林起床,洗把臉后,坐到了第一張書桌前,開始他一天工作的第一個時段。他早飯以前在這張書桌上完成他的第一篇“作業”;早飯之后進入第二時段的工作,在第二張書桌上完成另一份“作業”;而晚飯后,他在第三張書桌上工作。他習慣在寫作一篇學術論文的同時,去做一個翻譯項目。季羨林喜歡同時做多項工作。而這樣做的好處是干一件事累了,立刻換一件。這樣一來,腦筋就像是新磨的利刃一樣鋒利,思考問題時有妙筆生花之感。

誰最早披露季羨林這樣的“作業”法,可查難考。秋末看到多個版本,有兩個版本比較原始,一個是金克木的《文化老頑童》,說季羨林成功源自勤奮,一天是怎樣工作的,輪著“作業”的說法來自季老學生,是哪位學生說的,未說明;另一個版本,在中央電視臺文化訪談節目中,季羨林之子季承說的,父親有三張書桌,不同的書桌做不同的工作,工作就是“作業”,此說不遠,在去年,秋末耳聞,還加一個親(耳)字。

從凌晨始至晚飯后,都在作業,可見用時之多,有成就者,無不勤奮。季老說“少無大志”,無志者成大師,可見,少時有志無志并不重要,到老有恒就是有志。不同的作業需要不同的環境、氛圍,有不同資料、書籍,就要不同的書桌。一、三張書桌時間短,二張書桌時間長,可見作業有主有次。誰為主?極可能是作文、翻譯為次。寫散文是興趣和調節。

頻繁的社會活動,名目繁多的會議,接踵而至的拜訪,先生的時間比一般學者要少得多。先生經常在會前、會后,甚至在會中,構思或動手寫文章。有不少會,先生只用一只耳朵或半只耳朵去聽。積之既久,養成“惡習”,只要在會場一坐,一聞會味,心花怒放,奇思妙想,聯翩飛來。此時,文思如萬斛泉涌,一篇短文即可寫成,還耽誤不了鼓掌。此外,在旅途的飛機上、火車上、汽車上,在騎自行車的時候,尤其是在從朗潤園到外文樓步行在后湖邊的小路上,先生的腦海里更是思考不停。有時候,先生坐公共汽車,在等車時,往往也思有所得,便從兜里隨手掏出一個小紙片,或從地上撿個廢煙盒,順便寫上。這樣,先生贏得了比別人不知多多少倍的時間。

開會走神,腦子里寫自己的文章,怕非僅有。幾成“惡習”,一坐會場,一聞會味,便文思泉涌,奇思妙想,聯翩飛來,就獨有季大師了,不是厭會而是喜會了。你開你的會,我作我的文,還不忘鼓掌,面露欣喜,主會者不知有何感想?秋末有一法,請季大師們上主席臺,看你還敢走神!秋末陪坐過主席臺,眾目睽睽,動不得,離不得,那才叫如坐針氈。季大師們不會上當,還是別請大師們開會,免得落下謀財害命的罵名。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人每天都是24小時,不會你是學者就多一分一秒。如魯迅言,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上了,季羨林把一分一秒的“邊角料”,把等車、散步不能用的時間也用上了,贏得了比別人不知多多少倍的時間,這就是季羨林1000萬字著作的答案。費孝通一弟子已退休,每晚城河邊散步,頸掛一盒,戴兩耳機,或聽唐詩或誦古文或讀英語,天天如此。秋末向其學習,近住郊外,進城一次公交車來回二時,讀唐詩,又讀《大學》、《中庸》,大學時讀過,大部分已忘,即使未忘,再讀,理解全然不同。季老已辭,秋末愿拜季老精神門下。

摘自《蘇州日報》

猜你喜歡
季老書桌上季羨林
我的書齋
聽雨
季羨林:天意高難問
幸運
季羨林的養生啟迪
不平靜,就不會幸福
咪咪(節選)
制作頑皮豬
制作頑皮豬
書桌上的小特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