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像分析法在旅游資源評價中的應用研究——以貢嘎山為例

2012-11-07 23:11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四川成都610059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2年2期
關鍵詞:貢嘎山旅游者旅游

趙 川 (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四川 成都 610059)

影像分析法在旅游資源評價中的應用研究——以貢嘎山為例

趙 川 (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四川 成都 610059)

以貢嘎山地區為例,通過對旅游者上傳至互聯網的影像信息進行統計分析,得出不同類型旅游資源在旅游者眼中的偏好排序,并從美學和社會學等角度探討旅游者偏好產生的原因,分析其對旅游資源評價的重要意義,從而提出了運用影像分析方法改進現有旅游資源評價體系的建議。

影像分析;旅游資源;評價;貢嘎山

伴隨國內旅游業的高速發展,我國的旅游資源評價研究已在資源分類、美學評價、適宜性技術評價等方面獲得較大進展。但現有旅游資源評價方式也存在過于依賴專家意見、評價結果缺乏市場驗證、旅游者參與缺位等不足;在各地急迫進行旅游開發的背景下,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旅游資源價值被人為夸大的問題[1-5]。因此,需要考慮在傳統評價方法上加以必要的改進,將旅游者對旅游資源的態度引入到旅游資源評價體系中來,以更客觀地反映旅游資源的價值。

以蘇珊·桑塔格為代表的西方學者認為,攝影與一種最典型的現代活動——旅游——并肩發展。大多數游客都感到有必要把相機擱在他們與他們遇到的任何矚目的東西之間[6]。羅蘭·巴特認為“依照現象學的觀點,照片的證明力勝過其表現力”[7]。納爾遜·格雷本則認為“游客通過拍照證明自己真正來此一游”[8]。國內的旅游學者也逐步開始了旅游攝影行為學、心理學的研究。劉丹萍等[9]通過對西方學界關于旅游者攝影行為的研究得出:照片是引發旅游期望、表達旅游體驗的重要方式之一,記憶與證明是游客拍攝的基本動機。戴光全等[10]通過對互聯網獲取的旅游照片的內容和表現形式等進行分析,從心理學角度對旅游者攝影行為進行了研究。這些研究揭示了一個重要觀點,即拍照就是賦予重要性[6]。如果能從旅游者發布到網絡上的照片中判斷出他們旅游動機和旅游偏好,了解到旅游地在游客眼中的亮點,就能為旅游資源開發、旅游規劃、景區管理、市場營銷、旅游產品設計等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和解決思路。本研究旨在利用旅游者在網絡上傳的旅游照片影像進行統計,分析旅游資源在旅游者眼中的價值,并對現有旅游資源評價理論體系提出改進建議。

1 資料與方法

1.1 案例選擇

本研究選擇坐落在四川省甘孜州的貢嘎山地區作為對象,搜集相關照片影像展開分析。選其作為研究案例的原因有2個方面,第一,貢嘎山地處川西平原和青藏高原的結合帶,旅游資源種類極為豐富,從低山、中山,到高山、極高山都在此得到充分的展示,是山岳風景的典型展示地。同時,貢嘎山地區以亞熱帶為基帶的完整垂直自然帶譜,也是我國與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垂直景觀生態結構剖面之一[11]。第二,盡管具有極佳的資源,但是貢嘎山開發卻十分滯后,已遠遠落后于同樣區位不便的九寨溝、黃龍等區域。雖然部分可歸結于基礎設施落后等外因,但對于貢嘎山本體資源認識的不足卻是更重要的因素,這種高品質的資源與落后的開發共存的現狀,使得本研究具有理論價值和實用價值。

1.2 資料收集

網絡圖片浩如煙海,要進行準確分析,首先要剔除重復的、分辨率不佳的圖片,二是圖片素材必須反映出整條線路的資源,而不是過于集中在某個主要資源上。例如,搜索“貢嘎山”大部分的結果都會出現山峰的圖片,而如果搜索“貢嘎山地區”或“貢嘎山旅游”,得出的結果往往不夠精確。通過對網絡搜索引擎的選擇,最終選取網絡圖片搜索引擎“gougou”,采用套圖搜索的方式,以“貢嘎山”為關鍵詞進行搜索。這樣得到的搜索結果基本是旅游者上傳的套圖,避免了同一圖片多次重復;其次,套圖反映的是上傳者在貢嘎山地區旅游活動的整個行程,所以能夠全面反映游客在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動中所認為重要的旅游資源。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貢嘎山景區界限目前尚無定論,采用以“貢嘎山”作為關鍵詞搜索到的結果為標準,屬一個相對動態的范圍,并不完全局限于由研究者預先設定的區域。在研究中除了人工剔除一些明顯不屬于貢嘎山地區的照片外,力圖反映旅游者眼中貢嘎山地區的整體面貌。

經過搜索,共得到774組圖片,然后選取照片數量在10張以上的套圖進行下載并進行整理。由于有些照片鏈接失效、有的照片重復或不可辨認,最終經過整理得到照片共計904張。

一是將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約束性指標納入省委、省政府評價各設區市領導班子工作實績綜合考核評價體系;二是全省開展節水型社會試點建設的縣(市、區)達到67個,約占全省的39%,實現了“以點帶面、梯次推進”;三是探索實踐了浮動定額、階梯水價、提補水價等節水激勵機制;四是渠灌區創造性地實施了“渠改管”工程,解決了計量問題,實現了節水50%、省錢30%、節地3%的效果;五是積極培育和發展農民用水者協會、企業和社區用水管理組織,推進了公眾參與、民主化節水、機制建設。

1.3 分析方法

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是一種對于傳播內容進行客觀、系統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實質是對傳播內容所含信息量及其變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義的表象推斷出內在意義的層層推理過程[12-13]。在研究中應用內容分析法對旅游影像進行研究,希望通過分類統計了解游客對貢嘎山區域旅游資源的偏好,同時分析出現這種偏好的原因,并對研究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展開討論。

參照國家旅游局提出的“旅游資源分類表”作為照片內容的劃分依據,即根據旅游資源表中的分類判斷照片內容,并歸入相應的基本類型中進行統計分析。在研究中如果發現同一張照片同時符合多種類型,則在劃分時按照片的主體內容來進行歸類。如,一張覆蓋的冰雪的照片,如果拍攝者突出的主體是山峰,那便歸為地文景觀;如果并無突出主題,則歸于水域風光中的冰雪地亞類。按照這一原則,將以記錄旅游者自身為主的照片均歸入人文活動中的人事記錄亞類,這也造成了人文活動照片相對較多。

2 結果與分析

2.1 各種旅游資源在旅游者眼中的重要性

對904張照片的分類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每一類照片所占比例的大小反映著貢嘎山地區各種旅游資源在旅游者眼中的重要性。

(2)水域風光 11.06%的照片反映了貢嘎山區域的水域風光,旅游者青睞的是幾乎沒有污染的原生態河段及湖泊池沼,如蜿蜒寧靜的河流和湍急靈動的河流都能吸引游客,而雪山之下、森林之旁的高山湖泊也很受游客喜愛。其余的照片按比例分別為冰雪地、泉、瀑布。主要內容為“泉”的照片,全部反映的是坐落在貢嘎山東坡的海螺溝天然溫泉。

(3)生物景觀 貢嘎山地區的生物景觀也對旅游者相當具有吸引力,占照片總數的16.59%。其中草地和草場花卉地2種類型兩種類型之和占9.40%,另外有6.64%的照片反映的是樹木資源。需要指出的是,反映野生動物的照片比例很小,這可能和動物習性、游客機遇及攝影技術等原因有關,而并非缺乏此類資源。

(4)氣象與氣候 氣象和氣候從攝影上很難如實捕捉的,但也有5.75%的照片反映了此類資源,其中主要反映的是高原的云霧現象。而在旅游者口中廣為流傳的“日照金山”,在日出日落時,在海拔3500m以上的幾個埡口,可以看見貢嘎山主峰及周邊群峰被陽光照射呈現一片金色,但是由于受天氣、海拔等影響,拍攝難度極大,僅有極少的照片記錄下了這種景觀。

表1 貢嘎山旅游數碼照片分類統計表

(5)建筑與設施 反映建筑與設施的照片占13.61%,但是內容較為分散。其中比例最大的是傳統與鄉土建筑,其次為道路、場地標識、聚會接待廳堂(室)。這表明了貢嘎山地區富有民族風情的鄉土建筑對旅游者較有吸引力,而艱難的道路和具有特色的住宿場館對旅游者而言也具有紀念價值。與宗教有關的建筑則大部分集中在塔公草原上的木雅金塔和塔公寺。其他建筑與設施在照片上很少得到反映。

(6)旅游商品 旅游商品所占照片比例僅為1.22%,僅包括菜品飲食和農林畜產品與制品2個基本類型。和筆者實地勘察的感受一樣,貢嘎山區域的旅游商品開發還十分薄弱,與壯麗的自然景觀相比,旅游商品難以給人留下更多的印象。

(7)人文活動 研究將包含拍攝者及其伙伴的人物照片歸于人文活動中。照片主體突出人物的歸為人物類型;而主要反映人物的行動,如過橋、騎車、娛樂等活動的照片則歸為事件類型。人是旅游活動的主體,而關于人文活動的照片比例達到了27.54%;其中反映旅游者及伙伴的人事記錄便占了27.21%,只有很少的照片反映的是民間習俗。旅游者記錄自身的活動無可厚非,但巨大的比例差異值得進一步思考:是當地的民俗還不能充分吸引旅游者,還是當地并不具備旅游者和社區交流的渠道,這可能是需要下一步深入研究的問題。

2.2 現象分析

在排除了包含旅游者自己的照片之后,可以將游客對于旅游資源的偏好進行一個大致排序,就資源主類而言:地文景觀(24.23%)gt;生物景觀(16.59)gt;建筑與設施(13.61%)gt;水域風光(11.06%)gt;氣象與氣候(5.75%)gt;旅游商品(1.22%)。對于呈現的這種偏好,可以從3個方面分析。

(1)美學因素 美學家朱光潛認為,“自然美”就是指事物的常態[14]。在貢嘎山地區得到旅游者青睞的旅游資源,往往都具有超凡卓絕的形象之美,將山峰、冰川、草原等自然資源的特征和普遍性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尤其是貢嘎山的地文景觀,如貢嘎山主峰巍峨挺立、高聳入云,是典型的極高山;海螺溝冰川規模宏大,具備角峰、冰斗、冰舌等大多數的冰川地貌類型,是教科書般的海洋性冰川景觀。同時區域內的高山草原生態良好、生物眾多,與雪山森林河流相映成趣。游客青睞最多的2種資源,也正是當地和旅游規劃專家們評價最高的2類資源。

(2)地域差異因素 貢嘎山地區處于青藏高原東側,與我國主要的旅游客源地從地形地貌、人文風情、水文氣候都著極大的差別,這種差異造成的新鮮感往往讓游客印象深刻,所以游客們除了十分青睞極高山、冰川、峽谷、高山湖泊等自然旅游資源外,還將大量照片拍攝了當地的富有特色的藏式建筑設施。另一個原因是旅游區內部的巨大差異,貢嘎山相對海拔高差可達6466m,垂直地帶性明顯,資源品種極多,甚至每條溝的風景都有巨大差別,比如海螺溝的冰川、燕子溝的紅石灘、亞龍溝的鈣華等,不同的區域景觀差異很大,能不斷地帶給游客新的興奮點。

(3)社會學的因素 貢嘎山區域地處高原,尤其是西坡區域大部分在海拔3500m以上,在地理學上已進入高山地帶,目前基礎設施還尚不完善,游客們為了觀賞美麗的風光不遠萬里、冒著高原病的風險來到這里,在情感給予了很高的期望。這也解釋了游客拍攝的人文活動照片為何最多的是反映在荒野、雪地上前進的事件,甚至超過了人物在主要景點留影的數量。一是由于在惡劣環境下的歷程和團隊間親密的互助關系本身就是一種十分難忘的體驗;另一方面克服如交通、住宿、餐飲等困難所帶來的成就感大大超過了“白天看廟,晚上睡覺”的尋常旅游經歷。

3.3 存在的問題

(1)對旅游資源的認識差異 對于貢嘎山旅游資源,旅游者、旅游專家、地方政府也存在認識上的差異。貢嘎山西坡規模巨大、品種豐富的鈣華景觀得到了旅游專家的青睞,但旅游者反映出的認知度不高;而專家對貢嘎山地區的生物資源評價略低于旅游者。地方政府對資源的認識中,側重點卻主要在冰川、雪峰;對當地富有特色的喀斯特地貌、生物景觀、文化建筑等代表性資源,只知賞心悅目、歷史悠久,而難以道出價值所在。由于對旅游資源的認知存在差異,揭示了需要進一步的綜合多方意見,才能使旅游資源評價結果更加客觀,更加貼合市場。

(2)旅游行為對資源的威脅 從照片的分析中可以得出,原生態的水域風光和生物景觀對游客有很大吸引力;同時,旅游者們記錄下了大量宿營、騎車、越野等活動,但當地目前并沒有專門人員及設施來維護環境;更重要的是,有的游客由于認識不到一些地質旅游資源的重要價值,導致了如在鈣華景觀上騎車、開車等危害地質遺跡的行為發生。對旅游資源的污染和破壞問題,一方面需要進行管理,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強對居民和游客普及當地地質、生物旅游資源的知識。

(3)旅游資源亟待轉化為產品 旅游專家和當地政府都對當地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給予極高的評價;但從旅游者的照片中,很難看出當地的民俗有多強的吸引力。僅有的幾張旅游商品照片,大部分都是游客必需的菜品飲食;民俗照片也只是反映當地居民的生活常態,在統計的904張照片中,沒有一張反映出當地的藝術、歌舞等文化。與之相對,旅游者將四分之一的照片留給自己和朋友,作為旅程的記憶和獎勵。雖然受到統計樣本的局限,但也從一個角度反映了具有吸引力的人文活動和旅游商品資源在貢嘎山地區極度缺乏,文化旅游資源還沒有上升為旅游產品,有文化缺載體的局面還有待打破。

3 對旅游資源評價方式的補充

圖1 加入影像分析方法的旅游資源評價系統

從上述研究可以看出,旅游者對于旅游資源的認知有2個特點,一是旅游者評價較高的資源除了具備美學特征外,與旅游者生活環境的差異程度也具有很強的相關性。二是對于人文旅游資源,必須要轉化為相應的旅游產品才能為旅游者所認識和接受。

將旅游者的意見引入資源評價研究中,能一定程度上彌補現有旅游資源評價環節偏重依賴專家意見、過于注重單體資源等不足;另外,旅游者的意見也反映著旅游資源對市場的吸引力,能結合專家的意見在資源評價中起到對比、檢驗和修正的作用。如果將旅游資源評價研究視為一個開放的復雜系統,引入影像分析法作為反映旅游者態度的一種技術手段并成為整個資源評價系統的一個流程,便能為進一步提高資源評價的準確性提供幫助。

4 討論

本研究從另一種視角揭露了貢嘎山地區的旅游資源在旅游者眼中的價值,研究方式可以作為現有旅游資源評價方法的補充。從研究結果來看,雖然受到分析樣本的局限,但也基本能反映出目前貢嘎山區域的資源狀況和游客的偏好。

需要指出的是,現有的影像分析方法也存在幾點局限:一是分析樣本主要局限在網民群體中,并不能代表所有旅游者。二是對照片的內容分類時,目前尚需依靠研究者的主觀判定,這可能會帶來同一組樣本在不同的研究人員手中可能得出不同結論的問題。三是照片較難如實反映動物、氣象等動態資源,這既由動物、氣象活動的不確定性引起,也因為現有攝影技術對動態影像的捕捉也還存在一定的局限。

隨著互聯網和攝影的普及,未來影像內容的獲取將更加容易,分析方法也將更家準確和完善;本研究是通過運用互聯網獲取影像信息,并通過影像分析來探索旅游資源的重要性和開發價值的一次全新嘗試;所涉及的研究方法除了可以為調查和評價旅游資源起到有益的補充作用,也可以為研究旅游者的旅游動機、旅游體驗、旅游者行為等更多角度的研究提供借鑒。

[1]劉家明.從規劃實踐看旅游資源開發評價[J].旅游學刊,2006,21(1):9-11.

[2]李 舟.淺談《國標》的是與非[J].旅游學刊,2006,21(1):11-12.

[3]呂連琴.關于旅游資源普查中的若干疑點探討——以全國第一個普查試點省份河南省為例[J].旅游學刊,2004,(3):55-60.

[4]王建軍.旅游資源分類與評價問題的新思考[J].旅游學刊,2005,20(6):7-8.

[5]朱 竑.從五種矛盾論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的國際視野和發展眼光[J].旅游學刊,2005,20(6):8-9.

[6]蘇珊·桑塔格(黃燦然譯).論攝影[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15,46.

[7]羅蘭·巴特(趙克菲譯).明室——攝影縱橫談[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2:35-67.

[8]Graburn N H.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3,10:9-33.

[9]劉丹萍,保繼剛.窺視欲、影像記憶與自我認同——西方學界關于旅游者攝影行為研究之透視[J].旅游學刊,2006,(4):88-93.

[10]戴光全,陳 欣.旅游者攝影心理初探——基于旅游照片的內容分析[J].旅游學刊,2009,(7):71-77.

[11]李 嫻.貢嘎山地區旅游地學特征及開發模式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008.

[12]Finn M,Elliott-White M,Walton M.Tourism and Leisure Research Methods:Data Collection,Analysis,and Interpretation [M].Essex:Longman/Pearson Education,2000:134.

[13]Bos W,Tarnai C.Content analysis in empirical social research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9,31(8):659-671.

[14]朱光潛.談美[M].北京:中華書局,2010:54.

10.3969/j.issn.1673-1409(S).2012.01.004

F590.31

A

1673-1409(2012)01-S011-05

2011-12-14

趙 川(1982-),男,甘肅會寧人,博士生,主要從事旅游地學、旅游資源開發與規劃、旅游市場營銷研究。

猜你喜歡
貢嘎山旅游者旅游
貢嘎山石松類和蕨類植物的多樣性與海拔分布
喀拉峻風景區旅游者的生態意識和生態行為研究
旅行社未經旅游者同意安排購物屬違約
旅游
冰上不勝寒
致貢嘎山
貢嘎山海螺溝新降雪中多環芳烴的組成差異及來源解析
淺論生態旅游者的分類與識別方法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戶外旅游十件貼身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