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仲懷:蠶學家的“絲路”情懷

2012-12-20 01:15蔡春麗
今日重慶 2012年3期
關鍵詞:蠶業家蠶蠶絲

□文/本刊首席記者 蔡春麗

向仲懷:蠶學家的“絲路”情懷

Xiang Zhonghuai: A Silkworm Scientist’s Affection for Silk

□文/本刊首席記者 蔡春麗

向仲懷 蠶學專家、教育家,家蠶基因組計劃的倡導者、組織者。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南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蠶桑產業技術創新體系首任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獲“四川省有重大貢獻科技工作者(1994年)”,“科學中國人(2004)年度人物”,“中國紡織行業(2005)年度創新人物”,獲日本蠶絲學會特別獎、香港“何梁何利基金會”科技進步獎、香港桑麻基金會紡織科技大獎、中華農業科教獎、全國繭絲綢行業終身成就獎(2006年)、重慶市科技突出貢獻獎(2007年)、2011年度“振興重慶爭光貢獻獎”。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著名蠶學家向仲懷第一次為記者和公眾關注,是在2003年11月15日的重慶“高交會”上。

那天,身著灰色西服,溫文爾雅又臉露自豪的向仲懷,作為中國家蠶基因組計劃項目主持人高聲向媒體宣布:“我國率先向世界公布第一個家蠶基因組框架圖,標志著我國在家蠶基因組研究方面已居世界領先地位。這也是21世紀‘絲綢之路’的起點和里程碑?!?/p>

隨后的8年多時間里,向仲懷率領中國科學家在世界家蠶基因研究方面不斷取得重大發現。他漸漸為更多人熟知。

記者再見向仲懷,是今年2月底他榮獲了重慶的最高榮譽獎—2011年度“振興重慶爭光貢獻獎”。面對記者,74歲的向仲懷侃侃而談的是“生態桑產業發展,一場從基礎學科到產業的革命性變化……”

五十多載蠶桑路,懷著對科學的極大興趣,懷著對國家和民族的強烈責任感,向仲懷用心延續中華民族的“絲綢之路”,他對科學的追求執著而堅定,雖然滿頭銀發,可他的心依然年輕。

“科學發現源于細微,成果源于堅持不懈?!?/h2>

向仲懷是幸運的,他選擇了蠶桑學,由蠶絲鋪就的“絲綢之路”,是有著五千年歷史的中華民族文明之路。中國是幸運的,因為有了這位執著追求的科學家,21世紀“絲綢之路”得以在他的引領下在中國延伸。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著名蠶學家向仲懷 攝影/唐明

向仲懷1937年7月出生于重慶涪陵一個中醫藥世家,從小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浸潤。初中畢業前夕,一本介紹蘇聯科學家的書—《偉大的自然改造者米丘林》,讓向仲懷感受到科學改造自然的神奇力量,他確立起未來人生的方向:學習農業科學。

他進入涪陵農校,以極大的興趣學習嫁接、遺傳等科學知識。1954年,向仲懷進入西南農學院蠶桑系,從此與蠶桑結下不解之緣。

吸引向仲懷在蠶桑之路上孜孜以求,最初緣于興趣,緣于解開一個個未知之謎。慢慢的,隨著對中國蠶桑的日益了解,向仲懷的責任感和人生奮斗目標日漸清晰:“中國的蠶絲歷史悠久,是一個標志性產業。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里能辨認的字大概有1200個,其中和蠶絲有關的就有200多個?!薄爸袊Q絲產量占據了世界的70%以上,中國蠶絲業發展,任重而道遠?!?/p>

1958年大學畢業后,向仲懷留校任教,從此在蠶業教育與科研之路上默默耕耘。

1959年,剛出校門的向仲懷經過四個月的艱苦探尋,找出了川北災害性蠶病為壁虱病,并開展防治,很快使該地區產繭量由每張5千克增至正常產量25千克。解開重大難題,帶給向仲懷極大的樂趣和滿足,它更讓他感悟到“科學發現源于細微,成果源于堅持不懈?!边@一發現成果,在1978年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獎。

“從最年輕的教授到最年輕的院士,我感受到身上的責任和擔當?!?/h2>

1962年,向仲懷被指派為家蠶基因研究專家蔣同慶教授的助手,系統學習和研究家蠶遺傳,從此步入家蠶基因研究的世界。

進入20世紀80年代,向仲懷把目光轉向了當時在蠶業科技實力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日本。1982年,他東渡日本信州大學留學,以學習和掌握日本蠶絲產業體系和先進科技,實現延續“絲綢之路”的夢想。

1984年,向仲懷如期歸國后,毫無保留地把所學知識和積累成果與大家共享,提升學科特色,著手培養學術隊伍。

十年間,向仲懷努力爭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部重點課題,完成了博士點、部級重點實驗室的建立,完成了家蠶基因庫等基地建設,組織編寫和出版專著教材,并培育推廣家蠶品種……西南農學院蠶桑系逐漸成為我國頗具影響力的蠶業教育科研基地。

1987年起,向仲懷任西南農業大學教授、蠶桑系主任、蠶桑絲綢學院院長,1995年,向仲懷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從最年輕的教授到最年輕的院士,我感受到身上的責任和擔當。中國是栽桑養蠶、繅絲織綢的發祥地,絲綢是中國的驕傲。如果在這方面我們不能占有一席之地,產業發展就會受制于人,那既愧對祖先,也愧對子孫后代?!毕蛑賾颜f。

從此,田間桑園里、蠶房簇格邊、實驗室顯微鏡旁,留下了向仲懷指導弟子殷切的目光、查看桑葉的專注神情、擺弄蠶寶寶的溫暖大手,那是他甘為人梯、無私奉獻的付出,竭盡全力“育人”與“育種”的辛勞與不易……

三度請辭校長,搶占21世紀“絲綢之路”新起點

進入21世紀,向仲懷更深切感受到“絲綢之路”對于中國的重大意義:“21世紀的‘絲綢之路’是以現代科技為核心,以基因組研究為平臺,從家蠶入手,構筑蠶業技術的突破之路,是人類對鱗翅目類農林害蟲的根治之路,是開發生物醫藥用品和控制人類疾病的健康之路?!?/p>

搶占21世紀“絲綢之路”新起點,向仲懷眼光超前。早在1995年9月,向仲懷與中國科技大學李振剛教授就曾提出家蠶基因組計劃的設想,但由于資金等原因,一直未能啟動。向仲懷曾尋求與日本合作,日方反應冷淡,最后回絕了與中國的合作意愿。

2003年3月5日,日本單方面啟動家蠶基因組測序工作,一場嚴峻的家蠶基因組國際競爭烽煙驟起。

向仲懷和中國科學家經過數個不眠之夜的商討,決定以科學、民族、國家利益為重,“破釜沉舟拼一場”。

〉向仲懷(前排右三) 涪陵農校畢業與同學留影

〉1956年,向仲懷(前)在田間育苗實習

為全心推進家蠶基因組研究,向仲懷曾三度請辭校長職務。他在請辭信中寫道:“對我畢生從事的蠶業科學,早已欠下巨債……強烈希望在為數之年,有奮蹄之機,小補本學,以圖光大祖國蠶業?!?年大學校長的耀眼光環,沒能抵過向仲懷對蠶業科學和重鑄21世紀“絲綢之路”的一往情深。向仲懷于2003年1月辭去校長職務,得以全身心投入家蠶基因組計劃研究。

向仲懷拿出了西南農業大學蠶桑學重點實驗室多年積累另貸款3000萬元,聯合中國科學院北京華大基因組研究所,全力推動中國家蠶基因組的測序工作:2003年6月8日緊急啟動測序工作,10月7日完成組裝拼接……那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那些日子,團隊所有成員每天工作12至18個小時,80天就高質量地完成了使命。

2003年11月15日,重慶市政府主持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科學家完成“中國家蠶基因組框架圖”繪制工作,而此時,日本方沒有傳出測序完成的消息;2004年10月,成果的深化研究—“家蠶基因組框架圖”論文在世界頂級雜志《科學》上發表,標志我國家蠶基因組研究已居世界領先水平。在這場爭奪家蠶基因組的戰役中,中國取得了完勝,確立了21世紀新“絲綢之路”的高地在中國。

七旬再出發,絲路向遠方

獲得輝煌的戰果后,向仲懷心中卻出奇地平靜和清晰,“科學研究沒有頂峰和盡頭,只有不斷地探索,所以我們不能停下來?!彼B續推進國家重大研究任務和學科前沿性課題:973計劃、自然基金重點課題、863計劃、948計劃;他把一個又一個優秀弟子推向前臺,周澤揚、夏慶友、魯成……他們都成為全國蠶絲產業界知名的青年科學家。

〉2003年4月,袁隆平(左)、吳明珠(右)、向仲懷,三位從西南大學畢業的院士在三亞水稻基地

5年的努力,向仲懷帶領他的科學團隊又取得了系列新的研究成果:基因芯片研發成功;中日合作繪制完成家蠶全基因組精細圖譜;繪制完成40種蠶類基因組變異圖譜;成功開發出中國第一個轉基因新型有色繭實用蠶種;繪制完成家蠶重要病原微生物—微孢子蟲基因組精細圖譜;《蠶絲生物學》、《家蠶基因組計劃2000~2007》出版,向仲懷和他的科學團隊把蠶業科技推進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家蠶吐出來的絲呈熒光綠,可以制成熒光衣。它制成的一件傳統旗袍,已在上海世博會重慶館展出。把家蠶作為‘生物工廠’,將其吐出來的絲合成藥物,可以防治‘藍耳病’、豬瘟、雞瘟。與家蠶緊密相連的桑樹種植,目前在石漠化、干旱、半干旱和三峽庫區等生態脆弱環境治理方面已取得研究和應用成果,桑的生態價值日益顯現……”談到蠶桑研究對人類的貢獻,向仲懷臉上帶著一絲滿足。

半個世紀的科學跋涉,向仲懷已滿頭銀發,皺紋也爬上了額角,可他壯心不已。

從2009年新春伊始,向仲懷略顯蒼老的身影頻頻出現在全國東西南北的蠶桑主產區。作為首席科學家,向仲懷主持了國家蠶桑產業技術創新體系,他花費近兩年時間進行深入調查,提出了構建“高效、穩定、可持續”的現代蠶業技術體系,以穩定增加農戶收入和企業效益。向仲懷把這次蠶業科技人員與蠶桑產業最大規模的合作,看作是歷史賦予的再創21世紀“絲綢之路”輝煌的重大責任。

如今,向仲懷更致力于推動生態桑產業發展,“那是一場不亞于家蠶基因組的革命性變化?!毕蛑賾褟奈赐V惯^前行的步伐。

向仲懷十分喜歡范成大的《科?!罚骸案锪舻萌f枯株,獨速槎牙立暝途。飽盡春蠶收罷繭,更殫余力付樵蘇?!彼恢卑阉斪魅松淖毅?。那是一代蠶學大師的精神寫照。

向仲懷的弟子、中國著名青年科學家夏慶友這樣評價自己的恩師:他是一個人格偉大的人,和藹的人,睿智的人,有超前眼光的人,活到老學到老的人。

因為有了這位執著追求的科學家,21世紀“絲綢之路”得以在中國延伸。

猜你喜歡
蠶業家蠶蠶絲
基于SVM的家蠶中毒分類識別研究
家蠶原原種“871”“872”種性變化分析
東華大學研發出可體內吸收型蠶絲導線
抗BmNPV家蠶新品種“川抗1號”的育成
四川蠶業2021年總目錄
家蠶猝倒病的發生與防治
《四川蠶業》稿約
四川蠶業2020年總目錄
《四川蠶業》2021年征訂啟事
春蠶絲盡便會死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