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粉限購刺痛了什么?

2013-01-30 23:15林木
中國儲運 2013年6期
關鍵詞:信任危機國人奶粉

文/林木

中國13億人口這個消費市場潛力巨大,令外國資本家們垂涎不已,于是便千方百計打入中國市場,大賣特賣他們的產品來賺錢。然而也有例外,就拿奶粉來說,那些產奶粉的國家算是被中國人的購買力折服了,為防止奶粉被俺們國人掃購一空紛紛出臺“限購令”。近幾個月來,德國、新西蘭、澳大利亞、荷蘭、英國等國實行奶粉限購;香港也從3月1日開始,對內地“水客”同根相煎,使出致命殺招——若是超出攜帶限定數量的奶粉,除了罰款還要坐牢。

然而盡管如此,在俺看來,這些措施真是低估國人聰明才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早就是國人的拿手好戲,那些“老外”小兒科般的“限購令”豈能難倒國人,國人略微動動腦筋想出的辦法,就讓他們防不勝防。于是老外又殫精竭慮想出了升級版措施——德國最大的日用品連鎖超市D M不但限購3包,還要求出示孩子的身份證明或帶著孩子才能買。在澳大利亞,各大商場、藥品保健品店,每人每次限購4罐嬰兒奶粉。店內監控系統將收集到的數據輸入收銀系統,24小時內超量或反復購買者,電腦拒絕通過。當地郵局也提高了郵寄費,寄奶粉的價格基本上與奶粉價格相當,如果加上保險費,比奶粉價格還要高一些。

唉,幾罐奶粉竟產生如此跌宕起伏的故事,若究其原因,還不是國內奶品廠家不爭氣,屢屢出現質量事故,害得國人不得不“崇洋媚外”。聽說就連國務院新任港澳辦主任王光亞也吐槽說,自己有個4個月大的孫子,也需要吃從香港代購的奶粉。

看來國產奶粉徹底失掉了民心,即使中乳協官員信誓旦旦地說,“目前市售國產嬰幼兒乳粉產品質量穩定可靠,消費者可以放心購買,國產產品無論是國內品牌還是國外品牌質量好于進口產品”也不能挽回信任。列位看官您瞧,連王光亞這樣體制內的政府高官對國產奶粉都不信任,更遑論俺們這些一直在質疑食品安全的草民呢!

這些年來,關于食品安全問題,可謂輿情洶涌,對此俺以為,對于食品安全而言,與其說三聚氰胺、蘇丹紅、地溝油毀掉了信譽,莫若說中國社會誠信和政府監管存在問題。多國限購奶粉,看似國人搶購人家的奶粉,莫若說限購是在刺痛俺們的……

頻發的食品安全事件,凸顯了生產經營者血管里缺少道德的血液,同時也可以看到政府部門監管的缺失。誠信是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則,也是人們道德的底線,當市場缺少這個規則時也就不好玩了;而政府部門只是把監管掛在嘴上,不出事反到成了難事嘍。所以俺以為,食品安全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問題,有關部門、有關官員不能總是就事論事、不痛不癢地總結一番,必須深層次地分析原因,找出答案。

若說原因嘛,俺以為,食品安全出了問題須問責,然而當下的“中國式問責”只是滅火式問責;倘若民意洶涌,民憤難平,則會處理幾個當事人和責任官員,待風聲平息后,后續處理也不了了之。更有官員經過一段時間的罷免、降職的“休整”,又重出江湖繼續擔任要職。有道是官有責則民無怨,正因為處理責任官員的“板子”,高高舉起,輕輕落下,才撼不動頭頂上的烏紗帽,才使得食品安全問題頻出,民怨鼎沸。無怪乎有人說,七八個部門竟然管不住一桶地溝油!話又說回來,官場中只唯上唯權的風氣,誰又去費勁受累地抓影響政績的食品安全的事呢?

另外,當今中國社會道德缺失,典型表現之一就是信任危機,人們每天都在質疑,從衣食住行,再到政府官員,有多少不被俺們草民質疑的?這種信任危機的出現,俺以為原因就是對傳統文化道德觀的“仁義禮智信”已經不提倡了,尤其是“文革”十年,更是把它打翻在地又踏上億萬只腳。時至今日,盡管已經否定了“文革”,但“文革”深層次的成因并沒有深究批判,余毒還深深存留在社會中,再加之近幾十年來的道德迷失,才致使人性的光輝黯然失色,于是才有今天的一些人血管里缺少道德的血液,使得一些人滿身銅臭,只有“我”,沒有“們”。

從多國奶粉限購到政府監管和信任危機拉拉雜雜說了許多,俺想,國人應該知恥而后勇,莫把限購奶粉的刺痛當做“癢癢撓”,深刻審視批判社會和官場那些丑陋東西,把重建誠信社會作為政府和民眾共同的任務。作為市場監管者,政府應轉變職能,從父母官的立場轉變到管理者立場上來,敢于擔當,敢于去碰那些敏感問題,求真務實地做好民生服務。作為生產經營者,要講真話,勇敢面對存在的問題,須知唯有誠信企業才能長存。

故此,俺以為,解決社會誠信問題,唯有有道德者才能勝任。

猜你喜歡
信任危機國人奶粉
國人休閑支出:更多了
口腔健康,為何不被國人重視
被嫌棄的宋國人
奶粉危機
留學生鄭睿:我是奶粉“小買手”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人際信任的影響因素研究
汽車售后市場怎樣才能擺脫“信任危機”
奶粉放冰箱對嗎
天津爆炸事件后中國爆發信任危機
2014國人出境游盤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