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待媒體、善用媒體——新媒體時代社會溝通能力建設

2013-01-30 13:11文◎楊杰*
中國檢察官 2013年13期
關鍵詞:檢察工作公信力輿情

文◎楊 杰*

近年來,由于人民群眾對司法公正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網上涉及檢察機關的話題備受關注,檢察工作中的一些失誤被媒體無限放大,為網民質疑和責難檢察工作提供了素材。所以,如何盡快適應新媒體時代的挑戰,不斷提升新媒體時代的社會溝通能力,就成為我們檢察工作科學發展亟須解決的問題。

一、新媒體時代檢察機關面臨的新挑戰

當今我們已進入新媒體時代,新媒體的式樣越來越多,相對于報刊、戶外、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而言,其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F在中國有數億網民,網絡越來越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包括重大案件在內的許多重大事件與問題,因為通過網絡才得以真相大白,網絡監督的力量日益得到網民的重視,對檢察機關的執法能力和社會溝通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對檢察機關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提出了新挑戰。隨著人民群眾公正與民主意識的增強,人民群眾利用網絡表達各種訴求的情況已經十分普遍,一旦出現有關檢察機關的網絡事件,應對得當則事件順利解決;應對不當就會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在信息社會的時代條件下,檢察機關如何主動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暢通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滿足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切實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

(二)對檢察機關執法辦案提出了新挑戰。一方面,對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提出了新挑戰。隨著我國社會輿論環境的愈發開放,尤其是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迅速發展,往往一個細小的案件,經過網絡的發酵,就會演變成震動各界的社會熱點事件,稍有差池就可能影響檢察機關的整體形象,執法就失去了公信力;另一方面,也對檢察機關的執法辦案能力提出了新挑戰。網絡上存在大量對我們工作有價值的信息,為我們提高執法辦案能力提供了豐富的信息來源,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利用好互聯網這個新平臺,從網絡中收集執法辦案的線索,切實加強法律監督能力建設。

(三)對檢察機關隊伍建設提出了新挑戰。隊伍管理一直是檢察機關高度重視、十分關心的問題。檢察隊伍出了問題,哪怕只是個別人,通過網絡熱炒,整個單位的形象、整個檢察隊伍的形象,都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如果我們不規范言行舉止、不遵守職業道德、不培養職業操守,甚至是違紀違法,再被網絡熱炒放大,就可能會葬送人民群眾對檢察人員的信任、葬送多年來檢察機關艱苦奮斗的改革成果、葬送檢察機關的執法公信力。

二、新媒體時代檢察機關社會溝通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

面對新媒體對檢察機關提出的新挑戰,檢察機關有必要調整工作思路,找到在觀念、方法、隊伍、機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教育培訓時補上社會溝通能力這一課,切實提高處置網絡事件的公信力。

(一)觀念不適應。首先對新媒體時代網絡輿情的理念滯后、認識錯位,沒有意識到網絡也是民意溝通、疏導情緒的渠道,沒有意識到網絡的強大力量,對負面信息的危害估計不足,認識不到網上的小問題可能引起大風波;其次是麻痹大意,認為自己轄區和現在輿情風平浪靜,沒意識到外地網民或事件以后的輿情風險;再次是角色模糊,認為應對網絡輿情是宣傳部門的事,認識不到應對輿情、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是每個檢察官的責任和義務。

(二)方法不適應。首先對網絡輿情傳播規律沒有深入進行研究,網絡應用技能掌握不好,應對輿情無從下手。其次應對方法簡單,在具體的網絡輿情應對中,停留在封、堵、捂、蓋、刪等簡單的方法,一旦發生問題就手足無措,處置不當,從而引發信任危機。再次發布消息方式單一,重視對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的輿論引導,而忽視了新興媒體的輿論引導,未能積極有效地將自己的話語參與到網絡環境下的社會對話中去。

(三)工作機制不適應。應對輿情的工作制度不健全,缺乏長效機制,沒有形成風險評估、輿情監控、應急響應、事件處置的一整套長效工作機制,對各種網絡輿情危機不能進行科學預測、正確引導,從而造成輿情危機事件處置被動。缺乏合作聯動工作機制,不善于綜合運用檢察系統、黨委宣傳系統和政府有關部門的信息資源。

透明度決定公信度,話語權決定主導權,引導力決定影響力。檢察機關只有提高責任意識,提高與新媒體打交道的能力,通過奪取話語權提高影響力,才能在新媒體無所不在的環境中更好地發展檢察工作。

三、提升新媒體時代社會溝通能力的幾點建議

在當今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和日益普及的情況下,檢察工作面臨的情況更加復雜,困難也更大。檢察機關只有與時俱進地轉變思想觀念,加強對新媒體時代檢察機關工作規律的研究,著力把握新媒體的傳播規律,悉心體察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主動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有效引導公眾情緒,才能把檢察機關權威的聲音及時傳送到微博等新媒體的各個角落,才能最大限度增加輿論的“正能量”。

(一)要深化思想認識,培養輿情意識。首先要切實提高認識,增強政治敏感性,增強提高社會溝通能力的責任心和緊迫感,加強對輿情規律、網絡與檢察工作的關系等方面知識的學習和研究,形成與新媒體時代相適應的工作理念,夯實提高能力的思想基礎,做網絡輿情應對工作的先行者、示范者;其次要強化平等傳播意識,積極搶占新媒體陣地,高度重視檢察機關官方網站、官方微博等自有媒體的建設、利用和管理,掌握與網民溝通的技巧,提高檢察機關工作的親和力和公信力;再次要強化輿情風險意識,在與新媒體溝通時,要從維護公平正義的角度出發,面對網絡輿情做到既得體又有度,在檢察工作中不但要做到公開、公平、公正,還要做到讓社會公認,提高檢察工作的公信力。

(二)要強化隊伍建設,提高應對能力。首先要從提高檢察干警的綜合素質抓起。要以提高執法公信力為核心,以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和提高專業化、職業化水平為重點,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硬的高素質隊伍;其次要提升社會溝通、媒體運用的能力。既要切實加強對新形勢下檢察工作規律特點的研究,又要著力加強對現代新聞傳播規律的把握,既要有解疑釋惑化解矛盾的能力,又要有熟練運用法言法語、網言網語的能力,與微博、社區網等新媒體積極互動,及時主動回應社會關切的問題;再次要樹立正面形象,增強執法公信力,時刻注意維護檢察機關的聲譽和檢察官的個人形象,以規范執法、熱情服務為出發點,做到公開、公平、公正,讓群眾滿意,樹立起“為民、務實、清廉”的檢察官形象。

(三)要堅持檢務公開,主動接受監督。進一步加大檢務公開力度,通過信息互動平臺,及時公開、公布檢務活動。首先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發布檢察信息,及時反映檢察工作,不斷加強檢察機關與公眾的交流溝通,加強與網民的互動,做到正本清源,用正面聲音來引導網絡輿論;其次堅持和完善檢察開放日等活動,加強預防、控申、民行等直接與群眾相接觸部門的宣傳工作,讓社會各界了解檢察機關、理解檢察機關、支持檢察機關;再次要不斷完善和發展人民監督員、執法監督員等制度,主動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使檢察工作在陽光下運行。

(四)要建立長效機制,強化制度管理。健全培訓機制,將網絡輿情應對納入業務培訓范圍,提高應對網絡輿情的整體水平;建立有效的輿情研判機制、應急處置機制、民意溝通機制,將應對輿情列為重點工作納入考核評價體系,強化職能、配強裝備,建立上下統一的工作體系;強化新聞宣傳與輿論引導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通過制度建設提高宣傳策劃等能力,以制度建設提高新媒體時代社會溝通能力;加強與媒體的溝通,通過媒體多說早說主動說,最大限度地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避免出現不利的輿論導向,在危機處理中爭取到廣泛的理解、合作與支持。

總之,提升新媒體時代檢察機關的社會溝通能力是一項系統工程,檢察機關要通過與黨委、宣傳部門、媒體以及網民等建立彼此信任和諧互動的良性關系,不斷提高自身的社會溝通能力,共同為平安建設、法治建設和隊伍建設做出新貢獻。

猜你喜歡
檢察工作公信力輿情
努力實現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新跨越
新時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對策
輿情
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提升媒體的公信力
輿情
以文化建設引領檢察工作創新發展
輿情
內參影響力與媒體公信力
檢察文化與檢察工作協調發展規律
微博的輿情控制與言論自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