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高職院校漢語教學“四年不斷線”研究

2012-10-15 03:37
新課程研究·高等教育 2012年2期
關鍵詞:漢語教學高職院校

范 瑜

摘要:新疆作為多民族地區,必須大力發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各級各類教育,而少數民族大學生學習并學好漢語,已成為新疆發展的需要,改革的需要,時代的要求和社會的必然。高職院校為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文化素質與專業技能,拓展就業渠道,增強就業競爭能力,必須適應新形勢,不斷努力加強漢語教學的改革與創新,而漢語教學“四年不斷線”研究就成為學院教學研究創新的亮點案例之一。

關鍵詞:高職院校;漢語教學;四年不斷線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0568(2012)11-0067-02

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的不斷深入,西部各行各業都在積極迎接這場經濟革命。西部大開發將會使發達地區的資金、人才等向西部流動。漢語作為國語,在各種各樣的交流中起主導作用。新疆作為多民族地區,必須大力發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各級各類教育,為進一步適應新形勢,迎接新挑戰,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漢語學習和應用也提出了更新、更多、更高的要求。而少數民族大學生學習漢語和學好漢語也成為新疆發展的需要、改革的需要、時代的要求和社會的必然。

克拉瑪依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作為高等職業院校,為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文化素質與專業技能,拓展就業渠道,增強就業競爭能力,適應新形勢,不斷嘗試努力加強漢語教學的改革與創新。目前,我院各專業課程教學均采取漢語教學,用漢語授課,對少數民族學生漢語學習和專業技術的掌握都大有裨益??梢哉f,學好其它課的根本在于漢語,漢語既是基礎,也是必備的工具。因此,我院將少數民族學生漢語學習貫穿其整個在校學習全過程,在其大學四年里(含1年預科),漢語學習不斷線,在教學課程設置、學時分配、教學方法、教材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性的改革與創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強學生摸底,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我院招收的少數民族學生來自全疆各地,有的來自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有的來自經濟較落后的偏遠地區。由于學生所處地區的經濟文化環境大不相同,教育條件也有所不同。即使是從城鎮來的學生,南北疆也有較大的差別。這些差別在學生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上體現得尤為突出。因此,我們在調查少數民族學生入校情況時,以自治區中小學漢語教學大綱中確定的培養目標和要求作為參照,對入校新生進行了考試摸底。經過檢測,總體而言,入校新生漢語水平狀況是:南疆的不如北疆的,農牧區的不如城鎮的,靠近城市的遠遠好于偏遠地區的。通過考試,學院可以將新生按照漢語水平進行組織,分層次開展教學。

在以前的教學中,我院總是采取統一的預科教學模式。通過預科期分層次教學以后,改進了課堂教學策略,加強了課堂教學的針對性,使得基礎好的學生“吃得飽”,基礎差的學生跟得上,使少數民族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增強,學習成績也得到整體提高。

二、創新教學模式,增強課程的生命力

由于漢語預科期只有一年,少數民族大學生漢語水平的提高僅靠預科期是不可能實現的。為此,我院在教學模式上進行了改進與創新,采取了少數民族大學生在校漢語教學“四年不斷線”,并作為課題立項進行研究。

經過幾年的嘗試,我院實現了科學地安排好學生在校的8個學期(包括預科2學期)中的各個學期、每一門課程與每一個環節,確保漢語教學順利開展。具體課程開設如表1。

在漢語教學過程中,我院特別加強了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提高漢語教學的直觀性與信息量。同時,通過改進教學策略,遵循“親歷實踐,深度探究”的原則,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參與興趣,讓學生自主探索,積極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為學生架設一座由“學會”到“會學”的橋梁。同時,注重改變課堂教學策略,通過第二課堂及學生集體活動,創建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漢語的環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漢語,激發了他們參與的興趣。

三、拓展自主教材,激勵教師的創新

為確保漢語教學“四年不斷線”取得成效,我院組織長年從事民族班教學工作的有豐富經驗的教師,就少數民族學生學習基礎課和專業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形成以下結論:①少數民族學生學習上的困難,除了入學時的基礎差以外,主要是漢語跟不上;漢語水平上不去,專業就學不好,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不強,學而無業是個大事。②漢語教學無合適教材,短時期頻頻更換教材,不利于教師分析、評價、總結經驗和提高教學質量;③必須加強對交際漢語、應用文寫作的學習,提高語言實踐能力;④開設專業漢語必須規范。

為此,我院漢語教學改革堅持“三定”的原則:定人、定方案、定內容,專門組織教師編寫了:公共漢語教材,其內容由數理化及電子電氣、信息、機械、汽車、石油、化工等專業的常識性內容組成;專業漢語教材,其內容共四篇:①電子電氣、信息篇;②機械、汽車篇;③石油篇;④經管篇(文科用);交際漢語教材,其內容包含社交口語、就業指導等方面內容,確保漢語教學內容的創新性。

由于是自主編寫的教材,教學的實用性更強,教材中由生活或專業實際引入課題,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產生探究的沖動;同時,又體現了專業思想,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教學更有針對性,教學取得顯著成效。

通過漢語教學“四年不斷線”嘗試,我院少數民族學生漢語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學生從入學初的90%為HSK四級以下,達到畢業前的95%為HSK六級以下,還有40%達到八級以上。學生的漢語表達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就業競爭力也有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1]成世勛.伊犁師范學院中語系漢語教學改革探析[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

[2]馬靜,陳子涵.對預科漢語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昌吉學院學報,2006,(4).

[3]阿衣奴爾·牙森.漢語教學課堂合作學習組織技能[J],現代教育教學探索,2011,(10).

[4]郭掌印,李鴻亮.關于加強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的幾點建議[j].成功(教育),2011,(10).

猜你喜歡
漢語教學高職院校
淺談跨文化交際理論對漢語教學實踐的影響
論文化教育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缺失
委婉語教學研究
否定副詞“不”和“沒”的認知分析
新疆高職院校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課程設計及開發研究
“一帶一路”戰略與鹽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