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稀土“抗日”不靠譜

2012-09-22 09:56郭寧等
非常關注 2012年12期
關鍵詞:稀土抗日出口

郭寧等

因日本政府將釣魚島“國有化”,曠日持久的中日領土爭端從政治不斷向經濟滲透,從抵制日貨(進口)到限制對日本出口稀土等資源,中日雙邊貿易正面臨空前考驗。

早在2010年9月發生釣魚島撞船事件后,中國民間就曾呼吁政府停止對日本的稀土出口,不過這一響應并未得到中國官方呼應。日本學者瀨口清之對最近愈發嚴重的事態擔憂“中國政府最后無法控制國內的反日壓力,考慮出臺對日的限制政策”。

限制對日本出口稀土等資源真的能達到反制日本的目的嗎?

稀土資源并不是“稀有資源”,更不是中國獨有

稀土元素主要指的是化學元素周期表中鑭系元素(加上鈧、釔),這些元素在剛被發現的時候,“稀土”的“稀”確實就是稀少、稀有的意思。但隨著勘探技術的日益進步,稀土元素被發現在地殼中的豐富度相當高,存量最低的稀土元素都比黃金高出200倍,2010年全球稀土產量就是黃金產量的60倍。

這首先說明了稀土元素在世界范圍來看,不是像它的名字那樣唬人。其次,中國的稀土資源儲量也是一直處于被高估的狀態。中國的稀土資源儲量曾一度被夸張為占世界總量的90%以上,但也是由于勘探技術的不斷進步,國外更多、更豐富的稀土礦被發現,90%的數字不斷被降低到2005年的58%,再降到2009年的36%,而俄羅斯(獨聯體)稀土儲量也占世界19%,美國占13%(2009年的探明數據)。

中國更愿意開采

中國的稀土儲量在世界范圍來看,確實有一定的優勢,但并沒有達到壟斷的地步。但為何在2009年的時候,全球約95%的稀土產品由我國生產供應呢?

要知道,中國的稀土產業可不是天生就占優的,從1990年至2005年,中國稀土出口量增長了近10倍,由此可見這種市場地位其實是多年打拼的結果,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形成的。其最大的兩個優勢是低人力成本和低環境成本。既然不是名副其實的戰略資源,那么做買賣的,唯一的考量只能是價格了,既然自己開采的成本遠高于從中國進口,盡管自己儲量豐富又何樂而不為呢?

美國在上世紀80年代是世界第一大稀土出口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也都曾是稀土出口國,只不過當中國開始不計環保成本的大量開采和出口稀土之后,美國稀土開采由于高昂的環保成本,在與中國稀土的價格競爭中落敗,這才造成中國稀土出口一度占全球市場95%的局面。

把別的國家不愿意開采當成不能開采,并且洋洋得意以為抓住了別人的命脈,這只能傷害自己苦心經營、代價慘痛、來之不易的市場份額。

供過于求才是稀土資源最有可能的趨勢

從2005年開始,商務部就不斷限制稀土行業出口配額,出口量從2006年的5.33萬噸下降至2008年的3.46萬噸,再到2009年的3:4萬噸。而去年1至9月,中國共出口稀土產品僅1.1萬噸。

限制配額是抬高價格的最好手段,盡管如此,中國的稀土出口價格低一直是飽受詬病的主因,賣出“白菜價”是政府傻還是企業蠢呢?實際上,由于稀土是一個競爭比較充分的市場,所以價格最終還是由市場供需決定。所謂“白菜價”就算能成立,也是稀土需求全球疲軟的結果。

事實上,稀土行業面臨的是全球性過剩。據英國石油公司發布的《世界能源統計》,世界石油資源僅夠使用40年,但全球已探明的稀土儲量超過2億噸,夠用上千年。僅中國的稀土產品生產能力就已超過20萬噸,年。其中,全球最大稀土產品生產企業——包鋼稀土,未來大約可生產900萬噸稀土產品,僅其一家即可滿足全球需求90年。

日本對中國稀土的依賴正逐步降低

長期以來,日本是中國最穩定、最大的稀土出口市場。很長一段時間內,日本的稀土資源九成以上都需要依靠從中國進口。由此看來,日本真的離不了我們了?

從政策轉變上看,日本經濟產業省去年宣布將對110家民間企業研究減少稀土用量的160個項目給予331億日元的補貼,至今日本政府和企業已計劃投入1100億日元用于研究如何降低對中國稀土的依賴。

從實際的進口量來看,2011年,日本從中國進口的稀土就比上一年減少了34%;今年上半年日本從中國進口的稀土金屬總量為3007噸,所占比例為49.3%,自2000年以來首次降至50%以下。

在日本不斷降低對華稀土進口依賴的大背景下,日本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日本經濟產業省的數據顯示,日本從1993年起開始建立稀有金屬儲備制度和基地。據估計,目前日本的稀土存量已經足夠使用至少20年。

日本從未停止尋找其他稀土資源來源,日本致力稀土資源多元化也不是近幾年的事,更何況是并不稀缺的稀土資源。兩年前,中國大幅減少對日稀土出口的時候,印度笑了。印度總理辛格說,作為世界第五大稀土生產國,印度一直希望與日本合作,“中國減少對日稀土出口對我們是一個很大的激勵”,印度將利用“大好機會”;陸克文也跑去說澳大利亞已準備好成為日本的長期、安全和可信賴的稀土供應國。

禁供、限供日本稀土,中國也會受損

中國稀土資源分布非常分散,內蒙古、江西、廣東、湖南、廣西、福建、四川等皆堪稱稀土大省,全國從事稀土礦開采、冶煉分離的企業高達169家。中國的稀土類資源企業,光上市公司就有7家。

僅廣東一省稀土產業去年產值就破500億。在從事企業眾多、內需不足嚴重依賴出口、產值巨大的三重背景下,我們如何能夠只從日本受損的角度去談論“稀土抗日”的問題。

這和“抵制日貨”的錯誤思路如出一轍,不僅在實際操作中很難實現,就算能實現也至少是雙輸俱損的局面?!跋⊥量谷铡弊鳛閲倚袨?,你能限制本國企業,但你沒法限制別國企業;你能限制明面上不出口,但你限制不了走私。

另外,誰說稀土一定在未來不可替代呢?資源之所以是資源,是因為我們認識到它有用。稀土為什么在古代不重要?是因為我們不知道稀土可以干什么。從擔心煤炭枯竭到擔心石油枯竭再到擔心稀土枯竭,實際上可能更多的是杞人憂天,以此作為威脅更是無知者無畏。

一方總是受損,雙邊貿易做不成

開放的中國,需要更多的人理解國際貿易(雙邊、多邊)的實質。簡單地說,雙邊貿易的實質就是雙贏。而抵制日貨和禁賣稀土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人的一種心態:總覺得自己是國際貿易的受害者。

所以買日貨是吃虧,要抵制(只看到把錢給了別人):賣稀土給日本人也是吃虧了,所以要禁賣(沒看到別人給了咱們錢)。不可否認,在雙邊貿易中,存在著雙方利多、利少的區別。在這種情況下,交易能達成并且能長久地達成完全取決于誰更需要誰,但這又極難判斷:我們如何斷定是日本企業更需要我們出口稀土還是中國企業更需要把稀土賣給日本企業呢?

想想俄羅斯把天然氣用作外交工具的前車之鑒。烏克蘭遭遇的天然氣中斷,讓歐盟各國部長注意到了他們冬季采暖對莫斯科的依賴。于是歐盟集中精力分散供應。俄羅斯的市場份額從28%下降到不足1/4。

目力所及的中國社會的所有進步和成功,無一不來自開放的成果。在血的教訓和鐵的事實前,用更識時務的心態、更符合現代人的思維去看待經濟領域的國際貿易,或許才是上策。

鏈接:日本與稀土

日本是渲染稀土荒擔憂論調聲音最大的,日本沒有稀土礦,卻身為世界稀土消費和生產、出口大國。雖然它已從中國廉價購買、儲備了能用100—300年的稀土,但仍然大張旗鼓地邁開了全球尋找稀土廉價供應商的腳步。近期,日本外交官的身影頻繁穿梭于印度、越南、蒙古、哈薩克斯坦,這些國家有個共同點:擁有或可能擁有稀土。日本迅速同歐美組成“抗議陣營”,日媒指責中國的稀土戰略,同俄羅斯玩弄天然氣管道的手法如出一轍,是徹頭徹尾的“資源武器化”,并搬出WTO規則來大肆制造國際輿論,目的恐怕不僅是想迫使中國在稀土出口上對日實質讓步,而且是要借此在國際輿論中將中國孤立化。

而近期稀有金屬儲備中新入選了鉑、錮及稀土類三種資源。這三種資源都是日本最頂尖的汽車、電子、信息等產業急需的物資:鉑應用于汽車的廢氣排放凈化裝置、燃料電池的制造:錮應用于液晶電視的液晶面板:稀土類則是混合動力車不可欠缺的材料。

(綜合摘編自《東方早報》《中國證券報》《新晚報》等)

猜你喜歡
稀土抗日出口
抗日小英雄楊楊
抗日勝地 多彩陽灣
陳道明不拍“抗日神劇”
王牌稀 土
2018年前8個月越南天然橡膠出口增長9.2%
2020年我國稀土年度開采量將控制在14萬噸以內
米彎彎的夢里有什么
Intertek2014年高成長性中小外貿企業出口100強排行榜
《同仇敵愾:黃埔將帥浴血抗日記》等56則
某官自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