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的策略研究

2012-10-15 03:37鐘奇新
新課程研究·高等教育 2012年2期
關鍵詞:校園文化研究

鐘奇新

摘要:本文以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為起點,分析當前高校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剖析制約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的瓶頸因素,直面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面臨的全方位和多角度實際困難,從而提出破解難題的著力點,以發揮校園文化的各項功能,為學校發展創造持久的恒動力。

關鍵詞:新校區;校園文化;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0568(2012)11-0160-04

近年來,一浪高過一浪的擴張大潮在各地高校上演,大潮中的新校區多數都建立在沒有任何文化背景和底蘊的“文化沙漠地帶”,由此引發的突出問題是:氣魄宏偉、整潔優美的校園環境與單調稀薄的校園文化氛圍之間的不對稱。杜維明在《21世紀的人文精神》的報告中指出:“大學應培養公眾知識分子,而不僅僅是專家。教授們應該參與社會、參與政治,并且具備文化敏感性;大學生不一定成為社會靈魂,但應該成為核心價值的保衛者,他們要服務社會、為個人提供機會、自立、接近真理、理解人類以及具有人文精神?!毙@文化代表著一種精神和一種力量?!按髮W的靈魂和生命是文化,沒有文化,大學的存在就沒有意義?!盵1]

校園文化是學校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是以學生、教師為參與主體,以相對獨立的校園為空間,以課外活動為主要載體,所創造的精神環境、文化氛圍等精神財富以及承載這些財富的物質形態、實踐活動和規章制度的總和。校園文化是課堂教育的積極延伸,是學生為自身發展的需要在課外創造的各項文化。

作為培育人才的高等學府,其功能顯然不能局限于知識、學術的傳授,還應包含文化、價值觀的傳承和精神、理想的傳遞,更應有對人的綜合素質及健全人格的塑造。如晨霧雨露般的校園文化細密無聲、日積月累地滋潤著學生的心田,陶冶著學生的情操,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舉止、健全的人格、高雅的氣質、高尚的品德、堅定的信念和正確的追求。因此,借新校區的文化氛圍來傳承和發揮校園文化的引導、陶冶、塑造、凝聚和激勵等各項功能,以先進的文化來引吸引人、感染人、塑造人、陶冶人,以實現素質的提升和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而這些恰恰是當前新校區建設所缺乏和急需的,因而理應成為高校校園文化的最高目標追求和理想境界。

一、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的木桶短板

目前新校區建設普遍體現了起點高、規模大的目標追求,在建設初期呈現了硬件優于軟件、物質建設多于文化培育、文化移植多于文化融合創新成長的態勢。新校區被戲稱為“文化沙漠”確實名符其實。新校園文化建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薄弱的文化底蘊

但凡發展歷史久遠的大學,其校園中的一屋一物、一草一木都飽含著文化的墨跡。而新校區因為新而缺省了許多吸附文化的氣泡。相對偏僻、遠離都市的地理位置,沒有了老校區的區位優勢,地緣文化氛圍相對單一、淡??;沒有了老校區深厚的文化積淀,少了傳統的輻射和支撐,文化背景稀薄、蒼白;沒有經過歷史的鍛造、風雨的洗禮,有建筑的宏偉卻沒有文化生命的鮮活,缺少有故事的建筑物和標志。

2.錯位的文化生態

新校區辦學目標和發展規劃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大背景,但現實中,校園文化建設的孤立操作、人為割裂卻是司空見慣的現象。割裂校園文化建設與第一課堂教學活動的聯系,忽略新生與老生之間的情感互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文化傳承,漠視教學與科研風氣的熏陶啟迪,整體校園文化生態的培育成為孤島,校園精神在廣大師生心中日漸模糊和鈍化,校園文化生態將呈現失重乃至錯位發展的態勢。加上新校區校外社會環境的反差,區域落后的文化與大學校園本身先進的文化落差,將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文化異質化現象,最終必然導致校園文化生態系統品質和特色的退化。

3.單薄的文化力量

校園文化有賴學生和教師作為主體共同創造,但長駐新校區的教職員工比較少,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學術講座和科學研究的氛圍自然不濃厚,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教師使新校區明顯缺少以教師為參與主體的文化氛圍。而且,新校區多是一兩個年級的學生生活在一起,一般局限于同級交往,文化傳播始終處于平行、封閉的狀態,缺少了專業教師和管理人員的直接參與引導,沒有了高年級學生的“傳、幫、帶”,致使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力量顯得如此單薄。

4.貧乏的文化內容

偏遠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新校區教學及生活秩序的正常運轉必須依賴其自身完備的功能系統,新校區的文化基礎設施和資源卻還處于不斷地充實和完善的階段。學生在校園文化內容上難以獲得如同老校區一樣高密度的優質信息和途徑選擇。同時,受設施、經費、交通等諸多條件制約,新校區文化活動難逃“開展難、成本高、形式少”的問題,諸多因素使得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在內容和形式上受到制約。筆者問卷調查發現:55%的學生反映大學生活很單調,新校區沒有大學氛圍;45%的學生反映大學像高中生活一樣,除功課緊張外沒有其它樂趣;64%的學生課余時間是在看書或者自學提高,36%的學生整天在宿舍上網。

5.失衡的發展模式

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不平衡的現象主要表現為:重物質輕精神,重制度制定輕人文關注,重內部建設輕外部協調。人們在衡量校園文化建設成果時,往往熱衷于顯性的物質文化景觀建設,忽視隱性的辦學傳統、教風學風、創新理念等精神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局限明顯,新校區大多沿襲原來老校區的制度規范,但是,新校區自身存在的特點也亟需制度文化上的創新。另一方面,如果制度只具有約束作用,而沒有文化的味道,是很難得到師生的心理普遍認可的。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也存在與周邊社區文化的協調發展問題。

二、制約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的瓶頸因素

1.認識偏差

目前,對于校園文化內涵的理解,還是存在一定的誤區,最具代表性的有:把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歸口學生管理部門,把校園文化建設局限于學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的層面上;或者在某種程度上將校園文化等同于學生課外活動的開展,滿足于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沒有把校園文化建設放在整體辦學方向和培養目標的大背景下來操作實施,更沒有納入學校建設和發展的總體軌道。校園文化的外延界定也缺乏系統性和前瞻性,從而限制了校園文化功能的發揮,削弱了校園文化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也使校園文化不能形成與學校特色相一致的特征,缺少或甚至沒有大學校園文化所必須的文化基礎。

2.地理位置

新校區遠離城市中心,接受城市繁華的文化“雨露”滋潤少,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鍛煉提高。筆者通過調查本校學生,95%的學生反映新校區離市區太遠,平時出行交通不便,接觸不到新鮮事物,課外生活枯燥。這表明地理位置是新校區文化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新老校區之間相距較遠,也給校園文化建設帶來諸多難題。如:新校區教學及生活秩序的自給自足,極易帶來交流不便、信息不暢、自我封閉等問題;新老校區之間的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難以共享,造成資源閑置;多校區間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上隔閡猶存;教師由于教學工作需要在多個校區間奔波,時間和精力被大量耗費在路上,影響教學質量與效果;學生建立社團和組織活動的各項活動成本倍增,等等。

3.主體力量

學生、教師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領導者和教師的缺失使新校區難以營造強大的文化力量。學校各項會議、學術活動等多數在老校區進行,新校區的學生難以體驗到隱含其中的文化精神,相應就缺乏對學校文化價值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教師在新校區教學科研活動少,與學生交流機會有限,他們的治學態度、人格魅力和道德風范無法對學生產生感染力。新生們長期處在平行、封閉的人際交往中,高年級學生“言傳身教”力量被阻隔;偏遠的地理位置、封閉的環境氛圍、匱乏的活動內容,使他們感受不到校園文化的實質精髓,其直接后果是新校區日漸變異出區別于老校區的亞文化,導致文化斷層和大學核心價值的分裂,成員認同度的降低。

4.文化發展規律

異地辦學、荒地建校是新校區建設的普遍現象,邊規劃、邊建設、邊使用,學生根據建設進度分階段進駐也是新校區建設初期的普遍現象。筆者通過調查問卷發現:80%的學生表示對新校區的硬件設施滿意,但90%的學生感覺新校區基本沒有文化環境,70%的學生表示對學校的校史和文化特色有所了解,但不全面。盡管新校區整體規劃設計滲透著現代化的氣息,也注重人文氛圍的營造,但畢竟建成時間短暫,蘊涵學校精神和積淀深厚文化的校園景物難以尋覓和捕捉,而單純高大宏偉的建筑物難以讓學生體味學校精神文化上的差異和特色,學校在辦學歷史中積淀煉就的校訓、學風、校風及師生價值觀念、道德標準、情感氣質等精神文化,要在新校區體現并獲得普遍認同需要經歷一定的沉淀過程,這也是文化發展的必然規律。

三、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的破題之策

校園物質文化是以物質文明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文化景觀,它能給人以精神性的文化熏陶與濡染?,F代化、人文化的建筑,就是傳播文明、培養科學精神的生動教科書;濃縮著歷史墨跡的人文景點、象征未來的抽象雕塑,就是學校傳統和進取精神的示范和延續;承載各種文化形式的活動中心,更是促進學生自我發展、陶冶學生情操的良好場所。因此,著眼于為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奠定物態基礎,新校區的物質文化建設先行是必需的。

新校區因為是新的起點,所以校園文化在建設過程中確實面臨全方位、多角度的諸多困難,要破解難題,除了物質文化基礎建設之外,還應有以下幾個著力點。

1.觀念先導,準確定位校園文化建設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在觀念上充分重視,并重新認識、準確定位校園文化的內涵與外延,這是首要的。校園文化建設是系統工程,如何結合學校自身發展特點,建設符合時代主題和學生需求的新校區校園文化;如何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喚起大學固有的文化精神,并創造新的文化力量,都需要我們深思熟慮。將校園文化建設納入新校區建設的總體規劃中統籌考慮,制定短期和中長期規劃,從組織架構、經費投入、師資力量、規章制度等方面建立保障機制,將零碎、散亂的文化因子進行組織、整合,形成完整有序的校園文化統一體,并跟隨新校區的建設穩步、有序推進。

2.新老校區互通,帶動校園文化的移植與創新

新老校區的校園文化本源一體,是一脈相承的,傳承優秀文化傳統,才能使學校成為最有活力的文化高地。重視發揮校史的教育作用和校友的榜樣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宣傳學校的治學理念,舉行蘊含核心價值觀及特殊意義的典禮儀式,建設物質文化標識等,使新生逐步了解學校的歷史,理解、認同校園文化的核心精神;創造便利條件為學生發揮“傳、幫、帶”作用,如多組織跨校區的文體活動,在新校區進行模范、標兵的展示活動,組織各類模范典型走進新校區學生中間,進行學習經驗和成長經歷交流;建立專業班主任導師、專業教師聯系班級、教授定時坐班,等等,從制度上創造條件,緩解新校區“師氣”不足的問題;借助網絡技術填補校區之間溝通與交流的缺陷,老校區舉辦學術講座,新校區可以即時共享,老校區名師上課,新校區學生也可以同時收看,使新老校區“離”而不“分”,等等,使老校區的優良傳統、悠長的文化氣息不斷地延伸、滲透并扎根于新校區。傳承文化是現代大學的基本功能,創新文化是現代大學的崇高使命。校園文化不可避免地要與當代社會的政治、經濟及文化的發展密切相聯,要善于在借鑒、吸收社會大文化的精華中創新發展。

3.師生為本,發揮全員主體的共建共享作用

領導是校園文化的倡導者,教師、學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力軍和依靠力量,所以首先要充分調動他們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校園文化建設格局,實現校園文化共建共享的統一。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評價一個學校,首先要評價它的校長”。[2]辦學理念是一所大學的校長的教育思想的詮釋,大學的文化管理體制受校長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所影響,校長的文化修養和精神境界決定大學的文化品位,而校長的改革創新意識引領大學的文化發展走向。學校領導要堅定地做校園文化建設的先行者和力行者。

學生是校園中最有活力的一個群體,他們是校園文化的營造者,又是校園文化的最大受益者。必須充分發揮好共青團、學生會組織,特別是學生社團的作用,因地制宜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文化、藝術、體育、娛樂等活動,精心構建有特色、有活力的文化活動平臺,豐富校園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營造積極向上、健康高雅、充滿活力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大學生在自覺參與文化活動中受到積極、深刻的影響,陶冶思想情操,深化道德境界,從而達到環境育人、文化育人的目的。

教師是校園文化最主要的創造者、繼承者和傳播者,相對學生群體而言,教師群體是校園文化中比較穩定的主體?!皫熧Y為大學第一要素”;[3]“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盵4]教師不僅負有傳統意義上“傳道、授業、解惑”的師者使命,使人類文化代代相傳,綿延不絕,更要引導學生建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為學生進行知識創新的示范和啟蒙,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引路者”。教師圍繞教學開展的各項活動,是提煉實踐經驗、創新教學方法、升華思想理論、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追求的主要實踐活動,帶動著學校其它活動的開展,因而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途徑和主要載體??蒲?、管理和后勤服務人員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力行者和維護者,在規范新校區制度、優化新校區生態環境、維護先進教學設施和科研設備、示范創新精神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的努力也將促進新校區校園文化的不斷完善和提升。

4.品牌帶動,舞起品牌活動和精品社團的牽引龍頭

品牌活動達到的效果是學生參與度高、反響大,活動激勵引導作用明顯,并實現理論教學課堂的有效拓展。各高校在長期的校園文化建設中一定已創建了有自己特色的的品牌活動和精品社團,在新校區可以繼續發揮它們的影響力和示范力。

校園文化活動作為學習生活的延伸,應體現專業培養要求,實現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緊密結合,把握好學生的興奮點、關注點,一定能吸引學生的參與并激發其創造力,從而釋放活動品牌的魅力,保持品牌的生命力;新校區品牌文化活動的開展,要與學生的成長和自我認識提高的過程有機結合,體現大學生的思想追求、審美意識、年齡特點等,在開展健康文明、有特色的文化活動基礎上,凝煉出校園文化活動的深厚內涵和價值。

學生社團是大學生們基于共同愛好、興趣、志向而自發組織建立的相對自治的群眾組織,是校園文化建設一支不容忽視的中堅力量,它促進了校園文化多渠道、深層次、高質量的發展,為校園文化增添了無限生機與活力?!埃ㄉ鐖F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據調查,高校有八成以上學生參加了各種社團活動(即使沒有加入某個社團,仍然會參加到各種社團活動中?!盵5]而精品社團的廣泛參與度及其活動的影響力、輻射力,已經成為提高師生校園歸屬感的重要力量。要充分肯定學生社團,尤其是精品社團對新區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學校應該給足政策支持,加強專業指導和組織引導,幫助他們開展好各種活動,使之成為在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實踐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第二集體”。同時鼓勵學生社團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在交流中汲取發展經驗,在學習、合作、競爭中創新發展思路,更在融入社會中鑄造品牌活動。進行“十佳學生社團”、“星級學生社團”、“優秀學生社團指導教師”等評比,通過評比的“擇優”機制來搭建“鼓足干勁,力爭品牌”的氛圍和創優平臺,以相互比較和借鑒來培育精品社團,由精品社團打造品牌活動,由品牌活動來引領新校區校園文化的建設和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總而言之,新校區的校園文化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繼承發揚老校區校園文化傳統的基礎上,通過充分調動全體師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一點一滴積淀而成的,找準了著力點,就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堅持。唯有如此,新校區的校園文化才會從荒蕪沙漠走向繁華綠洲,才能為學校的發展創造強大的生命力和恒動力。

參考文獻:

[1]姚福校.大學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創新思考[J].創新論壇,2006,(3).

[2]侯光明.中國研究型大學理論探索與發展創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3]劉述禮,黃延復.梅貽琦教育論著選(致全體校友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4]劉述禮,黃延復.梅貽琦教育論著選(就職演說)[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5]陳娜,田素芹.學生社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載體[J].教學研究,2006,9(5).

猜你喜歡
校園文化研究
智慧校園在中職學校校園文化中的建設與應用
持續深化校園文化建設 助力基礎教育階段人才培養
新生態學校的校園文化
公司研究
誰說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國FDI和OFDI對CO2排放影響的比較研究
我國FDI和OFDI對CO2排放影響的比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對周期函數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與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