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敏灸為主治療面肌痙攣療效觀察

2012-11-13 07:41曾曉智彭慶
上海針灸雜志 2012年4期
關鍵詞:陽陵泉面肌耳廓

曾曉智,彭慶

(廣東省云浮市中醫院,云浮 527300)

面肌痙攣,又名面肌抽搐,其病程長,癥狀纏綿頑固,患者常常極為苦惱。筆者用熱敏灸法配以穴位注射等綜合方法治療該病,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20例系我科門診患者,均經五官科確診,排除眼瞼痙攣、癔病性面肌痙攣,舞蹈癥及繼發于腫瘤、橋腦或小腦角炎癥所致的面肌痙攣,采取隨機分組法分為三組。觀察組40例中,男10例,女30例;年齡最小12歲,最大82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8年。針灸組40例中,男16例,女24例;年齡最小15歲,最大63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4年。穴注組40例中,男14例,女26例;年齡最小16歲,最長67歲;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5年。三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上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治療方法

2.1 觀察組

2.1.1 熱敏灸[1]

穴位熱敏化以面部、前臂及小腿外側為高發區,多出現在翳風、下關、頰車、手三里、陽陵泉等區域。根據上述穴位出現熱敏化的不同,按下述步驟分別依序進行回旋、雀啄、往返、溫和灸四步法施灸操作。先行回旋灸1 min以溫熱局部氣血,繼以雀啄灸1 min加強敏化,循經往返灸1 min激發經氣,再施以溫和灸發動感傳,開通經絡。翳風穴單點溫和灸,患者自覺熱感透至深部且擴散至整個面部,灸至感傳消失為止;下關、頰車穴單點溫和灸,患者自覺熱感透至深部并擴散至整個面部,灸至感傳完全消失;手三里、陽陵泉穴單點溫和灸,部分患者的感傳可直接到達面部,如感傳仍不能上至面部,再取一支點燃的艾條旋轉感傳所達部位的近心端點,進行溫和灸,依次接力使感傳到達面部,最后將兩支艾條分別固定于手三里、面部,或陽陵泉、面部進行溫和灸,灸至感傳完全消失為止。每日 1次,10次為1個療程。

2.1.2 穴位注射

主穴取太陽、頰車、翳風、地倉;配穴取四白、風池、合谷、陽陵泉。采用苯妥英鈉0.1 g加1%利多卡因1~2 mL,或維生素B12200g加地西泮5 mg。每次取 2~4穴,進針得氣抽無回血后,每穴注入 0.5 mL。每日1次,上述藥物交替使用,10次為1個療程。

2.1.3 耳穴貼壓

主穴取三焦、口、皮質下、腦干、肝、脾及相應部位;配穴取大腸、枕小神經點、神門、枕?;颊叨俗?選準耳穴,耳廓常規消毒,用0.6 cm×0.6 cm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膠布固定于耳穴上,囑患者每日按壓5~6次,按壓至耳廓感發熱或有燒灼感為止。隔日換貼 1次,10 d為1個療程。

2.2 針灸組

主穴取太陽、頰車、翳風、地倉、攢竹;配穴取四白、風池、合谷、陽陵泉、足三里、太沖。每次取穴6~8穴,根據辨證施治,采用補瀉法,進針得氣后留針30 min。起針后懸灸各穴20 min。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2.3 穴注組

同觀察組穴位注射法取穴、操作。每日 1次,10次為1個療程。

3 治療效果

3.1 療效標準[2]

痊愈 面部肌肉抽搐消失,即臨床癥狀和體征全部消失,隨訪1年無復發。

好轉 面部肌肉抽搐次數明顯減少,幅度明顯減輕,即臨床癥狀和體征部分消失,隨訪1年無復發或加重。

無效 治療前后癥狀無變化。

惡化 癥狀無改善,病情加重。

3.2 治療結果

表1 三組臨床療效比較 [n(%)]

4 討論

面肌痙攣為陣發性不規則的半側面部肌肉如眼眶、面部、口角等部位的不自主抽搐,而無其他神經系統病變的一種疾患。發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的因素有炎癥、面神經根處因蛛網膜炎而形成粘連、面神經受動靜脈壓迫及精神因素等,部分患者繼發于面神經炎后遺癥。中醫學認為,本病多因風寒濕之邪侵入陽明與少陽經脈,以致經氣阻滯,經筋失養,致血虛生風;也可因體虛、情志內傷、肝腎陰虛所致;口眼歪斜,久治不愈,兼有面肌抽動,歸屬“吊線風”范疇。

目前治療此病的方法雖多,如神經暫時性阻滯或神經破壞阻滯療法、針灸[3-6]、穴位注射[7,8]、理療、手術療法等,但療效均不滿意,復發率高。多年來我們采用熱敏灸療法配以穴位注射、耳穴貼壓法治療,臨床實踐表明,此方法療效滿意,復發率低。灸法是借灸火的溫和熱力及藥物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以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協調陰陽,扶正祛邪。大量研究表明,艾灸可以溫經通絡,益氣固表,通過刺激體表經絡而對機體原來的功能狀態起雙相調節作用。本觀察中利用熱敏灸穴治療就是在溫通經絡的基礎上激發經氣直達病所,艾灸熱敏化腧穴更易激發經脈感傳,氣至病所。在艾灸熱敏化腧穴的基礎上施穴位注射療法起到更為持久的刺激作用。耳穴三焦為顱神經、舌咽神經、面神經、迷走神經混合支通過之場所,刺激此部位可直接將良性刺激傳遞至腦干網狀結構,使大腦皮層抑制作用加強,而以鎮靜解痙;耳穴腦干、皮質下、枕小神經點、神門、枕,具有鎮靜、鎮驚作用,使精神狀態放松,避免肌肉趨于緊張收縮狀態;耳穴口和大腸穴均為舌咽神經、面神經、迷走神經混合支所分布;耳穴肝、脾與筋的活動關系密切,取該兩穴具有養肝血、健脾氣、舒筋活絡的作用??傊?用耳穴貼壓治療,避免了針灸較長時間的局部刺激致精神緊張及肌細胞過于興奮。由于耳廓神經分布豐富,第7對顱神經直接分支至耳廓,因此刺激面神經刺激點易于調節控制大腦皮層功能,使其肌肉處于穩定松弛狀態。以耳廓的神經分布取穴,從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功能入手,治療面肌痙攣,再配以穴位注射藥液直接作用于外周神經,多重綜合作用,使面肌痙攣得以緩解。

[1]陳日新,康明非.腧穴熱敏化艾灸新療法[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32-133.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71.

[3]曹蓮瑛,張偉,沈特立,等.不同頻率電針治療面肌痙攣臨床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0,29(6):372-374.

[4]李立群,徐云.多針淺刺加電針治療原發性面肌痙攣 84例[J].上海針灸雜志,2011,30(8):566.

[5]郭偉.穴位敷貼配合針刺治療面肌痙攣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0,29(2):101-102.

[6]WANG Li-xin. Treatment of 53 Cases of Facial Spasm with Acupuncture[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9,7(4):233-234.

[7]楊怡,王建國.穴位注射治療面肌痙攣 40例[J].上海針灸雜志,2008,27(8):42.

[8]葉莉.針刀加穴位注射治療面肌痙攣 80例[J].上海針灸雜志,2011,30(9):625.

猜你喜歡
陽陵泉面肌耳廓
針刺治療原發性面肌痙攣的研究進展
恢刺“陽陵泉”穴對腦卒中大鼠肌痙攣狀態和腦梗死體積的影響*
淺析“肝膽陽陵泉”的理論依據及臨床應用
搓耳
——護腎
溫針灸陽陵泉聯合等速肌力訓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的療效與對視覺模擬評分法和Lysholm膝關節評分的影響
淺談耳廓缺損的法醫學鑒定
根管治療意外治愈面肌痙攣1例
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面肌痙攣的臨床觀察
淺談陽陵泉穴的臨床應用
耳后鎖孔入路治療原發性面肌痙攣術后并發癥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