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學微生物學本科生第二課堂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2012-10-15 03:37王嘉麗張俊磊陳煒
新課程研究·高等教育 2012年2期
關鍵詞:微生物學第二課堂選題

王嘉麗 張俊磊 陳煒

摘要:為了開拓學生的視野,我們在微生物學課程結束之后開展了第二課堂活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學生自由選題,并確定具體方向;第二階段,學生自主進行文獻檢索,閱讀后分組討論交流;第三階段,學生進行文獻總結,以PPT形式進行匯報或進一步撰寫為綜述?;顒尤潭加薪處熯M行指導。以學生為主體是第二課堂成功開展的核心。

關鍵詞:醫學微生物學;第二課堂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0568(2012)11-0128-02

醫學微生物學是一門醫學的基礎學科,是主要研究與醫學有關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學性狀、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法、特異性預防和治療原則等的科學。該課程結束后,學生基本掌握了微生物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術。為了進一步開拓學生的視野,本學科在五年制及以上的專業層次學生中開展了第二課堂活動,從2009年開始至今已舉辦兩屆?;顒拥闹饕问绞情喿x課外的專業英文文獻,然后撰寫綜述或形成試驗方案。在組織實施過程中,筆者深刻體會到,以學生為主體是第二課堂成功開展的核心。

一、自由選題

學生按照自愿參加的原則,以2至5人為一組。他們根據最新國內外流行病趨勢,自主選定感興趣的病原微生物。由于全球流行病的熱點比較集中,學生在選題過程中比較容易出現撞題的情況。在初步報名過程中,有多組學生都關注于甲型流感病毒、口蹄疫病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等病原體。如果單純為了第二課堂的多樣性,而對學生的選題硬性改變或指定,可能從一開始就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相反,鼓勵多組學生關注同一個病原體,不僅意味著給于每組學生公平的起跑線,更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組間的良性競爭。因此,可行的做法是不干涉自由選題,以保持學生初始的求知欲望。

大致選題確定后,學生進一步在教師的指導下確定具體閱讀方向。我們根據本科室各位教師的專長和研究方向,按雙向選擇的原則為每組學生推薦了一位教師作為指導者。教師將參與指導文獻閱讀、形成匯報PPT、撰寫綜述等多個環節,保證了學生有任何問題都能夠得到第一時間的反饋。

二、文獻閱讀

文獻閱讀是擴大專業知識面的必經之路。由于學生的興趣點各不相同,同樣是HIV病毒,有的組可能比較關注發病機制,有的組可能比較關注防治。這些知識都需要閱讀大量的中英文文獻才能獲得。教師既要傳授文獻檢索的基礎知識,也需要協助學生從擴大英文專業詞匯,到自主檢索閱讀英文文獻。這一階段是教師發揮引導作用的關鍵階段。

1.邁好檢索第一步

對于本科生來說,很多人是第一次查閱研究型論著,從理論方法到實踐需要熟悉的過程。在傳授文獻檢索的基礎知識之后,教師的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從茫茫文獻中篩選出需要精讀的相關文獻。請注意,教師不是代替學生選擇文獻,而是教會學生選擇文獻的原則。我們小結了一下,對于入門級的本科生而言,可以按照以下原則篩選文獻:①精確關鍵詞。②進入國內期刊全文檢索最新的相關中文綜述。③進入本專業一級國際期刊的網站檢索5年內的相關英文論著和綜述。實踐過程中,多數學生在閱讀中文綜述后,有助于其迅速地獲得比較全面的背景知識,以及更進一步理解英文論著的內容。

2.小組討論,提高自學能力。

選擇好精度文獻之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組內進行消化和歸納總結。不同組的具體做法有所差異:有的小組為了增加速度,將文獻分散到每個人頭上,每人精讀不同的2至3篇,最后再拼起來;有的小組進行集體學習,組員每周都閱讀1篇相同的文獻,然后周末及時對大家的閱讀心得進行討論和匯總。從實踐效果看,筆者認為前者分散閱讀法在閱讀的絕對數量有一定優勢,但由于組員間缺乏交流,單篇文獻的閱讀深度和理解程度都有相當的局限性。而后者集中閱讀討論法,能夠體現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團隊精神,而且充分的小組討論更能激發出思維的火花。

當前,生物學的技術突飛猛進,學生在閱讀微生物學的英文文獻中最容易遇到的困難是試驗方法部分?,F行的本科教材重在最新知識點的傳授,而對獲得這些知識所使用的方法及其原理一帶而過,或者根本沒有涉及。而對方法的不理解,則直接妨礙了學生理解作者的試驗過程和目的,不能夠從邏輯上把握一篇好文章。建議學生至少一周跟教師交流一次閱讀體會,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重在聆聽,并且適當講解試驗原理,啟發學生的科研思維。通過多次的交流,學生應當逐步縮小閱讀的范圍,了解最新的科研動態,理解各學派的爭議之所在,并且提出自己的見解。

三、成果展現

1.專題匯報:

每期第二課堂活動大約為時3至5個月,最后各組將以PPT的形式集中匯報相關的學習情況。教師在這一階段主要引導學生對學習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并有邏輯性地組成PPT幻燈。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要對小組的表現進行評分,PPT匯報很容易變成演講比賽,某些英語口語較好或者演講能力較強的小組占有一定優勢。但如果過分注重講述形式,可能就會忽略了考核學生對該領域知識的掌握和組織情況。因此,在評分表的設計上,應將臨場表現的分值控制在20%以內,而更多地考慮幻燈片的內容及其組織的邏輯性、前沿性。

2.撰寫綜述:

對于學習能力特別強、科研視角獨特的小組,宜提倡其將所總結的內容撰寫成綜述,并嘗試投稿發表。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過程中,首先自己不能拘泥于陳舊的學術理論,而且要鼓勵學生的發散性和創新性思維。

3.參與課題研究:

某些學習興趣濃厚、且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可鼓勵其利用課余時間繼續進入到本學科的科研實驗室中。在這里,不僅可以學習到最新的試驗方法,動手參與教師的某些科研課題,甚至可以設計一些切實可行的小項目并進行實驗驗證。

總體來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第二課堂活動過程中切忌替學生拿主意,如果過多參雜了教師的個人喜好,將必然使得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能得到充分發揮。教師應該扮演一個領路者,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且最終通過其自身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參考文獻:

[1]何健民,李曉眠.通過醫學微生物學課外活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4,6(2).

[2]張紅,郝青梅.素質教育理念引領下的微生物學課程教學體系創新[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17(3).

[3]江振友,林晨.醫學院校教學方法改革的探索[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5,7(2).

[4]李珊等.《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創新教育教學改革的嘗試[J].中醫藥導報,2009,15(3).

猜你喜歡
微生物學第二課堂選題
微生物學實驗引入“項目式”分組模式的應用探討
“第二課堂”課程化建設路徑探究
01—02合刊
新年刊
高職院校第二課堂學分認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微生物學的奠基人—巴斯德
選題有誤
形成性評價在高校生物技術專業課程考核中的應用策略
應用“小組討論法”改進《微生物學》教學的初步實踐
成長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