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溝油田新溝嘴組下段Ⅱ油組非常規油氣藏研究

2013-01-06 11:28長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湖北武漢430100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3年8期
關鍵詞:泥晶油組斷塊

許 泓 (長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湖北 武漢430100)

陳立欣 (中石化江漢油田分公司江漢采油廠地質研究所,湖北 潛江433123)

非常規油氣藏的形成機理與賦存狀態與常規油氣資源有較大差別,其勘探開發難度較大[1-3]。為此,筆者通過取芯和薄片分析,對江漢油區新溝油田沉積背景、儲層特征及成藏條件進行研究,為其儲層預測提供參考。

1 區域地質概況

新溝油田位于湖北省監利縣新溝鎮西南,構造位于潛江凹陷西南丫角至新溝低凸起,西北與老新油田相鄰。新溝油田地層自下而上為白堊系,下第三系沙市組,新溝嘴組上、下段,荊沙組,上第三系廣華寺組和第四系平原組。

江漢油區新溝嘴組儲層巖性以泥質灰巖、泥晶白云巖為主,局部夾薄層粉砂質條帶,經措施改造或采用新型開發工藝能獲得工業油流[4-7]。其中,新溝嘴組下段Ⅰ、Ⅲ油組為砂巖油藏;新溝嘴組下段Ⅱ油組為泥晶云巖油藏。主要含油層系為新溝嘴組下段,自下而上細分為Ⅲ油組、泥隔層、Ⅱ油組、Ⅰ油組和大膏層,其中大膏層、泥隔層在該區分布穩定,是區域一級標志層。該研究區含油層位主要分布在新溝嘴組下段Ⅰ、Ⅱ、Ⅲ油組。

2 構造特征

新溝油田總體上為斷層復雜化的斷塊、斷鼻構造。新一區為斷塊構造,被北東向、北西向斷層切割成3個含油斷塊 (新4斷塊、新62斷塊、新204斷塊),構造東高西低。新二區為背斜背景上斷層復雜化的斷層構造,區內斷層發育,共有18條正斷層,分北東向、近東西向2組,斷距大小不等,延伸長度不一,但大都對油層起封隔作用。橋4是受晏橋斷層控制的一個正向斷鼻構造。

3 沉積特征

新溝嘴組下段Ⅱ油組沉積進入湖浸沉積時期,三角洲沉積向岸退,半深湖沉積面積擴大。濱淺湖灘砂、灘壩相發育,近物源地區發育三角洲前緣砂體;新137井鉆遇最大單層灘砂壩厚度7m,蘇2井鉆遇累計灘砂、壩最厚31.6m。該沉積時期,新一區、新二區主要有濱淺湖灘砂、灘壩相零星分布 (見圖1)。

新溝油田物源方向主要來自潛江凹陷西北部的漢水物源,由于該區遠離物源,因而受不同沉積時期水動力強弱變化影響。新溝嘴組下段Ⅱ油組沉積時期屬低位域沉積,是較為安靜的水體環境,新一區、新二區單砂體均不發育,利于安靜還原環境的泥灰巖、泥晶云巖等礦物沉積,沉積厚度大。研究表明,該區新溝嘴組下段Ⅱ油組巖性以泥晶云巖為主,夾有薄層泥巖,同時夾有石膏,形成互層。

泥晶云巖、白云質泥巖與砂泥巖形成環境不同,兩者在沉積上具有明顯的差異性。根據目前的認識,三角洲前緣發育的主要是砂泥巖剖面,因此在前緣相的區域,是難以找到非常規油藏的[5-6]。而湖泊沉積體系,其巖相往往單一,主要為砂質泥巖、泥巖,局部可發育灰巖。因此,新溝嘴組非常規儲層主要發育在湖泊與三角洲前緣之間的過渡帶,是機械沉積與化學沉積共同作用的結果[7]。

圖1 新溝嘴組下段Ⅱ油組沉積相圖

4 儲層特征

新溝油田物源來自潛江凹陷西北部,常規油藏儲集層巖性為粉砂巖,研究發現非常規油藏儲層主要以泥晶白云巖為主,同時也是良好的生油層,屬于自生自儲類型[6-8]。膠結物以白云質、灰質為主,平均含量24.3%,膠結類型孔隙式為主。粘土成分為伊利石和綠泥石。

對新溝油田新溝嘴組下段Ⅱ油組新斜1171井進行取心和薄片分析 (見圖2)等,發現新溝油田新溝嘴組下段Ⅱ油組發育泥晶云巖、含粉砂云質泥巖、泥晶云質灰巖等。通過對新一區新溝嘴組下段Ⅱ油組的孔隙度和滲透率統計發現,新溝嘴組下段Ⅱ油組平均孔隙度為6.8%,平均滲透率為0.3×10-3μm2,屬于特低孔超低滲儲層。

圖2 新溝嘴組下段Ⅱ油組新斜1171井成巖顯微圖片

5 成藏條件

非常規油氣主要在沉積盆地內的斜坡與向斜區大面積連續分布[9]。通過對新溝油田沉積環境的研究表明,新溝油田北部為水下分流河道砂巖發育帶,中部為淺湖灘壩砂巖發育帶,南部為淺湖泥質白云巖發育帶 (見圖3),新溝嘴組下段Ⅱ油組非常規儲層發育于三角洲前緣和湖泊相的過渡帶內,是機械沉積和化學沉積共同作用的結果。新溝油田先沉積后隆起的構造格局有利于烴源巖演化,新溝斷壘帶總體上屬于繼承性斜坡,為成藏提供了有利條件;上下泥巖具有生油能力,中間砂巖、碳酸鹽為油氣聚集的有利場所,從而形成了自生自儲的油藏特征[10-12]。

6 結 論

1)新溝油田受構造和巖性共同影響,在斷塊,鼻狀構造附近容易成藏。

2)新溝嘴組為淺水、坳陷型三角洲-湖泊沉積體系,新溝嘴組下段Ⅱ油組時期新溝地區為泥質白云巖形成有利地區。

3)新溝嘴組非常規油藏以泥晶白云巖為主,既是良好的儲層,也是良好的生油層,屬于源儲共生類型。

4)受物源供給影響以及水動力條件強弱影響,新溝油田新溝嘴組下段Ⅱ油組砂巖儲層不發育,且厚度較薄,但累計厚度大,分布穩定,開發潛力較大。

圖3 新溝地區頁巖油成藏模式圖

[1]鄒才能,朱如凱,吳松濤,等 .常規與非常規油氣聚集類型、特征、機理及展望——以中國致密油和致密氣為例 [J].石油學報,2012,33 (2):173-187.

[2]鄒才能,陶士振,袁選俊,等 .連續型油氣藏形成條件與分布特征 [J].石油學報,2009,30(3):324-331.

[3]鄒才能,陶士振,袁選俊,等 .“連續型”油氣藏及其在全球的重要性:成藏、分布與評價 [J].石油勘探與開發,2009,36 (6):669-682.

[4]鄒才能,張光亞,陶士振,等 .全球油氣勘探領域地質特征、重大發現及非常規石油地質 [J].石油勘探與開發,2010,37(2):129-145.

[5]鄒才能,陶士振,侯建華,等 .非常規油氣地質 [M].北京:地質出版社,2011:128-159.

[6]趙靖舟 .非常規油氣有關概念、分類及資源潛力 [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2,23(3):393-406.

[7]康玉柱,中國非常規泥頁巖油氣藏特征及勘探前景展望 [J].天然氣工業,2012,32(4):1-5.

[8]李玉喜,張金川 .我國非常規油氣資源類型和潛力 [J].國際石油經濟,2011(3):61-67.

[9]賈承造,鄭民,張永峰,等 .中國非常規油氣資源與勘探開發前景 [J].石油勘探與開發,2012,39(2):129-136.

[10]何幼斌,王文廣 .沉積巖與沉積相 [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8.

[11]王勁松,王文慧,牟蘭昇,等 .吐哈盆地致密砂巖氣成藏特征及勘探方向 [J],新疆石油地質,2011,32(1):14-17.

[12]蘇永進,唐躍剛,張世華,等 .川西坳陷上三疊統天然氣成藏主控因素及形成模式 [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10,31(1):107-113.

猜你喜歡
泥晶油組斷塊
川東地區中二疊統茅口組一段儲層特征與形成模式
自生泥晶:過去,現在和未來
復雜斷塊油藏三維地質模型的多級定量評價
湘北地區二疊系露頭層序地層特征與成礦研究
協調點分析在多層合采井產量劈分中的應用
奈曼油田九上段分層系開發效果分析
斷塊油藏注采耦合物理模擬實驗
港中油田南一斷塊高含水后期提高開發效果研究
吉林省長春市羊圈頂子外圍水泥用灰巖礦地質特征及成因淺析
文昌19-1油田珠江組二段I油組沉積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