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補腎培元、化瘀通絡法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54例臨床研究

2012-10-25 01:18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2年6期
關鍵詞:培元化瘀腎虛

鄒 迪

?

補腎培元、化瘀通絡法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54例臨床研究

鄒 迪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腎病科,長春 130021)

目的 觀察補腎培元、化瘀通絡法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腎虛夾瘀證型的臨床療效。方法 治療組口服補腎培元、化瘀通絡中藥湯劑配合低鹽低脂優質低蛋白飲食及對癥治療,對照組低鹽低脂優質低蛋白飲食配合對癥治療。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81.3%,對照組總有效率54.5%。2 組總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結論 補腎培元、化瘀通絡法是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腎虛夾瘀證型的有效方法。

慢性腎小球腎炎;中藥湯劑;補腎培元;化瘀通絡法;療效

慢性腎小球腎炎起病緩慢,病情遷延,病程在3個月以上。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可輕可重,可有水腫、高血壓、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等表現中的一項或多項,有時可伴有腎病綜合征或重度高血壓,隨著病情發展,可有腎功能減退、貧血、電解質、礦物質代謝紊亂等情況出現[1]。近年來,我院應用補腎培元、化瘀通絡法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腎虛夾瘀證型,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觀察病例為我院療區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共54例,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2例,對照組22例。治療組:男10例,女22例;年齡30~70歲;病程6個月至20年;臨床表現單純蛋白尿4例,單純血尿9例,蛋白尿伴有血尿18例。對照組:男5例,女17例;年齡33~70歲;病程6個月至20年;臨床表現單純蛋白尿3例,單純血尿10例,蛋白尿伴有血尿9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內科雜志編委會腎臟病專業組于1992年6月在安徽太平舉辦的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分型、治療與診斷及療效標準評定專題座談會擬定的標準[2]及美國腎臟基金會(NKF)于2002年發表的K/DOQI《慢性腎臟病臨床實踐指南》關于慢性腎臟?。–KD)的診斷。

1.2.2 中醫診斷依據 中藥辨證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3],在標準中自行補充腎虛夾瘀型;辨證標準:腰膝酸軟,疲乏無力,顏面黧黑,眼圈發黑,甲床發暗,脫發明顯,腰刺痛,固定不移,或月經紫黑有塊,疼痛,疼痛位置固定,夜間疼痛加重,肌膚甲錯。舌紫暗有瘀斑、瘀點,脈細或澀。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24h尿蛋白定量小于3.0g/L;③中醫辨證屬于腎虛夾瘀者。

1.4 排除標準 ①血肌酐(Scr)>300μmol/L的慢性腎炎患者;②繼發性腎小球腎炎;③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④對本藥過敏者;⑤合并有心血管、肝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者,精神病、糖尿病腎病患者;⑥試驗前3 月內使用或合并使用過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者;⑦中醫辨證不屬于腎虛夾瘀者;⑧凡不符合納入標準,未按規定用藥,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判斷者。

1.5 治療方法

1.5.1 治療組 采用補腎培元、化瘀通絡中藥湯劑口服,配合低鹽低脂、優質低蛋白飲食及對癥治療,藥物組成:杜仲30g,人參10g,山藥30g,熟地黃30g,當歸20g,枸杞子20g,川續斷15g,地龍10g,丹參15g,桃仁10g,紅花10g,上方加水適量,水煎取汁300ml,日2次,分服,療程1個月。加減:若郁血日久者,選用穿山甲、水蛭等蟲類藥;挾濕熱者,加黃柏、蒼術、薏苡仁;氣虛者,加黃芪。

1.5.2 對照組 低鹽低脂、優質低蛋白飲食及對癥治療。

1.6 療效觀察 治療效果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有關中藥新藥治療慢性腎炎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1.6.1 疾病療效判定標準 ①臨床痊愈:癥狀減輕或消失,Ccr正常,尿檢轉陰。②顯效:癥狀減輕或消失,Ccr提高≥10ml/min,尿檢改善。③有效:癥狀減輕或消失,Ccr提高或穩定,尿檢改善或穩定。④無效:不符合上述標準者。

1.6.2 證候療效判定標準 ①臨床痊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②顯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③有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④無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0%。(注:計算公式(尼莫地平法)為:[(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2 結果

治療組臨床痊愈4例,顯效10例,有效12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81.3%;對照組臨床痊愈1例,顯效5例,有效6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54.5%,2組有效率比較,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效果 (n,%)

3 討論

慢性腎小球腎炎,簡稱慢性腎炎,是一組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壓和水腫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慢性泌尿系統疾病。起始因素多為免疫介導炎癥,此外,非免疫非炎癥因素占有重要作用。

中醫理論認為慢性腎小球腎炎屬于“腎風”、“腰痛”、“水腫”,“虛勞”等病證范疇,是由于腎臟元氣虧虛,內外邪毒瘀阻腎絡,腎體受損,腎用失司而發為本病,進展緩慢,病位在腎臟。腎元虛為本,外邪襲腎為標。標實主要指外感、瘀血、水濕、熱毒、濕熱等。其中血瘀內阻是貫穿病程的主要因素,而且病情的進一步遷延會引起肺、脾、腎等臟器的功能運行障礙,阻滯氣運,閉塞經絡,停聚水濕。血瘀的產生源于津液運載受困。就其疾病演變過程分析,與肺、脾、腎功能失調,三焦氣化失司密切相關,尤其腎臟虛損,伴有瘀血內阻貫穿慢性腎炎的始終。本院自制中藥湯劑以補腎培元、化瘀通絡為治法,方中人參大補元氣,熟地黃、當歸滋陰補血,山藥、枸杞子補肝腎,杜仲溫腎陽,共為君藥;川續斷補肝腎、強筋骨、調血脈,丹參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桃仁、紅花化瘀通絡,共為臣藥;地龍通絡為佐使藥,全方共奏補腎培元、化瘀通絡之效。本報道中的臨床觀察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證明補腎培元、化瘀通絡法是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腎虛夾瘀證型患者的有效方法。中醫藥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具有較好療效,且具有毒副反應小、治療費用低等優點,顯示了中醫藥治療本病的優勢和良好的發展前景。

[1] 王海燕.腎臟病學. 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937.

[2] 王海燕,鄭法雷,劉玉春.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分型與治療及診斷標準專題座談會紀要[C].中華內科雜志,1993,3(22):131.

[3]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56.

(本文校對:王治華 收稿日期:2012-01-05)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6.009

1672-2779(2012)-06-0015-02

猜你喜歡
培元化瘀腎虛
補虛解毒化瘀方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隨機對照試驗
“腎虛濕瘀”理論下的慢性腎臟病中醫證候學研究
幸福就是跟你走
景行行止
——蔡培元、林風眠在杭州 紙本水墨 林皖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基于藥效學實驗的化瘀骨合片提取工藝篩選
“趕走”腎虛
透視“腎虛綜合征”
HPLC法同時測定化瘀祛斑膠囊中4種成分
益氣化瘀解毒湯治療冠心病PCI術后再狹窄3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